闗於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告辦法、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的説明報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經建財務文件彙編》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2243
颗粒名称: 闗於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告辦法、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的説明報告
分类号: F275
页数: 13
页码: 149-161
摘要: 全國企業財務管理及會計會議進行迄今已有五日,關於國營企業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及編製辦法的討論已經初步吿一段落,接着便將開始討論會計方面的問題。
关键词: 总结报告 财务管理

内容

同志們:全國企業財務管理及會計會議進行迄今已有五日,關於國營企業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及編製辦法的討論已經初步吿一段落,接着便將開始討論會計方面的問題。
  我部提請此次會議討論有關會計方面的問題,歸納言之有如下三個:一、修訂各種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制度,使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一步,以符合貫澈經濟核算制的要求。
   二、最後修正會計主管人員職務、權力、責任條例草案,以便呈請領導機關核准施行。
   三、硏究會計、統計、計劃的聯系和分工問題,以期三者間在工作上能更好地配合,發揮經濟計算的功能。
  上述三個問題中當以第一個問題所佔比重爲最大,我們所準備的如下五種文件都可歸屬於這一問題範圍之內:一、“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二、“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格式及說明草案”;三、“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科目及說明草案”;四、“國營企業提繳折舊基金會計處理暫行辦法草案”;五、“國營企業提繳利潤會計處理暫行辦法草案”。
  爲使同志們易於了解並有助各小組進行討論,茲特就上述第一、二、三、三個文件作一介紹性的說明報吿。由於時間關係報吿不可能十分詳盡,好在討論展開後彼此接觸機會很多,如有問題可隨時補充說明。
   在開始報吿個別文件之前須先向同志們聲明者,有如下各點:
  一、這三個文件,就其內容方面講,我們覺得都並不十分成熟。其中“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雖經過一相當時期的醞釀,各方面的反復討論,迭次加以修改,但還是不能算做完全成熟。關於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統一會計科目兩草案,由於擬訂的時間比較短促,各種國營企業的具體情况又很不一致,故覺距離成熟更遠。此次到會代表都是參加實際工作的負責同志,了解情况比較多,實際經驗也很豐富,因此希望同志們根據當前工作的實際情况和同志們在實際工作中所獲得的經驗盡量提供寳貴意見,加以修改,使所有這些不够成熟的文件,經過這次會議以後,內容上可以較爲完善,更能切合實際,以便利執行。
  二、這三個文件的最初稿是由蘇聯專家擬訂,而由我們結合實際情况和蘇聯專家共同硏究修正成爲現稿,在反覆硏討過程中使我們深深感到蘇聯的企業會計經驗確實比英美等帝國主義的經驗豐富的多,先進的多,只要我們能把中國實際情况介紹淸楚,蘇聯專家是確能根據實際情况解决當前現實問題的。因此,這三個文件,可以說是採取了蘇聯先進經驗而擬訂的,我們應該感謝蘇聯專家對我們的幇助。
  三、雖然我國在會計工作上還有一定的基礎,但這一基礎毫無疑問的是在英美帝國主義會計理論指導之下建立起來的。這一基礎是腐朽的、是不能適應於社會主義性質國營企業會計要求和發展的(雖然有些技術方面的東西還可以吸取),因此我們應該堅决地抛棄它,而以蘇聯的先進會計理論並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一切會計技術來代替它,如何努力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如何批判英美的腐朽會計理論,如何把這一精神貫澈到我們所硏究討論的各種條例辦法中去,以打下我們會計工作的堅實基礎,也是我們大會重要任務之一。
  四、會計、統計、計劃在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經濟工作中都各有其重要的意義,但又都有其一定的相互關係,因此他們三者之間必須密切配合已是一個不易的原則。我們不能諱言過去會計和計劃、統計的配合是相當欠缺的。就此次會計方面的文件講,和財務收支計劃文件仍有一部分不相符合之處,其原因主要在於我們會計方面文件的擬訂印製較早一步,以致在某些部分的項目名稱上,排列次序上,與計劃文件有參差。這種現象我們可以保證在會後立卽把它改正過來,以達到密切配合的目的。本來會計和統計同是經濟計算工作,同是對計劃應起監督、考核的作用,也就是同爲計劃而服務的。因此,會計、統計與計劃三者是不能彼此分離的。爲了使大家對這一問題有更淸楚的認識,我們特別把會計、統計、計劃的聯系和分工問題提請這次會議加以討論,使三者在今後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調協,更好地完成在新中國經濟建設工作中所應負的任務。
  五、會計制度無非是一種會計工作方法的具體規定。構成一個會計制度的骨幹不外是會計報表、會計科目和會計簿籍憑證(會計報表、簿籍、憑證又可總稱之爲會計格式),所以要改進會計制度就必須先改進會計報表、會計科目和會計簿籍憑證。我國各種國營企業的統一會計制度雖在一九五〇年中大體上已初步建立,並在本年中又部分地作了若干改進,但大都尙不能滿足客觀情勢發展的要求;且其統一性僅及於同一企業主管部門的所屬企業。我們爲使國營企業的各種統一會計制度有進一步的提高,並使由企業主管部門的統一進而按企業性質作分業的統一,所以有此次國營工礦、交通、農林等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的擬訂。由於我們人力有限,又由於其重要性比較稍遜,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簿籍憑證的擬訂暫且移後一步。我們相信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經會議討論修正後付諸施行,必將有助於今後會計工作的提高,對於國營企業貫澈經濟核算制這一任務必能發生積極有效的作用。
