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重庆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改革高等工業敎育的開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等敎育工作手册 第四輯》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265
颗粒名称:
改革高等工業敎育的開端
分类号:
G649.21
页数:
11
页码:
一八—二八
摘要:
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工学院院长会议的报吿业经政务院批准,该报吿中所列方案卽将实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改革
工业教育
内容
第一次全國高等學校工學院院長會議的報吿業經政務院批准,該報吿中所列方案卽將實施。我就其中的幾個問題作一些說明,以供實施中的參考。
一工學院爲什麽要調整?
全國高等學校除了少數從老解放區遷移來的及解放後新創辦的以外,都是接受了舊中國的遺產。這類高等學校無論在校院系的分佈、設置及其敎學內容、行政機構上,都存在着嚴重的缺點,馬部長在去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等敎育會議上已經指出了。這樣不合理的情况,這一年來小有改進,但成效不大。若以經濟建設方面的要求來衡量,要想在今後五六年內培養出十五萬人的高級技術幹部和管理幹部,那是萬萬做不到的,尤以工業建設幹部的培養爲最嚴重。截至今年十一月,全國共有工科的系科(地質系包括在內,以下同)四十四種,二百三十三個系科,共計敎師(包括敎授、講師、助敎)三千另九十七人,學生三萬四千五百九十七人(其中缺地質系一年級生的統計),根據這些數字,可以分析出下列各點:第一、以地區分佈來看:華北計六十三個系科,八百九十五名敎師,九千四百九十二名學生;華東計六十六個系科,八百四十名敎師,九千八百二十七名學生;中南計四十一個系科,四百一十名敎師,四千七百六十五名學生;東北二十九個系科,五百八十一名敎師,六千八百五十五名學生;西南二十四個系科,二百六十三名敎師,二千六百七十一名學生;西北十個系科,一百另八名敎師,五百八十二名學生。很顯然看出來工科院校集中在華東和華北,而且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在同一城市同一地區內,重複的系科是極多的。
第二、從敎師總數與學生總數看:照上述統計數目每個敎師平均只敎了十一個左右的學生。這樣的效率應該說是低的。而實際上還有更嚴重的現𧰼。以十四個主要系科的統計爲例:一個班有學生五人以下者有四十三班,六人至十人者有五十五班,十一人至二十人者有一百三十四班,二十一人至四十人者有二百三十四班,四十人以上者有二百三十班。其中學生數少的班次大都爲高年級。例如全國十個地質系,今年的四年級學生只有六十四名,有一兩班只有一個學生。全國工學院系科若平均每班以四十人計算,那末就應該大大超過現有學生數。敎師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第三、從敎師的分佈數來看。有的學校沒有專設的系科而“囤積”着專門敎授甚多,(有多至八九人而改敎別種功課的)而有的系科已經設了多年,只有一位講師、一位助敎。根據十四個主要系科的統計,全國有十七個系科只有二位至四位敎師,有三十九個系科,只有五位到七位敎師,有一百六十九個系科有八位以上的敎師。這裡所指的敎師是包括敎授、副敎授、講師、助敎四種,而且把“囤積”“移用”敎別種功課的敎師也包括在內。
