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谱规谱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2000028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谱规谱禁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0
页码: 95-114
摘要: 家有家规,这是礼教的要求。礼教与法制是相联系的,法制不严密,礼教就不可能树立,一个家族因此就没有规矩可遵。在家规之外,另立禁条格言,使资质上等的不得超越这些界限,资质中等的也可努力达到,一起继承祖上的美德,永远不衰,这才差不多被称为望族而无愧.
关键词: 谱规 谱禁

内容

第一节 谱规小叙十条
  (按:应该是谱规十条,前面加小叙?)
  家有规,礼也。礼与法相维系,法不严则礼不立,家是以无规。家无规,何以保家?我列祖列宗,代有宝训,亦既率由旧章,不衍不忘矣。窃虑族属涣散,有初鲜终,故复恪遵朝廷之章程,体贴祖宗之训诫,寓法于礼,严立家规。凡我宗支,有族长家厝之责,遇朔望日,及祀事之馀,率族之少长,拱立祖堂,互相提撕,勿愎勿怠,勿偏勿徇。将见以家法维家礼,以家礼成家规。由是以培家之基,储家之和,衍家之庆,振家之声。想祖宗在天之灵,亦必顾而乐之矣,谨将公议家规十条, 胪列于后。
  忠君上
  皇王水土之泽,与覆载生成之恩,均也。能奋迹诗书,作宾王家,固宜靖共尔位,无参厥职,其不能显达而分列齐民者,亦当念践土食毛之德,捍御翼卫之功,早完税粮:以充国储,率土偏德以臻熙皋。如或玩延不率,不思报效,家之所以不魅也。族长者,必时戒之。
  孝父母
  属毛离裹之恩,碎质粉身,所莫能报也。襁褓乳哺,保抱提携,固己备极艰辛。诸凡延师以教,择配以婚,生理经营,心力俱瘁。疾痛病痒,寝食悉废。罔极之恩,其谁不有?尚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以勤服劳,以隆孝养,方不愧天经地义之行。倘博奕饮酒,好勇凶狠,货财私积,虽国有常刑,族长宜先惩之。
  和兄弟
  分形运气之谊,天亲恩合之道也。冢子称曰「家替」,伯兄尊曰「家长」。出入禀命,大小咨请,饮食必让,言语必顺,步履徐行,位次隅坐,凡以明弟道也。倘误中谗慝之虚词,而阎墙生变,偏听妻奴之浅识,棠棣相戕,是门庭之逆也,伦律之所必治也,族长老鸣鼓而攻之。
  笃宗族
  敬宗'睦族之道,周礼「六行」之教也。书曰:「以亲九族」,礼曰:「尊祖敬宗」,明人道必以敦睦为重也。宁厚无薄,宁亲无疏。长幼必以序相洽,尊卑必以分相联,喜则相庆,戚则同忧。庶相视不致如涂人。倘富者过吝而无解推之德,贪得过求而无解望之心,以势利汨其天亲,以忿傲施于骨肉,皆祖宗之罪人也,族长其悉惩之。
  和乡党
  古者,族为党,五州为乡。睦姻任恤之道,圣天子谆谆垂训者也。尽人有亲疏,宜接之以温厚;事无大小,处之以谦恭。淡言可以解纷,施德不必望报,则乡里称为良善,里党推为长厚。倘恃智欺愚,倚强凌弱,睚皆小失,凌竞以起,狎昵微嫌,构讼公庭,结怨耗财,废时失业。甚或破产流离,以身殉法,皆乡党之所不齿也。族长其力戒之。
  重农业
  衣食之道,生于地,长于时而聚于力。本务所在也,即衣食所在也。我族中地土,虽有高下燥湿之殊,然高燥者宜黍稷,下湿者宜杭稻。所出不同,为事一也。勿好逸恶劳,勿始勤终怠,勿因天时偶歉而轻弃田菌,勿慕奇赢倍利而辙改故业。农不舍其来藉,女为休其蠢织,自然给家昨国。苟游手好闲,群饮聚博,不事生业,即为「匪类」。户长者,必痛惩之。
  尚节俭
  自古民风皆贵勤俭。然勤而不俭,则十夫之力,不足供一夫之用,即积岁所长,不足供一岁所需,其害可胜言哉?衣服不可过华,饮食不得无节,冠、婚、丧、祭,各安本分,房屋器具,务取朴素。即岁时伏腊,斗酒娱宾,从俗从宜,归于省约。则富不至于贫,贫者亦可至于富。倘任意奢侈,骄淫致败,不惟终岁勤幼,且一掷而无馀,即祖父之遗产,不转眼而立尽,势必寡廉鲜耻,靡所不至。各房长,其宜戒之。
  训子弟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血气未定,知识未开,启迪之功,莫要如此。启其德性,遏其邪心,广其器识,谨其嗜好。由洒扫应对之节,渐进致知力行之学。小则采芹拾藻,为进身之阶,大则折桂拔杏,为明时之佐,门户以光,后先皆耀矣。倘羊质虎皮,违拗父师,儒冠儒服,而中无实德,俭理不明,行止有乖,砚田不耕,饥寒不免,伊谁之咎?
