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了的傜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59
颗粒名称: 覺醒了的傜族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5
页码: 153-157
摘要: 一月二十九日由百色出發,中午便到田西城東的樂里鎭,此地距縣城五十里,比城要大兩倍——因爲田西城小得可憐。在桂滇邊地山區、有二三百戶人家,就算很大的鎭子了。當時正逢集日,趕集的人很多,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從深山下來的少數民族,特別是盛裝的傜族婦女。他們帶着自己種植的土產穀米、香焦等來出售,買囘去的是食鹽、酒等日用品及封建迷信品。
关键词: 进军西南 桂黔道上

内容

一月二十九日由百色出發,中午便到田西城東的樂里鎭,此地距縣城五十里,比城要大兩倍——因爲田西城小得可憐。在桂滇邊地山區、有二三百戶人家,就算很大的鎭子了。當時正逢集日,趕集的人很多,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從深山下來的少數民族,特別是盛裝的傜族婦女。他們帶着自己種植的土產穀米、香焦等來出售,買囘去的是食鹽、酒等日用品及封建迷信品。
  他們多是已經漢化了的,有兩戶就住在田西鎭上,都能講普通的漢話,在我們北方人聽起來,與傜民交談要比與講廣西話的人交談好懂得多。傜民男女在街上很自然的行走,和漢人交談。不過他們出售物品的,仍把攤子擺在一起。同來的人都好奇的舉起照相機,最初婦女們不大喜歡,經解釋後便也不再躱避。他們的裝束:男女頭上都纒着布,婦女頭上的布特別多,據說他們的財產便多纒在頭上,一個婦女戴的布可裁幾身衣。男人穿的不大講究,婦女都是穿着繡花的衣服,背後拖有兩條繩花的飄帶,腰間有很粗的布帶束着,有的掛有很精緻的葫蘆,有些掛有一串珠子,有些把長串的珠子束圍在腰裏。大都赤脚,有的穿着草鞋,盛裝的婦女均打綁腿。
  當地的漢商對於傜民是不老實的、一如過去在綏遠的漢商欺哄蒙古民族,這裏的漢商也欺哄傜民。傜民是苗族的一支,男女都保有着忠厚、樸實的優良品質,當他們想要買一個什麽東西,不論多麽貴,他們轉來轉去總要買到手裏。商人便利用他們的這個弱點,有時把價格提得很貴。傜民多居深山,經常搬移,經濟落後,因此比較貧困,收穫的穀米捨不得吃,都運到市上賣了,自己吃玉茭等雜粮。往集市來時,包帶着家裏做熟的大米飯,餓了買一點菜吃冷飯。他們的特殊嗜好是酒與烟,我們在樂里鎭的酒店裏,就曾看到許多傜民跑到那裏飲酒,也不用菜,他們喝得很多,但據說他們酒量很大,從來不醉。他們喜吃各種肉食,但絕不吃狗肉。
  傜民之間團結得很好,據當地漢人們談,從不見其有過爭吵、打架。大約這是長期受“大漢族主義”壓迫的結果所形成的。他們對國民黨政府及匪軍的仇恨是深的。因爲當地是老蘇區,故對共產黨及解放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的傜民曾理解共產黨的政策是:“保護窮人,保護不窮不富的人,………太富的分一些………”同時曉得共產黨主張民族平等,因此我們部隊一到,他們便圍住汽車看,並很喜歡和戰士們談話,申訴他們經受的、內心的苦痛。我們曾和幾個中年的傜民交談,他們感到兩大痛苦,希望解放軍能幫助解决:一是國民黨匪幫雖然垮台了,却還組織一些股匪在山區滋擾,希望能迅速將其剿淸。二是土地所有權大都在漢人手裏,租子太重,希望得到減免。事後了解,常去年十二月匪軍敗潰時,敵一個營由平山圩通過,當地傜民三百多,站立山頭,滾下石頭砸死匪軍數十名。
