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報告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經建財務文件彙編》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2239
颗粒名称: 總結報告類
分类号: F275
页数: 27
页码: 137-161
摘要: 在西南區第三屆財政會議上的發言提綱甲、工作要求中央要求國營企業從一九五三年起初步實行經濟核算制,以迎接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今年必須作好一切準備工作,創造條件,打好基礎。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上,要比過去都緊張得多。困難是有的,但也有很多有利的條件。
关键词: 总结报告 财务管理

内容

在西南區第三屆財政會議上的發言提綱甲、工作要求中央要求國營企業從一九五三年起初步實行經濟核算制,以迎接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今年必須作好一切準備工作,創造條件,打好基礎。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上,要比過去都緊張得多。困難是有的,但也有很多有利的條件。
   (一)困難的估計:中央要求全國步調統一,只能看齊,不能落後。我區解放較遲,工作基礎很差,幹部缺少,業務生疏。這此困難是估計到的,不但是可以克服,而且必須克服。
   (二)有利條件:一、財經情况已基本好轉,大規模經濟建設卽將開始,國營經濟成份的比重不斷增加,使各級領導開始逐漸重視這一新的工作。
  二、中央已新訂了一套完善的企業財務制度(如各種財務計劃、各業會計制度、各種辦法等),工作中有所遵循,只要肯用心鑽硏認眞執行,是可以作好的。
  三、在反貪汚、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以後制度好建立,加之一九五二年企菜單位淸產核資、增產節約、執行生產計劃、實行定額制度等相配合,財務工作也會相對提高。
   乙具體步驟 (一)認真編製各種財務計劃財務計劃是財政機關監督企業財務工作和企業內部實行計劃經濟的重要一環。
   一、財務計劃分工礦企業、交通、農林、貿易、公用事業五種。
   二、財務計劃的作用:
  1.財務計劃是國家對於企業的經濟活動、完成預算收入任務及執行經濟政策情况實行監督的根據。
  2.財務計劃是企業內部完成生產計劃的保證。因爲財務計劃可以促使企業正確地使用物資、減少非生產費用、消滅浪費、發掘潛力和新的收入。如果把發現的資源加以利用並加速資金週轉的話,則不但可以完成生產計劃,而且有超額完成計劃的可能。
  3.財務計劃正確編製和執行的結果,對經濟核算起着鞏固的作用。
  4.財務計劃是人民銀行編造和執行貨幣管理計劃的根據。
   三、財務計劃和國民經濟計劃的關係:
  1.財務計劃是國民經濟計劃的構成部份,也是不可分的部份。生產經營、物資供應與平衡、勞動、成本、基本建設加財務計劃,構成國民經濟計劃。
  2.在編造財務計劃以前,應編好國民經濟計劃的其他部份,因爲財務計劃是根據生產計劃、基本建設等計劃編造的。3.財務計劃連同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份送各級財委另以一份財務計劃送同級財政機關,以便編入各該級財政預算。
   四、財務計劃和國家預算的關係:
  1.財務計劃是編入各級財政預算的依據,也就是各個基層企業、各個企業機構和各個主管部門的單位預算。
  2.實行經濟核算制的財務計劃和非經濟核算制預算的區別,在於前者僅將收支餘額部份列入國家預算,而後者則把全部收支列入預算。
  3.在編造預算以前,每個企業和主管部門必須編好財務計劃。
   五、財務計劃的編製與報送:
  1.獨立計算盈虧之廠、礦、公司、商店等基層企業爲編製單位。
  2.主管企業機構、部門、財政機關爲逐級審核彙編單位。
  3.企業財務計劃應根據上級下達的財務指標數字(控制數字)結合實際情况和生產計劃編製。財務指標數字經政務院批准後,發由中央各主管部逐級下達(大區企業發由大區財委,省市企業發由大區財委轉發省市財委下達至各部門、各機構、各基層企業),並同時抄致同級財政部門。
  4.財務計劃除列入國民經濟計劃部份另有規定外,另以一份送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彙編,列入同級預算。屬於代管大區或中央企業,卽由代管主管部門逕行報送原屬主管部,列入大區或中央財政預算。
   六、財務計劃之執行:
  1.財務計劃經核定後,按原編送系統逐級下達至基層企業,據以執行。
  2.主管部門及財政機關卽根據核准的財務計劃,管理和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並按計劃數字按月提繳利潤、折舊。
  3.如在執行中有變更計劃情事,須編製追加追減計劃,報請原計劃核定機關批准。
   七、對一九五二年財務計劃的要求:一九五二年的財務收支計劃,除按指標數字和生產等計劃編製外,應結合以下情况:
  1.按照各種核算方法,在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加速流動資金週轉的基礎上精打細算,據實塡報,不能以估計代計算。
  2.在淸估資產基礎上來編製計劃,按照一九五二年核准的財務計劃來核定流動資金。
  3.必須根據西南財委會轉發的統一表式報塡。
   (二)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一、根據經濟核算制的原則,國營企業會計制度採用“歷年劃期”“權責發生制”,其構成分會計科目、會計報表、會計簿籍和憑證三部份
  二、目前我區企業會計制度亟待改革和統一,以符合經濟核算制的要求。此次中央財政部擬定了統一會計科目、統一會計報表;至於簿籍和憑證,暫待以後統一規定。
  三、統一會計科目分工礦、交通、農林數種,凡屬於這些𩔖型的國營企業,一九五二年均應按照統一會計科目實施。如某科目無適當事項記載,可空置不用,但不可增設統一會計科目以外的新科目。
  四、統一會計報表分工礦、交通、農林數種,凡屬於這些𩔖型的國公)營企業,一九五二年起統一採用。惟爲配合淸估核資工作,一九五一年之年終决算卽按新資產負債表式報送。
   五、决算報吿:
  1.决算報吿,係月份的計算、季度的結算和年度的决算三者的統稱。月度計算報吿目前如有困難,可免予報送。一九五二年應强調建立季度的結算報吿,並力求年度决算報吿及時、正確。
  2.各級對層層上報之决算,應予審核、批覆、彙編,加註審核意見通知原送部門。以往上級對下級所送會計報吿,不是久櫊不覆,便是隨便核銷,使會計工作徒成形式。
  3.企業决算中級撥款部份應納入各級財政决算。基本建設部份僅限於本年度已完工程的開支。至於跨年度工程,應追加下年度預算。工程全部完竣後,並應另編工程决算報吿。
  4.財政機關審核企業决算報吿,必要時可查閱帳冊調取證件。(三)加強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凡固定資產擴大再生產的新建、改建、恢復工程及與之連帶的工作爲基本建設。
   一、凡生產單位兼營基本建設者,其款項工料帳目及報表應與生產部份嚴格分開。
  二、基本建設投資須按照上級下達的控制數字編列。基本建設財務計劃應連同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份呈報核准,並按照政務院及西南財委規定的基本建設工作暫行辦法批准其設計施工計劃後,方得撥款動工(其程序爲:計劃任務書、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詳圖)。
   三、凡預算中之基本建設投資(工程建築、物料購置),一律憑用款部門領據撥交交通銀行監督其使用。
   (四)淸估核資中有關財政部門的幾個主要問題一、根據淸估後資產實際情况編制一九五二年財務計劃。
   二、根據一九五二年財務計劃需要的流動資金定額,核定企業單位自有流動資金。
   三、根據一九五二年的生產計劃,按生產組織、設備能力,結合技術經濟定額,計算與核定最低必須保有的固定資金(包括年度備用部份)。
   四、企業實際自有的流動資金、固定資金,與按一九五二年生產、財務計劃核定的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相比較,多則交囘國家財政,少則由財政投資,先由主管部門作單位間餘絀的調劑,並分別向同級財政部門辦理正式轉帳投資手續。
   五、核資工作完畢後,各級財政部門應進行登帳工作,正式轉作國家財政投資。
   六、呆滯材料的處理,應以企業單位或主管部門內、主管部門間設法調劑利用爲原則。
   (五)重視管理公私合營企業一、公私合營企業以交通銀行爲投資主管機關,負責公私合營企業公股股累的保管、股息紅利的收解及財務計劃執行狀况的檢查與監督。其工作關係與預决算之執行,統一由交通銀行向同級財政部門負責。
   二、我區合營企業比重很大,一九五一年主要由交通銀行淸理股權,財政部門很少去管,一九五二年必須重視這一工作。
   三、一九五二年應通過當地交通銀行首先建立預决算制度,爭取公私合營企業財政撥款和股息紅利的提繳計劃數字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並列入年終决算。
   四、公股利潤的解繳,或半年解繳一次,或依各業習慣章程辦理。
   五、有關公私合營企業的財務制度,中央尙無規定。我區合營企業比重較大,擬先會同交通銀行西南分行草擬必要制度,在中央未規定前據以執行。
   六、通過交通銀行抓緊催促各公私合營企業編報一九五一年年終决算,並提繳股息、紅利,解繳財政。
   (六)組織企業收入與執行企業財務監督一、企業收入是積累國家資金與擴大再生產的主要來源。在編製計劃前,政府應給各企業一定的財政任務(下達控制數字),各企業應保證完成並力求超過。
   一一、企業收入及時繳庫,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經濟核算與加速資金週轉,避免資金積壓。
   三、一九五二年企業收入項目共分:
  1.企業利潤收入。
  2.企業提繳基本折舊基金收入。
  3.企業營業及租金收入。
  4.企業固定資產變償收入。
  5.企業級囘流動資金收入。
  6.企業淸資估價增値收入。以上一、一一兩項,一九五二年應屋持每月按計劃數字提繳,每季按會計報吿實際完成數字結算,多退少補。其餘各項按計劃所列分期繳庫。
   四、財政機關通過審核企業的財務收支計劃、會計報表,業務情况說明書之分析,利潤折舊的結算以及財政監察機關的現場檢查等方式,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審查明監督,以期減低成本,提高利潤:
  1.加速流動資金的週轉(如原材料供應基地的縮短、供應合同的簽訂、儲備超期超量的減少、生產過程的加快、銷售合同的簽訂、產品滯銷現象的消滅、呆滯材料和欠人人欠的及時淸理等)。
  2.原料、材料、燃料及電力的消耗減少。
