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圍殲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18
颗粒名称: 陽江圍殲戰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4
页码: 52-55
摘要: 殘匪經我晝夜窮追,潰不成軍。據俘虜供稱:匪軍主官大多已先行溜走,軍官控制不住士兵,部屬找不到主官。而各部殘匪之間,曾有爭相奪路、噪駡毆打以致相互開槍者。恩平至陽江公路上,逃匪拋棄的卡車很多,沿途丟棄的軍用輜重衣被財物隨處可見。
关键词: 进军西南 阳江大围殲战

内容

殘匪經我晝夜窮追,潰不成軍。據俘虜供稱:匪軍主官大多已先行溜走,軍官控制不住士兵,部屬找不到主官。而各部殘匪之間,曾有爭相奪路、噪駡毆打以致相互開槍者。恩平至陽江公路上,逃匪拋棄的卡車很多,沿途丟棄的軍用輜重衣被財物隨處可見。二十一日在陽春以北腰古墟的大街上、公路上、池塘裏和稻田坎上,到處拋有美造槍枝,和一堆堆的彈藥,成羣結隊的散兵往屋角里、樹叢裏鑽。從腰古到陽春的公路沿綫,每一村莊周圍都有破爛不堪的軍裝,撕得一片片的文件信函,嶄新的美造子彈。村子裏被匪軍糟踏得臭氣冲天,到處可見敵匪逃走時狼狽的情景。十月二十三日,猛追逃敵的三路解放軍,在恩平、陽春以南地區會師,將敵人壓縮在恩平、陽江間。匪軍本來企圖在陽江登船逃走,但解放軍一部迅速前進,對敵完成迂迴包圍,二十四日晚八時解放陽江縣城及漠陽江口的北津港,最後封閉了敵人海上逃路,將其包圍於陽江城西南白沙墟、平崗墟周圍地區。
  二十四日拂曉,匪劉安琪第二十一兵團想由白沙圩沿公路向西逃命,我軍某團早已把敵人的逃路切斷。狀如驚弓之鳥的三十九軍殘部三千餘,首先來犯,經我當頭截擊,一天內共打他三個截擊仗,俘敵一四七師等殘匪二千餘。僞軍長程鵬見勢不佳,乃率殘匪六百餘折而向南圖由海上逃走,敵未料到次日早晨當他們剛逃到平崗圩海邊的小村石牌時,我追擊部隊某團第四連段白立排長帶頭淌過深及膝蓋、長達二里的汚泥接近了村邊,兩梭子子彈打得敵人亂了起來,匪首程鵬和他的副軍長、參謀長在慌忙中把馬陷在泥裏,連衛士也不多帶,隻身坐小船逃走,該軍最後殘留的六百餘人,全部作了我軍的俘虜。
  三十九軍的“突圍”遭受慘敗後,在陽江以西堵擊逃敵的我軍乘勝追到距白沙圩十里遠近公路兩旁的高地上。二十四日上午九時,敵又組織所有的炮火向我陣地轟擊,接着展開反覆的瘋狂攻擊。我們只有一個團,敵方則有幾個軍,他們滿想打開一條路向西逃跑。但在頑强地人民戰士面前,敵匪企圖變成泡影。在第七連的陣地上,彌漫着烟硝的濃霧,戰士們緊握着手榴彈。在敵接近至十多公尺,戰士們把手榴彈投出去,光是九班前邊就打倒六個敵人,其餘的逃跑了,敵人新的攻勢又來了,機槍手白海龍負傷,一排長王玉林馬上拉過機槍繼續打,機槍打壞了,以湯姆式代替。敵人的衝鋒都被短距離的猛烈火力打下去,指導員負了很重的傷,同志們都勸他下去,一排長並向他保證:“有我們就有陣地。”但指導員往下走了幾步就又返囘來,他說:“我們的陣地是一寸也丟不得的。”九連的陣地上,戰鬥同樣在激烈進行着,一排的陣地沒有挖好,敵人一個連就衝上來,他們一陣手榴彈殺傷敵人後並乘機反衝鋒將犯敵全殲。向陣地最突出的一排攻擊的是敵人一個營,同樣把敵人五次衝鋒都打退囘去。帶病作戰的戰士郭士俊,把投彈技術差的同志們手榴彈集中在自己身旁,連續投向敵人。九班劉少卿的左臉被火花燒腫,黃國申腰間的機槍梭子和油瓶都被打碎,但他們毫不慌張的和敵人短兵搏鬥,他們向連長保證說:“三排剩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的。”後來敵人想由左翼繞至我們的側後,但是一營的密集火力,使敵人的六次衝鋒都被打退。而敵第二、第三兩次衝鋒,一營并以反衝鋒俘敵二百餘人。直到深夜,陣地仍然屹立着。數萬逃匪的門戶被我們封死了,這就注定敵人潰滅的命運。
  二十五日,我軍開始緊縮包圍圈,絕望的匪徒在大肆破壞汽車輜重,敵人繼續作垂死的掙扎,向西突圍數次,仍𣅜被我打垮。到晚六時,敵已退縮在縱横不及十五華里的狹小地區。夜十二時,我軍向敵發起總攻,十多支突擊部隊的矛頭,橫、直插入平岡墟敵人的心臟,將其割裂成無數的小塊,殘敵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奔跑呼喊,混亂不堪,成千的被解放軍活捉。而徼倖漏網由平岡墟以南海路潛逃的少數匪軍,因其倉惶搶登渡船,紛紛被擠落海中淹斃,且有三隻大船完全沉沒;船上兩千餘匪軍與之同歸於盡。戰鬥至二十六日下午四時乃宣吿勝利結束,殘匪數萬悉數就殲。
  這個輝煌的勝利,完全粉碎了殘匪逃往海外,妄圖捲土重來的夢想。而且再一次的證明了:任何企圖抵抗與逃跑的國民黨軍殘匪,都逃不脫被殲滅的命運。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