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工業的建設幹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参考資料 第五輯》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3461
颗粒名称: 社會主義工業的建設幹部
分类号: D630.3
页数: 19
页码: 211—229
摘要: “社会主义工业的建设干部”中主要描写了苏联工业化这种巨大任务的解决,是与社会主义工业干部、领导干部以及种种职业的工人干部的训练与培养问题相密切联系的。祗有一切物质的与财政的、以及人力的资源与来源之正确配合,才能保证实现工业化等内容。
关键词: 社会主义工业 工业建设 干部管理

内容

蘇聯工業化這種巨大任務的解决,是與社會主義工業幹部、領導幹部以及種種職業的工人幹部的訓練與培養問題相密切聯繫的。祗有一切物質的與財政的、以及人力的資源與來源之正確配合,才能保證在我國實現工業化。
  共產黨遵照斯大林同志的指示,在搜求與利用爲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所必需的物質與財政手段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工作與組織工作。黨與蘇維埃國家,曾利用蘇維埃社會與國家制度的一切優越性,發掘出物質手段的新的來源,並將其運用在建立重工業、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基礎及其經濟獨立性與軍事威力上。
  從我國進入工業化軌道之日起,關於社會主義工業的建設幹部問題,即已通盤地擺在黨與國家面前。必須保證新創立的工業部門,新建設的製造廠、礦井與礦場,有能掌握社會主義經濟規律知識與社會主義經濟組織原則的幹部,有能掌握現代工業生產技術的幹部。
  大規模的工作,需要千百萬懂得那建基於先進技術的現代生產工藝學的熟練工作人員。在工業化的前夜,我國還沒有這樣的幹部。如果說,幹部問題乃是我國工業化的最困難問題之一,這話並不算誇大。
  列寧與斯大林曾把幹部問題看作是最重要任務之一,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將依這一任務的正確解决爲轉移。斯大林同志曾說道,“如果沒有富有朝氣的人,沒有新的人,沒有新的建設幹部,任何任務,尤其是像我國工業化這種巨大任務,便無法完成。”一
  斯大林同志在社會主義工業化一切階段,曾極度科學而深刻地揭示出决定國家工業化成功的基本環節,並曾適當地指導了訓練幹部的實際工作,决定了這個工作的要點。
  在布爾什維克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宣佈國家必須過渡到工業化道路的時候,在這個期間,在無情的階級鬥爭條件下,黨的指令的實現首先要靠忠於蘇維埃人民與布爾什維克黨的頷導幹部爲轉移,要靠深信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並甘願把自己全部力量獻給這一事業的幹部爲轉移。
  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二七年莫斯科省黨代表會議的演說中曾說道:“爲要領導建設,僅有正確的指令還是不够的,還必須把𨙻些瞭解此項指令的主旨與意義的人,𨙻些能以忠實與誠懇執行這些指令的人,那些不是把執行這些指令認作空洞形式,而是當作光榮事業,自己對黨與無產階級最高天職的人,安置在我們蘇維埃的、經濟的、合作社的及所有其他建設工作的領導職
   一“斯大林全集”,第八卷,第一三八頁。位上。”一
  以斯大林同志爲首的黨,曾不停地訓練了這種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幹部。黨曾不斷地從自己隊伍中選拔過、現在還在選拔着有才幹的領導幹部,領導經濟與社會生活所有範圍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斯大林同志曾特別着重提出關於我國工業的技術幹部問題。
