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八渡入貴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60
颗粒名称: 過八渡入貴州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5
页码: 158-162
摘要: 從廣西往貴州去,有一條盤江擋住。盤江發源於雲南,上游爲紅水河,其下則流入西江,是滇桂黔邊的一條巨大河流,所以在滇桂黔邊縱部隊裏,流行歌曲中有很多是有關盤江的,其中最長的是邊縱李玉生主任所寫的“盤江曲”大合唱。
关键词: 进军西南 桂黔道上

内容

從廣西往貴州去,有一條盤江擋住。盤江發源於雲南,上游爲紅水河,其下則流入西江,是滇桂黔邊的一條巨大河流,所以在滇桂黔邊縱部隊裏,流行歌曲中有很多是有關盤江的,其中最長的是邊縱李玉生主任所寫的“盤江曲”大合唱。他們歌唱盤江,就像過去戰鬥在黃河兩岸的解放軍歌唱黃河一樣。一月三十一日早晨我們離開滇桂公路桂境最末一站——舊州,道路從高山頂上很陡的伸展下來,很快便到了著名的險地——八渡。八渡在兩岸陡立的大山的夾谷間,盤江卽在山脚下汹湧東流,在這裏分開黔桂兩省的邊界。雖然冬季江水已淺,河灘裏許多處露州碎石冲積的江底,但是兩岸矗立的峯巒,巨偉崢嶸的岩石,依然給人以壯麗雄險的印象。
  八渡從前有汽船擺渡,敵匪逃退時把它毀掉了,月餘以前,我軍某部的工兵營趕來建說盤江渡口,當時渡口上只剩一隻小木船渡送來往行人,八渡在敵匪殘酷蹂躪下,十室九空,只留下十幾戶人家沒法逃走,而在後邊大軍與許多車輛已自南寧地區動身。工兵營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時間緊迫,材料缺乏——造船搭橋的許多材料要從五百多里外的百色運來,木料及戰士們作飯用的柴火,需要自己動手到山上去砍伐。但是這些久經鍛鍊的工兵英雄和甫由粤桂戰役解放過來的工兵及技術人員,發揮了高度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用空汽油桶和林板裝起一座很結實的浮橋,和一隻一次可渡兩部卡車的大渡船。看到江邊插着的“盤江渡口”的牌子,處處給人以新鮮的感覺,他們把被敵匪破壞蹂躪過的八渡建設成很有秩序的村莊,組織了渡江糾察隊、設立茶水站、廁所等,獲得大家一致讚譽。
  在向大西南進軍途中,我軍工兵部隊是備歷辛勞而且獲得巨大成續的。光是兵團工兵團(其前身是工程大隊),在一九四九年六月底,由南昌出發,至一九五〇年一月底到安龍,六個月中行程六千里,修建了九十座以上的橋樑,修墊了五百里以上的公路,修築碼頭和修補橋樑在二十座以上。大部工程都是在十分困難的情形下進行與完成的。在廣東修建曲江黃浪水橋的時候,三營拉船去二十五里以外運搬鐵軌,囘程是在大雨中浸在河水齊胸的北江支流裏、連夜拉着每一隻載重七八千斤的木船來趕工的。在廣西武鳴至果德途中修墊公路時,爲了缺乏工具,二營六連就用雙手來挖掘泥土和石塊,再脫掉棉衣來裝運。在貴州册亨縣秧鎭鄉架橋,所用的木料:十八根每根重達二千斤的橋桁和近百塊的橋面板,都是在黯夜裏冒雨翻過上下十八里的山嶺,還要涉過兩三條河水砍運來的。但工兵們的情緒始終很高漲。長達一百一十二公尺的廣西崇溪大橋,在過去,國民黨匪幫動員了成千的民工,費時八個月才能完工,工兵團只用七天的工夫就重新完成了。大橋竣工後,新年到了,地方人民政府來要求補修三個小橋,七連一班戰士白二貴首先喊出:“在新年中接受任務是我們的光榮!”二營六連在果德修墊公路時,整日趕工,天黑了飯都不肯吃,指導員武昌瑞幫助炊事員去做飯,再送到路上來。這個連在田西板挑鄉,用十二個小時修成了共長二十二公尺的兩座橋,木料也是當日砍來的,在册亨秧塡,用現成的材料、六小時修竣了一座長達十九公尺的兩孔橋。在册亨架橋時,天太冷了,打椿要跳進水裏去,戰士們微感猶疑中,副連長魏建華首先跳下水裏去。黑夜裏爬山砍運木料時,要涉過兩條河,又是副連長先走過去,連綁腿和鞋子都不解下來。砍伐了一整天木料後,大家都休息了,副班長楊忠厚在半夜裏偷偷爬起來,又到山上砍了二十根橋桁。每一個幹部和戰士都艱苦的工作着。以後到了昆明,他們舉行賀功大會,有四十一個戰士受到了團的記功表揚,第二營六連,第一營一連一排和第二營六連一排都獲得了模範稱號。
  過了八渡到貴州的安龍城,是二百五十餘里的大山區。公路在高昂的大山尖端輾轉着千迴百折,崎嶇蜿蜒,有時車子就在雲霧中間,山坡上是濃綠的森林,到處長滿抵得人高的野草,隨風吹拂,掀起一片草的波浪。有些地方渺無人煙,古木參天,間雜盛開的野花樹,構成神話傳說中的幽美世界。車子在這些高大的山間爬行是很艱難的,第一天從廣西的舊州到貴州的册亨共是九十一公里,但却走了整整十三個鐘頭,平均每小時只老七公里。册亨城建立在山頭上,我們夜九時到達,快到時看到戰士們從五六里外担水往城裏。氣候也驟然冷起來——以後便一直不容易看到太陽,到安龍後還下了一場雪,雲貴高原的氣候與兩廣大相庭逕,入黔後立卽感到。過去讀地理時,書本上講到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到此方知並不爲過。有些同志感嘆着:“貴陽,貴陽,此地的太陽就是珍貴啊!”
  沿途人煙是稀少的,偶有一處村寨,多半依山而居,築在半山腰裏。這一路上,到處可見到少數民族,主要住有苗、夷各族。他們的房舍矮小,是用泥土或樹木建築的,牛羊與人夥居一舍,地下特別潮濕。還有些是樓的式樣,下邊飼養牲畜猪狗,上邊住人,很不衛生。他們生活普遍的貧困。少數民族到處受反動派大漢族主義政策的欺侮,受地方惡霸土劣的盤剝,因此在敵我之間,他們有明確的愛憎,解放大軍到處受到少數民族的崇敬與歡迎。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某部有天行經册亨縣屬的打言村宿營,村裏居民都是夷胞,他們在村口看到一張夷胞控訴國民黨匪幫的文吿:“一、………復不幸於上月國民黨軍隊數萬過境,留住一星期,將我們的粮食搶食一織。並殺我們的猪牛,擄掠財物,逼使我們東逃西散,失業失家。二、册亨縣長陳精亮借戰亂之名,將下方一般知識份子冠以“奸匪”之名,乃逮捕格殺,不依地方民衆說話。三、八九年來,田賦都係稻谷歸倉,今年更改收錢。國民黨軍過境乃將民粮搶食,現在打言村子人民粮食異常恐慌。今蒙你們各愛民軍隊到此撫安百姓,我們缺乏物資貢獻,自覺抱歉。祇望你們早日救拔這裏痛苦的民衆……”一路上,部隊與各族同胞相處得很親密。二月一日到了安龍。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