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烈的迎軍行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62
颗粒名称: 狂烈的迎軍行列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4
页码: 163-166
摘要: 二月十四日,我們離開安龍縣城,沿着通往昆明的黔滇公路向雲南境進發。當日的天是濃陰的,雲彩壓得很低,冷風在颼颼地吹,路是大半拖在山上,車子很厲害的嶺動着。像在北國嚴冬的夜行軍,混身冰冷,衣服被風吹得像冰塊一樣。
关键词: 进军西南 云南凯歌

内容

二月十四日,我們離開安龍縣城,沿着通往昆明的黔滇公路向雲南境進發。當日的天是濃陰的,雲彩壓得很低,冷風在颼颼地吹,路是大半拖在山上,車子很厲害的嶺動着。像在北國嚴冬的夜行軍,混身冰冷,衣服被風吹得像冰塊一樣。車過貴州西境的最後一縣——興義縣城不久,便進入雲南省境。這一帶是滇桂黔邊解放區所屬羅(平)盤(縣)分區,沿途到處都有人民的行列在公路邊迎軍。天雖那樣的冷,但他們在那裏已候有一整天了。特別是羅平西邊的板橋鄉,有數千歡騰的人幫把道路阻塞着,又是舞蹈,又是歌唱,向經過的每一輛車子獻旗子。
  這是使全軍指戰員永遠不會忘記的:雲南人民用了最狂熱的情感迎接解放軍。雲南人民代表莊田將軍與李明將軍等親自跑到桂黔境內去迎接,盧漢將軍的私人代表周體仁先生也到南甯去迎接。滇桂黔邊區縱隊除以一部協同大軍作戰,大部集結在大軍經過的大路上,不分晝夜忍耐勞寒地爲野戰軍解决進軍中的困難。二十二團更曾東進千里,夜以繼日的補修了滇桂邊的二百里山路,用自己砍伐的木料石板建築了四十多座橋樑,沿途集中粮食,並且砍了三十萬斤柴,還怕糧食不够吃,他們自動把每餐一斤米減到十二兩。砍柴的時候,有些同志被樹壓傷了腿。他們並用竹筏從二百里外的峽口激流中把柴火運到桂西的百色城。
  我軍進入雲南省境後,所有鄰近大軍經過的地區都沸騰起來了。人們在幾個月前就開始了迎軍的準備工作。從滇黔邊境到昆明間七百餘公里的公路上,到處都是羣衆的歡迎行列:迎面開來的公共汽車,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每個山間的城鎭,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都向我們歡呼與招手,連那尙在母親懷抱中的孩子都向我們鼓掌,插着紅旗的翠綠的松柏彩樓搭了一路。不論在冷風朔朔的淸早,冰天雪地的黃昏,那些天眞幼小的兒童,背着孩子的小脚老太太、工人、農民和學生,都欣奮地立在路邊從早等候到深夜。沿途見到的每一個連隊,我們百餘部汽車上,都插上人民獻給的錦旗,掛飾上花朵,貼滿標語。我們坐的一輛小吉普,到了宜良時已掛滿了五面紅旗,十八朵花。……
  滇東羅平是雲南最先解放的地區之一,全縣人民給部隊捐獻了二萬二千多雙的布鞋和堆如山積的慰勞品,羅雄鎭觀音閣的尼姑,也感於解放軍的嚴明紀律和對人民的愛護,獻大紅旗給解放軍。英勇堅持了十三年的鐘山鄉,派代表到貴州的興義去迎軍。我軍原來的路線不經過那裏,他們請求無論如何派一個部隊去,以滿足人民十多年來殷切期盼的熱望。我軍某團二月八日冒雨踏着泥濘崎嶇的山道於深夜到達時,許多村落的人民打着燈籠火把出迎十餘里,家家戶戶不但準備好房子並且都作好了飯,男女老幼圍着戰士們交談、跳舞,狂歡竟夜。指戰員們個個感奮的說:“我們囘到家裏了。”
  我們到達陸良縣城時,恰是舊歷除夕,各家門口都張燈結彩,歡度解放後的第一個春節。除了滿城迎軍標語,許多人家在門口貼着“歡迎大軍來住,可住××個人。”他們在準備給部隊住的房子裏,預先準備好油燈,木炭和葵花子。龍海山區的沙族及漢族婦女數十人,和男人們一起,遠道趕到城裏來。許多老太太在除夕跑九十里歡迎解放軍,他們親切地拜訪部隊,拉着戰士們一個一個的慰開。看到陳庚、宋仁窮兩將軍,她們親熱的握手,眼裏湧滿興奮的眼淚,訴說了多年的苦難和解放後的歡欣,給予每一個人以永難忘懷的印象。第二天是春節,我們離開縣城時,有數千人堵住部隊送別,陣、宋兩將軍出現時,歡呼聲和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扭着唱着向陳、宋兩將軍獻花、獻旗,獻上各種準備了好久的禮物。許多老太太和靑年人,圍着他們跳舞,荘嚴愉快的儀式共歷一小時。當日黃昏到達宜良,城鄉數萬人民歡迎的隊伍擺了二三里長,每個人都露着衷心的笑容。陳、宋兩將軍在各處均欣奮的向歡迎者答禮,關心的詢問他們的生活。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