  蘇聯曾從革命前的過去,同落後的工業一道還繼承了有限數量的技術知識份子幹部。這些幹部,甚至僅爲保證業已恢復起來的工業所應有的技術頷導,還是不够的,自然更談不到有關工業化的大規模工作及其實現速度了。此外,這些幹部的技術修養水準是不够高的,尤其是如果估計到,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着手工業化這個期間,世界技術思想在其發展上已前進得很遠了。
  如果再加上這種情形:一部份革命前的舊知識份子並不願意眞誠地爲蘇維埃政權工作,相反地,却曾積極地反對蘇維埃共和國,並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事業實行怠工,𨙻末,在這個期間,技術幹部極度嚴重的情况便十分顯然了。
   斯大林同志曾把有名的沙赫金事件,說明是世界資產階級期望破壞蘇聯工業化而對我國內政的經濟干涉。
  一“斯大林全集”,第九卷,第一五八頁。所以,自工業化的初期起,幹部問題即作爲政治問題,作爲尖銳的階級鬥爭問題,擺在了蘇維埃國家的面前。“……當幹部問題未解决以前,便不能够認爲建設重工業的問題已完全解决。”——斯大林同志在其著作“偉大轉變的一年”中,即曾這樣提出了關於幹部意義的問題。
   造就自己的、忠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技術知識份子,已是主要問題之一,工業化的命運即靠這個問題的解决而定。
  斯大林同志在全蘇列寧共產主義靑年團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曾說道:“新的建設幹部不足,阻撓了我們前進。爲要明白關於社會主義工業新的建設幹部問題的十分嚴重,祗要回憶一下沙赫金事件便足够了。當然,我們有舊的工業建設專家。不過,第一、我們這種專家很少,第二、他們並非全部都願意來建設新工業,第三、其中有許多人並不瞭解新的建設任務,第四、其中大部份人業已衰老和退休了。爲要把事業向前推進,必須從工人階級份子中,從共產黨員中,從共靑團員中,加速度地造就新的專家幹部。”一
  共產黨殲滅了“產業黨”與“沙赫金派”的暗害份子,在一九二八年聯共(布)黨中央四月及七月擴大會議上,曾决定了“從工人階級份子中造就新的技術知識份子”的措施。
   聯共(布)黨中央七月(一九二八年)擴大會議曾通過一項决議,到第一次五年計劃結東
   一“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第七五頁。時,要將大規模工業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比重增加一倍。擴大會議還通過許多關於訓練幹部的重要决議,如把許多高等技術專門學校移歸最高國民經濟會議管轄(後來又移歸各該人民委員部管轄),擴大工廠作坊日校與夜校網,增加技術敎育的撥款,改善學生的物質狀况等。
  黨曾昭吿蘇維埃靑年,號召他們鑽硏科學。斯大林同志在全蘇列寧共產主義靑年團第八次全蘇伐表大會的演說中,曾談到“在一切知識部門造就新的布爾什維克專家幹部”的必要。
   除了解决關於保證國民經濟以有才能的領導者與技術專家的任務外,還解决了其他的重要任務。
   布爾什維克黨履行斯大林同志的指示,還解决了對新創設的各經濟部門,新的工廠興製造廠,供給大量熟練程度的工人幹部問題。
  當着手工業化時,我國不僅在數量方面來說,並且就其熟練成分來看,還沒有這種幹部。爲了工業化,就必須有成千成萬新的熟練技術人員。
  蘇維埃人在短促的期間內,便精通了建設現代大規模企業的方法。在大多數場合,蘇維埃的建筑師不僅熟悉了現代建築技術的成就,並且還在創記錄的短促期間內實現了這些建筑。
  在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中,在爲建設社會主義的鬥爭中,𨩷鍊出了蘇維埃工業的建設幹部。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接見冶金專家代表團席上曾說過,擺在我們面前,有兩種可能:或者從訓練人們的技術學識着手,而在技術上有修養的幹部未造就好以前,就把生產及機器的大量利用先擱置十年;或者即刻着手創造機器,並將其在國民經濟中加以大量利用,俾便在生產過程本身中來訓練人們的技術,來爲社會主義工業造就幹部。黨是循着在工業建設過程中培養必要幹部的道路進行的。
