川北棉業槪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调查報告 第三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3682
颗粒名称: 川北棉業槪况
分类号: S562
页数: 3
页码: 5—7
摘要: 川北地区的土质,一般都适宜于种棉。唯农民多沿用旧日经验,种植土棉,所产棉花纤维短而质粗。仅可供给三台、遂宁两地纺织土布运销各地之用,至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广大棉区相继沦陷,产量减少,海口又遭敌人封锁,美棉不能输入,影响军民需要,才开始在遂宁设立棉作试验场,太和镇、柳树沱、石板滩设棉作指导所,对改植美棉,作分区初步试验。次年又由河南、陕西引种入川,分发川北各县,是为美棉大量推广之始。
关键词: 川北地区 棉业

内容

一、川北棉業發展槪况
   川北地區的土質,一般都適宜於種棉。唯農民多沿用舊日經驗,種植土棉,所產棉花纖維短而質粗。僅可供給三台、遂甯兩地紡織土布運銷各地之用,至一九三六年抗日戰爭爆發,廣大棉區相繼淪陷,產量減少,海口又遭敵人封鎖,美棉不能輸入,影響軍民需要,才開始在遂甯設立棉作試驗場,太和鎭、柳樹沱、石板灘設棉作指導所,對改植美棉,作分區初步試驗。次年又由河南、陝西引種入川,分發川北各縣,是爲美棉大量推廣之始。至一九三九年更增設射洪、三台兩指導區,指導農民種植美棉技術。一九四〇年復因各地棉花出產,供不應求,棉價高漲,棉場乃大量收購良種,計德制棉八八五、五六四斤,作爲推廣棉產之用;並訓練大批植棉人員與練習生,負責指導植棉與推廣工作。同時增設射鹽、中蓬、遂樂、安潼、南儀各棉業指導區,於是川北各縣,幾乎都種了美棉。一九四五年又根據地理環境,開始把棉業向山地發展,在江油成立推廣區與試驗場。直到現在經過了無數次的硏究與改良,川北區的美棉種植,才算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二、棉業推廣機構
   遂甯棉產改良場,爲棉業推廣機構,專負川北區棉作試驗硏究與棉種推廣工作。以下附設推廣所五處,其劃分爲射鹽推廣區,中蓬推廣區,遂樂推廣區,南儀推廣區,巴南推廣區,負責各縣美棉及技術指導工作。
   三、川北棉業現狀
   川北產棉地區,爲涪江流域與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爲主要產棉地區,其中以遂甯棉田面積爲最廣,中江、蓬溪、三台、射洪次之。自遂甯桂花鎭以北爲美棉區,桂花鎭以南爲中棉區。嘉較江流域之巴中、南江、通江、南部、儀隴、䦘中等縣,多係中棉,棉田多分佈於山地,尤以南部爲最。唯川北氣候特殊,秋雨較其他地區爲早,美棉成熟期太遠,每屆吐絮,多遭秋雨影響,致棉鈴霉爛、脫落,損失極大,成爲目前美棉推廣的大障礙。加之指導人員在指導時不能利用羣衆經驗,從棉業增產上打下基礎,一味輕視土法,失掉農民信心,卽或種美棉有了收成,而官僚資本與私人資本,又以損人利已唯利是圖的作風,貶低棉價,打擊美棉的發展,所以美棉的推廣儘管經過了十多年,又有專門機構在不斷的從事領導,但美棉在植棉區裏與中棉比較,仍不能佔優勢。爲便於瞭解本區內棉業及生產情况,特將中美棉之分佈情况,說明如下:
   1.中棉之分佈
   由於中棉在一般農民心理中,極有信心和經驗,所以在川北區域內,除營山、岳池、旺蒼、靑川、平武、北川、宣漢、萬源、平昌九縣沒有棉產外,其餘屬縣均產大量中棉,全區共有棉田一百四十餘萬市畝、年產皮棉二十餘萬市担,其分佈及產量情况,如下表:(略)
   2.美棉之分佈
