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張淦兵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38
颗粒名称: 殲滅張淦兵團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4
页码: 98-101
摘要: 解放廣西、全殲白匪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戰役,是從十一月七日開始的。當日,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五路大軍齊向廣西進發。西路大軍從湖南南部武崗,沿湘黔邊境出發,完成一千五百里的遠距離迂迴戰,一路上排除高山峻嶺、雨淋路滑、通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不通,粮食缺乏等困難,對敵猛打窮追,至十二月五日解放桂西重鎭百色和都安,切斷白匪退向黔滇的逃路。
关键词: 进军西南 粤桂大围殲战

内容

解放廣西、全殲白匪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戰役,是從十一月七日開始的。當日,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五路大軍齊向廣西進發。西路大軍從湖南南部武崗,沿湘黔邊境出發,完成一千五百里的遠距離迂迴戰,一路上排除高山峻嶺、雨淋路滑、通過少數民族地區語言不通,粮食缺乏等困難,對敵猛打窮追,至十二月五日解放桂西重鎭百色和都安,切斷白匪退向黔滇的逃路。中路大軍分兩路南下,克服白匪對公路橋樑瘋狂破壞,忍受一切疲勞,兼程疾進,一路沿湘桂路進軍,二十二日解放桂林,十二月初進至貴縣,另路解放桂平、平南。第四路沿湘黔邊境挺進桂北,二十五日解放柳州,十二月二日攻佔賓陽。東路大軍於二十五日解放桂東門戶梧州。
  我軍解放桂林、柳州、梧州等廣大地區後,白匪見大勢已去,拚命南逃,夢想從雷州半島越海跑到海南島。白匪特令張淦第三兵團及魯道源第十一兵團兩兵團五個軍向粤桂邊竄犯,粤系匪首余漢謀,則令原在雷州半島南段的匪六十二軍與粤桂邊境的匪沈發藻第十三兵團殘部北上接應。據敵俘將供稱,白匪給張淦、魯道源的電報曾吹牛皮說:“解放軍居勝驕橫,驕兵必敗,若能鼓勵士氣,在此一戰,掌握戰機,必能扭轉大局。”但也流露悲觀情緒:“向南攻擊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勝了還可以獲得大量美援,敗了一切都完了。…”
  十一月二十日前後,李白匪軍竄抵容縣、鬱林以南地區後,二十五日開始向雷州半鳥廉江、茂名、信宜一綫竄犯。但因敵匪連日遭我窮追,已如驚弓之鳥,士氣異常頽喪,進展極其緩慢。到了二十七日,才到粤桂邊的廉江、博白一綫。這時,廣東境內陳庚將軍所部,兼程西進,已在那裏嚴陣以待。二十七日匪三兵團在大砲和飛機掩護下,以匪七軍主力攻信宜,四十八軍,一二六軍主力攻茂名,匪十一兵團犯化縣,激戰竟日,結果毫無進展。當日下午,我軍向敵出擊,一舉在信宜城西寳墟地區擊潰第七軍,殲匪一七一師及二二九師六八六團各一部。
  此時,第四野戰軍强大兄弟部隊,朝向敵匪側背進軍,迅速進入廣西境內。二十八日早晨解放容縣,當晚進佔北流,沿途截擊匪第五十八軍大部,並於二十九日晚間解放桂東南重鎭鬱林,擊潰魯道源第十一兵團部。斃匪兵團副司令胡若愚。接着在十二月一日拂曉解放博白縣城,殲滅匪第三兵團部,活捉敵兵團司令張淦。張淦是在藏身的床下被擒的,他是白匪的忠實爪牙,當了“十八年中將”,這時是敵“華中長官公署”副長官兼三兵團司令官。當他帶着兵團部退到博白時,匪十一兵團已在北流地區完蛋,但北流距離博白整整一百八十里,他以爲“貴軍行軍力再强,一天也走不了二百里路。”所以當他的部隊報吿距城不遠的高林發現解放軍時,他認爲是他的五十八軍殘部逃囘來取聯絡的。可是,他的指揮部很快就被包圍了,這個靠“占卦”卜命運的老怪物,這時候慌了馬脚,忙着發電報、占卦,並讓他的兒子、姪子、內弟、女婿等靠近他,命令他距離只有十八里地的部隊來“解圍”。其後,砲彈一發接一發的打中他的指揮部時,他鎭到了床底下。當解放軍的勇士們把他從床底下拉出來的時候,他抖顫着供認:“是的,我就是張淦!”
  這時候,匪軍混亂不堪,全綫崩潰。照張淦的說法是:“一二六軍原配合十兵團取廉江,十兵團未到,一二六軍已被擋住了。四十八軍取茂名,連河也過不去了。十一兵團、一兵團一接觸,很快就垮了。七軍腹背受敵。囘頭了。……”同時信宜地區正面我軍奮勇西進,於三十日下午二時解放陸川縣城,很快和解放博白部隊會師。然後一路跟踪追擊,二十九日至三十日間在陸川四南地區殲敵四十八軍一七五師五二三團全部、五二一團一部及敵一二六軍三〇五師九一三團全部。
  張淦兵團原是白匪起家老本,桂系主力,十月中旬在衡陽西南五峯山區之役被殲四個師,元氣大喪。此次,連日又遭大軍窮追,士氣低落,一經接觸,敵匪就丟掉大砲輜重,狼狽西竄,沿路〓〓不堪,在〓〓過河的時候,爭相奪橋,許多敵人被擠到河中淹死。潰散的匪軍有的肩挑着行李,或者是丟〓〓〓,一〓大〓〓〓,〓强賣其武器給居民。經我大軍勇猛追擊,殘匪滿山遍野奔跑………一副狼狽相。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