  其後了解:傜族在這一帶散佈得很廣,尤江流域果德,那馬、隆山、都安、萬岡地區都有他們的足跡。但數千年來在封建統治壓迫下,苟延殘喘地生活着,人口一年比一年減少,大部傜胞的身體亦變得特別短小,許多人的體格只相當普通漢人的一半。多少年來,爲着逃避反動統治的屠殺,他們居住在高高的沒有人煙的山頂上。山上奇寒,他們只有一身單衣,沒有被子,住的又是四面透風的茅屋或陰濕的石洞,終日在火邊瑟縮着。他們終年的勞動,但吃的是比茶略濃的玉蜀黍湯,每到靑黃不接時,便只能靠野生的山薯和野菜渡日。終年吃不到鹽,只用大量辣椒下飯。有時爲了尋找一點造紙用的杉皮,他們往往在上下懸岩絕壁時慘遭跌死。在生活無法維持時,他們便拿蛉蜴,草藥,柴火等到附近圩場換取粮食,或者冒險下山打短工,賺極少的錢或粮來過活。
  傜族同胞忍受不了極度痛苦的生活,屢次起來反抗,但均被反動統治者用血醒屠殺的手段鎭壓下去了,直到得到共產黨的領導,傜族人民才算找到自己的出路。一九二九年傜胞領袖和熙風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担任了果德縣蘇維埃主席,傜胞區到處燃起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怒火。後來紅軍搬走,傜胞武裝退據到太平圩、愛圩一帶,仍堅持了兩年鬥爭。這些光榮的史實,一直到現在還在傜胞中間傳頌着。他們在那時候已分淸了:“共產黨漢人好,國民黨漢人壞!”(共產黨漢人指紅軍,國民黨漢人指反動地主武裝和國民黨的官吏)一九四八年,一部分傜胞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民主政權。在都安,他們建立了十個屯和一個村政權;當匪軍向這一地區“掃蕩”時,他們便和“共產黨漢人”一同戰鬥,並且把妻兒和資財送到更深的荒山裏去。一九五〇年一月九日,我軍某部進抵果德縣東龍馬時,他們從百里以外趕來看望人民解放軍,親切地叫着“同志”。一見到戴着紅五角星帽徽的解放軍戰士,便說着生硬的漢語來表達擁護的心意。爲了支援大軍,都安傜胞自動捐獻了兩千斤軍粮。現在,果德縣人民政府正準備幫助他們下山來到新圩、愛圩地區墾荒生產,按照政府的計劃,三年之後傜族同胞就可作到够吃够穿了。
  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很多,除傜族外尙有苗、僮、倮儸等族,約佔全省人口百分之四十。傜族除桂西百色、田西等地區,散佈最多者是桂東平南、修仁、象縣、桂平、蒙山、昭平、武山地區的傜山、當地傜族分五種,叫做正傜、寨山傜、花藍傜、板傜、山子傜。僮族人數則居全省各少數民族的首位,分佈於左右兩江流域,以及西北部和西南諸縣,其中大半已與漢人同化,其別支又有侗人、儂人、㑄佬等。苗族以西北部靠近貴州邊地最多,文化低落,生活貧苦,因服飾不同,又有白苗、紅苗、黑苗等區別。儸儸來自雲南,分佈最多者爲西部之鎭邊、西隆兩縣,其中在西隆者稱黑儸儸,在鎭邊者稱白儸儸及花儸儸,三者語言各異,風俗習慣也不相同。
  其他各族亦皆居深山,生活、處境與傜族相彷彿。解放百色的第四野戰軍兄弟部隊,是由黔桂邊境進入廣西,經由苗族、僮族地區迂迴百色的。他們說:桂西北苗嶺山脈,每個高峯都是土山中間的山澗則嵌有石岩,道路直上直下,暴突凹陷,走起來很艱難。尤其是牲口行經那裏,很少地方能够踏穩一隻馬蹄,常雲用炸藥開路,炸開石塊,蕩平荆棘。不論遇到多少艱苦困難,指戰員都嚴格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而且一律用現款購粮,不取民間一針一綫,并且幫助苗、僮族人民勞動,積極向他們展開宣傳工作。因此博得了苗、僮人民的舞限愛戴。一次有一個戰士被山洪冲走,當地僮民數人卽相率下水把他救出。許多地方當我軍到達時,苗胞卽吹牛角集合,集體歡迎。有的地方還表演唱歌、跳舞,與解放軍聯歡。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