   美棉種植地帶,多在涪江流域,其他各縣,則出產美棉較少,共計年義量在一三四、二三四·三七市担以上,每畝最高年產量三十三市斤,最低十一市斤,棉田面積四十萬畝以上。其分佈狀况如下表:
   (略) 四、棉病蟲害之防治
   川北地區,氣候潮濕,病虫極易發生與繁殖,影響棉的產量甚大,必須硏究有效辦法,竭力防治,才能保證棉業產量。
   1.棉病虫害之防治
   欲求減少棉病虫之爲害,必先對各地病虫情况及棉業損失輕重,作具體之硏究,然後根據各地實際需要,對藥劑之殺虫除病效能加以檢查,才知道以何種藥劑治何種病虫最爲適宜,以便將來推廣使用。
   2.棉病虫害之防治方法
   在下種之前應先將棉籽用鹽水或温開水浸過,這樣可免炭疽角班等病。若棉苗已經出土,牙虫爲害,可用菸筋或麻柳、胡桃葉熬水防治。在成長期間有病害發生,在羣衆缺乏科學知識與特效藥劑條件下,可利用農民以往經驗過的土法,加以推廣。如捲葉虫爲害,摘去捲筒,卽可消除等辦法。
   五、棉業發展問題
   在川北地區發展棉業,本是當前生產建設中最迫切的需要。但由於本區氣候的特殊,和一般農民對棉作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處處都阻礙着棉業的發展,其具體問題,略如下述:
   1.試驗硏究問題
   發展棉業當以繁殖改良棉種爲主,爲使棉種能適應當地環境減少病虫害,且能早熟以求棉產之增加,對於棉種之試驗與硏究,自屬必要。但現在棉場試驗硏究之儀器,極度缺乏,且所作硏究又沒有與實際需要相結合,今後如欲試驗棉之早熟及抗虫抗旱等特情,必須增設部份設備,以適應目前試驗硏究之需要。
   2.繁殖方法錯誤
   由於僞政府的腐敗,在繁殖方法上犯了極大的形式主義的錯誤,如育成品種雖多而種籽仍少,不能供推廣之用。所以新的品種,僅有所聞,實行種於農田中者很少。
   3.推廣工作問題
   棉作推廣事業,問題極多,凡屬農民種棉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都應替他們解决,然後才能堅定農民種植的信念,從事棉業發展,根據往年之經驗,有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一)自然條件之限制:甲、四川氣候在棉花播種時易旱,棉花吐絮期多雨。栽培棉作,難於保證收獲,尤以改良美棉,鈴大壳厚,不易開裂,所受影響更大,因此農民對於種棉,均有戒心。乙、棉作宜於平原地帶,川北丘陵起伏,山坡地較多,種植棉花,費力多而收獲少,農民因此不願多種。內、川北交通不便,推廣材料因運輸困難,不易普及農村。
   (二)缺乏良種:川北良種,因以往指導工作不周,農民不知保純技術,大都退化變劣,亟應以良種替換,但棉場過去良種,未有大量繁殖,所以良種種籽來源,極感缺乏。
   (三)缺乏防治病虫害藥械:川北氣候潮濕,病虫害特多,所有棉區一般都缺乏藥劑與器械,防治工作,很難推動,每年棉產損失,達總產量三分之一。
   (四)行政與技術脫節:在僞政府時代,行政機關,都忽視農業,因此在棉業推廣上,需要行政力量協助的地方,如發種收種等工作,受地方勢力束縛,得不着政府的幫助,所以發出的數十萬斤棉種,至今收不囘來。對於由推廣所所增產的棉皮,政府又不收購,農民多被迫賤價出售,致不願接受推廣。
   (五)負責指導的幹部太少:原有技術人員,多因忙於內部工作,不願普遍深入農村,指導農民工作,所以推廣任務,不能完成。
   六、發展川北棉業計劃