  课女工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敬姜之训,千古为昭也,况自王侯而至士庶,各有衣服之职。古者,妇女群聚一堂,织经组训,各业其业,不私其居处,不纵其游行。不惟巧拙勤隋,互相仿效,一以相夫,一以杜淫也。倘牝鸡司晨,狮吼河东,不纺不绩,杼柚其空,游荡无节,士也婆娑,是闺门之玷也,是妣祖之不克似嗣也,户长者,其屏黜之。宽御下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女子小人之难养,圣训彰彰矣。古者,薪水之资,出之力丁;讴使之役,待之仆隶。虽名分森严,冠履无容倒置,然此亦人子也,当善御之。昔之人不有明言乎?当念其饥饱,察其寒暖,恤其躯命,安其心志,然后任其协力。则受恩报效,自倍寻常。倘一节之失,鞭策不免;一语之误,詈骂不休。非御下之道也。族长者,宜明最之。
  时
  大清乾隆十四年仲夏月之中浣日
  十三世孙英辂陆亭甫沐手撰
  译文——
  谱规小叙十条
  小叙
  家有家规,这是礼教的要求。礼教与法制是相联系的,法制不严密,礼教就不可能树立,一个家族因此就没有规矩可遵。家无家规,凭什么来维系家族里的秩序?我张氏列代祖宗,代代都有宝贵的训诫,同时一律遵照旧的章程,不变不忘了。只是考虑到族众分散,少有能贯彻始终,所以又遵照朝廷的章程,体会祖宗的训诫,把法制贯彻到礼教之中,严厉地制订家规。凡是我族的各支各派,族长有监督的责任,遇到每月的初一、十五,及祭祀典礼之后,要率领族中的老少、人众,拱手站在祠堂里,互相提醒,对家规的恪守不要忽视,不要懈怠,不要出现偏差,不要徇私放宽要求。将会显现出用家法来维系家族中的秩序,用家族中的秩序来促成家规。从这里出发来巩固家族的基础,增进家族里的团结,发展家族里的吉祥,振兴家族的名声。如果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想必是祖宗在天之灵,也一定会看到这种情形而高兴了。谨将大家公议的十条家规,一条一条地排列在后边。
  忠君上
  皇帝的恩泽,同天覆地载,生成养育的恩惠是一样的。如果能发奋攻读诗书而发迹,为皇家效力,固然应该忠于职守,不要辱没了你所担任的职位;那些不能官高位显分任治理百姓的,也应当想到践踏在皇家的土地上,吃着皇家土地上长出的粮食,受着皇上的保卫和庇护,就应当早早地完清皇粮国税,来充实国家的储备,让国家富裕,达到太平盛世。如果有人不重视粮税的交纳,拖延时日,不想到报效国家,这是家族的不对了,作族长的人,一定要经常警惕这种事的发生。
  孝父母
  父母养育之恩,即使是粉身碎骨,也是不足以报答的。婴儿初生,襁褓的包裹换洗、奶水的喂养,再大一点,还需背着、抱着、牵着、领着,单是这些就已是极为艰难辛苦的了。还有请老师教学,选择合适的对象完婚、谋职业为之经营,这些事更令人心思和气力都用尽。再有,遇上生疮害病,作父母的更是操劳得废寝忘食了。像这种说不完的恩泽,是哪一个做人子没有受过?所以应当尽心竭力,勤劳服侍,来加深对父母亲的孝养,才不愧是天经地义的正当行为。如果赌博成性、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有钱存私房,对这些坏事邪行,虽然国家有制订好的法度管着,族长就首先应当惩罚他们。
  和兄弟
