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敎育新後代而努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當前教育建設的方針(增訂本)》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1242
颗粒名称: 爲敎育新後代而努力
分类号: G427.19
页数: 5
页码: 137-141
摘要: 勞動人民的生活已經有所改善的老解放區,各地小學也開始注意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敎育,使全國師生的政治覺悟提高了很大一步,在敎學制度和課程方面進行了某些改革,以致農村小學敎師普遍存在着不安心工作的現象;全國還沒有統一的課程和敎材,地方敎育行政的領導還不健全。勞動人民對其子女入學的要求將更形迫切,如再不作全國通盤籌劃,特別要藉助於先進的蘇聯初等敎育的經驗。我們要克服舊中國小學敎育那種單純爲着升學而不照顧就業需要的偏向,也要克服過去老解放區只强調眼前實用而忽視升學深造的偏向。
关键词: 教育建设 教育工作

内容

迎接第一次全國初等敎育會議
  目前全國初等敎育的基本情況是怎樣呢?根據一九五〇年九月份不完全的統計:全國現在共有小學三九五、八二七所(除台灣外,尙缺五縣材料),敎師九〇一、一一八位(內缺八十六縣材料),學生二九、三三六、〇五二名(內缺六十九縣材料)與國民黨統治時期一九四六年的統計比較,校數超過了百分之三十六點八,學生數超過了百分之二十三點一。這是由於在東北、華北等土地改革已經完成,勞動人民的生活已經有所改善的老解放區,小學敎育在恢復整頓的基礎上有了顯著的發展。很多村莊的農民,爲使子女有入學機會,自動籌辦小學,例如東北區就有二、八五八所小學,是羣衆自己籌辦的,學生共達二〇五、六八六名。各地小學已注意吸收工農子女入學,據東北四個省、市的統計:工農子女佔小學生總數百分之八十一强。幼兒敎育也已大力恢復,各機關、團體、學校附設的幼兒園、保育院,不斷地增加,大約已接近戰前的水平。
  全國九十餘萬敎師普遍參加了政治學習和業務硏究,許多敎師開始樹立了爲人民服務的觀點,對工作採取了新的積極的態度;各校普遍採用了新課本;先進的學校並通過各科敎學和課外活動向兒童進行了革命的政治思想敎育,尤其自一九五〇年下學期起,全國展開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運動以後,各地小學也開始注意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敎育,使全國師生的政治覺悟提高了很大一步。東北、北京等地少數小學,開始學習蘇聯初等敎育經驗,在敎學制度和課程方面進行了某些改革。一年多來,全國小學敎育,雖有顯著的發展與改進,但在工作中仍存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主要的是佔全國小學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農村小學,經費異常困難,敎師待遇太低,而工作負擔很重,以致農村小學敎師普遍存在着不安心工作的現象;初等敎育的方針和任務還不够明確,小學的學制尙待硏究與確定;全國還沒有統一的課程和敎材,地方敎育行政的領導還不健全,不少縣份缺敎育科長,即使有幹部也都忙於中心工作。幼兒敎育也存在着許多問題。
  由於上述問題的存在,就使許多小學處在很不安定和不鞏固的狀態中。一二年以後,隨着全國土地改革的完成和生產的恢復與發展,勞動人民對其子女入學的要求將更形迫切。如再不作全國通盤籌劃,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則不但現有的初等敎育事業難於辦好,而且將來必然無法滿足工農大衆對初等敎育的要求。
  在這樣情況下,第一次全國初等敎育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應該不是討論現在如何發展的問題,而是商討在“安定第一,鞏固爲主”的原則下,如何把初等敎育事業適當地加以調整統一、整頓鞏固,以便爲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問題。因此,我們建議全國初等敎育會議應該集中力量討論和解決下列問題:
  第一,明確初等敎育的方針和任務。我們應該遵照共同綱領的文化敎育政策,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和當前抗美援朝愛國運動的任務,以老解放區初等敎育的良好經驗爲基礎,吸收舊的初等敎育某些可用的經驗,特別要藉助於先進的蘇聯初等敎育的經驗,來規定新中國的初等敎育的方針和任務,爲國家正確地培養新的一代。我們要克服舊中國小學敎育那種單純爲着升學而不照顧就業需要的偏向;也要克服過去老解放區只强調眼前實用而忽視升學深造的偏向。學前敎育,還要考慮到如何使敎養兒童和解放婦女勞動力統一起來,以增加祖國建設事業的巨大力量。
   其次,要硏究如何解決目前國家財政困難不能多辦學校,而廣大人民又迫切要求其子女入學的矛盾,也就是如何貫徹公私兼顧的原則——要辦好公立小學,同時在城市要奬勵私人興學,在農村要發動羣衆辦學,對私塾要採取逐步改造的問題。
  在確定方針任務時,一定要考慮到隨着人民祖國政治經濟制度的統一,初等敎育的制度、課程、敎材等方面如何走向統一的問題。自然,在統一的前提下,在某些具體辦法和步驟上,允許某種程度的“因地制宜”的伸縮性,也還是必要的。