  3.非生產費用(如修理費用、推銷費用、行政管理費用及與生產無關的其他雜項福利費用等)支出的減少。
  4.廢品的減少甚至消滅。
  5.生產設備利用的提高和生產組織平衡的調整。
  6.產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如提高勞動熱忱、改良技術、採用合理化建議等)。
  7.各種先進定額制度的採用(如技術定額、經濟定額、原材料消耗定額、人員定額等)。
  8.固定資產估價與使用年限的鑑定是否正確,折舊率是否偏高偏低。
  9.利潤來源的分析(是由於出售產品獲得的正當利潤,抑或是由於價格差額、出租或變賣國家的資產等原因造成的利潤)。
  10基夲建設撥款是否經過審在批准,其具體工程項目與範圍是否與批准的計劃相符,其他如建築工程成本是否降低、工作定額是否提高以及工資標準、包工利潤等是否適當與合法,均應加以審核。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國(公)營企業利潤提成的基本情况和今後改進的意見西南財政部經濟建設財務處一,總的情况西南區一九五一年利潤與基本折舊基金已入庫數字××××億元,其中省市已完成計劃的86%(川東5.7%,川南140%、川西103%、川北20%、雲南4.5%、貴州100%、西康75%、重慶124%,係根據二月廿八日金庫數字統計),大區連同代管中央企業在內,根據三七個有計劃利潤廠礦公司的統計已完成計劃數的140%,其中工業部爲90%,交通部爲100%,財政部爲240%(包括鹽業運銷因價格差額而獲得的利潤),衞生部爲100%,新聞出版局爲100%,完成並超額完成的原因:一、產品產量增加,成本降低,如工業部一〇三廠電解精銅五一年上半年較計劃數產量增加107%,是較好的典型。二、價格差額。三、原計劃利潤太低是主要原因。
   二,存在的問題 (一)不按時繳庫。中央規定國營企業利潤應按月繳庫,根據一九五一年大區企業利潤繳庫數字分析,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到十二月底繳庫的佔86%,一九五二年繳庫的佔14%,而在十月底以前沒有一個單位自動繳庫,經財政部門催收入庫的佔96.5%,屢催不繳改由銀行扣繳的佔3.5%,省市企業也有同樣情形,而以川東、川南、川北、雲南較差,不能按時繳庫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財務計劃編製太晚,八月份才報齊核定。(二)有些企業的隸屬系統,是中央企業還是大區企業,沒有明文規定,不知該繳那裏。(三)原材料及產品積壓,特別是“三反”期間有些產品賣不掉,佔了應上繳的款項。(四)有的單位把錢存在銀行裏,沒有及時繳庫。
   (二)計劃編製太低。如工業部××廠計劃利潤××億元,而超計劃利潤卽達×××億元,爲計劃利潤的57%,西南鹽業公司計劃利潤×××億元,實際利潤爲計劃利潤的37%(其中一部是鹽價差額利潤),交通部運輸公司包括各省市×個分支公司,擁有汽車約××××輛,計劃利潤僅××億元,平均每年每車利潤尙不到一五〇萬元。大區及代管中央企業(省市除外)實際資產總値,估計有××萬億元,而一九五一年計劃利潤僅佔資產總値的百分之五,這都說明原來編製的計劃數字太低了。
   (三)挪用利潤及基本折舊金及其他應上繳款項,如財政部稅務印刷廠未經計劃批准卽動用流動資金及應上繳利潤××億元購買機器和修建房屋,鹽管局川南利民、運水、團結、互助四個公私合營企業,擅自將一九五一年全部利潤轉作基本建設,嚴重違反中財委的規定;又工業部挪用應上繳中央的維持費××億元,實物盈餘××億元,及一九五〇年應上繳利潤等轉作綦江鐵路局投資及其他投資,大都是先用了後補報,而且各該項投資並未列入一九五一年計劃之內,交通部運輸公司投資額未列入計劃,亦未經批准卽挪用流動資金及負債款項××億元購買分支公司房屋,衞生部製藥廠亦有挪用預收定金××億元擴大廠址的事情,至今尙懸而未决。
   (四)省市專縣企業及個別大區企業有些是成立不久,未曾訂立計劃利潤,實際利潤亦未繳庫。又幾佔全區國營企業半數的公私合營企業因股權未定,或因未將一九五一年利潤結算分配,所以只有極少的公私合營企業單位將利潤繳庫。
   三,今後意見 (一)兩年來西南對於地方工礦企業投資的財源,主要還是靠預算節餘和公糧超收留成,而來自企業積累的爲數極小。爲了滿足今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建議政府應該給予國營企業單位以一定的財政任務,卽在年度開始以前,不但要頒發生產和投資的控制數字,而且還須頒發企業繳款任務的控制數字(該項控制數字可由主管企業部門就各廠的歷史材料結合發展情况,在增產節約的基礎上提出先進的指標,報經西南財委核定下達),這樣各企業單位就不能不設法提高生產,消除浪費,降低成本,爲保證完成並超額完成國家給予的財政任務而努力,而在製訂計劃時,那種保守的,過低的,和不關心國家積累的計劃就會減少。
   (二)企業利潤必須按月及時繳庫。中央規定國營企業利潤應按月按計劃數繳庫,按季結算多退少補,這一規定一方面保證了國家收入任務的如期完成,同時又保證了企業本身的正常生產,不致在長時間內因預提利潤超出實際利潤而遭致生產資金短絀的困難,今後各企業資金核定後,企業利潤如不及時繳庫,就變成了企業內部的多餘流動資金,起着妨礙資金週轉和破壞經濟核算的作用,因此,財政部門提繳利潤已不獨是爲了完成財政收入,而同時也是代表政府執行財政監督,並鞏固企業經濟核算制度的方式。
   (三)企業利潤收集起來以後,按照財政體制的劃分,由各級財政部門統一掌握,通過國民經濟計劃和財政預算有計劃地再分配,首先由政府有重點的確定投資對象和投資控制數字,然後由建設單位按照上級下達的控制數字,編製基本建設的各種計劃,只有當這個計劃被政府審核批准之後,才能依照計劃撥款,這樣在基本建設當中“百廢俱舉”,“各自爲政”的現象就會杜絕,無計劃或計劃不週而引起浪費國家資財的情形就會減少,甚至可以避免,正如同斯大林同志所說:“沒有這些條件,我們就要遭受浪費所積累的財力之危險,遭受把這些財力分散於旣與發展工業,又與推進整個國民經濟毫無關係的各種大大小小支出的危險”。(斯大林論節約)。我們過去的基本建設當中由自已看來,似乎很需要,然而就國家整體來看,並不是最需要,甚至根本不能算作需要的事。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某些企業單位不通過國民經濟的統盤計劃和財政預算收支監督作用,而在本單位的範圍之內,把應上繳的利潤或多餘的流動資金自收自用了,在這種情形下,基本建設計劃往往變成了可有可無的具文。因此今後必須堅絕執行中財委關於“國營企業提繳利潤辦法”所規定的利潤必須按期上繳的原則,嚴禁不經計劃批准卽自行挪用利潤及其他應上繳款項的情事。另一方面企業所需的投資,則應完全由財政機關按照預算撥款撥給。
   一九五二年度國營企業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和編審辦法内容介紹財政部經濟建設財務司張新周副司長在全國企業財務管理及會計會議上的專題報吿。
   第一部分:一九五二年度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及編審辦法的擬訂過程,共分兩個階段:一、單獨擬訂財務收支計劃階段:從一九五一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的硏究、擬訂、頒發和執行當中,我們感到有以下幾個缺點:
  1.硏究時間過長,辦法,表格頒發不及時,趕不上實際工作的需要。
  2.表格本身不够全面,不能滿足各種不同類型企業的要求。
  3.各方面配合不够,財務與業務計劃脫節,計劃與會計脫節,增加具體工作和考核工作的困難。
   今的一月間,工業會議明確指出今年全國國營企業應打下實行經濟核算制的基礎,以便一九五二年普遍實施。六月間全國國營企業淸理資產核定資金會議更具體地確定淸資核資。作好計劃是國營企年今年下半年的中心工作。從一年來執行中吸收的經驗,和全國工業會議及核資會議的指示,我們不但體會到以前頒發的財務收支計劃尙有缺欠,並已更深一步認識到企業編製財務收支計劃的重要性。我們感到必須修訂好財務收支計劃,及時地頒發,才能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因此,在今年六月間,我們就請蘇聯專家擬訂了計劃初稿,經過七、八兩月的硏究,我們完成了修訂的工業表格及補充的貿易、交通、農林、公用四套表格,這是草擬財務收支計劃表格的第一階段。
   二、財務收支計劃併入國民經濟計劃後擬訂階段:九月中旬中財委召集各部硏究擬訂國民經濟計劃表格,爲了充實國民經濟計劃內容,爲了財務計劃與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分密切結合,避免各種計劃重複與脫節,加重下邊編製困難,確定將財務收支計劃列入國民經濟計劃,正式成爲國民經濟計劃的一部分。責成財政部召集各主管部門會議,結合國民經濟計劃,共同擬訂財務收支計劃,並與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分同時頒發。財委這一措施是正確的:
  1.可以從計劃上克服企業業務與財務脫節,使業務與財務計劃密切結合起來,搞好企業業務,也編好企業財務。
  2.可以避免計劃的重複,減輕基層企業的工作負担。
  3.與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分同時訂定,發生問題,同時解决,可以提早財務計劃的頒發日期。
   基於以上各點,由九月十八日起至二十五日止,前後八天的時間,我們與各個工業部門討論硏究了工業財務收支計劃的部用表格,十月上旬陸續硏究了交通、貿易、農林、公用四套表格,在表格的討論中,發現“按金年平均需要額,或按某一季度需要額核定流動資金定額”的問題,影響到表格內容的確定,乃由核資委員會於於十月上旬召集各部確定了各部流動資金定額的核定標準,並根據這些會議的决定,對各種財務收支計劃表格作了初步修正。
   十月中旬,由於財務收支計劃表格與說明與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分,在形式上及語調上需取得一致,又作了一次普遍的修正,擬定現有的表格。財務收支計劃編審辦法是在最近一週結合國民經濟計劃編製辦法由二、三人草擬的。
   截至目前止,表格擬定的進度是:
  1.工業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已與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分由財委統一印發實施。
  2.編審辦法和交通、農林、貿易、公用表格,尙未經財委最後統一硏究,先行印好,以供會議中討論硏究。
   從以上草擬過程可以看出,仍然是時間倉卒,準備不够,加以問題複雜,經驗不足,因此,編審辦法,表格和說明中疏漏錯誤還是難免,希望大家提出更多意見,使計劃表格更能切合實際,其中工業表格,雖經財委頒發,但仍可多提意見,以便統一修正,其他表格和編審辦法亦望多提意見,充實起來,以便早日頒發,趕上工作需要。