  兄弟之间是由不同的形体共同运行着父母遗传的气血,这种自然规律决定了兄弟关系的亲密无间。冢子称为“家替”、伯兄尊称为“家长”。作为弟弟的进出家门都应该向他们告诉,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先请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遇上饮食,做弟弟的要先让兄长,说话要和顺,行走要缓慢,座位要排末位。这些都是作弟弟的应守的规矩。如果误信了奸的谎言挑拨,偏听了妻子没有见识的话,因而兄弟之间产生矛盾,互相争斗,这是家门的不幸,国家法纪所不容,族中的长辈老人,要大张旗鼓地反对这种行为。
  笃宗族
  尊敬祖宗和睦族人的道理,是《周礼》中有关“六行”的教导。《书经》上说:“以亲九族”,《礼记》上说:“尊祖敬宗”,这说明为人处事的道理,一定要把促进和睦放在重要的位置。对人宁可厚道一些不要刻薄,宁可亲密一些不要疏远。长幼之间一定要按照次序互相融洽,尊卑之间一定要按照辈份的高低来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有喜事就互相祝贺,坏事到了,就共同承担悲伤。总之,相见不应该像陌路相逢互不认识的人。如果有钱的过分悭吝,没有解衣推食的风格,贫穷的有过份的要求而没满足的思想,用势利的眼光扰乱了亲情,把敌对情绪用在骨肉亲人身上,这都是对不起祖宗的罪人,作为族长的要惩罚他们。
  和乡党
  古时候,五族成为一党,五州成为一乡。睦、姻、任、恤的道理,是皇帝谆谆作了训告的。总起说来,人无论是亲是疏,都应当用温和厚道的态度去对待;事情无是大是小,都应当按谦虚谨慎的原则去处理。浅显的、通俗的言语可以解除纠纷,对别人做了好事不一定希望得到回报。做到上述要求的人,同乡同里的人就会称赞他是品德善良的人,推崇他是修养深厚的长者。如果是仗恃自己的聪明,欺侮智力欠佳的人,仗恃自己势力强大而压迫弱者,由于细小的过失,就互相不退让,属于轻慢别人这种性质的小纠纷,就上告法庭,以致结下仇怨,耗费钱财,担搁时光,荒芜了产业,严重的到了倾家荡产,流落他乡,甚至以身殉法。这些都是同乡人所鄙视的,作族长的要大力警戒这种情形。重农业
  人们衣食的来源,是从地上生出,随时令季节而成长,凭人力把它收集起来的。人类的基本产业是哪项,人类衣食的来源就在哪里。我族中的土地,虽然有高低水旱的差别,但高而旱的适宜种包谷、小米,低而湿的适应种水稻。产品虽然不一样,种地这种事的性质是一样的。不要好逸恶劳,不要有始无终,不要因为年成的偶然欠收就轻率地抛弃田园,不要羡慕一时的高额利润就改作其它行业。男的要手不离他的农具,女的要做好养蚕和纺织,这就自然能够满足家用、充实国库。如果游手好闲,聚众赌博饮酒,不从事生产,就叫做“匪类”,作为家长的人,一定要痛惩他。
  尚节俭
  自古以来的民风,都以勤俭为贵。但是,只是勤劳,而不节俭,那么,十个人的劳动换来的果实,不够供给一个人的用度,多年生产的东西,不够一年的花销,这种危害说得完吗?衣服不可以过份华丽,饮食不应该没有节制,冠礼、婚礼、丧事、祭典各项开销都要量入为出,住的房屋、用的器具,务必要求朴素。就是年关节庆,酒席待客,也要随俗从简,做到节约。能做到这些,该当富裕的不会变得贫困,贫穷的也可以变得富裕。如果随着性子奢侈浪费,骄傲荒淫,招来败家的厄运,不只是整年的勤劳,得来的收获,一次赌注就输得精光,而且,,祖上的遗产,不转眼就会挥霍得不剩,势必变得不顾廉耻,无
  所不为。各房的房长,应该警惕这种事的出现。
  训子弟