  六、對於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我們將根據這次會議中各方面所提供的意見詳細加以修正,並經過一定核准手續後準備能自一九五二年一月份起予以施行。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因爲要配合國營企業淸產核資工作,可能在編造一九五一年的决算報吿時卽須予以使用。當然,一九五一年的决算報吿所應包括的會計報表並不一定要以統一會計報表草案內所規定的八種爲限。
   七、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分工業、交通、農林等數種,其內容大體相同。爲節省時間計,我的報吿將以工業者爲例,其餘不再重述。
   甲關於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者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是一種很重要的會計法規,因之它的制訂是會計上的一件大事。它具體地規定了國營企業在編造、報送、審核决算報吿時所應遵守的各種原則、方法、時限、程序和其他有關事項。我們草擬這個草案差不多經達一年的時間,經過好幾次的開會討論,並函送各地區硏究。現在各位所見到的草案乃是齊集各方面的意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而成的。草案共分六章五十三條,各章名稱如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內容及編造根據;第三章報送及審核程序;第四章資產估値;第五章其他有關事項之處理;第六章附則。
  在總則章內首先說明本辦法的制訂根據,這根據是第六十一次政務會議所通過的關於决算制度的决定。其次說明本辦法的適用範圍爲全國各種國營企業,包括工礦、交通、農林、漁牧、水利、銀行、貿易等。所有各企業系統的基層企業單位、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均一律適用本辦法。所謂基層企業是指獨立計算盈虧的企業單位而言,主管企業機構是指管理基層企業的總分專業管理局、總分公司而言,主管企業部門是指管理主管企業機構的部、會、行、署、局、處等而言。
  在總則章內對於“决算”的涵義也作了明確的規定。本辦法所稱的决算是包括基層企業單位所編造的和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所彙編的月份計算報吿、季度結算報吿和企度决算報吿都在內。我們的一般習慣,在會計上以屬於年度者稱决算,季度者稱結算,月份者稱計算;這乃是狹義的解釋。本辦法明確規定月份計算,季度結算、年度决算槪稱爲决算;這乃是廣義的解釋。驟然聽到或覺不甚習慣,如以會計上專門術語視之,一經習用之後,自亦無所不順。
  基層企業單位應按月編送月份計算報吿,在原則上自屬必要。惟按目前我國情况,或因幹部條件不足,或因其他各種關係,尙有不能按月編送月份計算報吿的基層企業單位。爲照顧這一事實困難,故在總則章內特作基層企業得免編送月份計算報吿或減少其會計報表的規定,但須經由其主管企業機構及主管企業部門商得同級財政機關之同意方可。
  在總則章內又規定了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和財政機關對於决算報吿的審核、批覆程序。主管企業機構對於基層企業單位上報的决算報吿應予審核、批覆、彙編、加註審查意見,轉報主管企業部門及同級財政機關;主管企業機構之不止一級者,應逐級審核、批覆、彙編、轉報。主管企業部門對於主管企業機構上報的决算報吿應予審核、批覆、彙編、報送財政經濟委員會及同級財政機關。財政機關對於主管企業部門所送的决算報吿應予審核,經同意後卽通知原送部門,對於年度决算報吿並應加註意見轉報政務院或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批准。此種逐級審核、批覆顯然是一項重要的規定。我們在過法,上級機構對下級機構所送的會計報吿往往不是久擱不復,便是隨便核銷,致使會計工作徒重形式。爲糾正這種不良作風,强調層層負責精神,這種規定我們認爲是有其重大意義的。
  第二章的各條主要說明决算報吿的內容和編造根據。其中明確規定决算報吿共包括會計報表和業務情况說明書兩部分。會計報表種類的多寡,視月份、季度、年度而有所不同。主要的會計報表有如下各種:一、資產負債表;二、固定資產增減表;三、政府資金增減表;四、國庫撥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五、現金收支表,六、損益表;七、生產費用表;八、成本計算表;九、主要產品分析表;十、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十一、產銷計劃執行情况表;十二、基本建設資金收支明細表;十三、未完基本建設工程明細表;十四、大修理基金收支明細表。
   會計報表的種類應由各企業主管部門在其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之。
   業務情况說明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各項:一、企業產、銷、勞動、供應等計劃的完成情况;二、企業財務收支計劃的完成情况;三、企業財務狀况的分析;四、損益原因的分析;五、成本的分析;六、固定資產的利用情况;七、基本建設及大修理的進行情况;八、今後業務及會計工作的改進意見。
   業務情况說明書的各項內容亦應由各企業主管部門在其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之。
  關於會計報表的編造根據,在基層企業單位應是其會計記錄、財產盤查記錄及其他有關的記錄,在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應是其所屬上報的會計報表和其本身一部分的會計記錄。
