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熱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509
颗粒名称: 人民的熱愛
分类号: I207.425
页数: 4
页码: 29-32
摘要: 富有革命傳統的廣東人民,以無比的熱情歡迎解放軍。有一個部隊進抵曲江以南的馬〓鄉時,附近的老鄉們冒着雨抬了幾担熱氣騰騰的稀飯,到鐵路上來迎接過境的部隊。另一個部隊剛到石下村,尙未决定是否宿營的時節,附近各村的老百姓,在三個鐘頭裏邊就送來了五千斤大米。
关键词: 进军西南 人民的热爱

内容

富有革命傳統的廣東人民,以無比的熱情歡迎解放軍。有一個部隊進抵曲江以南的馬〓鄉時,附近的老鄉們冒着雨抬了幾担熱氣騰騰的稀飯,到鐵路上來迎接過境的部隊。另一個部隊剛到石下村,尙未决定是否宿營的時節,附近各村的老百姓,在三個鐘頭裏邊就送來了五千斤大米。老鄉們說:“兩個月以前就知道解放軍要來了,每家都準備了一些東西要歡迎你們。”直到夜晚十點多鐘,駐地附近的居民還不斷的送糧來。人民憎恨國民黨匪軍已到極點,許多潰散匪軍,都給曾被迫害的人民殺死了,以後這些散兵及被我軍釋放的俘虜返鄉時,曾不得不集結在一塊兒走,以防沿途人民的報復。
   十二月十二日夜晚,某團到逹淸遠以北九十里的松岡村——那兒是華南人民游擊隊的活動地區,遠遠就望見一片火光。原來是該地三百多個老百姓,舉着火把和手電筒在離村一里路的路旁迎接大軍的。隊伍一走近,人羣中馬上喊起“解放軍萬歲”的口號聲,大家和戰士們握手,那時他們已等候了兩個鐘頭了。部隊隨着火把進入村莊,老百姓卽圍繞着戰士們攀談,彼此在半懂不懂的語意中相互表示了熱烈的敬愛。深夜,四處的居民,沿着崎嶇山路,打着手電,把兩個月前就已準備好的白米挑向我軍駐地。入戶人家的杉頭村,就集中了一千五百斤粮食。就這樣,松岡村的一位老先生還着急地跺着脚說:“來的太快了,什麽都沒有準備好,讓大軍受委曲。”次日黎明,我軍離開松岡,村中居民爭着當嚮導,有十幾個人跟着部隊走了十幾里,才戀戀不捨的返囘去。一路上,村村都插上了紅布旗,五星國旗,村口擺着茶水桌,到處一片歡呼聲。在道路狹窄及橋樑破壞的地方,老鄉們積極趕修。……
  攻佔遙步墟大橋的部隊向英德前進時,走到菜洲村南邊,一個壯年農民迎上了部隊,向我軍報吿敵匪的去向,並自動要求爲我軍帶路。當時的情况很緊迫,但要順着鐵路正面前進是不能取勝的。可是,東面是濤濤的北江,西面是聳立的高山和竹林。需要一條迂迴的道路,一切希望都寄托在這個農民身上。他從稻田的田梗上,引導部隊迂迴過去,殲滅了敵匪。這個嚮導並且在戰鬥中和部隊一塊,獨自得了五枝美式步槍和五個俘虜。這是一個前來向敵匪報仇的人,戰鬥結束時他才說:“我叫吳亞銀,離此二十五里路。就是這個守橋的二七二團三營,他們三天殺了我五頭牛、一隻猪和十三隻鷄,門板、床舖、蚊帳一切都燒光搶光,又把我老婆抓去當佚,迫她担五十多斤子彈。”以後他又說:“一九四七年七月,我參加了人民游擊隊,九月就被敵人俘虜,住了一年零一個月的監獄,我不承認是游擊隊,他們就棍打三天,電刑三天,打了用電,電了再打,把電拴在胳膊上,大姆指,最後又拴在耳朵上。等甦醒的時候,耳朵聾了,臉也高了,眼眶也黑了。脚鐐也把腿磨的長不起毛來,死去活來的才算熬了出來……”廣東人民在敵匪統治下所經受的苦難,他們對於敵匪的仇恨和聲訴,是到處都可以聽到見到的。在英德以南,敵匪炸燬了潖江大鐵橋後,又逼所有民船都拉到南岸,但在北岸黃口村附近,却有六隻民船悄悄地停留着,他們在等待解於軍。十月十二日的夜裏,我軍臨近潖江時,船工李熾和他的妻子,爲了解放軍一到便開船,乘着濛濛的夜雨開到渡口上,不幸給敵人發覺了,便喊他們開過南岸去,一邊嚷叫着一邊拉動着槍機。但是老李却向妻子說:“不能開過去!他們非把船打壞不行,解放軍快來啦,他們要跑的。”話還沒有說完,敵人就用機槍打過來,子彈打穿了船板,打穿了老李的胳膊,打死了他的妻子,老李把妻子的屍體拉到船頭上,又用一塊爛布紥緊自己的傷口,心底燃起復仇的火燄。結果六隻船被匪打沉了四隻,部隊到了,帶領大軍來的另一船工老劉立卽跳上船,將大軍渡到南岸追殲逃敵。天亮了,北岸擁擠着送茶水的婦女們,上游又開來四隻大船和三隻小船,老劉和他們一齊擺渡着自己的部隊,汗水浸透了衣衫,渡到第四十九次了,仍然不肯休息。……

知识出处

進軍西南實錄

《進軍西南實錄》

出版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政治部出版

《进军西南实录》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籍,它是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西南地区的历史记载。详细记述了李自成的起义过程、武装斗争、策略布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明末清初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和军事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