  人生下十年时就要入学拜师,叫做“幼学”,二十岁时,要举行加冠典礼,叫做“弱冠”。这时,人的气血还没有充实稳定,知识智慧,还没有打开,启迪智慧的工作,没有比在这时更重要。要启发他(指青少年子弟)良好的心性,阻止他不正当的欲望,扩展他的知识范围,小心地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由洒扫庭除、对答宾客之类的小事教起,逐渐进到格物致知、身体力行的境界。读书上进,小则进入学宫作为进身的阶梯,大则皇榜高中,成为太平盛世的皇帝的辅佐,光耀了门庭,为祖宗后代争光了。如果是表面好看,内里糟糕,不听从父母及师长的教诲,衣冠倒像个读书人,内里没有真实的本领,事理不明,行为出错,不求学上进,不种地生产,就不免遭受饥寒,这是谁的过错呢?
  课女工
  人民劳苦,就会用心思考,动脑筋思索就会产生正确的观念;相反,人们只顾安乐则欲壑难填,享乐不能满足就忘掉了正确的观念,于是邪恶的思想就产生了。这是古代敬姜的训诫,是光耀千古的了,何况从王侯到平民百姓,各自都有制作衣服的执事。古时候,妇女们聚集在一间堂屋里,纺织缝纫,每人都做着她分任的工作,不让她们个别活动,不放纵她们外出游玩。这样做不仅使手巧的与手笨的,勤快的与懒惰的可以互相观摩学习,一方面能好好地侍候她的丈夫,一方面又防止了她们的好逸恶劳。如果一个家庭中女人当家,对丈夫态度凶恶,不纺纱,不绩麻,不织布,游玩享乐,毫无节制,在大庭广众之中婆娑起舞,和意中人相会,这是闺门的玷污,是没有能继承先妣,先祖的优良传统。作家长的,要休弃这种人。
  宽御下
  “亲近他,他就不恭顺;疏远他,他就产生怨恨”,女子与小人的难于对待,圣人的训告已是非常明确的了。古时候,一个家庭的日用开支,是由家庭中有能力的男子供应;奔走服役的差事,要靠仆人和奴隶。主人和奴仆之间虽然名分森严,就像帽子与鞋子不容许把位置搞颠倒,但奴仆也是别人的子女,应当好好对待他们。过去的人不是说得很明白吗?应当考虑到他们的饥饱,了解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安抚他们的思想,后然使用他们的劳力,那么,他们会感恩图报,效劳自然比平常情况成倍地努力。如果奴仆稍有一点失误,就受到主人的鞭笞,奴仆的言语稍有一点不对,就受到主人的责骂,这不是对待下人的正确方法。作族长的人要明白这些道理。
  大清乾隆十四年五月中旬
  十三世孙英辂陆亭敬撰第二节 谱禁十条小叙
  (按:谱禁的条文中,涉及的“祝噎”、“授几”等古文化知识,《关睢》、《鹊巢》等《诗经》篇目的寓意,以及“梁武”、“道君”等典故的内涵,可从译文中知道。)
  余家世传忠厚,仁上成风,固无所用吾箴也。但支繁派衍,习与时移,未免有贤不肖之不等。今特体祖宗之意,以昭示来兹:于家规之外,另刊禁条格语,使贤知者不得越其闲,中材者亦可企而及,共承祖德于不朽,庶不愧为望族也。
  初禁紊尊卑
  族中之祖、伯、叔、兄,皆尊长也,宜遵隅坐随行之节。「祝噎」、「授几」之文,祖孙相质,父子不对,礼在则然。天潢玉牒,尚有尊亲,况士庶乎?若以富而凌尊,以贵而傲长,嘻嘻吭吭,知和而和,何以序昭穆也?凡我族人,毋紊尊卑。
  再禁乱闺门
  闺门为万化之原。关睢鹊巢,感应不爽;「新台」「墙茨」, 获报昭彰。每见族人以尊工而入卑幼之室,卑幼而履尊长之帏,更有兄造弟室,弟入嫂房,虽乖违莫考,无以别嫌。且孀妇之家,密通往来,渎伦转娶,生则有愧衾影,死则难对先人。从来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季康子与叔母语不踰阀,孔子称之。凡我族人,宜肃闺门。