  關於業務情况說明書的編造根據,在基層企業單位應是其會計記錄、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的記錄,在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應是其所屬上報的業務情况說明書及其他有關的資料。業務情况說明書是用文字的方式對於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經營活動全盤情况的說明,乃是一個綜合性的總結報吿,對於領導上對企業生產、財務、勞動、修建等情况的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三章的主要內容是規定决算報吿報送、審核的程序和報送、審核的期限。
   决算報吿的編造份數及報送程序規定如下:基層企業單位編造三份:一份自存,一份報送主管企業機構。
   主管企業機構編造五份:一份自存,三份連同各基層企業單位原報送的一份報送主管企業部門,一份送同級財政機關。
  主管企業部門編送四份:一份自存,一份連同各主管企業機構原報送的一份報送同級財政機關,一份連同各主管機構原報送的一份報送同級財政經濟委員會。
   以上所規定的編造份數,如有必要,經上級機關的同意後,可以酌量增加。
  决算報吿報送期限的規定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在每次討論中各方面對這一問題總是爭論不休的。由於我國地區遼闊、邊遠交通不方便若干組織單位散佈面廣的企業多要求報送期限應儘量予以放寬。這種事實,我們是應該照顧到的,所以草案內規定的報送期限是:基層企業單位的月報於月終後十日內送出,季報於季終後二十日內送出,年報於年終後三十日內送出。
   主管企業機構的月報於月終後二十日內送出,季報於季終後四十日內送出,年報於年終後七十日內送出。
   主管企業部門的月報於月終後三十日內送出,季報於季終後六十日內送出,年報於年終後九十日內送出。
   主管企業機構之不止一級者,因逐級審核、彙編費時較多,故對於其報送期限另有酌予延長的規定。
  各級主管企業機構及主管企業部門對所屬决算報吿的審核期限,規定以不影響規定的彙編轉報總期限爲原則。財政機關對主管企業部門年度决算報吿的審核轉報期限,規定不得遲於年度終了後一百五十日。
  主管企業機構及主管企業部門在審核所屬决算報吿時,如發現錯誤,規定應於查明後卽代爲更正,不必將原件退囘以免影響彙編報送的時限。財政機關在審核各主管企業部門所報送决算報吿時,可能發生異議,規定應於决算報吿送達後三十日內提出書面意見。主管企業部門在接到財政機關的書面意見後,規定應於十日內答覆,逾期以同意論。主管企業部門對於財政機關所提書面意見可能發生不同意見,如不能取得協議,規定應提請政務院或大行政區人民政府予以解决。
  第四章資產估値可說是本辦法草案的中心部分。所有國營企業各種資產應以如何價値列入資產負債表,必須有統一的原則性的規定,然後方能使資產負債表趨於正確,可以使各國營企業彼此互作比較或核算。
  依照新資產負債表的結構,資產分爲固定資產、提出資產、定額資產、淸算及其他資產、基本建設資產和大修理資產等。關於固定資產中的房屋及設備、建築物、動力設備、機器設備、運輸設備以及工具器具、榢具用品等,規定以原價減除基本折舊準備爲估値原則。所稱原價包括買價、製造成本、或核定的淸點估價及在開始使用前所發生的裝直、運輸、裝卸、包裝、捐稅、保險、整理、驗收、儲存等費用。關於固定資產基本折舊的計算方法,規定槪以直綫法爲原則。關於租賃固定資產改良費及待攤基本建設事業費,規定以攤銷後的餘額爲估値標準。
  關於提出資產中的所屬投資、其他投資及存出保證金等,規定以原價爲估値標準;關於繳國庫基本折舊基金等提出資產,規定以實際繳解數爲估値標準。
  關於定額資產中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產成品等,規定以原價爲估値標準。所稱原價包括買價、製造成本、或核定的淸點估値及可以使用或出售前所發生的運輸裝卸、包裝、捐稅、保險、整理、驗收、儲存等費用。如原價平均高於或低於市價(卽重置價格)達百分之十時,規定得改以市價爲估値標準。各方面對此百分之十的規定,或嫌過低,或嫌過高,究竟如何,請同志們加以考慮。
   關於淸算及其他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應收往來款等,規定以人欠數額減除壞賬爲估値標準。關於預付保險費、預付租金等,規定以攤銷後的餘額爲佔値標準。關於外幣,規定以當地人民銀行的買賣平均牌價爲估値標準。
   關於基本建設資產中的設備等,規定其估値標準應與固定資產中的設備同。
   關於大修理資產中的已完大修理工程、未完大修理工程及材料等,規定其估値標準應以原價爲原則。
   以上所規定者雖未包括資產負債表的全部資產項目,但已包括其大部,其未包括的資產項目應可比照處理。
   第五章的各條主要說明與决算報吿有關各事項之應如何處理。其中首先規定基層企業單位於編造决算報吿前,應(1)將所有預收、預付、應收、應付等有關權責發生的事項加以整理,(2)根據“國營企業淸查財產條例”的規定淸查所有財產,(3)與有關的債權人,債務人核對淸算賬目。
   “國營企業淸查財產條例”是一種關於國營企業每年如何經常性地作財產淸查工作的條例。這個條例所規定的淸查財產工作與現在各國營企業正在進行中的淸查資產工作性質迥然不同,爲避免各方面的誤會,這個條例已决定俟至一九五二年內再行展開討論呈核公佈。
   固定資產與非固定資產間界限的劃分,在會計上本來是一件難事。現仿照蘇聯先進經驗在第五章內,規定原則上以單價超過人民幣一百萬元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者爲固定資產。但各主管企業部門的具體情形不同,爲照顧此一事實乃又規定各主管企業部門得根據實際情况在其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內予以具體規定。
   第五章又規定固定資產之已廢棄者,其原値、累積基本折舊準備、淸理費用、變價收入等,在未轉入“政府資金”科目前,應先記入“固定資產淸理”科目,在决算報吿内應卽以“固定資產淸理”項目表示之。
   關於基本建設工程在决算報吿內的處理辦法,第五章有如下的各項規定:(一)基本建設工程之未完成者,以“未完基本建設工程”或“未完零星基本建設”項目表示之。
   (二)基夲建設工程之已完成但尙未驗收者,以“已完基本建設”或“已完零星基本建設”項目表示之。
   (三)基本建設工程之已完成並已驗收者,以適當的固定資產項目(如房屋及設備、建築物等)表示之。其全部工程費用,應自“已完基本建設”或“已完零星基本建設”項目轉入“撥入基本建設資金”或“撥入零星基夲建設資金”項目。
