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進軍中的文化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28
颗粒名称: 部隊進軍中的文化生活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9
页码: 71-79
摘要: 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具有高度政黨覺悟的部隊,也是具有相當文化水平的部隊。因此,解放軍不但是一個出色的戰鬥隊和工作隊,並且是一座很出色的學校。
关键词: 进军西南 文化生活

内容

一“解放軍是一座大學堂!”
  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具有高度政黨覺悟的部隊,也是具有相當文化水平的部隊。因此,解放軍不但是一個出色的戰鬥隊和工作隊,並且是一座很出色的學校。——在解放軍的指戰員中間,絕大部分都是工人和農民的子弟,入伍以前,貧困的生活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權利,這使他們在舊社會吃了很多虧,也使他們在部隊工作與生活中感到很大不方便。所以他們一參加部隊,便有强烈的學習要求,這光景就像部隊中唱的一首題作“學文化”的歌子裏邊的寫的:“睜眼瞎,睜眼瞎,白紙黑字不認得它,不怨爹來不怨媽,地主惡霸害了咱。咱們參軍爲翻身,堅决革命打倒他,打倒了他還不算話,提高自己學文化。”“學文化,學文化,看書寫信就有辦法,要有决心有計劃,不怕心笨年紀大:一天認上三個字,十天算來一大把,提高了文化學政治,文武雙全就數咱。”向大西南進軍中,部隊普遍掀起了學習熱潮,提出提高文化與理論水平,準備解放大西南後,承担建設國防的繁重任務。一一四團副敎導員張保林在軍人大會上說:“我過去是個睜眼瞎子,來部隊後下了决心,日夜學習,幾年來不間斷,到現在可以看書看報了,但要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還差得遠。”一一三團八連九斑戰士曾華靑說:“從小沒辦法上學,在敵人那邊當官的光怕你了解時事,解放後到咱部隊裏又學形勢又學文化,眞正是個大學堂。”一一二團第四連的文化學習組,規定每人每天學三個生字,寫好還展覽,文化俱樂部文化欄及問答欄上很活躍。英雄侯永福斑湊起錢來買了三支鉛筆,斑裏使用。把發津貼時給的紙煙錢省下來買紙學習的很普遍,三十七師某營部用津貼買了一百五十支水筆。在以後的進軍中,一二〇團第三連,在二十多天行軍中,沿路用了十九萬九千元人民幣購買筆墨紙張等文具,幹部拿出津貼給大家買紙張,成了很普遍的現象。有時買不到通常用的紙,戰士們便把老百姓敬鬼神用的黃表買來寫字。
  許多連隊走着路還學生字:在出發前把生字牌掛在前邊一個人的背包上,一邊走一邊唸,到不了宿營地,便把幾個生字認熟了。戰士們在手裏,在地上,在紙上到處寫,犧牲睡眠努力的學。一一四團八連戰士許刻虎等七八個人,每人每天夜裏照着燈去俱樂部裏學習,有一天一直到天亮才囘來,還在嘟噥着念。戰士馬常有過去是不願意學習的:“非要十年寒窗苦才行,咱學不好。”後來他看到過去與自己一樣的同志認識四十多個字了,自己便也開始學。連長李金富下决心要把全連花名册能寫出來。周學義師長要求上級給他配備個文化敎員,决心學習文化。