   第二部分:擬訂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和編審辦法的幾個基本原則:一、必需滿足國家預算的需要,適應三級財政體制。企業財務收支計劃是企業本身的預算,是編製國家預算的根據,因此,(1)在表格設計上必須表現企業收支和預算撥款繳款全貌,以利審核。(2)在編審辦法上必須適應三級財政體制的需要,分別按中央、大區、省市級預算塡報,不能打亂財政預算系統。
   二、密切結合國民經濟計劃的其他部分,並滿足國民經濟計劃的需要:
  1.國民經濟計劃是國家全面的經濟計劃,包括基建、生產、勞動成本、物資供應與平衡、財務收支計劃五大部分。財務計劃根據其他計劃來編製,其他計劃又要與財務計劃相配合,此五部分計劃息息相關,必須結合起來編製,結合起來審核,才能切合實際。因此,在企業具體編製計劃時,從控制數字的頒發,計劃草案的編製,到草案的批准,在首先滿足國家預算要求的前提下,步調程序應儘量取得一致。
  2.國民經濟計劃是包括各種不同經濟類型的,如國營,地方公營、合作社營、公私合營、私營、中外合營、外資經營等,編製方法是採取雙軌制的,卽一方面由中央各主管企業部門按業別的不同編製全國性的經濟計劃送中財委,另一方面由大區、省市財委編製地區性的全面計劃報中財委,兩方面材料加以分析硏究,彙總爲全面的國民經濟計劃,因此,在編審辦法上要儘量滿足這個需要,表格方面也要註明經濟𩔖型。但財務計劃只包括國營與地方經營兩種類型。
   三、在滿足以上兩個需要的前提下編送程序,力求簡便,表格力求簡化,儘量減輕基層企業負担:
  1.儘量採用國民經濟計劃其他部份表格,避免重複,以便一表分送,如財務計劃內關於生產費用和成本計劃,卽採用國民經濟計劃內成本計劃部分的表格,而生產計劃和基本建設計劃中部分表格可送財政部門參考。
   非工作所必須的表格,加以刪除,如一九五一年度財務計劃內預算繳撥款明細表,卽刪去。
  2.採取逐級擬定表格方式,嚴格防止層層加多。中財委擬定部用(中央主管部、大區主管部、財政部用)表格,部擬定局用表格,局擬定基層企業單位表格,以求切合實際,但嚴格注意非必要的增加。
  3.編審程序上力求簡化,儘量避免手續重疊。
   四、密切結合當前實際,並考慮到最近將來工作的發展。
  1.各項表格基本上採取蘇聯先進經驗加以擬定,如總表則採取複式平衡表,以備經濟核算制深入一步的需要。稅款儘量從成本中劃出,力求成本計劃的正確等等。
  2.基本建設嚴格與生產經營分淸,不以利潤抵充基建資金,以適應基夲建設專款專用的原則。切合當前工作情况並照顧編製計劃的困難。
  3.利潤也儘量不與流動資金抵補,收歸收,支歸支,劃淸層目,避免因抵撥而發生計劃上的混亂。
  4.流動資金定額,一般暫採取全年平均定額方法,以減少計算和製表的煩難,但有個別企業採取季度定額方法,保留了按季定額的表式,準備在一九五一年吸取經驗,加以推廣,因爲在工業部門中按季度定額計算是比較進步而合理的。
  5.淸資核資以後,企業奬勵基金辦法可能公佈實施,因此將企業奬勵基金一項正式訂入表格內。至於託管企業大區的利潤提成,也因應實際的需要,在計劃表格中增訂了項目。
   第三部分:財務收支計劃編審辦法:一、總則部分主要說明下列問題:
  1.編製根據:本辦法是根據預算决算辦法第六條的規定製定的。
  2.編製範圍:包括以下兩種經濟類型:(一)國營企業:中央所管,中央委託大區或省市代管,大行政區所管,大行政區委託省市代管的工礦、交通、貿易、銀行、農林、漁牧、水利等企業。
   (一一)地方公營企業:省市所管工礦、交通、農林、漁牧、水利、公用等企業。
  3.編製彙編單位:(一)基層企業爲編製單位。
   (二)總分管理局爲彙編其所屬基層企業及企業機構之彙編單位。
   (三)主管企業部門爲彙編其直屬企業、所屬企業機構及下級主管企業部門代管企業財務計劃之彙編單位。
   (四)各級財政部門爲彙編同級主管企業部門及下級財政部門計劃之彙編單位。
  4.財務收支計劃是國家預算的編製根據,是國民經濟計劃的構成部分,因此編製計劃時應將企業本身收支和全部應繳應領國庫款項列入,以便財政部門考核企業財務管理及執行國家預算。
  5.各級財政部門對同級主管企業部門及其所屬企業編製與執行財務收支計劃有監督與檢查之權,以保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之執行。
   二、編製程序:
  1.財務控制數字的下達:(一)財務控制數字要經政務院批准然後下達。
   (二)批准的財務控制數字要先經中央主管企業部門分配,然後下達。
   (三)中央所管、中央委託地方代管之國營企業,發由主管企業部門經各級主管企業機構下達至基層企業。
   (四)大行政區所管及大行政區委託省市代管企業發由大行政區財政經濟委員會轉發主管企業部門逐級下達至基層企業。
   (五)省市所管地方公營企業發由大行政區財委轉省市財委逐級下達至基層企業。
   (六)政務院頒發、大行政區轉發、主管企業部門分配控制數字時,都要通知該級的財政部門。
  2.財務收支計劃草案編是彙編系統和控制數字的下達系統是一致的,但需:(一)抄致當地財委一份,以便地區性國民經濟計劃的彙總。
   (二)抄致開戶銀行一份(部分的),以便利貨幣管理與銀行信貸工作。
   (三)預算繳款撥款敎字,分別列入中央、大區、省市預算草案。
  3.財務收支計劃的核定程序應隨中央、大區、省市級預算之核定而核定。下達程序大致和控制數字之下達程序相同。
  4.爲便於了解並附圖說明(附圖見7頁)。
   三、其他問題:
  1.編送財務收支計劃草案時除附送全部成本計劃外,幷應附送生產計劃、基本建設計劃中之有關表格及二級機構之財務收支計劃草案。
  2.變更計劃在原核定年度總額範圍以內的,由各級財委批准,超出原核定年度總額範圍需要增加撥款減少繳款的,要經中央批准,但大區、省市可以經該級財委批准,先行執行,然後補辦追認手續,以免延誤工作。
   第四部分:各種財務收支計劃表格中主要問題的說明:一、工業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工各表系統及編製目的:
  1.利潤系統:夲系統共包括五種表格,卽計成工01“工業企業生產費計劃表”,計成工02.03“工業生產品成夲計劃表”,計財工03“商品銷售計劃表”及計財工02“利潤(虧損)計劃表”五表。以上計成工三表屬於國民經濟計劃內成本計劃部分,但同特也是財務收支計劃部分主要的表格,一表兩用、分別編送,是考核企業在計劃年度內成本和生產費用的主要依據。
   生產費計劃表(計成01)編製目的,是表現企業在現有生產水平上,生產中所消耗掉的活勞動與物化勞動及其構成的比重,並硏究企業在計劃年度內工業總產量所需的一切生產費用,爲確定企業流動資金的參考。本表在減除不屬於工業總產量之內的非工業生產費用,及加減期初期末的待攤費用和在製品、半成品等項後,其商品產品工廠成本及商品產品全部成本兩項,應和計成工03表完全相符。生產品成本計劃表包括計成工02.03兩表,一以產品分類,表現企業各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及其降低情况,一以成本項目分類,表現工業生產品的各項成本情况,爲硏究降低成本之參考。
   商品銷售計劃表(卽計財工03表)目的在表現企業各種商品的銷售、利潤和納稅等情况,爲編製計財工02“利潤(虧損)計劃表”的依據。利潤虧損計劃表(卽計財工02表)係根據成本計劃內所列的工廠成本及商品銷售計劃表內所列的商品銷售收入,成本等項編成,表現企業及其副業與供銷部門在計劃期內全部利潤或虧損的情况,本表連同以上四表合併構成利潤系統。
  2.折舊系統:本系統包括兩表,卽計財工04“固定資產折舊及攤銷計劃表”,計財工08“大修理基金運用表”。計財工04表爲表現企業計劃期間全部固定資產增減,及計算折舊和攤銷的情况;固定資產包括產權已定屬於自有及產權未定以及待攤的租賃固定資產改良費和基本建設事業費。計財工08表在表現大修理基金收支結餘的情况,與上表合併構成折舊系統。
  3.流動資金系統:本系統包括計財工06“流動資金定額計劃表”,計財工07“銀行借款計劃表”,計財工05“流動資金來源計劃表”三種。計財工06表目的在於精確計算計劃期間企業所需之流動資金定額及其週轉情况;計財工07表表現企業計劃期間在核定流動資金定額內的定額借款,因產品或原材料的季節性向銀行舉辦的季節性借款,以及企業在核定流動資金定額內自有的呆滯材料部分,不能處理運用時向銀行舉辦的短期借款等數額;計財工05表則根據以上兩表的資料並與一九五一年企業實有自有流動資金情况結合比較,列明企業與預算繳撥款項的關係。
  4.基本建設系統:本系統只計財工09“基本建設財務支出計劃表”一種,主要爲表現計劃期間基本建設工作總量與財務支出的關係並從而計算預算的撥款。
  5.總表:爲綜合以上各系統的總表,反映企業全部財務的狀態。本表的上半部表現企業本身的收支情况,下半部表現企業與預算的相互關係。Ⅱ各表中主要問題:
  1,在成本計劃內各項表格,附同財務收支計劃編送部分,其編製範圍應期計財工01“總表”的說明取得一致,不包括公私合營及中蘇合營兩種經濟𩔖型。
  2.成本計劃內“工業企業生產費計劃表”———八項各項內均包括有期初期未在製品、半成品的差額費用,及非工業生產費用在內,所以該表雖與計財工06“流動資金定額計劃表”發生聯系,但有關項目必須經過適當的調整。關於說明流動資金定額具體的計算方式,我想在此次會議上集合大家意見,總可以得到明確而充實的修正。
  3,在所有國民經濟計劃的表格中,關於一九五一年部分,只分兩欄,一爲截至某月末的實際完成數,一爲全年的預計完成數,在“全年預計完成”一欄實卽爲“截至某月末實際完成”加某月起至年未的預計完成數之和,爲了簡化表格,省去了某月起至年末預計完成一欄。財務計劃旣已併入國民經濟計劃,因此,亦採用了同一的表式。關於一九五一年實際完成截算期間,我們要求最好按淸資估價後九月末的數字塡列,可能有個別部門或地區因爲淸估工作進度不同,不能辦到,但最好由大區或主管部門對於截止計算期間,作統一的佈置,免得彙編時參差不齊。
  4.在計財工03“商品銷售計劃表”裏,我們很明顯地看到“企業管理機關管理費”和“銷售費”都是按銷售數額計算的,因此,和計成工01或03表按產品數量計算的管理費及銷售費,在總額上是不等的,但是兩者的商品單位管理費及銷售費應該是沒有差別的,也就是說單位商品全部成本是沒有多大出入的。我們考慮到現行的會計制度,以及在中國產銷機構還未單獨分開的情况下,覺得採用工廠成本比較合理,這個問題留待大家詳加討論。又計財工0表裏“工廠成本”一欄係指商品銷售部分的工廠成本,它是由本期商品產品工廠成本和期初存貨工廠成本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因此,不與計成工01.03兩表的工廠成本相符。
  5.計財工02“利潤(虧損)計劃表”及計財工03表的“本期納稅”都指銷貨部分所納的各項稅款,和計財工01“總表”裏“應納稅款”一項是不符的。總表裏稅款除包括上兩表的“本期納稅”外,還包括副業及供銷部門的納稅,並應將計劃期間生產中自用的半成品納稅一併統計列入。
   計財工02表裏“企業奬勵基金”一項係指按照規定在計劃内提留的部分。