  三禁废生业
  秀者力学,朴者归农,或为商贾,或为工艺,各有生业。每见读者半途而废。耕者易为商贾,因渐习而为游惰之辈,学法术,延教师,遂至东荡西窜,流为冻馁,乃盛世之戮民。凡我族人,宜勤生业O
  四禁侵占葬
  盖子之傍父,媳之傍姑,于礼无害。乃有止图子孙富贵,不顾宗祖神魂,或以数代之孙而侵祖者,或以妇媳而侵翁者。更有阴谋风水,冒认孤冢为祖而图进葬者,又有山巳出售,藉以有坟为囹并山而复占者。此皆不肖下愚,心地既坏,安能有吉地哉?凡我族人,葬无侵占。
  五禁健词讼
  不平之鸣,原非得己。圣人使民无讼,所以厚风俗也。堪羡世人,事非切己,每恃己之才力,巧言罔上,株连无辜,虽一时取胜,颇称得意,然赢得上边田,卖了下边屋矣。况凌人者定为人所凌,近则笛及其身,远则堕落子孙。刁唆主持之人, 天理报施不爽。凡我族人,切戒健讼。六禁惯非为
  族有贵人,则为贵族;族有贤人则为贤族。而事不当为而为,谓之「非为」。小则酗酒狂言,大则猖獗亡命,不循正道,不守礼法。甚者奸淫诱拐,窃盗诈伪,此等之人,本房宜会族长正以家规,俟其愧悟。怙恶不陵,鸣公究处,毋使玷我门风。凡我族人,慎勿非为。
  七禁欺孤寡
  穷民无告,莫如孤寡,西伯施仁,在所必先。族中不幸有之,宜加以防卫,俟其成立,此乃仁厚之道也。今世奸究之徒,因其懦,乘其危,或吞彼之产,侵彼之墓,夺彼之家财。稍不遂欲,即唆家庭而捏告,或诱外姓以欺凌。独不思弱肉易噬,皇天难欺,能保我后之不孤寡乎?如违此禁者,告官治罪,徇庇不举者,合族鸣上。凡我族人,其敬听之。
  八禁凌卑幼
  尊长固不可淆,卑幼亦所当恤。每见世人恃尊而凌卑,倚长而放肆,或语言狂逞,或过分侵越。族中子姓浩繁,倘有攒行越坐,宜婉言规戒,原情开论,参得怀隙,借以生端,乃为长厚之道也。凡我族人宽以待之。
  九禁欺贫穷
  族中有贫苦者,宜加悯恤。不能婚嫁者,代为设法;丧葬
  无措者,随力相助;饥寒无依者,通其有无。范文正公云:「吾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於地下乎?」今人不知恤而反轻贱之。殊非诗书之家所宜有也。凡我族人,其共恤之。
  十禁媚佛老
  从来不忍厚存於一心,种福非因乎佛老。梁武道君,秦皇汉武。不大教明彰著欤?窃怪妇女,轻入庵庙,进香礼佛,以求消灾迓福,了无证验,而声名先坏矣。凡我族人,其谨戒之。
  时
  大清乾隆十四年夏仲月之中浣日
  十四世孙裔翼如也甫沐手撰
  译文一一
  谱禁十条
  小序
  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品德是忠厚,仁爱忍让成了家风,本来用不着我来作什么警诫。只是支派繁衍,社会风尚又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起着变化,未免在族众中就有贤能与低劣的不同。这里特别体察祖宗的用意,来昭示给未来的子孙:在家规之外,另立禁条格言,使资质上等的不得超越这些界限,资质中等的也可努力达到,一起继承祖上的美德,永远不衰,这才差不多被称为望族而无愧。
  谱禁
  初禁紊尊卑