  因爲每個人有决心,學習的效果很大。過去在一般學校中需要幾年時光才能學會的,常常只要幾個月就行啦。學習方法都是與實用結合起來,學會幾個字便聯句子,再多點就寫小文章。一一八團機砲第三連,在一個來月中,全連寫了八百多篇稿,有一個戰士一個人就寫了七十多篇。部隊最流行的是寫快板,戰士們用快板來表揚模範,批評落後,表達自己對事物的見解。有許多寫得較好的快板,讀起來很動人。例如王參幼寫的“張正林訴苦”就是一首寫得好的快板:“同志們,聽我談,我的痛苦說不完。國民黨要壯丁,保長强迫我當了兵。班排長,把我欺,每天打駡實難提。担砲彈,扛子彈,壓的兩肩都磨爛。扛不動,哭啼啼,他還駡咱耍死皮。扛不動,壓死你,你和何人說道理?吃不上,餓死你,誰叫你是當兵的?穿不上,凍死你,誰叫你犯在人手裏?駡的咱,把頭低,暗藏一肚寃枉氣,上怨天,下怨地,怨恨半天沒人理。有心想着逃跑吧,又怕抓住要槍斃。再說是我不走吧,實在難以活下去。正在想得沒法時,解放軍來包圍起。國民黨,狗上級,手忙脚亂沒主意,這個哭,那個啼,我的心裏暗暗喜。解放軍,快來吧,打進來把我救出去。正想中,開始了,馬上發起總攻擊。機槍大砲轟打得烏煙又瘴氣。不大會,全被殲,我才到咱部隊裏。沒人打,沒人駡,官兵一致眞和氣,關心我,眞是親兄弟,從此再不受壓迫,老老實實幹到底。”
   二兵演兵——進軍中的娛樂活動
  文化學習展開後,部隊文化娛樂工作便也展開來,並且逐步形成羣衆性的活動,戰士們在連隊裏組成業餘的小劇團,實行“兵演兵”。
  一三〇團的第一連,文化娛樂工作卽較活躍,他們創造了幻燈與小型歌劇的形式及小劇本的編寫。幻燈的製法是以手電筒放映,包袱皮作放映布,用玻璃紙接成長條製成影片,用圖畫和字解說故事的意思。小型廣場劇是以三人五人不等組成一起,使用說、唱、表情來說明一件故事,這樣比單人說快板等類的形式更加興趣化戲劇化,而且在行軍的大小休息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演出。
  他們且使娛樂工作與部隊的中心任務及敎育工作密切結合。比如,部隊將要開始向廣東進軍了,他們卽演出“進軍廣州”的小劇。上級指示要作好團結友鄰部隊,他們卽演出了“茶水站”,用四野設茶水站招待我們的情形敎育自己的部隊。又如有個時候,曾有戰士見到汽車不給讓路,以致發生汽車軋壞人的事,他們抓往演出了“躱汽車”。在飛機不斷擾亂的情况下,他們放映了“對空射擊”的幻燈。爲了敎育落後同志,他們抓住現實放映了“李忠文同志的轉變”。還有“蔣介石內部亂”,“衞生員照護病號”,“軍民一家”,“思想互助與體力互助”等許多內容很廣而富有敎育意義及生動現實的小劇與影片,這些東西都是戰士自己編寫,自己演出的。而且內容大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或者是和他們關係密切的事情,因此也就非常適合戰士的口味與要求,起了很好的作用。如“李忠文同志的轉變”放映後,李卽更加積極努力,別人也跟着他學習。
  一三二團各連隊的“兵演兵”,自編自唱,也很好。除去幻燈、小型劇外,還有“喇叭筒”廣播,特別是“呱噠板”說快板,更爲普遍,其內容都是向大西南進軍中團結友鄰,四野熱情招待,羣衆歡迎,羣衆紀律,互助表演等,富於敎育意義,很受戰士歡迎。他們用快板改造了許多人。團的幹部們說:“許多落後分子快板表揚的轉變了。”在行軍時,各連隊便組織“化裝鼓動棚”,一三一團在九月份的幾天行軍中,共搞了三十一次鼓動棚。在大路邊給戰士演唱,鼓舞進軍情緒。
  大進軍途中,各部文藝工作團、宣傳隊都組織成許多小組,專門進行跡途上的宣傳工作和娛樂活動。某軍文工團特抽了二十六個人組成一個進軍文藝工作隊到團裏去。一路上,大家不休息,下夜工,一邊走,一邊編。以鼓勵棚、墜子、梆子、歌,快板、蓮花落、廣場短劇、拉洋片、文藝詩歌等多種方式,提高戰士情緒。從贛南上猶出發的最初七天進軍中,在高山頂上搞了三次鼓動棚。針對各種人,編成各種快板,唱着,打着,使戰士們非常興奮。在大休息中,他們趕到各營的駐地,演出廣場快板劇“講衛生”、“鐵腿班”等。拉洋片的內容是文化幹事陳志若“拾金不昧”的故事。指戰員們在洋片裏看到本單位的事,感到格外親切興奮。