  6.計財工06“流動資金定額計劃表”分爲甲、乙兩種表式。一般企業的生產情况大致可以分爲三種類型,一是生產直線上升的,一是生產固定平穩的,一是生產季節性高低不齊的。從理論上講,以上三種𩔖型的企業,應該採用三種不同的核定流動資金的方式,卽“按第四季需要額”,“按平均需要額”,“按最低季度需要額”三種。一般地說“按第四季度需要額”核定資金的企業,應該是分期撥付(或解繳)流動資金,“按平均需要額”核定資金的則是一次淸算繳撥,至於“按最低季度需要額”核定資金的企業,在國營企業中佔的比重極小,它的定額流動資金將是一次淸算繳撥,以後各季中資金不足時,完全適用季節性借款。我們照顧到分季核算各業流動資金、在目前企業經濟核算制基礎未建立前,尙難普遍適用,因此,除個別部門外,一般我們採平均需要額的方式。
   計財工06表內關於一九五一年度四、五、六欄計算方式的說明不够淸楚,需要加以修正。原說明可以簡單修改爲:全年週轉總額=1—6(或9)月份實際生產支出總額+7(或10)—12月份預計生產支出總額。
   流動資金定額=(1—6(或9)月份各月月終實際餘存額+7(或10)—12月份各月月終預計餘有額)÷12。
   平均週轉期=360天÷。
  7.計財工07“銀行借款計劃表”內定額借款一項,係按照全國核資委員會的决議列入的。除個別部門已准呈中財委有案外,一般企業暫按百分之一〇計列。
  8.計財工05“流動資金來源計劃表”內關於流動資金包括定額負債一項說明應加修改。因爲定額負債是自有流動資金來源之一,不能與計劃流動資金需要額混爲一談,在計算一九五一年度自有流動資金實有額時無疑地包括有定額負債在內,但一九五二年度計劃流動資金需要額是根據計財工06表定額資產計算出來的,雖然這個計劃定額來源有定額負債,只能另欄計劃定額負債增減額以結算預算的繳撥款額,而不能說計劃定額包括有定額負債在內。
  9.總表的格式在大區主管企業部門可以通用。
  10關於基本建設、利潤虧損、流動資金的多餘或不足,是否可以抵補的問題,我們意見:(一)基本建設應該是專款專用,不能與其他部分相互抵補。
   (二)利潤虧損在財務計劃表格設計中可以看出原則上是採滿收滿支的,最好是繳歸繳,撥歸撥,如果企業部門因爲所屬單位太分散,撥款恐不及時,請提出意見大家討論。(三)流動資金的多餘和不足,因爲一九五一年各業的財務收支計劃大多是未經正式批准,或且根本未造的,因此,一九五一年計劃和實有額的比較,已無作用,我們原則上同意各工業部門的意見,簡化表式可以抵補,但必須與利潤虧損嚴格分開,不能合併計算抵補。
   一、交通財務收支計劃表格:交通系統財務收支計劃應解决下列幾個問題:
  1.商品銷售計劃表改爲基本業務計劃表,交通部門的業務是供給勞務,而不是銷售商品,因此,商品銷售計劃需改爲基本業務計劃。而表格內容也要根據此項原則,加以修改,具體內容均見表格說明,不加詳述。
  2.鐵道部門需另增加一個淸算流動資金定額計算表。
   (一)鐵道部實行統一金庫制度,各路局所有營業收入,全部交到金庫,路局開支,要由鐵道部統一撥給,在鐵道部未審核淸算下撥前,需一筆淸算流動資金,此筆資金由銀行借款解决,因此,在銀行借款計劃中需附表說明。
   三、貿易財務收支計劃表格:貿易財務收支計劃主要有下列幾個問題需根據貿易的特殊情况解决,和工業財務收支計劃不能一致:
  1.利潤劃分國外國內的問題。貿易利潤原應劃分國外國內,但因貿易資金是統一的,而採購、儲存費用及加工費很難劃分國內國外,因此採取收購淨價,銷貨收入劃分國內國外,各項費用攏統打入進貨成本的方法來解决,利潤劃淸國內國外問題,留待今後工作發展中去解决。
  2.現金定額。貿易部門分支機構遍設各地,每日售貨款未送銀行前需存一小部分現金,以資週轉,因此流動資金定額計劃表中,需增列現金科目。
  3.貿易部門成本比較簡單,故不另設成本計劃表。
   四、農林水利財務收支計劃表格:農林、水利企業的業務包括四種不同𩔖型:
  1.生產週期漫長,各季支出很不平衡的生產企業,如國營農場。
  2.與一般工業相類似的製造(加工)企業,如農業機械製造廠。
  3.本身不從事生產產品,專以生產工具及技術爲其他生產單位服務的勞務供應企業,如拖拉機站。
  4.專爲各生產單位購銷生產資料的供銷企業,如營業部之供應站。
   爲照顧到四種企業不同情况,我們以工業表格爲基礎。增設修改了一些表格,而彙成農林水利表格。
  1.增設牲畜在產品流動資金定額計劃表,以備計算未達參加生產年齡的牲畜所需流動資金之用。
  2.勞務部門利潤(虧損)計劃表勞務供應業務佔農林水利很大比重,如拖拉機站代其他生產部門耕地、播種、收割,農田水利部門代人灌漑、排水,故另設一表,作利潤計劃表之附表。
  3.增設供銷部門利潤(虧損)計劃表,專爲供銷部門而設,成爲利潤計劃表之附表。
  4.除增設這些表格而外,商品銷售費計劃、生產計劃、成本計劃、固定水產折舊計劃、銀行借款計劃等表,項目或說明,均略有修改,以適應農林水利之需要。
   五、公用企業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公用企業的表格也是根據工業表格加以修改增刪而成的。
  1.總表:因利潤解繳只到省市或大區,故取消解繳中央利潤。
  2.利潤計劃表因完全是勞務供應性質,故將銷貨收入、銷貨成本改爲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3.流動資金定額計劃表之全年銷售成本及全年銷貨收入,亦改爲全年營業收入及營業支出。
  4.生產費用計劃表因公用企業無上級機關管理費及攤銷費,故取消此兩科目。
  5.增設勞務供應計劃表以表現公用企業的收入及成本,又由於需了解收入、成本及利潤虧損的詳細情况,故需附利潤(虧損)計算表。
   以上便是各種計劃表格中主要問題的介紹,詳細內容因均有說明,請大家參閱。企業財務收支計劃編製程序圖說明:(l)綫代表各級直管企業編送程序 (2)綫代表彙編機關抄送程序 (3)綫代表托管企業編送程序 (4)綫代表國民經濟計劃編送程序 (5)1表現省市公營企業編報程序
  2表現中央委託省市代管企業編報程序
  3.表現大區直管企業編報程序
  4.表現中央委託大區代管企業編報程序
  5.表現中央直管企業編報程序
  6.托管利潤問題
  7.大區或省市財委彙總問題闗於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告辦法、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的説明報告安紹芸同志們:全國企業財務管理及會計會議進行迄今已有五日,關於國營企業財務收支計劃表格及編製辦法的討論已經初步吿一段落,接着便將開始討論會計方面的問題。
   我部提請此次會議討論有關會計方面的問題,歸納言之有如下三個:一、修訂各種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制度,使在現有基礎上提高一步,以符合貫澈經濟核算制的要求。
   二、最後修正會計主管人員職務、權力、責任條例草案,以便呈請領導機關核准施行。
   三、硏究會計、統計、計劃的聯系和分工問題,以期三者間在工作上能更好地配合,發揮經濟計算的功能。
   上述三個問題中當以第一個問題所佔比重爲最大,我們所準備的如下五種文件都可歸屬於這一問題範圍之內:一、“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二、“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格式及說明草案”;三、“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科目及說明草案”;四、“國營企業提繳折舊基金會計處理暫行辦法草案”;五、“國營企業提繳利潤會計處理暫行辦法草案”。
   爲使同志們易於了解並有助各小組進行討論,茲特就上述第一、二、三、三個文件作一介紹性的說明報吿。由於時間關係報吿不可能十分詳盡,好在討論展開後彼此接觸機會很多,如有問題可隨時補充說明。
   在開始報吿個別文件之前須先向同志們聲明者,有如下各點:一、這三個文件,就其內容方面講,我們覺得都並不十分成熟。其中“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雖經過一相當時期的醞釀,各方面的反復討論,迭次加以修改,但還是不能算做完全成熟。關於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統一會計科目兩草案,由於擬訂的時間比較短促,各種國營企業的具體情况又很不一致,故覺距離成熟更遠。此次到會代表都是參加實際工作的負責同志,了解情况比較多,實際經驗也很豐富,因此希望同志們根據當前工作的實際情况和同志們在實際工作中所獲得的經驗盡量提供寳貴意見,加以修改,使所有這些不够成熟的文件,經過這次會議以後,內容上可以較爲完善,更能切合實際,以便利執行。
   二、這三個文件的最初稿是由蘇聯專家擬訂,而由我們結合實際情况和蘇聯專家共同硏究修正成爲現稿,在反覆硏討過程中使我們深深感到蘇聯的企業會計經驗確實比英美等帝國主義的經驗豐富的多,先進的多,只要我們能把中國實際情况介紹淸楚,蘇聯專家是確能根據實際情况解决當前現實問題的。因此,這三個文件,可以說是採取了蘇聯先進經驗而擬訂的,我們應該感謝蘇聯專家對我們的幇助。
   三、雖然我國在會計工作上還有一定的基礎,但這一基礎毫無疑問的是在英美帝國主義會計理論指導之下建立起來的。這一基礎是腐朽的、是不能適應於社會主義性質國營企業會計要求和發展的(雖然有些技術方面的東西還可以吸取),因此我們應該堅决地抛棄它,而以蘇聯的先進會計理論並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的一切會計技術來代替它,如何努力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如何批判英美的腐朽會計理論,如何把這一精神貫澈到我們所硏究討論的各種條例辦法中去,以打下我們會計工作的堅實基礎,也是我們大會重要任務之一。
   四、會計、統計、計劃在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經濟工作中都各有其重要的意義,但又都有其一定的相互關係,因此他們三者之間必須密切配合已是一個不易的原則。我們不能諱言過去會計和計劃、統計的配合是相當欠缺的。就此次會計方面的文件講,和財務收支計劃文件仍有一部分不相符合之處,其原因主要在於我們會計方面文件的擬訂印製較早一步,以致在某些部分的項目名稱上,排列次序上,與計劃文件有參差。這種現象我們可以保證在會後立卽把它改正過來,以達到密切配合的目的。本來會計和統計同是經濟計算工作,同是對計劃應起監督、考核的作用,也就是同爲計劃而服務的。因此,會計、統計與計劃三者是不能彼此分離的。爲了使大家對這一問題有更淸楚的認識,我們特別把會計、統計、計劃的聯系和分工問題提請這次會議加以討論,使三者在今後的工作中能更好地調協,更好地完成在新中國經濟建設工作中所應負的任務。
   五、會計制度無非是一種會計工作方法的具體規定。構成一個會計制度的骨幹不外是會計報表、會計科目和會計簿籍憑證(會計報表、簿籍、憑證又可總稱之爲會計格式),所以要改進會計制度就必須先改進會計報表、會計科目和會計簿籍憑證。我國各種國營企業的統一會計制度雖在一九五〇年中大體上已初步建立,並在本年中又部分地作了若干改進,但大都尙不能滿足客觀情勢發展的要求;且其統一性僅及於同一企業主管部門的所屬企業。我們爲使國營企業的各種統一會計制度有進一步的提高,並使由企業主管部門的統一進而按企業性質作分業的統一,所以有此次國營工礦、交通、農林等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的擬訂。由於我們人力有限,又由於其重要性比較稍遜,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簿籍憑證的擬訂暫且移後一步。我們相信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經會議討論修正後付諸施行,必將有助於今後會計工作的提高,對於國營企業貫澈經濟核算制這一任務必能發生積極有效的作用。