   斯大林同志曾指出:“在三—四年中間,我們已在各種機器(拖拉機、汽車、坦克、飛機等)生產方面,以及在其大量利用方面,培養了具有技術學識的幹部。那在歐洲要經過幾十年才做到的事。我們在三—四年中間,便大致與基本上做到了。消耗與浪費,機器的損毁及其損失,已贖回而有餘了。我國迅速工業化的基礎就在於此。”一
   由於布爾什維克的領導與指導作用,社會主義工業的大量建築工程,都曾從莫斯科、列寜格勒及烏拉爾獲得了領導人員、工程—技術幹部與熟練工人的供應。莫斯科興列寧格勒會是訓練社會主義工業新幹部的鍛鍊廠,是精通世界最新技術成績的試驗室。
  日益擴展的建設,曾在勞動與生產組織方面提出了新的任務。在着手新工業巨大建筑工程的同時,並需要更多新的專家幹部及大量熟練程度的工人。同時因工業化進程加强的結果,創造了工業發展的新的條件,這些新的條件便需要有領導社會主義工業的新方法,以及其工作組織的新方法。幹部的正確利用與工人勞動的正確組織問題,便成了社會主義工業發展的基本問題之一。
  一“列寧與斯大林論勞動”,一九四○年版,第五六三頁。斯大林同志曾把這個期間社會主義工業的工作條件給了一個深刻的分析,指出了在社會主義企業中正確組織勞動的途徑。
  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三一年曾對社會主義工業經濟工作人員作過兩次講話。斯大林同志在這兩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講話中,深刻地揭發了在這個期間我國工業發展的性質,並指示出改善工業工作的任務。他曾特別着重指出工業中正確勞動組織與經濟核算的意義,以及正確利用生產—技術知識份子的意義。斯大林同志曾指出,隨着工業的發展及失業現𧰼的消滅,已創造了一個新的環境,這個新的環境,要求提高我們幹部的工作水準,要求有新的勞動組織。。
  斯大林同志在我國工業發展著名的六個條件中曾指出,失業現𧰼的消滅,便需要過渡到勞動力的有組織的徵集,過渡到使最繁重的與最艱苦的勞動過程的機械化,“……沒有機械化,無論我們的速度,無論新的生產規模,都不可能保持。”一
  斯大林同志曾强調指出消滅勞動力的流動性的必要,在改造具有複雜技術設備的企業的條件下,勞動力的流動性成爲特別不堪容忍的事情,變爲眞正生產上的災害了。由先進技術所裝備的新的建設,需要有精通本行技術的工人的固定成分。
   斯大林同志揭發了勞動力的流動性的原因,指出了通過消滅平均主義,確定工資正確組織及改善工人生活條件,來消滅這種流動性的方法。
  一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第十一版,第三三三頁。斯太林同志曾提出關於企業中勞動組織的問題,乃是在新環境中改善工作的重要條件。勞動力的流動性的存在,致使無法來組織勞動,俾使每個工作人員都對自己的工作部份負責,對他用以從事工作的機器設備與機器負責。過去曾造成一種無人負責現𧰼,在這種無人負責現𧰼下,不僅無法區別出工作優良的工人,並且還無法正確地組織勞動過程。斯大林同志曾對經濟工作人員提出一項任務,要“……消滅無人負責現𧰼,善勞動組織,在業中正確佈置力量……。”
   斯大林同志曾特別注意到工業技術幹部問題,從工人階級份子中造就自己的生產—技術知識份子問題,以及對舊的、資產階級的技術知識份子的態度問題。
   斯大林同志曾指出,因建設大規模增長的結果,工程—技術人員構成的舊的來源已經不够了。斯大林同志曾說過,必須造就自己的技術知識份子。同時,斯大林同志說,我們所需要的並不是一般的知識份子,而是蘇維埃的知識份子,這種知識份子瞭解擺在蘇維埃國家面前的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情願爲完成這些任務而貢獻出一切。
   此外,斯大林同志曾對於經濟工作人員及轉變到蘇維埃政權方面來的舊知識份子的利用寄以注意。。
   在第二次五年計劃中,關於生產—技術幹部問題,巴特別有力地擺在國家面前。國民經濟一切部門,首先是工業,已獲得了大量的新的技術、新的機器與新的車床。在第二次五年計劃中,充分地精通新建設的企業,已是一件複雜任務。
  全國必須有成千成萬經過訓練的專家,他們能够完全駕御這種技術,並從中取得這種技術所能提供的一切。因此,關於掌握技術的幹部問題,便獲得了頭等意義。