   關於大修理工程在决算報吿內的處理辦法、第五章有如下的各項規定:(一)大修理工程之未完成者,以“未完大修理工程”項目表示之。
   (一一)大修理工程之已完成但尙未驗收者,以“已完大修理工程”項目表示之。
   (三)大修理工程之已完成並已驗收者,應將“已完大修理工程”項目轉入“大修理基金”項目,在資產負債表內,則不再有所表示。
   關於其他事項在决算報吿內的處理辦法,第五章有如下的各項規定:(一)屬於以前年度的收益與費用之在本年度發現者,以本期損益項目處理之。
   (二)屬於不可抗力的非常損失,在扣除保險、賠償部分並經財政機關同意後,應自“政府資金”項目直接減除之。
   (三)營業或生產開始前的籌備費用,應列作固定資產,以“待攤基夲建設事業費”項目表示之。
   (四)車間經費及企業管理費應作爲生產費用,計入“產品工廠成本”:銷售費用應作爲營業費用,計入“產品商業成夲”。
   (五)零星修理費應全部作爲生產費用,計入“產品工廠成本”。
   本辦法草案各章內的規定,可能有國營企業因業務性質及經營方式特殊不能全部適用。爲照顧這一事實特在第六章附則內規定各主管企業部門得另行擬訂補充辦法,但須經中財部的同意。關於省市以下所屬公營企業决算報吿的編造、報送、審核辦法,第六章規定由省市人民政府比照本辦法擬訂,呈由上級財政機關核轉中財部批准施行。
   本辦法施行後,各企業部門的統一會計制度與本辦法抵觸者,規定均應予以修正。各企業部門的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規定均應由中財部審定然後方可施行。
   乙關於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者國營企業工業部分的統一會計報表包括下列八種:一、資產負債表;二、固定資產增減表;三、政府資金增減表;四、國庫撥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五、損益表;六、生產費用表;七、成本計算表;八、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
   茲依次說明其內容與性質如下:資產負債表,無疑的是所有會計報表中最主要的一種。它的主要任務是反映企業在某一日期所有資金的來源和運用的總括情况;根據了它加以分析,我們便可淸楚地看出企業在某一日期的財務狀况,企業所有資金在各個週轉階段中的利用情况和企業資金再生產的總結情况。“資產”、“負債”這兩個名詞雖然過去就有,但就其意義講來則已與過去大不相同。在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裏,一個國營企業是整個國民經濟計劃中的一個環節,以執行整個國民經濟計劃的某一部分爲任務。企業爲了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掌握有一定數額的資金,必須對所掌握的資金作適當的運用,然後任務才能完成。“負債”的意義就是企業資金的來源,“資產”的意義就是企業資金的運用,換言之就是企業資金的去路。把這兩個名詞作這樣的解釋,才是比較最適當最明確的解釋。
   資產負債表在格式上,仍分爲彼此數字相平衡的左右兩方,左方列資產,右方列負債,與過去是完全相同的。表的左右兩方又各分爲甲、乙、丙、丁、戊五組,構成如下三個不同部分:一、基本業務部分;二、基本建設部分;三、大修理部分。
   基本業務、基本建設、大修理是國營企業三種不同的任務。因爲這三種業務在資金上各有個別的來源和個別的運用,所以在資產負債表上必須以不同部分分別予以反映以便利監督與考核。同時又因爲一個國營企業是一個獨立的經濟核算單位,所有各種資金統歸其負責掌握,所以道三種不同業務仍必須合併反映在一個資產負債表之上。
   資產方的甲、乙、丙三組和負債方的甲、乙、丙三組是屬於企業的基本業務部分,資產方的丁組和負債方的丁組是屬於基本建設部分,資產方的戊組和負債方的戊組是屬於大修理部分。當然,基本業務部分是資產負債表最主要的部分。
   反映基本業務部分資金來源和運用的甲、乙、丙三組的名稱如下:資金來源:甲、固定及定額負債;乙、定額資產負債;丙、淸算及其他負債;資金運用:甲、固定及提出資產;乙、定額資資產;丙、淸算及其他資產。
   在理論上,各組間是存有着一定的關係的,這些關係可以如下各公式表示之:(1)淸算及其他資產=淸算及其他負債(2)定額資產—定額資產負債=自有流動資金 (3)固定及損出資產+自有流動資金=固定及定額負債由於企業的活動是非常繁複的,淸算及其他資產與淸算及其他負債的總額往往不能相互平衡,因此上述的一定關係在事實上很難嚴格地維持不變。
   固定及定額負債是企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其數額是比較固定不變或是經常不變的。
   企業由這些來源所獲得的資金,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自由加以運用的。這些資金來源又分成自有資金、長期負債和定額負債三𩔖。
   自有資金𩔖包括企業自已所有資金的各種來源,其中主要的是政府撥入款項。此等資金雖是屬於國家所有,但企業在執行生產過程中,可以自由加以運用,故等於爲企業自已所有。
   長期負債類包括國家銀行或其他債權人對企業所供給的各種長期借款。由此等來源所獲得的資金,因爲歸還的時間較長而且固定,企業可有計劃地予以運用。
   定額負債在我國是一個新名詞,是企業負債中的一𩔖。由此等來源所獲得的資金,因爲淸償時期的固定,能經常有一部分作爲企業資金週轉之用。有很多人稱此爲固定負債,但我國習慣上所稱的固定負債是含有長期負債的意思的。爲避免名詞上的混淆,我們認爲定額負債比固定負債較爲淸楚恰當。
   固定及提出資產是企業最主要的資金,包括固定資產和提出資產兩部分。固定資產部分主要包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勞動手段,如房屋、建築物、機器及設備等等,凡生產用的、非生產用的、不使用的、不需用的和淸理中的固定資產皆應包括在內。提出資產部分包括因爲種種原因已經提出或喪失,因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再能加以運用的資金,如對於附屬企業的投資、解繳國庫或上級的各種款項、和非常損失等。
   定額資產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儲備的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經常週轉的資產。所有這些資產的應行儲備數量都應該根據核訂的生產計劃訂出定額,企業則應在定額範圍內以最大努力增加其週轉速度,使實存數量不超過也不低於所訂的定額。