   六、對於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我們將根據這次會議中各方面所提供的意見詳細加以修正,並經過一定核准手續後準備能自一九五二年一月份起予以施行。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因爲要配合國營企業淸產核資工作,可能在編造一九五一年的决算報吿時卽須予以使用。當然,一九五一年的决算報吿所應包括的會計報表並不一定要以統一會計報表草案內所規定的八種爲限。
   七、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分工業、交通、農林等數種,其內容大體相同。爲節省時間計,我的報吿將以工業者爲例,其餘不再重述。
   甲關於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者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是一種很重要的會計法規,因之它的制訂是會計上的一件大事。它具體地規定了國營企業在編造、報送、審核决算報吿時所應遵守的各種原則、方法、時限、程序和其他有關事項。我們草擬這個草案差不多經達一年的時間,經過好幾次的開會討論,並函送各地區硏究。現在各位所見到的草案乃是齊集各方面的意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而成的。草案共分六章五十三條,各章名稱如下: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內容及編造根據;第三章報送及審核程序;第四章資產估値;第五章其他有關事項之處理;第六章附則。
   在總則章內首先說明本辦法的制訂根據,這根據是第六十一次政務會議所通過的關於决算制度的决定。其次說明本辦法的適用範圍爲全國各種國營企業,包括工礦、交通、農林、漁牧、水利、銀行、貿易等。所有各企業系統的基層企業單位、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均一律適用本辦法。所謂基層企業是指獨立計算盈虧的企業單位而言,主管企業機構是指管理基層企業的總分專業管理局、總分公司而言,主管企業部門是指管理主管企業機構的部、會、行、署、局、處等而言。
   在總則章內對於“决算”的涵義也作了明確的規定。本辦法所稱的决算是包括基層企業單位所編造的和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所彙編的月份計算報吿、季度結算報吿和企度决算報吿都在內。我們的一般習慣,在會計上以屬於年度者稱决算,季度者稱結算,月份者稱計算;這乃是狹義的解釋。本辦法明確規定月份計算,季度結算、年度决算槪稱爲决算;這乃是廣義的解釋。驟然聽到或覺不甚習慣,如以會計上專門術語視之,一經習用之後,自亦無所不順。
   基層企業單位應按月編送月份計算報吿,在原則上自屬必要。惟按目前我國情况,或因幹部條件不足,或因其他各種關係,尙有不能按月編送月份計算報吿的基層企業單位。爲照顧這一事實困難,故在總則章內特作基層企業得免編送月份計算報吿或減少其會計報表的規定,但須經由其主管企業機構及主管企業部門商得同級財政機關之同意方可。
   在總則章內又規定了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和財政機關對於决算報吿的審核、批覆程序。主管企業機構對於基層企業單位上報的决算報吿應予審核、批覆、彙編、加註審查意見,轉報主管企業部門及同級財政機關;主管企業機構之不止一級者,應逐級審核、批覆、彙編、轉報。主管企業部門對於主管企業機構上報的决算報吿應予審核、批覆、彙編、報送財政經濟委員會及同級財政機關。財政機關對於主管企業部門所送的决算報吿應予審核,經同意後卽通知原送部門,對於年度决算報吿並應加註意見轉報政務院或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批准。此種逐級審核、批覆顯然是一項重要的規定。我們在過法,上級機構對下級機構所送的會計報吿往往不是久擱不復,便是隨便核銷,致使會計工作徒重形式。爲糾正這種不良作風,强調層層負責精神,這種規定我們認爲是有其重大意義的。
   第二章的各條主要說明决算報吿的內容和編造根據。其中明確規定决算報吿共包括會計報表和業務情况說明書兩部分。會計報表種類的多寡,視月份、季度、年度而有所不同。主要的會計報表有如下各種:一、資產負債表;二、固定資產增減表;三、政府資金增減表;四、國庫撥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五、現金收支表,六、損益表;七、生產費用表;八、成本計算表;九、主要產品分析表;十、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十一、產銷計劃執行情况表;十二、基本建設資金收支明細表;十三、未完基本建設工程明細表;十四、大修理基金收支明細表。
   會計報表的種類應由各企業主管部門在其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之。
   業務情况說明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各項:一、企業產、銷、勞動、供應等計劃的完成情况;二、企業財務收支計劃的完成情况;三、企業財務狀况的分析;四、損益原因的分析;五、成本的分析;六、固定資產的利用情况;七、基本建設及大修理的進行情况;八、今後業務及會計工作的改進意見。
   業務情况說明書的各項內容亦應由各企業主管部門在其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之。
   關於會計報表的編造根據,在基層企業單位應是其會計記錄、財產盤查記錄及其他有關的記錄,在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應是其所屬上報的會計報表和其本身一部分的會計記錄。
   關於業務情况說明書的編造根據,在基層企業單位應是其會計記錄、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的記錄,在主管企業機構、主管企業部門應是其所屬上報的業務情况說明書及其他有關的資料。業務情况說明書是用文字的方式對於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經營活動全盤情况的說明,乃是一個綜合性的總結報吿,對於領導上對企業生產、財務、勞動、修建等情况的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
   第三章的主要內容是規定决算報吿報送、審核的程序和報送、審核的期限。
   决算報吿的編造份數及報送程序規定如下:基層企業單位編造三份:一份自存,一份報送主管企業機構。
   主管企業機構編造五份:一份自存,三份連同各基層企業單位原報送的一份報送主管企業部門,一份送同級財政機關。
   主管企業部門編送四份:一份自存,一份連同各主管企業機構原報送的一份報送同級財政機關,一份連同各主管機構原報送的一份報送同級財政經濟委員會。
   以上所規定的編造份數,如有必要,經上級機關的同意後,可以酌量增加。
   决算報吿報送期限的規定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在每次討論中各方面對這一問題總是爭論不休的。由於我國地區遼闊、邊遠交通不方便若干組織單位散佈面廣的企業多要求報送期限應儘量予以放寬。這種事實,我們是應該照顧到的,所以草案內規定的報送期限是:基層企業單位的月報於月終後十日內送出,季報於季終後二十日內送出,年報於年終後三十日內送出。
   主管企業機構的月報於月終後二十日內送出,季報於季終後四十日內送出,年報於年終後七十日內送出。
   主管企業部門的月報於月終後三十日內送出,季報於季終後六十日內送出,年報於年終後九十日內送出。
   主管企業機構之不止一級者,因逐級審核、彙編費時較多,故對於其報送期限另有酌予延長的規定。
   各級主管企業機構及主管企業部門對所屬决算報吿的審核期限,規定以不影響規定的彙編轉報總期限爲原則。財政機關對主管企業部門年度决算報吿的審核轉報期限,規定不得遲於年度終了後一百五十日。
   主管企業機構及主管企業部門在審核所屬决算報吿時,如發現錯誤,規定應於查明後卽代爲更正,不必將原件退囘以免影響彙編報送的時限。財政機關在審核各主管企業部門所報送决算報吿時,可能發生異議,規定應於决算報吿送達後三十日內提出書面意見。主管企業部門在接到財政機關的書面意見後,規定應於十日內答覆,逾期以同意論。主管企業部門對於財政機關所提書面意見可能發生不同意見,如不能取得協議,規定應提請政務院或大行政區人民政府予以解决。
   第四章資產估値可說是本辦法草案的中心部分。所有國營企業各種資產應以如何價値列入資產負債表,必須有統一的原則性的規定,然後方能使資產負債表趨於正確,可以使各國營企業彼此互作比較或核算。
   依照新資產負債表的結構,資產分爲固定資產、提出資產、定額資產、淸算及其他資產、基本建設資產和大修理資產等。關於固定資產中的房屋及設備、建築物、動力設備、機器設備、運輸設備以及工具器具、榢具用品等,規定以原價減除基本折舊準備爲估値原則。所稱原價包括買價、製造成本、或核定的淸點估價及在開始使用前所發生的裝直、運輸、裝卸、包裝、捐稅、保險、整理、驗收、儲存等費用。關於固定資產基本折舊的計算方法,規定槪以直綫法爲原則。關於租賃固定資產改良費及待攤基本建設事業費,規定以攤銷後的餘額爲估値標準。
   關於提出資產中的所屬投資、其他投資及存出保證金等,規定以原價爲估値標準;關於繳國庫基本折舊基金等提出資產,規定以實際繳解數爲估値標準。
   關於定額資產中的原材料、燃料、半成品、產成品等,規定以原價爲估値標準。所稱原價包括買價、製造成本、或核定的淸點估値及可以使用或出售前所發生的運輸裝卸、包裝、捐稅、保險、整理、驗收、儲存等費用。如原價平均高於或低於市價(卽重置價格)達百分之十時,規定得改以市價爲估値標準。各方面對此百分之十的規定,或嫌過低,或嫌過高,究竟如何,請同志們加以考慮。
   關於淸算及其他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應收往來款等,規定以人欠數額減除壞賬爲估値標準。關於預付保險費、預付租金等,規定以攤銷後的餘額爲佔値標準。關於外幣,規定以當地人民銀行的買賣平均牌價爲估値標準。
   關於基本建設資產中的設備等,規定其估値標準應與固定資產中的設備同。
   關於大修理資產中的已完大修理工程、未完大修理工程及材料等,規定其估値標準應以原價爲原則。