  斯大林同志闡發社會主義工業這一發展階段的特點時曾指出,今後的成就,惟有以精通的熱潮來補充建設熱潮的條件下,才能够達成。“幹部决定一切,”——斯大林同志說。
  斯大林同志在著名的六個條件中所提示的關於幹部作用與勞動組織的領導指示之見諸實施,在增加我們的幹部問題上,在提高社會主義工業一切工作的水準上,曾具有决定性的意義。
  一九三五年五月四日,斯大林同志曾在紅軍學院學生畢業典禮大會上發表演說,他在演說中曾强調指出了幹部在社會主義建設進一步發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斯達漢諾夫運動的發生,便是蘇維埃人民對於頷袖演說的響應。。
  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曾是在全體蘇維埃人民的積極支持下,由於我國千百萬勞動者的創造主動性與忘我的勞動,而實現的。在實際實現工業化的事業中,很難發現有這種地方,在那裏可能過份估量了勞動羣衆的作用。爲社會主義建設熱潮所籠罩的蘇維埃人,曾爲工業化掘發出了資金的補充來源,曾以忘我的勞動加速了工業化的速度,想盡方法促進了重工業大規模工廠的建設,迅速精通了新的生產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將社會主義工業化看作自身事業的勞動羣衆這種主動性與積極性,乃是僅爲蘇維埃工業化方法所具有的根本特點。廣大羣衆的這種創造主動性,便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自由的社會主義勞動比强制勞動、比爲剝削者與寄生蟲而勞動之優越性的鮮明證據。
  在數百年的漫長期間,在社會主義社會以前的一切階級社會中,勞動,對於某一些人曾是一種可呪咒的與沉重的負担,而對於另一些人則是發財與致富的根源。
  在蘇聯,人的生產關係,在人類史上第一次表現了擺脫了剝削的工作人員之同志合作與社會主義互助的關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已由沉重的與恥辱的負担,變成爲光榮與榮譽事業、剛毅與英勇事業了。
   羣衆對勞動的這種新態度,乃是推動我國工業前進的因素,這種因素是資本主義世界所沒有的,亦且不能够有的。
  “向前推動我國工業,提高其生產率,造就新的工業建設幹部……所有這一切,如果沒有工人階級廣大羣衆直接而有組織的支持,便是任何黨所不能致勝的任務。”一
  斯大林同志總結第一次五年計劃執行總結時,曾作爲决定五年計劃成功的主要條件之一,指出,這首先是千百萬工人與集體農場場員們的積極性與忘我精神,熱忱與主動性,他們曾會
   一“斯大林全集”,第八卷,第一四○頁。同工程—技術人員的力量一道在展開社會主義競賽與突擊運動上,發揮出巨大的力量,如果沒有這個情况,我們就會不能達到目的,就會不能前進一步。
  從我國過渡到工業化道路的最初日子起,共產黨即喚起工人階級、農民與知識份子廣大羣衆積極參加國家工業化。爲此目的,黨及黨所頷導的共靑團與職工會,曾在勞動者中間展開了爲提高勞動生產率、履行嚴格節約制度、提前完成建設與生產綱領的社會主義競賽。
   蘇聯的勞動者曾具着巨大的興奮與熱情,接受了實現布爾什維克黨與斯大林同志所提出的任務。
  斯大林的國家工業化計劃,曾受到蘇聯工人階級及全體勞動者的響應與熱烈支持,因爲這個計劃在他們面前展開了建設社會主義、創造富裕與文化生活的巨大遠景。
   “人民已經明白了作爲惟一走向共產主義道路的工業化的意義,並且對社會主義建設表現了人類史上從未曾有的熱情。”一——加里寧寫道。
  共產黨政策所培育起來的這種勞動高潮,遠在國民經濟恢復年代中,即已籠罩了工人與農民。這種勞動高潮已在社會主義競賽(依照斯大林同志的定義,社會主義競賽乃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共產主義方法)中,在勞動者的英勇勞動及其創造主動性中,表現出來。布爾什維克工業化政策的巨大成功,社會主義在蘇聯的勝利,已因布爾什維克黨的總路線成了全體蘇維埃人民
   一加里寧:“斯大林同志六十壽辰”,一九二九年,第六七頁。的總路線,而成爲可能的了。
  在一九二九年,當黨的第十六次全蘇代表會議發佈吿勞動者書,號召展開社會主義競賽時,便是實行“工業化的第一天”。在同一年中,曾召開了突擊隊全蘇代表大會,這個大會曾是在“從突擊隊到模範企業”的口號下進行的。