  家族中的爷爷、伯伯、叔叔、哥哥,都是尊长,晚辈在尊长面前应该遵守坐末位、走后面的礼节。“祝噎”、“授几”之类的仪节,是孙对祖或祖对孙的,父与子之间就不存在,这是礼仪上的定规。皇室皇亲,尚且讲究尊敬长辈,何况是平民百姓呢?设若凭借富有而期侮长辈,仗恃地位而傲慢尊长,趾高气扬,出言不逊,明知是坏习气,偏偏怙恶不陵,这怎么能尊敬长辈呢?凡是我族中的人,不要搞乱了尊卑的次序。
  再禁乱闺门
  闺门是生生不已、增殖变化的本原,《诗经》中《关睢》篇和《鹊巢》篇所歌颂的婚姻关系,是正常的,起的作用是积极的;《诗经》中的《新台》篇与《墙有茨》篇中所讽刺的乱伦和荒淫,会招来灾难性的报应。常常看到有些族中的人,长辈进入晚辈的内室,晚辈又钻进了长辈的蚊帐,还有哥哥进了弟弟的房间,弟弟闯进了嫂子的内室,虽然是否有越轨的行为无从考查,但嫌疑是说不清的。如果在寡妇的家里,秘密地往来,先乱伦,后转娶,这种情形,活着就有愧於婚嫁的礼教,死了也无颜面对自己的先人。从来男子不说内室的事,女子不干预对外的事,季康子同他的叔母讲话,脚不跨过叔母的门槛,孔子都很称赞这种行为。凡是我族的人应当整肃闺门。
  三禁废生业
  天资优秀的致力於读书求学,朴讷迟钝一点的就务农,或者经商,或者做手艺,应该各有谋生的职业。常常有读书的半途而废,种田的又变做买卖,因而渐染成为游手好闲的人,学什么法术,请什么抢棒教师,以至於东流西窜,受冻受饿,成了盛世的可耻之人。凡是我族的人,应当勤劳地从事正当的职业。
  四禁侵占葬
  大约儿子挨着父亲葬,媳妇挨着婆姆埋,从礼法上讲是没有妨碍的。但是却有只图子孙富贵发达,不顾祖宗神魂安宁的,他们有的把隔了几代的子孙来侵占祖先的坟地,有的把媳妇的葬地侵占翁爹的坟山。更有阴谋风水好而冒认孤坟为祖坟而企图埋进的,还有山场已经出卖,借口有坟在山作为圈套,又把山占为己有的。这些都是不争气又愚不可及的人,他们良心既已很坏,怎么能有好地呢?凡是我族之人,安葬死者不要侵占。
  五禁健词讼
  有了不公平的遭遇就鸣冤叫屈,本来是不得已的事。圣人治理天下要使老百姓没有诉讼,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风俗谆厚。应该谴责的是世上有些人,事情并非与自己相关,总要仗恃自己的才力,花言巧语地欺骗上官,牵连到无辜的人。官司即使取得了胜利,很是得意了一回,然而往往是赢得上边田,卖了下边屋了。况且,欺侮别人的,一定会被人家欺侮,说近一点,自身遭祸,看远一点,子孙遭殃。凡是刁唆、支使别人的人,是要遭报应的。凡是我族之人,千万要戒除包揽诉讼的恶劣行为。
  六禁惯非为
  族中有贵人的就是贵族,族中有贤人的就是贤族,但事情不应当去做却做了,就叫做“非为”。小则滥饮酒、说胡话,大则胡作非为、亡命他乡,不走正路、不守规矩。严重的甚至奸淫诱拐、盗窃诈骗,对於这种人,本房应当会同族长,用家规来进行教育规正,让他悔悟,改正过来;如果坚持错误,拒不悔改,就要纠送公堂,严加惩处,不要让这些人玷辱门风。凡是我族中之人,一定不要胡作非为。
  七禁欺孤寡
  穷得莫可奈何的人,没有比孤儿寡母更糟,周文王施行仁政,一定要首先考虑这类人。如果族中不幸有了这类人,应该对他们进行保护,一直到他们能成家立业,这是仁爱忠厚的正理。当今社会上有一种奸猾的人,利用孤儿寡母的懦弱趁他们处於艰难的境地,或是侵吞他们的财产,占去他家的祖坟,夺去他们的家财。稍有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刁唆其家的人进行诬告,或是引诱外姓的人来加以欺凌。难道不想一想弱肉虽然容易吃,皇天是难得期蒙的,你能保住自家的后代不孤不寡吗?设若有违犯这一禁条的,要上告官府追究他的罪行,徇情包庇而不举报的,全族的人都要大张旗鼓地反对他。凡是我张氏族人,要切实听从。