   以上所規定者雖未包括資產負債表的全部資產項目,但已包括其大部,其未包括的資產項目應可比照處理。
   第五章的各條主要說明與决算報吿有關各事項之應如何處理。其中首先規定基層企業單位於編造决算報吿前,應(1)將所有預收、預付、應收、應付等有關權責發生的事項加以整理,(2)根據“國營企業淸查財產條例”的規定淸查所有財產,(3)與有關的債權人,債務人核對淸算賬目。
   “國營企業淸查財產條例”是一種關於國營企業每年如何經常性地作財產淸查工作的條例。這個條例所規定的淸查財產工作與現在各國營企業正在進行中的淸查資產工作性質迥然不同,爲避免各方面的誤會,這個條例已决定俟至一九五二年內再行展開討論呈核公佈。
   固定資產與非固定資產間界限的劃分,在會計上本來是一件難事。現仿照蘇聯先進經驗在第五章內,規定原則上以單價超過人民幣一百萬元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者爲固定資產。但各主管企業部門的具體情形不同,爲照顧此一事實乃又規定各主管企業部門得根據實際情况在其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內予以具體規定。
   第五章又規定固定資產之已廢棄者,其原値、累積基本折舊準備、淸理費用、變價收入等,在未轉入“政府資金”科目前,應先記入“固定資產淸理”科目,在决算報吿内應卽以“固定資產淸理”項目表示之。
   關於基本建設工程在决算報吿內的處理辦法,第五章有如下的各項規定:(一)基本建設工程之未完成者,以“未完基本建設工程”或“未完零星基本建設”項目表示之。
   (二)基夲建設工程之已完成但尙未驗收者,以“已完基本建設”或“已完零星基本建設”項目表示之。
   (三)基本建設工程之已完成並已驗收者,以適當的固定資產項目(如房屋及設備、建築物等)表示之。其全部工程費用,應自“已完基本建設”或“已完零星基本建設”項目轉入“撥入基本建設資金”或“撥入零星基夲建設資金”項目。
   關於大修理工程在决算報吿內的處理辦法、第五章有如下的各項規定:(一)大修理工程之未完成者,以“未完大修理工程”項目表示之。
   (一一)大修理工程之已完成但尙未驗收者,以“已完大修理工程”項目表示之。
   (三)大修理工程之已完成並已驗收者,應將“已完大修理工程”項目轉入“大修理基金”項目,在資產負債表內,則不再有所表示。
   關於其他事項在决算報吿內的處理辦法,第五章有如下的各項規定:(一)屬於以前年度的收益與費用之在本年度發現者,以本期損益項目處理之。
   (二)屬於不可抗力的非常損失,在扣除保險、賠償部分並經財政機關同意後,應自“政府資金”項目直接減除之。
   (三)營業或生產開始前的籌備費用,應列作固定資產,以“待攤基夲建設事業費”項目表示之。
   (四)車間經費及企業管理費應作爲生產費用,計入“產品工廠成本”:銷售費用應作爲營業費用,計入“產品商業成夲”。
   (五)零星修理費應全部作爲生產費用,計入“產品工廠成本”。
   本辦法草案各章內的規定,可能有國營企業因業務性質及經營方式特殊不能全部適用。爲照顧這一事實特在第六章附則內規定各主管企業部門得另行擬訂補充辦法,但須經中財部的同意。關於省市以下所屬公營企業决算報吿的編造、報送、審核辦法,第六章規定由省市人民政府比照本辦法擬訂,呈由上級財政機關核轉中財部批准施行。
   本辦法施行後,各企業部門的統一會計制度與本辦法抵觸者,規定均應予以修正。各企業部門的所屬企業及經濟機構統一會計制度,規定均應由中財部審定然後方可施行。
   乙關於國營企業統一會計報表者國營企業工業部分的統一會計報表包括下列八種:一、資產負債表;二、固定資產增減表;三、政府資金增減表;四、國庫撥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五、損益表;六、生產費用表;七、成本計算表;八、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
   茲依次說明其內容與性質如下:資產負債表,無疑的是所有會計報表中最主要的一種。它的主要任務是反映企業在某一日期所有資金的來源和運用的總括情况;根據了它加以分析,我們便可淸楚地看出企業在某一日期的財務狀况,企業所有資金在各個週轉階段中的利用情况和企業資金再生產的總結情况。“資產”、“負債”這兩個名詞雖然過去就有,但就其意義講來則已與過去大不相同。在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裏,一個國營企業是整個國民經濟計劃中的一個環節,以執行整個國民經濟計劃的某一部分爲任務。企業爲了完成這一任務,必須掌握有一定數額的資金,必須對所掌握的資金作適當的運用,然後任務才能完成。“負債”的意義就是企業資金的來源,“資產”的意義就是企業資金的運用,換言之就是企業資金的去路。把這兩個名詞作這樣的解釋,才是比較最適當最明確的解釋。
   資產負債表在格式上,仍分爲彼此數字相平衡的左右兩方,左方列資產,右方列負債,與過去是完全相同的。表的左右兩方又各分爲甲、乙、丙、丁、戊五組,構成如下三個不同部分:一、基本業務部分;二、基本建設部分;三、大修理部分。
   基本業務、基本建設、大修理是國營企業三種不同的任務。因爲這三種業務在資金上各有個別的來源和個別的運用,所以在資產負債表上必須以不同部分分別予以反映以便利監督與考核。同時又因爲一個國營企業是一個獨立的經濟核算單位,所有各種資金統歸其負責掌握,所以道三種不同業務仍必須合併反映在一個資產負債表之上。
   資產方的甲、乙、丙三組和負債方的甲、乙、丙三組是屬於企業的基本業務部分,資產方的丁組和負債方的丁組是屬於基本建設部分,資產方的戊組和負債方的戊組是屬於大修理部分。當然,基本業務部分是資產負債表最主要的部分。
   反映基本業務部分資金來源和運用的甲、乙、丙三組的名稱如下:資金來源:甲、固定及定額負債;乙、定額資產負債;丙、淸算及其他負債;資金運用:甲、固定及提出資產;乙、定額資資產;丙、淸算及其他資產。
   在理論上,各組間是存有着一定的關係的,這些關係可以如下各公式表示之:(1)淸算及其他資產=淸算及其他負債(2)定額資產—定額資產負債=自有流動資金 (3)固定及損出資產+自有流動資金=固定及定額負債由於企業的活動是非常繁複的,淸算及其他資產與淸算及其他負債的總額往往不能相互平衡,因此上述的一定關係在事實上很難嚴格地維持不變。
   固定及定額負債是企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其數額是比較固定不變或是經常不變的。
   企業由這些來源所獲得的資金,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自由加以運用的。這些資金來源又分成自有資金、長期負債和定額負債三𩔖。
   自有資金𩔖包括企業自已所有資金的各種來源,其中主要的是政府撥入款項。此等資金雖是屬於國家所有,但企業在執行生產過程中,可以自由加以運用,故等於爲企業自已所有。
   長期負債類包括國家銀行或其他債權人對企業所供給的各種長期借款。由此等來源所獲得的資金,因爲歸還的時間較長而且固定,企業可有計劃地予以運用。
   定額負債在我國是一個新名詞,是企業負債中的一𩔖。由此等來源所獲得的資金,因爲淸償時期的固定,能經常有一部分作爲企業資金週轉之用。有很多人稱此爲固定負債,但我國習慣上所稱的固定負債是含有長期負債的意思的。爲避免名詞上的混淆,我們認爲定額負債比固定負債較爲淸楚恰當。
   固定及提出資產是企業最主要的資金,包括固定資產和提出資產兩部分。固定資產部分主要包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勞動手段,如房屋、建築物、機器及設備等等,凡生產用的、非生產用的、不使用的、不需用的和淸理中的固定資產皆應包括在內。提出資產部分包括因爲種種原因已經提出或喪失,因而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再能加以運用的資金,如對於附屬企業的投資、解繳國庫或上級的各種款項、和非常損失等。
   定額資產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儲備的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經常週轉的資產。所有這些資產的應行儲備數量都應該根據核訂的生產計劃訂出定額,企業則應在定額範圍內以最大努力增加其週轉速度,使實存數量不超過也不低於所訂的定額。
   定額資產負債是企業以定額資產作保證由國家銀行借入的各種款項。由於季節性的變動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使生產或銷售量增加,因而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的儲備量需要超過定額。定額資產負債的發生就是爲供給這部分超定額儲備量所必需的資金。發生定額資產負債的另一原因是國家根本沒有供給企業以足够的儲備定額資產所必需的資金。
   淸算及其他資產和淸算及其他負債所稱的淸算並非指過去一般企業停業時淸理的淸算而言,乃是指企業對外對內各種債權債務經常性淸理的淸算而言。淸算及其他資產包括企業在供給或銷售過程中對其他企業、機關、團體或私商所取得的債權、其他零星債權、及現金、銀行存款、內部往來等。淸算及其他負債包括企業在供應或銷售過程中對其他企業、機關、團體或私商所發生的債務、其他零星債務、銀行借款、內部往來等。上面已經提到淸算及其他資產與淸算及其他負債在原則上應相互抵銷,但在事實上兩者常不盡相等,其不能相互抵銷的差額常與自有流動資金混合在一處。
   基本建設部分及大修理部分在資產負債表上爲“資產”、“負債”兩方的丁、戊兩組。負債方的兩組分別反映企業基本建設及大修理的資金來源,資產方的兩組分別反映企業基夲建設及大修理的資金運用。基本建設部分及大修理部分的資產負債總額應各相互平衡。
   固定資產增減表、政府資金增減表和國庫撥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可說都是資產負債表的附表,以說明某某資產負債項目的詳細變動狀况爲主要任務。
   固定資產增減表是用以反映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情况,說明其增減變動原因,以考核企業對固定資產利用情况的會計報表。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固定資產科目和各基本折舊準備科目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六欄:一、項目欄——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名稱。
   二、期初數欄——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期初淨額(卽期初原額減期初基本折舊準備後的餘額)。
   三、本期增加數欄——下分合計、購置、建設、接管、撥入、其他等六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固定資產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增加的數額。