  因此,部隊的行軍,就充滿了興奮愉快的情緒。除了文工團和宣傳隊的鼓動棚,各連隊都是走着唱着。某團第一連還發展一種“老頭問話”的形式,富有敎育意義。辦法是首先由一人學着老頭的動作聲音,提出問題:“哼!哼!某某你說解放大西南有何重要性?”“哼!哼!某某你說如何通過開闊地搶佔這個山頭?”被叫的人也裝老頭答,答不上就罰唱。後來又發展的不限老頭,裝老太太,小孩子什麽人也可以,逐漸發展成小型快板劇了。由於說唱活躍,戰士情緒很高,行軍不覺疲勞。戰士普遍反映:“你說我唱,不覺來到宿營地了。”
   三模範宣傳員李觀雲目前在各連隊裏,都已設有宣傳員、文化敎員、文化幹事等,專門推動和領導連隊文化學習,娛樂活動。他們多是自動參加部隊的知識份子,大都在深入實際向戰士學習中,明確了爲戰士服務的思想,很多宣傳員在連隊文娛工作上創造出很大成績。
  一一四團四連宣傳員李觀雲,就是比較出色的一個。當他初到連隊時,在班裏放不下學生架子,覺得在一百多戰士面前唱歌讀報太不好意思,戰士幹部也不大滿意,思想上很苦惱,工作情緒也消沉起來。但周圍的環境促使他和另外的兩個宣傳員來檢討自己,他們感到自己思想不正確,沒和戰士打成一片,和幹部工作結合不緊,工作展不開,自己把自己孤立了,從此决心克服自己的缺點,把工作做出成績來。
  他們開始和戰士一塊幫助學習文化,和戰士一樣工作勞動,學習戰士樸實的工作作風,並且了解了戰士的要求,然後他們召集軍人委員會中的文化娛樂戰士開會研究。結果不但推動了文化娛樂活動,而且深入的了解了戰士的思想情况,他們就把所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工作經常供給他們在的班長排長,並且又幫助他們分析情况研究工作,從此轉變了幹部戰士對於宣傳員的認識,開始感到宣傳員對於全面工作幫助很大,由於他們和戰士們的結合,不但作出了工作成績,而且戰士也敎育了宣傳員們自己。但在起初,他們在娛樂工作上只是給大家說一說快板,編些唱詞,作智力測驗,說太平天國的故事等,僅限於個人的娛樂活動。最後,在他們的影響下,啓發了每班設立的文化娛樂戰士和各班裏的知識份子(當時平均每班都有一個上過高小或初中的學生)參加文化娛樂活動。於是便進一步把大家組織起來,進行兵演兵,兵唱兵的羣衆性文化娛樂活動。千里進軍中,他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利用大休息時間演出廣場劇。四連幹部和戰士都稱讚宣傳員的工作。宣傳員作在班裏,戰士們爲了叫他們多做些工作,不讓他們參加勤務。連長楊應才同志,也在大家熱烈的鼓舞下親自指揮唱歌,二排長宋長勝也參加演戲扭秧歌,其他幹部都參加了說快板,文化娛樂戰士楊得苗、李學時,在行軍中敲起小碗和盆來給大家說書編快板。
  他們在工作中創造了許多文娛的形式:第一種是廣場劇,主要利用大小休息的時間進行,他們出演過的有“熬米湯”、“放下包袱”、“一枝槍”、“總有一天”等十多個小戲。
  另一種是雜劇,花樣很多:(一)機器人:是由一個戰士裝出非常僵硬的樣子,另一戰士去給他打氣,然後用雙簧方式表演。(二)隊前彙報:一個戰士扮成指導員的樣子站在隊前,另外三個戰士化裝三個排長,用快板說出每排積極的同志和優缺點,最後指導員來總結。(三)單人劇:是一個人扮演幾種角色表演的戲。(四)小放牛:舊調子裝上新的內容,進行問答。(五)拉洋片:兩根竹桿插在地裏,用總連起,上邊掛上戰士自己連環畫。(六)唱洋戲:桌上蓋一塊毯子,用洗臉盆頂鑼鼓,幾個同志藏在桌子下邊,另個同志裝做絞發條的樣,裏邊唱出各種調子。(七)玩小人:把一人化裝成很矮的人,兩手穿起鞋子站在桌上,另一同志的手,從小人的脖子兩邊伸出來,合成一個大頭矮個的怪人,和機器人那樣表演。
  在行軍中,文娛活動的方式有:(一)提字總句:一人提出一個字,大家便根據這個字用各種語句編成連續的字句。如:“見——見敵就打,打過長江,江水東流,劉鄧大軍、軍民一家,家家戶戶,戶戶歡迎,迎解放軍。……”(二)打電話:兩個人用打電話的形式講出許多事情。(三)講故事。(四)智力測驗。(五)目力測驗。(六)發小傳單。(七)扭秧歌。(八)碰球……等。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