第四、從系科的設置上來看,更是重重複複,五花八門。上述四十四種系科二百三十三個系科中有的一個系科包括幾種系科,例如一個電機系裡就包括電機製造、電訊,而電訊又分爲有綫與無綫。土木系大多包括了水利、結構、鐵路、公路、測量、材料、橋樑、建築等等。至於機械系、化工系更是形形色色。有的系是“綜合”,有的系是“細分”,有的系旣“綜合”又“細分”、(卽分成若干組)所以培養出來的幹部,要想給他們分門別類,那就有極大的困難。第五、從與工學院最有關係的理學院來看,也不合理。有的獨立的工學院不設理學院,有關理科課程,聘請理科敎師,問題就簡單。大多數工學院與理學院並列,而兩院學生數極懸殊,這在平時已經發生相互歧視的意見。加以在工學院裡的理學院任務不明確。理科敎師對於理學院爲工學院服務的一點,大都不太甘心,而强調爲理學院而辦理學院。於是在課程上是常常不協調的,在系科設置上也有些奇怪現𧰼。例如工學院裡的理學院也辦生物系、藥學系、心理系、地理系、天文系等。一個工學院沒有一個能爲它服務的健全的理學院,一定會發生很多困難。而這個不合理的現𧰼,二年來一直沒有糾正。 第六、一般地說,工學院是應該獨立設立的,若與文法等院合着設立,不便之處甚多,阻礙發展,也容易造成學校內部許多不必要的問題。目前全國工學院與文法各院合着設立者還不少。這樣,不但影響了綜合性大學的發展,若以目前工學院的任務來說,影響更大。 第七、二年來工學院對於辦專修科短期班等雖幾經提倡與鼔勵,但仍然極不够重視。大家依然醉心於長期培養的辦法。截至目前爲止,工學院專修科專科學校等的學生總數,還不到本科生的二分之一。若光從長遠打算着眼,那末長期培養是很應該的;但是問題在於整個國家經濟建設不允許我們“細水長流”的作法。治淮工作隊與氣𧰼短訓班,都證明短期培養的幹部,在目前很得用,所以偏重長期培養是緩不濟急了。 此外當然還有更應當注意的情况,如課程改革、敎材編輯等都存在極嚴重的情况。有的做了一些,而做得不大對頭。例如課程改革,雖然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實際上幾乎還沒摸着邊;有的可以說還沒有動手,或者還在無計劃的與自發的狀態中。如各種敎材,全國不但極不統一,談不到一定的規格,甚至還在敎一二十年前的英文課本。至於同一種科目,用同一種敎材,在不同的系裡敎,更是全國都如是。這是嚴重的情况。但在院系未經初步調整以前,這些情况是不大可能轉變的。理由很簡單,在全國還沒有造成勇於改革的風氣以前,在人力分散與浪費的情况下,要想改革課程及敎學內容,那是不够條件的,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偏差或某些假𧰼的。二年來的課程改革運動收穫不多,原因在此。
二這次會議的收穫與未盡解决的問題
這次工學院院長會議有不少收穫,約舉如下:
第一、到會代表們一致認識到國家工業建設的重要性,工學院爲國家培養高級的工業建設幹部的重要性。因此,爲着某某校而辦工學院的錯誤觀點以及爲着模仿英美某某大學而辦工學院的錯誤思想,基本上被否定了。因此調整院系的辦法,不但可以提出,而且一經提出,大家都樂於接受,認爲:“被調整是光榮的,這次不被調整是不被重視”。甚至平時最保守的敎授,也認爲這是“大勢所趨,不可抗拒”。比起去年來,思想的進步,眞是不可同日而語。爲什麽會有這樣進步呢?主要的而且是唯一的因素是祖國在毛主席英明的領導下,飛躍的進步着。一年來的三大運動,給全國人民的敎育意義太大了。敎授們的思想也大大變動了。加以這次會議正在政治協商會議第三次全國委員會閉幕之後,大家聽到毛主席的開幕詞,正開始或準備開始作自我敎育與自我改造。大家聽到周總理及許多位負責同志的報吿,對祖國建設的信心,愈加增强了。在全國正氣高揚的氣氛中,在舉國一致的歡欣鼔舞中,人人都跟着進步了。在會議期間又有幾個工業部門負責同志及蘇聯專家的報吿,用具體的例子,說明英美的一套辦法决不能適用於今日的中國,必須學習蘇聯,必須遵照郭副總理關於文敎工作的報吿的指示去做,才能有貢獻於祖國,才能集中人力物力,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在這種種思想稍稍搞通以後,對於明年工學院招收新生數,從一萬五千名增加到四萬名,大家也就感覺困難不大了;對於招收百分之五十五的專修科學生,百分之四十五本科生也就認爲應該了。對於調整中的許多具體問題也就認爲可以用“民主集中”“走羣衆路綫”來克服了;而且更認識到必須用革命精神革命辦法來克服財政困難,因此就自動提出自造儀器,修蓋土牆平房等因陋就簡的辦法來。而且還有幾個系自動提出可以縮短年限,提前畢業。“思想敎育”的收穫,在這次會議中,是最可寳貴的。