   四、本期減少數欄——下分合計、撥出、停用、淸理、毀損、其他等五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固定資產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減少的數額。
   五、本期基夲折舊及攤銷數欄——下分基本折舊、攤銷二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本期基本折舊準備數和租賃固定資產改良費及待攤基本建設事業費的本期攤銷數。
   六、期末數欄——塡列各種固定資產的期末淨額。此等數字應與資產負債表內各固定資產項目的期末數字相符。
   政府資金增減表是用以反映政府資金增減變動情况,說明其增減變動原因,以考核國家對企業所投資金運用情况的會計報表。它是根據總分𩔖帳政府資金及備抵政府資金科目編製的。其內容排列爲四柱式;第一部分爲“期初數”,塡列政府資金的期初淨額(卽政府資金期初餘額減備抵政府資金期初餘額後的餘額);次爲“本期增加數”,塡列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增加的數額,包括已完成驗收的基本建設,撥入固定資產,撥入流動資金,利潤轉列等等;再次爲“本期減少數”,塡列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減少的數額,包括基本折舊提存,繳國庫固定資產變價,繳國庫多餘流動資金,虧損轉列等等;最後部分爲“期末數”,塡列政府資金的期末淨額(此一數字應與資產負債表內所列政府資金項目的期末數字相符)。
   國庫繳款及特種基金增減表是用以反映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增減變動情况,說明其增數變動原因,以考核企業對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利用情况的會計報表。所謂各種特種基金是指大修理基金、工廠奬勵基金等而言。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國庫撥款科目及各特種基金科目編製的,主要有如下五欄:一、項目欄——上一部分塡列各種國庫撥款,下一部分塡列各種特種基金的名稱。
   二、期初數欄——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的期初淨額。
   三、本期增加數欄——下分合計,國庫撥入、轉帳撥入、提存、其他等五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增加的數額。
   四、本期減少數欄——下分合計、結轉政府資金、繳還國庫、支用、其他等五小欄,分別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本期內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減少的數額。
   五、期末數欄——塡列各種國庫撥款及各種特種基金的期末淨額。
   損益表,按性質說來,也是資產負債表的一種附表,以說明負債方甲組本年利潤項目或資產方甲組本年虧損項目的詳細情况爲主要任務。但由於說明企業資金再生產總結情况的重要性比較大,損益表的地位便自然地駕乎其他各種附表之上,而與資產負債表比肩。損益表的主要用途是憑以考核本年和本期銷售、利潤等計劃的完成情况。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損益科目和利潤等計劃編製的,主要有如下三欄:一、項目欄——塡列各損益項目的名稱。
   二、本期欄——下分計劃數、實際數、增減數三小欄,分別塡列各損益項目本期內的核定計劃數,實際發生數和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三、累計欄——下分計劃數、實際數、增減數三小欄分別塡列各損益項目本年內累計的核定計劃數,實際發生數和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利潤或虧損的計算方式,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銷貨收入—銷貨成本=銷貨利潤(虧損)(2)銷貨利潤(虧損)+其他收益—其他損失=本期利潤(舊損)上列二公式包括的銷貸成本,其數額應與成本計算表內所列本期銷售產品商業成本的數額相符。
   生產費用表、成夲計算表、和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可說都是損益表的附表,因爲它們與損益表間都直接地或間接地、明顯地或不明顯地存在有一定的關係。
   生產費用表是用以及映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的會計報表。其主要目的是分析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投入生產中的各種費用要素,計算同時期內所產產品的工廠成本,以考核生產費用計劃的執行情况。它是根據總分類帳各生產費用科目和生產費用計劃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四欄:一、項目欄——塡列各生產費用項目的名稱。
   二、計劃數欄——塡列各生產費用項目本期內的核定計劃數。
   三、實際數欄——塡列各生產費用項目本期內的實際發生數。
   四、增減數欄——塡列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項目欄內所塡列的各生產費用項目可分爲本期生產費用和本期產品工廠成本二部份。各項目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本期生產支出+期初待攤費用—期末待攤費用—本期非生產費用=本期生產費用 (2)本期生產費用+期初在產品+期初自製半成如+期初自製器具設備—期末在產品—期末自製半成品—期末自製器具設備=本期產品工廠成本。
   上列第一公式之本期生產支出包括本期內投入生產中的各種費用要素,其名稱應與國民經濟計劃內計成工01生產費用計劃表所列各項目的名稱相符。
   成本計算表是用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產產品工廠成本和所銷產品商業成本的會計報表。其主要目的是分析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產產品工廠成本和所銷產品商業成本的構成要素,以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並比較各種成夲的升降。它是根據各成本單、總分類帳各有關科目、成本計劃和其他有關資料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四欄:一、項目欄——塡列各成本項目的名稱。
   二、可比產品——下分按上年平均成本計劃數、計劃數、實際數三小欄,分別塡列可比產品各成本項目按上年平均成本計算的計劃數,本年核定的計劃數和實際發生數。
   三、不可比產品——下分計劃數、實際數二一小欄,分別塡列不可比產品各成本項目本年核定的計劃數和實際發生數。
   四、合計了—下分計劃數、實際數二小欄,分別塡列所有產品各成本項目夲年核定的計劃數和實際發生數。
   項目欄內所塡列的各成本項目可分爲本期銷售產品工廠成本和本期銷售產品商業成本二部分。各項目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本期產品工廠成本+期初產品工廠成本—期末產品工廠成本=本期銷售產品工廠成本 (2)本期產品工廠成本+本期推銷費用+本期稅金=本期銷售產品商業成本上列第一公式之本期產品工廠成本包括本期所產產品的各項成本要素,其名稱應與國民經濟計劃內計成03成本計劃表所列各項目的名稱相符。
   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明細表是用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時期內所發生的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的會計報表。其主要目的是分析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的內容,以考核費用計劃的完成情况。它是根據企業管理費明細分類帳和車間經費明細分𩔖帳各科目及費用計劃編製的,主要有如下四欄:一、項目欄——塡列各企業管理費項目和各車間經費項目的名稱。
   二、計劃數欄——塡列各企業管理費項目和各車間經費項目本期內的核定計劃數。
   三、實際數欄——塡列各企業管理費項目和各車間經費項目本期內的實際發生數。
   四、增減數欄——塡列計劃數與實際數的差額。
   項目欄內所塡列的各項目截然分爲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二部分。各項目間的相互關係可以如下二公式表示之:(1)行政管理費+一般管理費=企業管留費 (2)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及車間經費總計丙關于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科目者國營企業統一會計科目分爲四大類:一、資產,二、負債,三、生產,四、損益。根據蘇聯先進經驗把會計科目作這樣的分𩔖可說是不必要的:但爲了照顧我們的國情,爲了適合一般習慣,爲了使會計工作同志們易於了解會計科目的性質,仍採取了這樣的分𩔖。
   資產𩔖和負債類的會計科目乃是編製資產負債表的根據,生產類的會計科目是編製生產費用表的根據,而損益𩔖的會計科目則是編製損益表的根據。
   會計科目雖是爲編製各種會計報表的根據,但並不需要與報表內的項目絕對一致,幾個會計科目可以合併以一個報表項目來表示,同時一個會計科目也可以分開以兩個以上的報表項目來表示。
   資產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的各種不同運用情况。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資產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資金在經營過程的各個週轉階段中的詳細運用情况。
   資產𩔖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五𩔖:一、固定及提出資產;二、定額資產;三、淸算及其他資產;四、基本建設資產;五、大修理資產。
   上述各𩔖資產的內容和意義在介紹資產負債表時已有所說明,所以現在不需要將所有資產類科目一一解釋。茲僅就若干特殊科目,略加說明如下:一、“不需用固定資產”,記載企業本身在生產上不需使用而可由上級機構處理的固定資產之數。
