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美银公铭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20000291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美银公铭略
分类号: K820.9
页数: 5
页码: 194-198
摘要: 为活着的人作传,古代的文学家还没有这种先例;但也有这种情况,在《苏东坡全集》中就可以见到。因为当时如像范蜀公、方山子等贤德的人材,不单是他们人品的奇特,事迹的少见,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很独特。作者想描写他们世上少有情状,不妨破除旧有的格式写了这种文章,使千年以后,都知道有奇人,必定有奇事,有奇事,才有奇文,这是记叙文中,独创的文体。我因此依照这种作法来为张翰承先生作传。
关键词: 张美银 人物事迹

内容

(按:美银公世居江津,是民国十二年重修族谱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生传,古文家无此例也;有之,见东坡全集中。盖其时如范蜀公、方山子诸贤,不特其人奇,其事奇,即所遭之境,亦无往而不奇。作者欲状其不可一世之概,不妨破格以为之,俾千载下,咸知有奇人,必有奇事,有奇事,始有奇文,此记载者特创之体。吾故援之以传翰丞张君。
  君之先人春荣公暨春华公,世居楚南,於清鼎定后入蜀,旋各散居永川、江津、合江诸邑者,殆不乏人,今无可考,惟君能以信义蜚声於当代。忆余之识君,在己亥岁,其时崭然头角,已自不凡。乃大奇之,问诸其师雍肃卿、王静齐两先生,始知群早失怙,母氏程,又再适古姓,余尤怜之。方嘱以范希文故事,亡何清政改革,君承雍师命来津学钱庄生意,余见君於罗香林家。不二年,问当局诸公,咸称有张翰丞者,於捐输铁路诸大政,尤称熟手。初不知为何许人,及见之,乃君也。余方以潮气日上①相望,诟料清帝逊位,官运推倒,君乃与白沙刘集生夥贸盐业。比及三年,又改归公司专岸。时也,同夥中靡不侵蚀重金,以愚刘氏,惟君熊点滴归公,丝毫不苟。由是见重於刘姓,且以此得名於商场中,忠信之孚,有由来矣。君虽朝夕居肆,与韩康②等,然其宅心异市偿。盖能实礼文士,不耻下交,是以当辍学时,君於文字尚少研究,今则卓然有法度可观,不可谓非好问勤学之所致也。且君尝与余言,深以数殿忘祖为恨,及闻永川寒坡场张姓,与同字派,遂不惜奔走往合。及永祠修谱,又不惮跋涉,亲为调查。虽代远年湮,合茗符节,然君之苦心,实足以告神天而对宗祖。慨自敬宗收族之义,歇绝人间,今之士大夫有语以族义而梦然罔觉者。君虽经营商业,乃能念及本源,志在雍睦,此等襟期,在眉山老苏,南丰曾氏而外,且不多见,而况世俗之人乎?
  君年将四十,尚无子,余以其言行卜之,而知其后之必昌矣。「明德之后,必有达人。」臧孙③之言,岂欺我哉?仙果迟生,嘉禾晚获,天於翰丞何独不然?行将拭目以待之。
  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岁季秋月中浣
  前清优廩进士吏部注选训导愚弟万象曦敬撰
  本文注释
  ① 潮气日上:暗喻人的命运越来越好。
  ② 与韩康等:和韩康这一类人相同。韩康,东汉时京兆霸陵人。常在山中采药,到长安市上出卖,三十多年,口不二价, 一口咬定价钱,从不少价。
  ③臧孙:臧孙氏,名纥,春秋时鲁国大夫。
  译文——
  美银公铭略
  为活着的人作传,古代的文学家还没有这种先例;但也有这种情况,在《苏东坡全集》中就可以见到。因为当时如像范蜀公、方山子等贤德的人材,不单是他们人品的奇特,事迹的少见,就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很独特。作者想描写他们世上少有情状,不妨破除旧有的格式写了这种文章,使千年以后,都知道有奇人,必定有奇事,有奇事,才有奇文,这是记叙文中,独创的文体。我因此依照这种作法来为张翰承先生作传。
  翰承先生的祖先春荣公、春华公,世世代代居住在湖南,在清朝建立后迁入四川,之后分散地居住在永川、江津、合江各县的,都不乏其人,现在都无以考察,只有翰承先生因为遵守信义在当代出名。回忆我认识翰承先生,在己亥年,那时候,翰承先生已崭露头角,已经表现得很不平凡。我十分惊异,向他的两位老师雍肃卿、王静斋打听,才知道翰承先生早年就死去了父亲,母亲姓程,又再嫁到古家,我更加同情他了。我正把范仲淹幼年家贫苦学上进的故事鼓励他,不久清朝政治实行改革,改科举制度了,先生遵照雍肃卿老师的指示来到江津,学习钱庄生意,我在罗香林家见到了先生。未满两年,问到江津县的政要人物,都说有个叫张翰承的人,对于当时捐款修铁路等重要事务,特别熟悉能干。我开初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待到见面,才智是先生。我正期待着先生青云直上,谁料清帝退位,官运不能亨通了,先生就与白沙的刘集生一起合伙做食盐生意。食盐生意做了三年,政府改盐业公司为专卖。当时,同伙中莫不侵占巨款,期蒙刘集生,只有先生能做到点滴归公、丝毫不苟。因此被刘集生所推重,并且在商场有了很好的名声,翰承先生“忠信”的声望,是有根由的。先生虽然整日处在商肆之中,过着与韩康这类眼睛里只有金钱的商人一样的生活,但是他的思想品质与一般市坐大不相同。大约先生能看重和礼遇有学问的人,和他们结交,因此,当先生辍学的时候,在文字方面,还没有多大的功夫,现在却十分优秀,有章有法,值得欣赏,不能说不是勤学好问所达到的。况且先生曾经向我说,深深地以数典忘祖为遗憾,待到听说永川寒坡场张姓的人与他们的字派相同,于是,不辞来往奔走的辛劳,去进行核对。待到永川的族人重修族谱,又不怕跋山涉水,亲自去做调查。即使是时代久远,调查起来十分困难,也终于完成了任务,可以说,翰承先生的苦心,实在足够告慰祖宗在天之灵。可叹的是,自从敬宗收族的传统,在世上逐渐地歇绝,现今的当官人,有的甚至当对他讲到敬宗收族的意义却一点也不觉悟的。先生虽然是经营商业的,却能想到家族的根本源流,立志促成家族的和睦,这种胸补救和境界,除了眉山的苏老泉、南斗的曾巩之外,还不多见,何况一般的凡夫俗子呢。翰承先生年纪将到四十岁,还没有儿子,我根据他一生的言行来预测,知道他的后代一定会昌盛发达。“明德之后,必有达人。”臧孙纥的话,难道是骗我的吗?仙果一定结得晚,嘉禾也是收获得很晚,老天对于翰承,为什么单单不这样呢?我将要擦干净眼睛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知识出处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记载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里的精辟论述,是国家权威部门对散藏于民间的家谱的正确评价。我《张氏族谱》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正印证了这一精辟的论断。我们这本《张氏族谱》翔实而具体地记录了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那次大移民的有关情况,还十分完整地保存了南宋大学者朱熹写的《魏公行状》、《宣公神道碑》两篇人物传记,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还有历次续修所留下的序、跋、文及《族规》、《谱禁》等也很有文化品位,无不蕴含有反映各个时期有关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丰富的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