  具有深長意義的一九二九年,曾作爲“偉大轉變的一年”列入了我們祖國的史册。這個偉大轉變,即如斯大林同志所提出的,首先表現在“……在社會主義建設戰線上展開了工人階級廣大羣衆的創造主動性與强大的勞動高潮,”一致使在勞動生產率增長方面發生决定性的大轉變。
   日益展開的創造主動性及共產黨所組織與指導的羣衆性的社會主義競賽,掘發出了新的强大的資金來源,來加速社會主義的建設。
  羣衆的勞動高潮已瀰漫了鄉村。在這裏,它表現在農民開始大批地加入了集體農場。因此,使社會主義工業發展的基礎堅固起來,並鞏固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聯繫。
  斯大林同志在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總結一年來社會主義競賽的發展時曾說道:“現在,競賽與突擊運動的事業,已是業已獲得成就與鞏固的事業。這是事實,即我們已有兩百多萬工人爲社會主義競賽所籠罩,至少有一百萬工人參加了突擊隊。
  一“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第一一九頁。競賽中最値得注意的,在於它在人們對勞動的觀點上發生了根本的大轉變,因爲它把勞動從過去所認爲恥辱與沉重的負担,變成爲光榮的事業、榮譽的事業,剛毅與英勇的事業。”二
   布爾什維克黨所組織與領導的社會主義競賽與突擊運動,已成了蘇聯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的羣衆現𧰼。
  在一九三一年,社會主義競賽與突擊運動,幾乎包容了全部產業工人的四分之三,即百分之七一·三,在電氣技術工人中爲百分之八○以上,在紡織工人中爲百分之七五。這就是說,爲工業化而奮鬥的時期,曾以工人階級的政治熱忱的巨大浪潮作了標誌。
   工業化的思想已深入羣衆,黨對國家工業化的號召已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動力。布爾什維克黨已成了這個羣衆運動的主腦。
   蘇維埃人民對於工業的巨型工廠——馬格尼托綜合工廠及庫茲湼茨克綜合工廠的建設的態度,便是勞動羣衆對國家工業化的態度的鮮明寫照。馬格尼托綜合工廠及庫茲湼茨克綜合工廠建筑工程、斯大林格勒拖拉機製造廠及其他大規模建築工程的黨組織、共靑團組織與職工會組織,每天都接到工人、農民及學生們興奮的來信,表示願意在蘇維埃工業的大工廠的建設上,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一九三一年三月曾就執行聯共(布)黨中央委員會關於馬格尼托工廠建設的决議問題,
   一“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第三一四—三一五頁。召開了全莫斯科突擊隊員大會。大會通過了如下的决議:“馬格尼托大工廠與庫茲湼茨克大工廠的建設,對於每個無產者,對於每一個忠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專家,乃是一件布爾什維克光榮的事業。”接着,並曾計算到莫斯科的每個供應企業,對馬格尼托工廠建築及庫茲湼茨克工廠建築應該在什麽時候供獻出些什麽。
  社會主義競賽表明了卓越的勞動範例並對勞動的新態度。工人與集體農場場員在許多企業中,在集體農場與國營農場中,都提出了響應計劃。他們不僅完成了、並且超額完成了黨與政府所指定的生產綱領與建設計劃。
   在五年計劃第一年計劃順利完成並超額完成之後,在羣衆中便產生了一個口號…“五年計劃四年完成。”
  千百萬蘇維埃人民在蘇聯工業化事業上創造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已在斯達漢諾夫運動中極鮮明地表現出來。在工人階級廣大羣衆中所誕生,而由列寧—斯大林黨所撫育起來的斯達漢諾夫運動,其使命就是要在工業中實行技術革命,要把國家一切經濟與文化生活,移置在新的、社會主義的勞動態度的根基之上,移置在蘇聯勞動者文化技術水準强大高漲的基礎之上。
  斯達漢諾夫運動曾爲社會主義在我國進一步發展揭發出巨大的潛力,展開了逐漸走向共產主義的遠景,因而引致了勞動與生產的高度組織性,保證了勞動生產率無限制的增長。