   二、“產權未定資產”,記載企業資產中其產權究屬於誰尙未能確定者之數。本科目借方餘額,應與負債類“代管產權未定資產”科目的貸方餘額相符。
   三、“租賃固定資產改良費”,記載企業對租賃的固定資產所支付的各種改良費用之數。其所佔用的資金係由基本建設資金項下撥付而來。
   四、“待攤基本建設事業費”,記載基本建設支出之下不能轉入房屋、機器、設備等各項固定資產之數,如籌備費、幹部訓練費等。
   五、“繳國庫基本折舊基金”,記載企業已向國庫繳納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之數。本科目的借方餘額,應於年度終了後與負債類“基本折舊基金”科目的貸方餘額相冲銷。
   六、“繳國庫利潤”,記載企業已向國庫繳納利潤之數。本科目的借方餘額、應於年度决算報吿經財政機關審核同意後,與負債類“應繳國庫利潤”科目的貸方餘額相冲銷。
   七、“預提工廠奬勵基金”,記載企業在年度進行中經批准預提工廠奬勵基金之數。本科目的借方餘額,應於年度决算報吿經財政機關審核同意後,轉入負債類“上期損益”科目內。
   八、“未結加工成本”記載企業接受外界委託加工所發生而尙未結轉的加工成本之數。由生產𩔖“直接生產部門成本”科目轉入之數記入借方,結轉生產類“實際完成”或損益類“加工成本”科目之數記入貸方。
   九、“未結修理成本”,記載企業由外界委託修理所發生而尙未結轉的修理成本之數。由生產類“直接生產部門成本”科目轉入之數記入借方,結轉生產𩔖“實際完成”或損益類“修理成本”科目之數記入貸方。
   十、“產品成本差異”,記載企業生產產品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之數。其中有屬於已出售的產品部分和未出售的產品部分。屬於前者應轉入損益類各“銷貨成本”科目,屬於後者應作爲調整“產成品”等成本之用。
   十一、“未達帳款”,記載企業商品已發出而尙未經銷售客戶承付的帳款之數。承付後本科科目應予轉入“應收帳款”或“現金”科目。
   十二、“待决賬款”,記載企業已發商品但爲銷售客戶拒絕承付,或雖已承付但其中尙有問題存在的帳款之數。解决後本科目應予轉入其他相當科目。
   負債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的各種不同來源情况。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負債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各種資金之所由來,從而在考核資金如何運用的問題上可以起其作用。
   負債類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五𩔖:一、固定及定額負債;二、定額資產負債;三、淸算及其他負債;四、基本建設負債;五、大修理負債。
   上述各類負債的內容和意義在介紹資產負債表時已有所說明,所以現在不需要將所有負債類的科目一一解釋。茲僅就若干特殊科目,略加說明如下:一、“備抵政府資金”,是“政府資金”科目的抵銷科目。因提繳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或因繳納固定資產淸理變價而減少政府資金時,應先記入本科目,於年度終了後應再將年度內已淸理變價的固定資產的總値自本科目轉入“政府資金”科目。
   二、“國庫撥入流動資金”,記載企業收到國庫撥入流動資金之數。在年度决算報吿經財政機關審核同意後,本科目的餘額應結入“政府資金”科目。
   三、“撥入基本建設資金”,記載企業收到國庫撥入基本建設資金之數。在基本建設工程完成驗收後,應將資產𩔖“已完基本建設”科目之數與本科目相冲銷。
   四、“基本折舊基金”,記載企業按一定折舊率攤提各項固定資產基本折舊基金之數。於年度終了後本科目的貸方餘額應與資產類“繳國庫基本折舊基金”科目的借方餘額相冲銷。
   五、“大修理基金”,記載企業按一定折舊率攤提各項固定資產大修理基金之數。在大修理工程完成經上級批准後,應將資產𩔖“已完大修理工程”科目之數,與本科目相冲銷。
   六、“工廠奬勵基金”,記載企業從計劃利潤及超計劃利潤中所提留的工廠奬勵基金之數。提留時記入貸方,支用時記入借方。
   七、“代管產權未定資產”,本科目與資產類“產權未定資產”科目相對照,說明見前。
   八、“發出商品借款”,記載企業以發出商品的運貨單或對銷售客戶的付款通知書等作保證的國家銀行借款之數。借款時記入貸方,償還時記入借方。
   九、“逾期未還借款”,記載企業所有到期而尙未償還的借款之數。將所有逾期未還的借款集中於一個科目來表示,可以便利查核並易於引起管理上的嚴重注意。
   十、“暫估應付賬款”,記載企業已經收到之原材料因價款尙未確定而暫爲估計列賬之數。俟價款確定後,本科目應予以轉銷。
   生產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在生產過程中的運用情况和成果。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生產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資金的如何運用以及資金再生產的結果。
   生產類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三類:一、生產費用;二、生產部門成本;三、生產計劃成果。
   生產費用類會計科目設置的目的,是在根據費用以分析企業投入生產過程中的資金,藉以考核生產費用計劃的執行情况。
   生產部門成本類會計科目設置的目的,是在根據生產部門分析企業投入生產過程中的資金,藉以考核部門成本計劃的執行情况。
   生產計劃成果𩔖會計科目,僅包括“計劃完成”“實際完成”二個。前者用以反映產品的計劃成本,後者用以反映產品實際成本藉以考核產品成本計劃的執行成果。
   生產類各會計科目間的關係,可以下列各分錄說明之:(1)借生產費用——原料及主要材料生產費用——補助材料生產費用——××× 生產費用——××× 貸有關的資產負債科目 (2)借直接生產部門成本補助生產部門成本管理部門成本貸生產費用——原料及主要材料生產費用——補助材料生產費用——××× 生產費用——××× (3)借直接生產部門成本貸補助部門成夲管理部門成本 (4)借在製品貸直接生產部門成本 (5)借產成品貸計劃完成 (6)借實際完成貸在製品 (7)借計劃完成貸產品成本差異 (8)借產品成本差異貸實際完成損益𩔖會計科目是用以反映企業資金再生產的總括情况。在任何一個時候根據損益類的會計科目可以知道企業整個經營過程的財務成果。
   損益𩔖會計科目又分爲下列四𩔖:一、銷售收入;二、銷售成本;三、其他收益;四、其他損失。
   蘇聯的先進經驗是將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合以一個科目處理的。由於我國向來的習慣,合併處理必然大家感覺不便,且紅字冲賬法在我國還只開始採取,尙待推廣。因此我們仍將反映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的科目予以分立。
   在銷售收入類及銷售成本類會計科目中下列幾個科目較爲特殊,茲略爲說明於後:一、“加工收入”、“加工成本”,記載企業接受外界委託加工所發生的收入和成本之數。年度决算時,此二科目的餘額都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二、“修理收入”、“修理成本”,記載企業接受外界委託修理所發生的收入和成本之數。年終决算時,此一科目的餘額都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三、“稅金”,記載企業所付而應計入銷售成本的各種稅金之數,如營業稅、貨物稅等(已記入工廠成本者不在其內)。夲科目的餘額應依照性質分別轉入各銷售成本科目。
   四、“銷售費用”,記載企業爲攤銷產品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之數。本科目的餘額亦應依照性質分別轉入各銷售成本科目。
   在其他收益及其他損失類會計科目中下列幾個科目較爲特殊,茲略爲說明於後:一、“福利收益”、“福利損失”,記載企業由於公共福利事業所發生的收益或損失之數之。年度决算時,此二科目的餘額,都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二、“材料產品盤盈”、“材料產品盤虧”,記載企業盤點材料、產品實存量超過或低於賬面存量之數。按蘇聯情形,材料或產品發生虧缺數超越一定的標準時,應由管理材料或產品的人員負責賠償,以重工作責任。此種處理方法,可爲我們今後取法的方向。
   三、“以前年度收益”、“以前年度損失”,記載企業在本期內發現屬於以前年度的收益或損失之數。此項收益或損失依理應以之冲正上年的損益數,但以國營企業的利潤按年上繳國庫,虧損由國庫彌補,上年的損益數已爲之處理淸楚,故將屬於以前年度的收益或損失,槪作本年度損益入賬。
   四、“壞賬收囘”、“壞賬損失”,後者記載企業依照規定可以轉作損失的壞賬之數,前者記載企業已經轉作壞賬而又收囘的賬款之數。按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暫行辦法草案內規定:應收賬款、應收往來款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作爲壞賬:(1)估計不能收囘,經上級機關批准者;(2)追索而經司法機關批駁者;(3)已逾法定追索期限者。
   五、“停工維持費”,記載企業非由本身過失發生停工而支付的維持費用之數。此項費用因非由企業過失所造成,故不應攤入成本而直接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六、“未獲結果之試驗費”,記載企業所支付而未獲結果的試驗費用之數。年度决算時,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七、“訂貨撤消損失”,記載企業由於取消訂貨合同所發生的損失之數。年度决算時。應轉入“本期損益”科目。
   以上所述,就是我今天就國營企業編送决算報吿辦法、統一會計報表和統一會計科目所要向諸位作的報吿。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後,請同志們廣泛展開討論,不客氣地提出寳貴意見,幫助我們將這三個文件,加以必要的修正,使我們的會計工作向前邁進。

知识出处

經建財務文件彙編

《經建財務文件彙編》

“经建财务文件汇编”是指收集整理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财务文件,进行编辑汇总出版的一本专业性图书。这类汇编一般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单位的决算报表、财务报告,以及财政年度预算等信息。这些文件汇编的出版,有助于了解相关单位的财务状况,财政支出情况,以及整个经济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