第二、明確了工學院必須單獨辦的正確觀點,掃除了過去輕視單獨辦工科院校的錯誤思想,一致認爲單獨辦工科院校是有發展前途的。同時也明確了綜合性大學的一般方針與任務。例如淸華大學、浙江大學改爲工業大學,大家樂於接受了。南京大學的工學院獨立出來,引起很多大學工學院的羨慕。因此,北京大學的方針任務也更明確了,把淸華大學的文、法學院以及燕京大學的文、法、理各系併入北京大學,也就說通了。而且大家認爲只有這樣調整,才是合理。
第三、把同一地區相同的科系合併成爲一個獨立學院的工作也開始了。例如全國採礦、冶金的師資實在太缺乏,而又極分散。因此,中南區的四個大學裡的採礦冶金系就合併成爲一個學院了,二個水利系也合併了。而且代表們還自動提出華北區的礦冶系也應該合併,華東的水利系也應該合併等提議來。這個運動如發展下去,同一地區各種同類性質的科系,在物質條件允許下,(主要是物質條件)有很多可以合併成爲獨立學院。
第四、在同一地區,名稱相同的幾個系,也開始分工了。經過這次調整後,在同一城市裡,除了上海外,已經很少有同樣性質的工學院了(未經調整的地區除外)。而上海的同濟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代表,在會議程序之外,自動把相同各系作了具體的分工。
以上是這次會議的收穫,也是這次會議最主要的一部分。但是畢竟還有若干問題,並沒有獲得具體解决,或者並未得到最後解决,約有下列幾個問題:
第一、課程改革與敎材編輯問題的討論,在這次會議裡只佔了極少時間,而且所說內容,比起以前來,沒有更深入。這個問題,雖然不是短期內所能解决,但是若長期不解决,將會影響整個高等工業敎育的改革,所以必須採取更有效的辦法來解决。好在院系初步調整後,又多了一個改革課程的因素,而且給編輯敎材方面也增加了一些分工的方便。
第二、對於理學院的任務問題,在實際上將會有一定時期的爭執。綜合性大學的理學院與工學院裡的理學院,基本上應該有所不同,尤其後者更爲明顯——爲工學院服務。但是後者理學院的敎授們在思想上可能會有若干障礙,以爲降低了理科的水準,減少了研究機會等等。同時綜合性大學的理學院敎授們的思想,也發現另一種偏向,以爲這樣一來,“只有他們(只工學院的理科敎師)才是聯系實際,我們要脫離實際了。”要掃除這種不完全正確的思想,還需要一定時期,還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
第三、“大合併”的思想已經露出端倪。例如說,“旣然是工業大學,那末什麽工業系科都該包括在內”於是“兼併”“擴大”等思想或多或少的透露出來了。對於在專一化的原則之下可以大規模發展的認識,並不十分透徹。同時,有的較小的院校,也就有些害怕被人“兼併”。對於規模並不大而可以做得更專一化的道理,也認識得不够透徹。
第四、有個別本來是專一化的院校,認爲某種工業關聯的系科甚多,所以必須把有關的科系都辦起來。例如採礦的院校,本來的任務是極明確的,但是主辦者思想上小有偏差,就要求辦礦山機械、礦山建築、礦山電機、礦山化工、礦山水利……等系甚至要辦礦山衛生、礦山經濟……等系了。這就說明對於與某種工業有關的親疏遠近的系科分辨得不够淸楚,因此,對於發展的計劃與步驟,就有些亂。當然這裡也包含着某些不十分純的思想因素。
此外還有更細緻的問題,如同一機械系,如何分得更細些,在數量上的配合、在全國分佈上的安排、以及再進一步的分工等等,都有待於今後分系專業會議來繼續討論。沒有解决或不完全解决的問題,將會因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的提出。老的問題解决了,新的問題更多了。這是發展中必有的現𧰼。事實吿訴我們,在改革的初期,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問題都提出來,更不可能問題一經提出,立卽得到全部解决。問題是有的,工作是要做的;而且工作與進展愈深入,問題也將會更多而更複雜,而得到的解决,也將會更全面與更有效。
這次會議,僅僅是改革全國高等工業敎育的開端,一切收穫也只是開端的收穫,一切問題也只是開端的問題。
三檢討會議的成果,計劃實施的步驟