   定額資產負債是企業以定額資產作保證由國家銀行借入的各種款項。由於季節性的變動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生產或銷售量增加,因而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的儲備量需要超過定額。定額資產負債的發生就是爲供給這部分超定額儲備量所必需的資金。發生定額資產負債的另一原因是國家根本沒有供給企業以足够的儲備定額資產所必需的資金。
   淸算及其他資產和淸算及其他負債所稱的淸算並非指過去一般企業停業時淸理的淸算而言,乃是指企業對外對內各種債權債務經常性淸理的淸算而言。淸算及其他資產包括企業在供給或銷售過程中對其他企業、機關、團體或私商所取得的債權、其他零星債權、及現金、銀行存款、內部往來等。淸算及其他負債包括企業在供應或銷售過程中對其他企業、機關、團體或私商所發生的債務、其他零星債務、銀行借款、內部往來等。上面已經提到淸算及其他資產與淸算及其他負債在原則上應相互抵銷,但在事實上兩者常不盡相等,其不能相互抵銷的差額常與自有流動資金混合在一處。
   基本建設部分及大修理部分在資產負債表上爲“資產”、“負債”兩方的丁、戊兩組。負債方的兩組分別反映企業基本建設及大修理的資金來源,資產方的兩組分別反映企業基夲建設及大修理的資金運用。基本建設部分及大修理部分的資產負債總額應各相互平衡。
   固定資產增減表、政府資金增減表和國庫撥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可說都是資產負債表的附表,以說明某某資產負債項目的詳細變動狀况爲主要任務。
   固定資產增減表是用以反映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情况,說明其增減變動原因,以考核企業對固定資產利用情况的會計報表。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固定資產科目和各基本折舊準備科目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六欄:一、項目欄——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名稱。
   二、期初數欄——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期初淨額(卽期初原額減期初基本折舊準備後的餘額)。
   三、本期增加數欄——下分合計、購置、建設、接管、撥入、其他等六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固定資產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增加的數額。
   四、本期減少數欄——下分合計、撥出、停用、淸理、毀損、其他等五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固定資產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減少的數額。
   五、本期基夲折舊及攤銷數欄——下分基本折舊、攤銷二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本期基本折舊準備數和租賃固定資產改良費及待攤基本建設事業費的本期攤銷數。
   六、期末數欄——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期末淨額。此等數字應與資產負債表內各固定資產項目的期末數字相符。
   政府資金增減表是用以反映政府資金增減變動情况,說明其增減變動原因,以考核國家對企業所投資金運用情况的會計報表。它是根據總分𩔖帳政府資金及備抵政府資金科目編製的。其內容排列爲四柱式;第一部分爲“期初數”,塡列政府資金的期初淨額(卽政府資金期初餘額減備抵政府資金期初餘額後的餘額);次爲“本期增加數”,塡列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增加的數額,包括已完成驗收的基本建設,撥入固定資產,撥入流動資金,利潤轉列等等;再次爲“本期減少數”,塡列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減少的數額,包括基本折舊提存,繳國庫固定資產變價,繳國庫多餘流動資金,虧損轉列等等;最後部分爲“期末數”,塡列政府資金的期末淨額(此一數字應與資產負債表內所列政府資金項目的期末數字相符)。
   國庫繳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是用以反映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增減變動情况,說明其增數變動原因,以考核企業對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利用情况的會計報表。所謂各種特種基金是指大修理基金、工廠奬勵基金等而言。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國庫撥款科目及各特種基金科目編製的,主要有如下五欄:一、項目欄——上一部分塡列各種國庫撥款,下一部分塡列各種特種基金的名稱。
   二、期初數欄——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的期初淨額。
   三、本期增加數欄——下分合計,國庫撥入、轉帳撥入、提存、其他等五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增加的數額。
   四、本期減少數欄——下分合計、結轉政府資金、繳還國庫、支用、其他等五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減少的數額。
   五、期末數欄——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的期末淨額。
   損益表,按性質說來,也是資產負債表的一種附表,以說明負債方甲組本年利潤項目或資產方甲組本年虧損項目的詳細情况爲主要任務。但由於說明企業資金再生產總結情况的重要性比較大,損益表的地位便自然地駕乎其他各種附表之上,而與資產負債表比肩。損益表的主要用途是憑以考核本年和本期銷售、利潤等計劃的完成情况。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損益科目和利潤等計劃編製的,主要有如下三欄:一、項目欄——塡列各損益項目的名稱。
