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捉盜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40
颗粒名称: 搜山捉盜匪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4
页码: 103-106
摘要: 張淦和他的兵團部被解决後,所轄部隊土崩瓦解,殘匪滿山遍野奔跑。我軍一部便在博白、陸川地區進入深山淸剿潰匪。
关键词: 进军西南 粤桂大围殲战

内容

張淦和他的兵團部被解决後,所轄部隊土崩瓦解,殘匪滿山遍野奔跑。我軍一部便在博白、陸川地區進入深山淸剿潰匪。
  當時的搜山是很有趣味的:有一股敵匪逃到陸川縣的陸田圩一帶,我軍某團第一營前去搜捕。機槍連六斑長李秋林帶着戰士王照堂和婁中玉,爬着沒有脚跡的山坡,走着埋人深的草叢。婁中玉一個人沒有帶槍,獨自走到狹溝裏的草叢中,忽然脚下踩着一個軟綿綿的東西,低下頭去一看,是一隻脚,往前看去,一顆敵人斜七歪八的躺了一片。他便嚷起來,李秋林和王照堂趕上來,十七個敵人服服貼貼地繳了械。其中一個背手槍的承認自己是個連長。從他們繳出的機槍、步槍、湯姆式、手槍、卡賓槍、電話機和衛生兵、號兵看;他們判定:“婁中玉這一脚,踩出白匪主力四十八軍的一個連部來。”
  飽受白匪蹂躪的廣西老百姓,在白匪潰敗後,便懷着憤恨的心情起來復仇。我軍到的地方,都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並且積極起來給我們送情報,帶路去捉捕散匪。白匪四十八軍一三八師四一二團二營三個連殘部五十八人,攜帶全副武裝躱在大山中的均田村,農民藍文整,十一月三十日帶領解放軍把山包圍起來,把小路要道都吿指揮員放置好機槍,自己一個人到山凹裏叫匪軍們出來投降。陸田有個農民,自動帶領我軍攻打潰匪集結地黃皮嶺山峯,他自己跑在最前頭偵察敵人的位置。他帶着部隊追敵十餘里,翻過上個山頭,終於找到敵人剛吃過飯的村子。他問淸當地居民,知道敵人才走不遠,就又帶着解放軍攻上黃皮嶺山峯,將六百多個敵人捉囘來。
  三十日我軍一部經過大橋往博白走時,龍河鄉農民蘇民和鄰居家兩個小夥子,因在先一天截俘散匪兩個軍官和一匹馬,這時以爲是敵人來了,看見部隊就往山上逃。當在山半腰看出來的是解放軍的時候,三個人就從山坡上邊跑下來,連褲帶鞋淌過了一條小河奔向我軍。他們立卽大聲喊囘來村裏逃到山上的人,老百姓成羣走囘來,連東西都顧不得往家裏送,就像趕大會一樣擠滿了村頭路口。蘇明興奮的吿訴戰士們:“我們前天打開了鄉公所,米柴草料早就準備好了,你們要什麽跟我到龍河鄉鄉公所去!”
  搜軍山過程中,我在鬱林、臨川、博白間方圓百里的山區展開捉俘虜大競賽,後勤部門及後方部隊都爭相參加,該軍“衡陽”部有些同志爲實現自己的立功計劃,帶病參加作戰。十二月二日、三日兩天就活捉散匪三百八十三名,並繳獲許多勝利品。全軍共計俘匪四千餘名,其中有白匪主力四十八軍軍長張文鴻,和一七五師師長李映。
  四十八軍被殲後,匪軍長張文鴻收集八百餘殘兵敗將向鬱林以北山區流竄,到處勒索粮草,騷擾鄉村。十二月七日我軍在蒲田墟追上了正在休息喘氣、預備做飯的殘匪,張文鴻聽見槍聲,慌張得連馬都來不及騎就落荒而逃,張的馬快及其他部屬六百餘均被我俘獲。張匪帶着一些殘兵散匪,逃到流契墟、大洋墟一帶山地,又遭到兄弟部隊迎頭截擊,匪便紛紛化裝,逃往中和墟、羅秀墟一帶。我卽分頭前往,九日淸剿部隊因雨在羅秀墟休息時,向房東進行宣傳,屋東低聲吿訴我軍說:“我們樓上住的是四十八軍軍長張文鴻。”當我戰士持槍登樓時,這個因爲連日恐慌和餓困弄病了的匪首就低頭就擒了。
  李映是十二月三日被我活捉的。當日我某團七連八班長董現有帶着全班戰士,像獵人似的搜索到博白東南四十里的山村打虎洞,在一座獨立院落的墻角邊有一小堆人羣圍着,董現有機警的帶了一個戰士繞道過去,近三十米處人羣發覺了,準備散開。除幾個小孩外,都被董現有叫住,其中一個衣服穿得很不合適的人,表現異常恐慌。經過盤問,他說:“我是,七五一師師長。隊伍被你們解放軍打散了,我一個人在大山上躱了兩天,今天餓慌了,下山找東西吃,路上碰見我們的一個排長,他在那邊挖紅薯吃。……”當李映被押到我們團部時,檢査他身上帶的東西,一共是:兩枝派克筆、一支手錶、四塊銀洋、二百五十元港幣、六個金戒子,七塊金磚,這些東西一層層藏在衣角裏和腰帶裏。旁邊三個與他同來的俘虜兵就氣得駡起來:“我們三個月沒發餉了,大官們都裝到自己腰包裏。”……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