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鼠疫》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3587
颗粒名称: 病源
分类号: R516.8
页数: 3
页码: 二—四
摘要: 鼠疫病源:主要是囓齒動物及人𩔖的病原菌,在實驗室內可以使鼠、天竺鼠、兔、田鼠、齦鼠得病。
关键词: 鼠疫 传染病 病源

内容

鼠疫桿菌(Pasteuralla七estis)爲耶而辛氏(Yersin)於一八九四年在香港流行時發現。爲革蘭姆氏陰性、卵圓形桿菌。長約1.5u,寛約0.7u,兩端很圓,兩邊則凸出。單個分佈或連成小鏈或成小團集體存在,不能運動。在動物體內,可以產生莢膜,在培養基內則細菌外面被有一層黏質,染色成兩極型。細菌的形狀也有改變,普通爲短的橢圓形,較長的桿狀及大的杵狀衰殘形三種。
   抵抗力:——對於消毒藥物的敏感很大。如在5%Phenol中立刻死亡,在0.5%Phenol中十五分鐘死亡。乾燥一二天或加熱至55℃五分鐘即死。在冰凍的環境(如冰凍的痰或屍體)中能活很長的時間,且保持很強的毒力。在腐爛的動物屍體上可活四日。埋葬的屍體上可生存到三十曰。
   在潮濕的穀物中可生存到十三日。乾𫊫糞內能生存四星期。
   致病力:——它主要是囓齒動物及人𩔖的病原菌。在實驗室內可以使鼠、天竺鼠、兔、田鼠、齦鼠得病:但很難使狗、貓、豬、牛、羊、馬得病。鳥類除麻雀外,完全具有抵抗力。
  檢查方法:
   a.塗抹標本:
   (1)自然乾燥。固定:不用火焰固定,用Methyllallco子ol,或純酒精,或純酒精以脫等分液固定十分鐘。
   (2)染色:用普通Anilin色素染色。用稀薄色素液長時間染色,結界較好,普通用Iofffler氏美藍之10倍稀釋液染色二至五分鐘(亦可使稱濃的染料染之,然後用0.5%醋酸水稱脫色。用Giemsa液也可得很好之結果)。
   有時作臟器塗片立刻用Gram氏染色法,爲陰性結果,可與其他化膿性淋巴腺炎鑑別。
   b.培養試驗:
   用病人材料或極新鮮之屍體材料,直接塗於普通寒天(或含3%食鹽之瓊脂培養基斜面培地上,能產生退化形之鼠疫桿菌,有助於診斷)培地上,可分離出鼠疫桿菌,並無太大困難。
   此菌不喜乾燥,發育最適宜温度爲25—32.c。在30c下培養,十八至二十四小時後可生成半透明的小露珠般的集落。三十六至四十八小時後始顯著,漸成灰白色圓形稍凸之菌落。37℃也能發育。如無孵卵箱設備時,在室温內二至三日亦可形成集落。其他如用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和水楊素上產酸而無氣.本菌不使乳糖發酵,不使乳汁凝固,不產生靛基質(IndoL)。油下肉湯培養,有特殊的自表面向下形成鐘乳石狀的發育。
   c.動物接種:
   用動物試驗査鼠疫桿菌結果最確實,有時鏡檢及培養均爲陰性,只有動物實驗證明出菌來,最適用的動物爲天竺鼠。先將其腹壁的毛剃去,劃破皮膚,將培養之細菌,或被檢查的材料擦進去,如果接種的東西含有鼠疫桿菌,則天竺鼠於二—五日後死亡,解剖檢査有下列幾點:
   一、接種處有明顯的皮下水腫、充血及出血性的炎症,有時形成膿瘍,周圍結經組織增厚。
   二、一側或兩側腹股溝淋巴腺有炎性腫大或出血。
   三、脾臟腫大,其他臟器亦充血。經過緩慢時則脾、肝、肺等臟器發生粟粒大的黄白結節或壞死病灶。心膿及胃臟有實質性變,並發生出血性炎症。
   四、心外膜、肋膜、膜腹等漿膜面上有出血點,及出血性滲出性炎症。
   五、用病損處或心內血液塗片檢査,有很多標準的桿菌。但毒力過強或接種量過多致動物因毒血病早期死亡或毒力太弱致病變爲慢性經過,腫大之淋巴腺漸漸消退,三至四星期後動物死於惡液質者,從心血及脾內皆不易證明菌之存在。
   如天竺鼠不易找到,可用大黑鼠,或野生之粟鼠,野鼠煙鼠等代之。

知识出处

鼠疫

《鼠疫》

出版者:西南衞生書報出版社

《鼠疫》主要描述鼠疫是一種由陪斯忒拉桿菌Pasteurallapesti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力極強,死亡率最高;一經發現,往往蔓延傳染,釀成大禍。如歐洲第六世紀中葉自埃及輸入羅馬的一次鼠疫流行,喪亡了半數國民。又於一三四七年,暴發於士耳其,傳遍歐洲各國的一次流行,死亡竟達兩千五百萬人。我國自宋朝始有記載,稱爲大頭瘟,究瘩薀。淸末東北曾有一次大流行,死亡六七萬人。抗戰期間,福建、浙江、雲南等省皆有流行。

阅读

相关专题

鼠疫桿菌
相关专题
天竺鼠
相关专题
田鼠
相关专题
齦鼠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