   二、本期欄——下分計劃數、實際數、增減數三小欄,分別塡列各損益項目本期內的核定計劃數,實際發生數和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三、累計欄——下分計劃數、實際數、增減數三小欄分別塡列各損益項目本年內累計的核定計劃數,實際發生數和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利潤或虧損的計算方式,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銷貨收入—銷貨成本=銷貨利潤(虧損)(2)銷貨利潤(虧損)+其他收益—其他損失=本期利潤(舊損)上列二公式包括的銷貸成本,其數額應與成本計算表內所列本期銷售產品商業成本的數額相符。
   生產費用表、成夲計算表、和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可說都是損益表的附表,因爲它們與損益表間都直接地或間接地、明顯地或不明顯地存在有一定的關係。
   生產費用表是用以及映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的會計報表。其主要目的是分析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投入生產中的各種費用要素,計算同時期內所產產品的工廠成本,以考核生產費用計劃的執行情况。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生產費用科目和生產費用計劃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四欄:一、項目欄——塡列各生產費用項目的名稱。
   二、計劃數欄——塡列各生產費用項目本期內的核定計劃數。
   三、實際數欄——塡列各生產費用項目本期內的實際發生數。
   四、增減數欄——塡列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項目欄內所塡列的各生產費用項目可分爲本期生產費用和本期產品工廠成本二部份。各項目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本期生產支出+期初待攤費用—期末待攤費用—本期非生產費用=本期生產費用 (2)本期生產費用+期初在產品+期初自製半成如+期初自製器具設備—期末在產品—期末自製半成品—期末自製器具設備=本期產品工廠成本。
   上列第一公式之本期生產支出包括本期內投入生產中的各種費用要素,其名稱應與國民經濟計劃內計成工01生產費用計劃表所列各項目的名稱相符。
   成本計算表是用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產產品工廠成本和所銷產品商業成本的會計報表。其主要目的是分析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產產品工廠成本和所銷產品商業成本的構成要素,以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並比較各種成夲的升降。它是根據各成本單、總分類帳各有關科目、成本計劃和其他有關資料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四欄:一、項目欄——塡列各成本項目的名稱。
   二、可比產品——下分按上年平均成本計劃數、計劃數、實際數三小欄,分別塡列可比產品各成本項目按上年平均成本計算的計劃數,本年核定的計劃數和實際發生數。
   三、不可比產品——下分計劃數、實際數二一小欄,分別塡列不可比產品各成本項目本年核定的計劃數和實際發生數。
   四、合計了—下分計劃數、實際數二小欄,分別塡列所有產品各成本項目夲年核定的計劃數和實際發生數。
   項目欄內所塡列的各成本項目可分爲本期銷售產品工廠成本和本期銷售產品商業成本二部分。各項目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本期產品工廠成本+期初產品工廠成本—期末產品工廠成本=本期銷售產品工廠成本 (2)本期產品工廠成本+本期推銷費用+本期稅金=本期銷售產品商業成本上列第一公式之本期產品工廠成本包括本期所產產品的各項成本要素,其名稱應與國民經濟計劃內計成03成本計劃表所列各項目的名稱相符。
   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是用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發生的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的會計報表。其主要目的是分析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的內容,以考核費用計劃的完成情况。它是根據企業管理費明細分類帳和車間經費明細分𩔖帳各科目及費用計劃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四欄:一、項目欄——塡列各企業管理費項目和各車間經費項目的名稱。
   二、計劃數欄——塡列各企業管理費項目和各車間經費項目本期內的核定計劃數。
   三、實際數欄——塡列各企業管理費項目和各車間經費項目本期內的實際發生數。
   四、增減數欄——塡列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項目欄內所塡列的各項目截然分爲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二部分。各項目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行政管理費+一般管理費=企業管留費 (2)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總計丙關于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科目者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科目分爲四大類:一、資產,二、負債,三、生產,四、損益。根據蘇聯先進經驗把會計科目作這樣的分𩔖可說是不必要的:但爲了照顧我們的國情,爲了適合一般習慣,爲了使會計工作同志們易於了解會計科目的性質,仍採取了這樣的分𩔖。
