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張鶴鳴的事蹟介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區鋼鉄產業首屆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彙刊》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0991
颗粒名称: 勞模張鶴鳴的事蹟介紹
分类号: D412.6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綦江铁路局修理厂,二年来涌现出很多克服困难、积极生产的工作模范,机货车修理工张鹤鸣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关键词: 劳动模范 张鹤鸣 事迹介绍

内容

綦江鐵路局修理廠,二年來湧現出很多克服困難、積極生產的工作模範,機貨車修理工張鶴鳴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他是河北天津人,今年三十六歲,已有二十八年的工齡,解放後被提拔爲廠長,一九五二年二月光榮地參加了共產黨,他具有工人階級優秀的品質,積極負責,團結羣衆,已在全廠職工中成爲一面光輝的旗幟。由於他的驚人貢獻,先後被評爲局裏一、二屆和川東第一屆甲等勞模。
  解放後在黨的敎育下,他很快認識到“工人當家做主人”的道理,在工作中表現了高度的積極性與頑强性,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廢料,爭取盡快地恢復與增加生產。解放初期局裏僅有三台破舊殘老的機車(四、五十年前製造的),其中檢修的五號機車,在一九五○年二月份因挖補爐口翻了工,只剩下兩台機車運轉,當時運輸量是逐漸增加,要想保持每天對開兩次列車,就必須解决機車不够使用的問題。正在萬難之際,張鶴鳴同志想到了擱在露天裏那部拆得東零西落(解放前拆的)一直無人過問的七二號機車,便打定了主意修復它,發動了修理部的工人,親自帶頭幹,以實際行動鼓舞了同志們的工作熱情,使“七二”號機車在一月內復活了。因此三、四月份的運輸量較二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十五。
  隨着業務的繁忙,四百五十噸的貨車就不够週轉,等裝等卸影響行車時刻,整個運輸任務陷於被動,領導上要求機務段能在修理工作外再設法裝置新車,但擺在面前的困難是人手不足,缺乏材料,設備簡陋,一般認爲無法裝置,張鶴鳴同志卻沒有向這些困難低頭,他主動地從材料廠發料堆中,找出了大批的舊廢料,他領導車輛組,在不影響經常修理工作下,與鉚工、木工、煆工等組緊密配合,裝置了第一輛二軸十五噸貨車,迎接了解放後的第一個紅五月。接着車輛組又裝置了“八一”號二十五噸四軸列車和四十八座的“國慶”號客車一輛。在去年“五一”前爲了配合裝車,他帶頭與鉚工、煆工兩組聯系,向機鉗組挑戰,開展了愛國主義的生產競賽,如期完成了抗美援朝號十噸貨車二輛。
  在五一年四月間全月運輸任務一萬五千噸,機務段由“七”號“五二”號“五二三”號三台機車每天對開四次來負担這個任務,月中時發現“五二”號機車動輪箍鬆動,不能繼續參加行駛,機車一減少;眼看着就不能完成任務,輪箍的厚度只有三十米厘,已經超過限度(最低限度三十二米厘),加墊又怕漲裂,當時一般人都認爲只有等上海買新的輪箍回來才能解决,若等新的須到八月,這時張同志不斷的考慮,輪箍加墊在局裏從未做過,想來想去,他終於提出試一試的意見,這個建議很快得到領導上的支持,和羣衆的擁護,經試驗後,結果在七天內勝利完成了兩個輪箍的加墊工作,克服了困難,取得了經驗,使“五二”號機車很快加入到運輸行列,圓滿地完成了四月份的任務。
   他不但在克服困難積極生產上的貢獻,同樣在技術改進方面亦有很大的成績。
  由於他能開動腦筋,加裝了車輛挽鈎托板,使鈎頭不因磨擦損耗而下垂,使列車不因鈎高低不一而脫鈎,同時也減少了修車次數,增加了使用年限。
   又如“一〇七”貨車的車門插鎖過去時常脫落;有時一天要配五、六根(每根重約一公斤)經他改良後未脫落過。
  再有“七二”號機車的均衡裝置,是由引導輪轉向架的中心螺絲來調整的,經他改良後,可使每根均衡吊鐵分開,並能單獨調整。這樣就免除了車身向一邊傾斜而偏磨的毛病增加了牽引力。
   他有着對人民事業無限忠誠的高貴品質,和有事與大家商量的民主作風,因此,得到了全廠職工的擁護與愛戴,在西南產業首屆勞模代表大會上,他又榮獲了一等模勞的光榮稱號。但他還是謙虛的說:“事情是大家幹的,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這次我又被選爲勞模,今後我要更加倍努力,開動腦筋提高技術,聯系羣衆保持光榮稱號,進一步把我們的生產搞好!”

知识出处

西南區鋼鉄產業首屆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彙刊

《西南區鋼鉄產業首屆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彙刊》

西南区钢铁产业第一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汇聚刊主要概括了会议题词,首长讲话及报告,劳动模范事迹介绍和模范名单及电文,附件。

阅读

相关人物

張鶴鳴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