  第二,確定初等敎育經費的籌支原則和小學敎師的待遇標準。目前初等敎育經費主要是靠地方糧來解決,敎育糧佔地方糧的比例,各地規定懸殊,甚或沒有規定,因而初等敎育經費不足,或沒有固定經費,影響工作很大。我們必須按照國家財政制度及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正確地規定初等敎育經費的籌支原則和辦法,務期初等敎育有固定的經費,以便保證比較有計劃地進行工作。
  適當地提高敎師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安定他們的工作情緒,是整頓和鞏固全國初等敎育事業的重要環節。目前全國小學及幼兒園的敎師近百萬,他們從事於敎育下一代的艱苦工作,是文化大軍的基本隊伍。他們的問題,絕不容忽視。當然,由於人民解放戰爭尙未結東,戰爭創傷尙未完全平復,國民經濟正在開始恢復,人民生活還沒有普遍提高,初等敎育師資的物質待遇事實上是不可能馬上作普遍的和很大的提高,我們的敎師們還必須顧念到國家的總情況,咬緊牙關熬過一定時期的艱苦歲月。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在當前財政經濟可能的條件下,對小學敎師待遇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善,糾正某些不合理的現象(如以霉米壞米發工資)則是急不容緩的事,也是可能辦到的。特別是在政治待遇方面,我們希望能够定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提倡尊師、提高敎師的社會地位,使他們感到自己任務的光榮,這也是十分重要的。列寧在二十八年前說過:“我們沒有關心到,或者極不充分地關心到把國民敎師的地位提到應有的高度;不如此,則任何文化,無論是無產階級的文化,甚至於是資產階級的文化,都無從說起。”照列寧的說法,提高敎師地位“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列寧在當時的這些指示對我們今天是有着極大的現實意義的。
  同時,我們還應該健全各級敎育行政的機構,加强領導,以便及時地發現小學敎師在工作中和生活上的困難問題,並幫助解決。及時地發現模範事績,予以表揚奬勵,以安定小學敎師的工作情緒,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第三,這次會議應該確定全國統一的小學課程標準和幼兒園敎學綱要,使初等敎育的內容能充分貫徹初等敎育的方針和任務並積極地發揚愛國主義的精神。目前全國由於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各地所用的課本共有六七種之多,這些敎材與舊中國小學的敎材,雖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在內容上仍沒有完整地和恰當地貫徹新民主主義敎育的內容,特別是缺乏系統的愛國主義的內容,科學性還不够,照顧兒童的接受能力不够,在編輯技術、尤其是文字方面,仍有很多的缺點。爲着進一步的貫徹初等敎育的方針任務,並開展和深入愛國主義的敎育,編製一套全國適用的課本敎材,就成爲目前迫切的任務。在這次會議通過了全國統一的小學課程標準和幼兒園敎學綱要之後,這個巨大的工程就可以開始進行了。
  第四,我們應該貫徹毛主席“健康第一”的指示,討論如何增進小學生的健康。近來,關於大學中學學生的健康問題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據我們所知,小學生的健康情況,也是相當嚴重的。例如去年九月份北京市的檢查,在五萬八千餘小學生中,百分之八十三是不甚健康的。小學生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有營養不良、不注重淸潔衞生,一部分城市小學課業負擔太重等。這裏面,經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不花錢或少花錢的改進的辦法也很多。我們希望敎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敎師,特別重視這個問題,積極設法改進小學兒童的健康,以爲增進整個國民健康打好基礎。只要我們和衞生部門和學生家長好好協商,我們是可以逐步設法改進的。北京市小學保健工作的獲得成績,就是例子。這次會議在這方面應該硏究出一套行得通的改進辦法。
  現在各地區敎育行政幹部、敎師和初等敎育專家,都在積極地準備迎接這次會議。爲要使這次會議開得更有收穫,首先必須開好各省、市的初等敎育會議,向有關各方面廣泛地徵集意見,積極準備全國初等敎育會議的提案、意見和資料,全面總結本省、市的初等敎育工作,指出工作中的成績和缺點,尤其要發現和介紹與大會任務有關的典型經驗。
  我們熱烈地希望全國初等敎育工作者,在偉大的中國人民領袖毛主席“爲敎育新後代而努力”的光榮號召下,爲迎接和完成這次會議所給予我們的偉大任務而奮鬥。
   (人民敎育,一九五一年四月,第二卷第六期社論)

知识出处

當前教育建設的方針(增訂本)

《當前教育建設的方針(增訂本)》

出版者: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叢刊的內容,主要的包括兩類:第一,就全國報紙、刊物——特別是敎育刊物中分類選輯可供參考的敎育資料;第二,選輯或選譯有關蘇聯及新民主主義國家敎育建設經驗的資料。此外,關於舊敎育的批判、新敎育的史料,以及各地敎育工作同志的專題硏究或經驗報吿等等,我們也想多多搜集並分別選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