   資產𩔖和負債類的會計科目乃是編製資產負債表的根據,生產類的會計科目是編製生產費用表的根據,而損益𩔖的會計科目則是編製損益表的根據。
   會計科目雖是爲編製各種會計報表的根據,但並不需要與報表內的項目絕對一致,幾個會計科目可以合併以一個報表項目來表示,同時一個會計科目也可以分開以兩個以上的報表項目來表示。
   資產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的各種不同運用情况。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資產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資金在經營過程的各個週轉階段中的詳細運用情况。
   資產𩔖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五𩔖:一、固定及提出資產;二、定額資產;三、淸算及其他資產;四、基本建設資產;五、大修理資產。
   上述各𩔖資產的內容和意義在介紹資產負債表時已有所說明,所以現在不需要將所有資產類科目一一解釋。茲僅就若干特殊科目,略加說明如下:一、“不需用固定資產”,記載企業本身在生產上不需使用而可由上級機構處理的固定資產之數。
   二、“產權未定資產”,記載企業資產中其產權究屬於誰尙未能確定者之數。本科目借方餘額,應與負債類“代管產權未定資產”科目的貸方餘額相符。
   三、“租賃固定資產改良費”,記載企業對租賃的固定資產所支付的各種改良費用之數。其所佔用的資金係由基本建設資金項下撥付而來。
   四、“待攤基本建設事業費”,記載基本建設支出之下不能轉入房屋、機器、設備等各項固定資產之數,如籌備費、幹部訓練費等。
   五、“繳國庫基本折舊基金”,記載企業已向國庫繳納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之數。本科目的借方餘額,應於年度終了後與負債類“基本折舊基金”科目的貸方餘額相冲銷。
   六、“繳國庫利潤”,記載企業已向國庫繳納利潤之數。本科目的借方餘額、應於年度决算報吿經財政機關審核同意後,與負債類“應繳國庫利潤”科目的貸方餘額相冲銷。
   七、“預提工廠奬勵基金”,記載企業在年度進行中經批准預提工廠奬勵基金之數。本科目的借方餘額,應於年度决算報吿經財政機關審核同意後,轉入負債類“上期損益”科目內。
   八、“未結加工成本”記載企業接受外界委託加工所發生而尙未結轉的加工成本之數。由生產𩔖“直接生產部門成本”科目轉入之數記入借方,結轉生產類“實際完成”或損益類“加工成本”科目之數記入貸方。
   九、“未結修理成本”,記載企業由外界委託修理所發生而尙未結轉的修理成本之數。由生產類“直接生產部門成本”科目轉入之數記入借方,結轉生產𩔖“實際完成”或損益類“修理成本”科目之數記入貸方。
   十、“產品成本差異”,記載企業生產產品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之數。其中有屬於已出售的產品部分和未出售的產品部分。屬於前者應轉入損益類各“銷貨成本”科目,屬於後者應作爲調整“產成品”等成本之用。
   十一、“未達帳款”,記載企業商品已發出而尙未經銷售客戶承付的帳款之數。承付後本科科目應予轉入“應收帳款”或“現金”科目。
   十二、“待决賬款”,記載企業已發商品但爲銷售客戶拒絕承付,或雖已承付但其中尙有問題存在的帳款之數。解决後本科目應予轉入其他相當科目。
   負債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的各種不同來源情况。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負債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各種資金之所由來,從而在考核資金如何運用的問題上可以起其作用。
   負債類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五𩔖:一、固定及定額負債;二、定額資產負債;三、淸算及其他負債;四、基本建設負債;五、大修理負債。
   上述各類負債的內容和意義在介紹資產負債表時已有所說明,所以現在不需要將所有負債類的科目一一解釋。茲僅就若干特殊科目,略加說明如下:一、“備抵政府資金”,是“政府資金”科目的抵銷科目。因提繳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或因繳納固定資產淸理變價而減少政府資金時,應先記入本科目,於年度終了後應再將年度內已淸理變價的固定資產的總値自本科目轉入“政府資金”科目。
   二、“國庫撥入流動資金”,記載企業收到國庫撥入流動資金之數。在年度决算報吿經財政機關審核同意後,本科目的餘額應結入“政府資金”科目。
   三、“撥入基本建設資金”,記載企業收到國庫撥入基本建設資金之數。在基本建設工程完成驗收後,應將資產𩔖“已完基本建設”科目之數與本科目相冲銷。
   四、“基本折舊基金”,記載企業按一定折舊率攤提各項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之數。於年度終了後本科目的貸方餘額應與資產類“繳國庫基本折舊基金”科目的借方餘額相冲銷。
   五、“大修理基金”,記載企業按一定折舊率攤提各項固定資產大修理基金之數。在大修理工程完成經上級批准後,應將資產𩔖“已完大修理工程”科目之數,與本科目相冲銷。
   六、“工廠奬勵基金”,記載企業從計劃利潤及超計劃利潤中所提留的工廠奬勵基金之數。提留時記入貸方,支用時記入借方。
   七、“代管產權未定資產”,本科目與資產類“產權未定資產”科目相對照,說明見前。
   八、“發出商品借款”,記載企業以發出商品的運貨單或對銷售客戶的付款通知書等作保證的國家銀行借款之數。借款時記入貸方,償還時記入借方。
   九、“逾期未還借款”,記載企業所有到期而尙未償還的借款之數。將所有逾期未還的借款集中於一個科目來表示,可以便利查核並易於引起管理上的嚴重注意。
   十、“暫估應付賬款”,記載企業已經收到之原材料因價款尙未確定而暫爲估計列賬之數。俟價款確定後,本科目應予以轉銷。
   生產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在生產過程中的運用情况和成果。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生產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資金的如何運用以及資金再生產的結果。