這次工學院院長會議是改革高等工業敎育的開端,這個端開得是有成績的,而有待於今後繼續努力者甚多。分述如次:
先說爲什麽這次開端能够獲得一定成績:
第一、祖國在解放後的兩年,全國都在飛躍進步,不求改進,不能改革,已經爲人民所不允許了。工學院師生們接觸實際的機會較多,見到祖國工業建設的輝煌成績也比較更具體。所以對於要求改革舊日工學院的制度也比較懇切。向那個方向改革?如何改革?從那一點着手改革?等等問題,也就不斷提出來。針對着祖國對工學院(是培養高級工業建設幹部的機關)要求改革,針對着工學院師生們自身要求改革,正在這個時候召開這次會議,所以容易有收穫。
第二、前節第一段所說的思想敎育,是這次會議的主要收穫,同時也是這次會議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雖然在開會期內,代表們還正在開始學習,或只是聽到京津大學敎師的學習,但是毛主席的號召,京津各大學敎師學習的氣氛給代表們極大的鼔動,更加以中央敎育部首長們幾次政策性的報吿,代表們的思想是起了變化的。對於這次會議的看法是,“從爲着本院本系的生死鬥爭而來赴會,轉變爲改革整個祖國高等工業敎育的重要關鍵而參加會議。”對於解决各種問題的看法是“從一個小單位的利益,轉變爲向全國工業建設着眼”,這種種都是思想上的大轉變。 第三、有關工業部門首長及蘇聯專家的報吿與經驗介紹,起了很大作用。例如重工業部何長工副部長,燃料工業部陳郁部長、劉瀾波副部長的報吿,使代表們了解了整個祖國工業建設的成績與發展方向,使代表們懂得工礦的民主改革、生產節約的偉大成就,使代表們懂得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之高,行動之堅强,各方面改革的堅决與迅速。又加上幾位總工程師如紀方同志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蘇聯專家如顧林同志等的經驗介紹,用事實證明了走蘇聯的路子是對的。“過去我們憧憬於英美式的一套技術,今天才恍然大悟。”“過去我們以爲做不到的,今天事實證明可以這樣做,而且做得那麽好,這不是奇蹟嗎?”用實事實例說明可以改革,必須改革的理由,這是最能使內行人相信的辦法。而每件實事實例又都含有豐富的政治敎育的意義,使代表們理解到技術與政治結合就能發揮巨大的力量的道理。而這個道理是蘇聯的成功經驗,决不是英美所有的。學習蘇聯的信心因此建立起來了。代表們不但上了這樣一課,而且因爲這一課上得好,所以也就使這次會議有成就。
第四、這次方案中改革面最廣的是華北,尤其是北京的幾個大學。這一點對於其他地區的大學是一個有力的鼔勵。北京是首都所在地,北京三個大學合理調整了,改革開始了,實際上起了帶頭作用,各地區也就聞風響應了。“我們唯北京各大學的馬首是瞻,”這是代表們一種歡欣的言詞。同時在擬訂各種預算的過程中,各地代表精打細算的精神,也給華北地區幾個大學一種鼔勵。“我們要用最少的錢,最合理地利用房屋的辦法,達到能够完成增招學生的任務。”這是代表們一致提出來的。中央生產節約的號召,在這次會議裡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但在人力的充分利用方面響應了這個號召(從只能招收一萬五千名新生而增添到可以招收四萬名),而在物質添置方面,如蓋房,買儀器等,在擬預算時,幾經計算,頗有精打細算,因陋就簡的精神。生產節約運動在全國各種事業上已經展開了,舊日高等學校的設置以及人才的利用等等,本來是不合理的,也可以說是浪費的,必須而且應該改的。這次會議響應了這個號召,又加上“馬首是瞻”的因素,所以大家能够互相影響,互相推動,做到精打細算。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也確實想出了些革命的辦法來。
偉大的毛主席的感召,偉大的祖國進步力量的推動,各有關部門的誠摯的合作,影響了與敎育了代表們,因而使代表們開始懷疑與否定英美的高等工業敎育,開始相信蘇聯的寳貴經驗,開始懷疑與否定技術高於一切的錯誤思想,開始相信民主改革以及工人階級的創造力,開始要求進步與改革,逐漸進而在行動上表現進步與改革。這種種都是這次會議所以能够有成就的主要因素。
會議的决議將實行了,今後該怎末辦呢?