  八禁凌卑幼
  对尊辈、长辈固然不可以混同於一般,对晚辈也应当爱护。常见社会上的人,仗恃自己辈份高就欺侮辈份低的,自认为是长辈就任意施为,放纵自己,或是言语有失身份,或是行为没有分寸。族中的晚辈很多,如果他们的行为超越了规矩,作长辈的应该婉言相劝,体谅他们的冒犯之处,开导他们的错误认识,不要记恨在心,借题发挥,生出事端,这才是长辈应有的风范,忠厚的处事良方。凡是我族之人,应该有宽容的态度对待晚辈。
  九禁欺贫穷
  对族中的贫困人家,要同情和周济他们。不能婚嫁的,要替他们设法完娶或出嫁;死了人无力埋葬办理丧事的,要出力帮助他们;受冻挨饿无依无靠的,要进行救济。范文正公(范仲淹)说:“我独自享受富贵却不同情和帮助同宗的人,将来怎样在地下见祖宗的面呢?”现在的人不知道同情弱者,反转来鄙视他们,践踏他们,远不是诗书之家所应有的。凡是我族中之人,大家都要怜贫惜苦啊。
  十禁媚佛老
  忍心(按:指佛家所实行的抛妻别子,不认父母的削发当和尚)与忠厚的思想从来就不可能同时存在於一个人的头脑之中,积福积寿并不能依靠和尚与道士。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浪费大量钱财,广修寺庙,宣扬佛教,他自己还三次舍身佛寺,却落得国破家亡被困饿死的下场;宋徽宗赵佶,酷信道教,他不仅挥霍钱财,大修道士居住的宫观,还自称道君皇帝,结果断送了北宋江山,他自己做了金兵的俘虏;秦始皇想长生不死,派方士徐市带五百童男童女入海寻找不死之药,汉武帝想长生,听信方士的胡说建承露盘,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都是受骗。以上这些事实,不是特大的教训,十分明显的吗?可怪的是有些妇女,随便进入庵堂、寺庙,烧香拜佛,来祈求消灾迎福,毫无效验,名声却已受到玷污了。凡是我族之人。千万要提高警惕。
  大清乾隆十四年五月中旬
  十四世孙裔翼如也敬撰

知识出处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记载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里的精辟论述,是国家权威部门对散藏于民间的家谱的正确评价。我《张氏族谱》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正印证了这一精辟的论断。我们这本《张氏族谱》翔实而具体地记录了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那次大移民的有关情况,还十分完整地保存了南宋大学者朱熹写的《魏公行状》、《宣公神道碑》两篇人物传记,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还有历次续修所留下的序、跋、文及《族规》、《谱禁》等也很有文化品位,无不蕴含有反映各个时期有关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丰富的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