   生產類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三類:一、生產費用;二、生產部門成本;三、生產計劃成果。
   生產費用類會計科目設置的目的,是在根據費用以分析企業投入生產過程中的資金,藉以考核生產費用計劃的執行情况。
   生產部門成本類會計科目設置的目的,是在根據生產部門分析企業投入生產過程中的資金,藉以考核部門成本計劃的執行情况。
   生產計劃成果𩔖會計科目,僅包括“計劃完成”“實際完成”二個。前者用以反映產品的計劃成本,後者用以反映產品實際成本藉以考核產品成本計劃的執行成果。
   生產類各會計科目間的關係,可以下列各分錄說明之:(1)借生產費用——原料及主要材料生產費用——補助材料生產費用——××× 生產費用——××× 貸有關的資產負債科目 (2)借直接生產部門成本補助生產部門成本管理部門成本貸生產費用——原料及主要材料生產費用——補助材料生產費用——××× 生產費用——××× (3)借直接生產部門成本貸補助部門成夲管理部門成本 (4)借在製品貸直接生產部門成本 (5)借產成品貸計劃完成 (6)借實際完成貸在製品 (7)借計劃完成貸產品成本差異 (8)借產品成本差異貸實際完成損益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再生產的總括情况。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損益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整個經營過程的財務成果。
   損益𩔖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四𩔖:一、銷售收入;二、銷售成本;三、其他收益;四、其他損失。
   蘇聯的先進經驗是將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合以一個科目處理的。由於我國向來的習慣,合併處理必然大家感覺不便,且紅字冲賬法在我國還只開始採取,尙待推廣。因此我們仍將反映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的科目予以分立。
   在銷售收入類及銷售成本類會計科目中下列幾個科目較爲特殊,茲略爲說明於後:一、“加工收入”、“加工成本”,記載企業接受外界委託加工所發生的收入和成本之數。年度决算時,此二科目的餘額都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二、“修理收入”、“修理成本”,記載企業接受外界委託修理所發生的收入和成本之數。年終决算時,此一科目的餘額都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三、“稅金”,記載企業所付而應計入銷售成本的各種稅金之數,如營業稅、貨物稅等(已記入工廠成本者不在其內)。夲科目的餘額應依照性質分別轉入各銷售成本科目。
   四、“銷售費用”,記載企業爲攤銷產品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之數。本科目的餘額亦應依照性質分別轉入各銷售成本科目。
   在其他收益及其他損失類會計科目中下列幾個科目較爲特殊,茲略爲說明於後:一、“福利收益”、“福利損失”,記載企業由於公共福利事業所發生的收益或損失之數之。年度决算時,此二科目的餘額,都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二、“材料產品盤盈”、“材料產品盤虧”,記載企業盤點材料、產品實存量超過或低於賬面存量之數。按蘇聯情形,材料或產品發生虧缺數超越一定的標準時,應由管理材料或產品的人員負責賠償,以重工作責任。此種處理方法,可爲我們今後取法的方向。
   三、“以前年度收益”、“以前年度損失”,記載企業在本期內發現屬於以前年度的收益或損失之數。此項收益或損失依理應以之冲正上年的損益數,但以國營企業的利潤按年上繳國庫,虧損由國庫彌補,上年的損益數已爲之處理淸楚,故將屬於以前年度的收益或損失,槪作本年度損益入賬。
   四、“壞賬收囘”、“壞賬損失”,後者記載企業依照規定可以轉作損失的壞賬之數,前者記載企業已經轉作壞賬而又收囘的賬款之數。按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內規定:應收賬款、應收往來款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作爲壞賬:(1)估計不能收囘,經上級機關批准者;(2)追索而經司法機關批駁者;(3)已逾法定追索期限者。
   五、“停工維持費”,記載企業非由本身過失發生停工而支付的維持費用之數。此項費用因非由企業過失所造成,故不應攤入成本而直接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六、“未獲結果之試驗費”,記載企業所支付而未獲結果的試驗費用之數。年度决算時,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七、“訂貨撤消損失”,記載企業由於取消訂貨合同所發生的損失之數。年度决算時。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以上所述,就是我今天就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辦法、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所要向諸位作的報吿。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後,請同志們廣泛展開討論,不客氣地提出寳貴意見,幫助我們將這三個文件,加以必要的修正,使我們的會計工作向前邁進。

知识出处

經建財務文件彙編

《經建財務文件彙編》

“经建财务文件汇编”是指收集整理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财务文件,进行编辑汇总出版的一本专业性图书。这类汇编一般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单位的决算报表、财务报告,以及财政年度预算等信息。这些文件汇编的出版,有助于了解相关单位的财务状况,财政支出情况,以及整个经济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