第一,要加强學習。毛主席說:“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種知識份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國在各方面徹底實現民主改革和逐步實行工業化的重要條件之一。”錢俊瑞副部長說:“這次學習(指高等學校的敎師學習——筆者)運動的目的是改造敎師思想,改革高等敎育。”高等學校敎師學習的重要性還不够明白嗎?那末全國工學院敎師們應該學習些什麽?如何學習呢?我認爲除了總學委會發出的指示外,全國工學院敎師們的學習,必須針對着工學院的改革方案。如何能够克服各種錯誤思想,如本位主義、個人主義等;如何能够發揚革命精神,想出各種革命辦法來完成改革方案,如因陋就簡蓋房屋,親自動手做儀器,發動羣衆調整工作,深入研究改革課程(尤其是各種專修科的課程)等等;如何能够加强組織性與計劃性,如遇到問題必定是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個人服從組織,部分利益服從整個國家利益,這是組織性;一切行動,必須走羣衆路線,做到十次衡量一次剪裁,精打細算,有目標,有步驟,這是計劃性;如何能够服從上級領導而且與有關部門眞誠合作,盡力以赴……等思想,都應該是工學院敎師們學習的主要項目。針對着這些項目在具體的事實與行動上來檢討思想,來鍛鍊自己,來發揮集體的力量,這是工學院敎師們在學習中應該採取的辦法。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完成這次改革的任務;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進一步提出更高的改革方案;也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不斷地提高敎師們的政治質量。 第二,要做一系列的必要工作。在行政方面首先要召開一系列的專業會議,如分系的專業會議,課程修訂的專業會議(特別是各種專修科的課程修訂),如統籌工學院的基本設備會議,如敎科書的編輯、翻譯、審查會議等等,都應該有計劃的依次召開。 其次,要組織調整委員會。各校在實行調整中有許多應該互相磋商的工作,例如房屋調整,班次調整,課程調整,敎師調整,以及設備的重新安排,經費的重新計算,還有因爲增招學生而增添的許多工作,都非有一個委員會來總主其事不可。這個調整委員會,應該包括行政首長、學校主要負責人、及敎育工作者工會、學生會的代表。這樣組成的委員會,再貫徹着民主集中的精神,那末很多大小問題都可迎刃而解。調整委員會的工作,將是院校調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做得周到,而且要做得具體。委員們必須不怕麻煩,做到“任勞任怨”。 第三,要各有關的業務部門更進一步的多方幫助。過去各業務部門對工學院已經有了不少幫助,今後更應該給予各種更具體的幫助,如物質的幫助,如敎材的幫助,如實習場所的幫助,最重要的還要按着已定方案,通過敎育部門,多方督促,多方檢查,使各院校能够完成任務,甚至超額完成任務。至於各業務部門對於自己所辦的學校,應該督促其遵照敎育部的規章與各種决議辦理,而且必須做到精簡節約。雖有特殊的任務而物力與人力的使用與配備,都不特殊。這樣才能使全國工學院感到“一視同仁,”在相差不多的條件下,展開工作的競賽。這次工學院的改革是改革高等工業敎育的開端,更是改革全國高等敎育的開端。“開頭做得好,抵得一半成功。”這是一句名言。所以全國各級高等敎育行政工作者,全國高等敎育工作者以及各級有關的部門,要十分重視這個開端工作,羣策羣力,完成工學院在培植高等工業建設人才方面的生產節約的任務,也就是爲徹底改革全國敎育最難改革的一環——高等敎育的改革——開一個良好的端。
知识出处
《高等敎育工作手册 第四輯》
《高等敎育工作手册第四輯》主要介绍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工作的规范和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宗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