  “……斯達漢諾夫運動乃是我國工業的未來之花,它爲我們開闢出了一條道路,且祇有在這條道路上才能够達到勞動生產率的這個最高指標,即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所必需的指標,爲消滅智力勞動與體力勞動間的對立性所必需的指標……。”一
   在全國及一切部門中日益展開斯達漢諾夫運動的結果,充分證實了斯大林同志對斯達漢諾夫運動的作用所給的評價。
  斯達漢諾夫運動乃是勞動生產率及全部生產的生產率不斷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並促進了由現代技術所裝備的社會主義工業幹部的訓練及其增長。
  由於黨與斯大林同志對於深而且廣的發展斯達漢諾夫運動的關懷,我國國民經濟,首先是工業,曾在第二次五年計劃中及以後的期間,獲得了高度熟練程度的工人幹部。
  斯達漢諾夫運動是由黨與斯大林同志培育起來的。遠在一九三○年,斯大林同志在黨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的政治總結報吿中即說過,黨在解决勞動生產率增長問題方面所採行的措施,“……是遵循有系統地改善勞動者物質狀况的路線進行的,是遵循在工業企業及農業中培養合作的勞動級律的路線進行的,最後,是遵循組織社會主義競賽與突擊運動的路線進行的。所有這一切,都是建筑在改善技術與合理地組織勞動的基礎上。”二
   正是在先進技術基礎上物質狀况日益增高的水準、社會主義競賽、勞動組織的新的形式與
   一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第十一版,第四九六頁。
   二“斯大林全集”,第中三卷,第三二九頁。。方法,作了斯達漢諾夫運動發生的基礎。
   當斯達漢諾夫運動在我國發生時,由頭等技術所裝備的現代高度發展的工業已經建立起來了。
   斯達漢諾夫運動曾是作爲即刻幾乎遍及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的全民運動而發生的。
  繼A·斯達漢諾夫在煤礦工業中的勞動功績之後,機械師Π·克里溫諾斯、𨩷鐵工人A·布賽根、織工耶夫道克及馬麗·維諾格拉道佛、甜菜栽培小組M·戴欽珂組長、拖拉機師Π·恩蓋林諾等的卓越成續,即相繼出現了。
  斯大林同志揭發了斯達漢諾夫運動對於社會主義工業及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巨大意義。斯大林同志闡明了斯達漢諾夫運動所帶來的新的東西,就是要打破陳舊的工作技術定額,促進更高度的勞動組織,保證勞動生產率迅速增長,並指示其過渡到新的、共產主義的勞動方法。
  斯大林同志關於組織及想盡方法擴大社會主義競賽的指示,關於幹部的决定性作用的指示,曾對於斯達漢諾夫運動的發生與進一步發展,具有動員與組織的巨大影響。斯大林同志曾直接領導了斯達漢諾夫運動,指示了斯達漢諾夫運動發展的途徑與方法。
  斯達漢諾夫運動開闢了一條康壯大道,即從個別優秀工人的記錄到全組的羣衆集體工作的康莊大道。布爾什維克黨及斯大林同志的偉大功績即在於此。斯大林同志從斯達漢諾夫運動的初期起,即將其估量爲我國工業的未來之花,估量爲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可靠手段之一。地方黨組織所領導的日益廣泛擴展的工人技術學校及斯達漢諾夫工作者學校,促進了斯達漢諾夫運動變成爲全民的運動、
   斯達漢諾夫運動在爲我國工業培養大量熟練程度的幹部上曾起了不可估價的作用。
   在一九三五年—一九三六年兩年中間,不脫離生產而受生產技術敎育者,就全部經濟部門來說,計有一、一五〇萬人。
  社會主義競賽與斯達漢諾夫運動引起了工人、技術人員與工程師的創造主動性的新的形式。這種情形已在管理多架車床運動中,在爭取職務兼顧、爭取高速設計方法與精通機器的運動中,體現出來。
  斯達漢諾夫運動的特點之一,在於先進的斯達漢諾夫工作者的經驗已成爲廣大勞動羣衆的財產。勞動生產率與生產總量不斷增長的保證,實現社會主義社會中的豐裕產品、即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所必需的豐裕產品的保證,即在於此。
   ※※※
