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崙河邊的紅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47
颗粒名称: 北崙河邊的紅旗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3
页码: 123-125
摘要: 部隊攀越十萬大山,解放了廣東西南角最後一座縣城——防城後,便和在十萬大山叢林中堅持鬥爭的粤桂邊縱隊第三支隊勝利會師。當這些英勇的游擊隊員高舉着紅旗,穿山越嶺前來和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會師時,雙方指戰員均感無限欣奮。
关键词: 进军西南 人类的奇迹

内容

部隊攀越十萬大山,解放了廣東西南角最後一座縣城——防城後,便和在十萬大山叢林中堅持鬥爭的粤桂邊縱隊第三支隊勝利會師。當這些英勇的游擊隊員高舉着紅旗,穿山越嶺前來和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會師時,雙方指戰員均感無限欣奮。。幾年以來,三支隊在優勢敵匪的“圍剿”進攻中,表現了艱苦卓絕的英雄氣慨。這是一支漢人與苗族、傜族、偏族等邊疆各個少數民族子弟共同組織起來的部隊,其中有苗人連隊,偏族連隊,也有各族混合起來的連隊。數千年來身受重重苦難的少數民族,在其覺醒以後表現出高度的勇敢。而且因爲他們生來習常爬山打獵,參加游擊隊後許多人都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一九四八年九月起,粤桂敵匪集中三個保安團向十萬大山游擊區瘋狂掃蕩,燒燬一切村莊房舍,三支隊便轉移到十萬大山頂巓的扶降隘,搭茅草棚過生活。因爲山峯極高,經常遇到奇寒的氣候,糧食被搜山進擾的敵匪封鎖得一點也進不來,每天每人僅能“配給”三幾兩米,當到完全沒有一粒米能够找到的時候,他們便四出挖野菜,捕鳥獸,捉靑蛙捕魚囘來攪在一塊煑着吃。有次一個連隊被包圍住餓了兩天,以後許多人餓得不能走路,爬起來便又跌下去,就在這樣的情况下,他們照舊堅持着戰鬥,拚力打擊進犯的敵人,繳獲敵匪帶的軍粮來養活自己,用戰鬥冲破敵匪的封鎖獲得人民送來的糧食。很長時間,他們和山間的少數民族一樣窮困得沒鹽沒布,在漫長的冬夜沒有衣服,只能在自己架設的茅草棚子裏圍着烤火,用歌唱忘記掉飢寒交迫的威脅,度過這些艱辛苦痛的時刻。
   中越邊界——防城縣屬的東興鎭,在中越分界綫北崙河的北岸,從那裏走過一道橋去就是越南的領土,原來就有殘匪兩個保安團,他們聽到解放大軍解放了防城,就嚇得竄到竹山圩港口,想望着搭船跨海逃走。三十七師一〇九團一部,喊着“不讓敵人逃走一個”,便勇敢地去包圍殘敵。竹西山前一百多公尺寬的開闊地,還有一條小河,海水漲至胸口深,担任主攻的第三連,便選定午後潮退的時間,突然涉過河水向敵猛冲,嚇得殘匪扭頭逃走,有的跑不及,便舉起手來當了俘虜,有些被打翻在海濤中淹死了。我軍進入東興鎭時,家家門口都掛起來五星國旗,街道上擠滿了歡迎解放軍的市民,全市沸騰,如逢節日。
  我軍一部沿國境綫灘嶺江繼續前進,迅速抵達那良鎭。那良是今年七月爲我粤桂邊縱三支隊解放的,部隊到達是在夜晚,剛一接近,爆竹便熱鬧的放出火花,許多居民高舉着火把跑到街上來,大家狂歡問好直過午夜,部隊繼續前進猛撲著名的國防重地鎭南關的時候,四野兄弟部隊已先解放了該地。
  解放東興鎭的我軍,進駐市區後卽高舉着鮮紅的國旗,在鑼鼓喧天和居民狂歡中,莊嚴地昇起在北崙河邊的棋桿上,插在中越交界處的祖國的邊疆上。
  在這北崙河邊,在十萬大山的縣崖削壁上,在東興鎭和越南隔河相望的橋頭,戰士們看到在艶陽中昇起的五星國旗,便都囘憶起在漯河,在贛南,在每次誓師大會上所下的决心:“把紅旗插在祖國邊疆上!”如今誓言成爲事實的時候,全體指戰員都由內心發出縱情的歡笑。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