   川北是產棉地區,如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有計劃地改良和發展,是極有前途而爲一般農民所迫切需要的事。不過棉花純種的保持,較一般食用作物困難,由於他是容易雜交和劣化,生產後又必須加工的關係,所以棉種的保純和增產,必須要有强有力的組織與愼重管理和精細試驗等工作,使棉種的技術提高一步,才能夠避免純種的混雜和退化,達到增產的要求。根據這些情况,擬定發展棉業計劃如後: 1.技術人員深入棉區指導一
   般作業
   依據過去的經驗,今後棉業推廣增產工作,必須技術指導工作人員深入農村指導農民作業,鼓勵農民多種美棉,或就舊有良種和種棉土法,加以推廣和提高。對試種土地,可以免徴公粮,並以高價收購良棉,保證棉產銷路上無問題,以鼓勵農民種棉的積極性使棉業在質量和產量上發生大的效力。
   2.成立良種管區
   在遂甯、射洪兩縣,各設良種管理區一處,負責下列任務:
   (一)指導與管理:指導農民防治病虫害和栽培技術,並注重有計劃地進行去僞去劣。待繁殖出大量純種後,再把他推廣到比較低級棉田去。
   (二)指導農民自留良種:以往經驗證明,農民不僅懂得棉花的好壞,而且有識別品種的能力,可用啓發與誘導的方法,再灌輸以科學的選種知識,叫他們自留良種,或是全田留種,或是雜劣分收,或是選株留種。經過他們自己的一番判斷,然後就繁殖推廣,這是最適合農民的心理。
   (三)收購良種與軋花留種:在可能條件下,對區內優良棉籽,可出高價收購,或利用軋花組織,代替羣衆軋花,將良種保存起來,這樣便可把握大量優秀棉種,作爲來年擴大推廣之用。
   3.加强對棉作之試驗
   川北地區,山多而平原少,故山地棉田面積較寬,又加山地棉田位置,不與河流接近,雖洪水氾濫,棉田亦不致蒙受若何損失。故今後棉場推廣事業之重心,當以發展山地棉田爲急務,同時對於棉種試驗,則應以促成美棉早熟爲課題。這樣才能適應川北區的特殊氣候與地理環境,收到棉業發展的效果。
   (一)品種試驗:爲要達到美棉早熟和適應山地種棉對於各種優良棉種,須再加以精密硏究和試驗,總以有抗病虫及抗旱特性,又能早熟爲主,試驗成功後,卽分發各地繁殖。
   (二)栽培試驗:栽培方法,行距大小與施肥先後,對棉作成長關係極大,必須精確試驗,以免浪費物力、人力,不能盡收地利。
   (三)防治病虫試驗:爲求減少棉產損失,對棉病虫害更須確實了解各區棉虫爲害狀况及各種藥劑對各種棉虫防治之成效,和在不同地區不同氣候的情况下,各種藥劑殺虫之效能,試驗成功後,再向各地推廣。
   4.優價收購皮棉
   由於過去官僚與封建資本,故意貶低皮棉價格,剝削農民,以致農民視種棉爲畏途,不願接受推廣,今後與地國家銀行及貿易公司商洽,依據中央棉、蔴、粮食比價,盡量收購區內所產皮棉。堅定農民種棉信念以剌激美棉增產達到可能程度。

知识出处

调查報告 第三期

《调查報告 第三期》

出版者: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

《调查报告第三期》主要介绍了:夹江纸业的调查;川北棉业概况;川西区一九五〇年蚕业概况;川南的生丝;宜宾手工业概况;峨嵋白腊业情况调查等详细属性。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南
相关地名
陝西
相关地名
太和鎭
相关地名
柳樹沱
相关地名
石板灘
相关地名
桂花鎭
相关地名
巴中縣
相关地名
南江縣
相关地名
通江縣
相关地名
南部縣
相关地名
儀隴縣
相关地名
䦘中縣
相关地名
營山縣
相关地名
岳池縣
相关地名
旺蒼縣
相关地名
靑川縣
相关地名
平武縣
相关地名
北川縣
相关地名
宣漢縣
相关地名
萬源縣
相关地名
平昌縣
相关地名
巴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