  因此,建基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蘇維埃工業化方法,根本上是與資本主義工業化方法有區別的。這種區別,首先表現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與蘇聯工業化原則上各不相同的方向上。與那要强制小生產者與生產手段分離,並對其加以刼奪的資本主義工業化不同,社會主義的工業化,恰恰相反,則是要爲小商品個體經濟逐漸過渡到有高度生產效力的大規模公共經濟創造必需的前提。
  與那局限於資本主義關係狹隘範圍的資本主義工業化不同,在其發展上沒有任何障礙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乃是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增長的最重要條件。蘇維埃社會的經濟法則並不限制工業化,相反地,而在促進着工業化。
  在資本主義下,各經濟部門間的資本的分配,是自發地基於利潤率法則來進行的,從而,工業化的方向亦帶有自發的性質,在蘇聯條件下則與資本主義不同,基本投資的方向係由國家來計劃,所以,工業化本身亦帶有自覺的、計劃的性質。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業化會招致一個國家的經濟內部各個不同部門之不均衡的發展。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各個不同的經濟部門之不相同的技術水準,帶有規律現𧰼的性質。布爾什維克黨與蘇維埃國家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工業的政策,就是要使國民經濟一切部門有均衡的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化,與資本主義工業化不同,乃是整個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乃是蘇聯國民經濟一切部門技術改造的過程。。
   資本主義的工業化會使農業與工業間的矛盾加深與愈益尖銳化。社會主義的工業化,恰恰相反,則是要創造必需的物質—技術前提,來消滅工業勞動與農業勞動之間的差別。社會主義的工業化,乃是農業穩步繁榮的最重要條件。
  擺脫了資本主義私有制鎖枷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即意味着在全國有計劃地配置工業,最有效地利用全國的物質資源與勞動資源。如果說,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是用剝奪本國勞動者的方法,靠掠奪殖民地人民,靠扼殺殖民地工業,來進行的,那末,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則使過去俄國落後的民族邊區的經濟與文化高漲,使它們變成了繁榮的州與繁榮的區。列寧—斯大林的民族政策,在這一事實中鮮明地表現出來。
  社會主義工業化保證了蘇聯不間斷的、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速度的擴大再生產。首先發展重工業,乃是社會主義經濟向前發展的最重要條件,是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最重要條件。

知识出处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参考資料 第五輯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参考資料 第五輯》

出版者:西南人民革命大學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参考资料第五辑》的中心主要介绍了是苏联完成社会主义建社的基本规律及经验。其中包括消灭剥削阶级、劳动竞赛与斯达哈诺夫运动、干部决定一切、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等等重大问题。

阅读

相关人物

彼得羅相
责任者
斯大林
相关人物
列寧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