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新修由楚入蜀族谱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2000027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新修由楚入蜀族谱叙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45-48
摘要: 湖北省简称楚,湖南省简称湘,这是现代的说法。在古代,楚的地域范围是很广的,就明、清而言,湖南、湖北都称楚。张氏先祖入川前世居湖南长沙安化,属楚南地区。
关键词: 张氏先祖 族谱

内容

(按:湖北省简称楚,湖南省简称湘,这是现代的说法。在古代,楚的地域范围是很广的,就明、清而言,湖南、湖北都称楚。我先祖入川前世居湖南长沙安化,属楚南地区。)
  统奕世不齐之嗣孙,而欲立法以一之,原非易事;值兹乱离无已之世运,犹能感怀於谱系,甚难其人。容或有之,亦不过倡言而已,究不能始终一辙为之尽心焉。若我张氏之谱,更有难於措议。溯自先世於楚南地撰修之后,迄今二百余年,楚蜀睽远,渺焉莫属。惟幸於我华荣二祖来川之后数十年,得楚之宗人送来族谱一部,计六大册,始得所宗。其著述详明,其源流清析,先辈屡欲仿而行之,不达所志。及至咸、同之际,乃得我自明盛公两房后裔传薪公暨从堂伯叔等,念祖宗遗泽之深,与嗣孙散离之众,受约会股十五,积金百余串,外放行息,轮流致祭,以尽乌私,以联亲谊。踰数十年而孙支日繁,祀款积厚,始得置祀业焉。旋於宣统辛亥,又建宗祠於大沟院内,虽曰草创,抑亦幸矣。寻得二三感怀族系者出,意谓先人之清芬虽厲,而后系之支派犹券,暴然激发修谱之心,以为己任。无奈人心涣散,仅予草创,不果於成。迩者,世界之纷争靡已,绿林之扰乱无期,若不急联一本之谊,将不免遗数典之嗟。且前人於治世之候,尚知以修谱为重,兹值矩乱之际,柜可不以谱系为重耶?是亦未之思矣。旌也早弃诗书,思致微弱,未遑一问,及壬戍之春,得偕族人於宗祠建议。众谓修谱固宜於急,然而创办亦良匪易,如不提纲挈领,统绪失宜。非所以济事也,前鉴匪遥,其宜勉之。於是始举执事撰修,越两载而谱成,旌亦得尾附其间,尚望后之罪我者,曲谅我之心志焉。而其规模,仍宗前谱旧例,以五世为一图,惟自我七世祖以上,因老谱记载甚详,则从简焉。以下各支考妣之发源,及其死生年、月、日,葬埋之所,与夫祖宗开创田业之善行遗泽足以诲养其后世子孙者,无不备载。然犹未敢云善,尚有各散较达之支,历年既久,声息无通,碍难搜辑,兼以兵匪杂处,道路阻滞,虽欲不弃,其奈势与时违,难以萃集归谱,以此犹怀余憾,尚俟后之贤肖者补辑焉。
  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之季秋月下浣
  十七世嗣孙美旌荫封氏沐手谨撰
  译文一一新修由楚入蜀族谱叙
  统率一代接一代而又贤愚不同的子孙,想建立法度来规范他们,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当现在这种混乱不停的局势,还能够把心思放在谱系上,这样的人就非常难找了。或许有,也不过是说说而已,终究不能够自始至终尽心竭力地去做这件事。像我张家的族谱,更是难办难说。自从祖先在湖南聚居地编修之后,到现在两百多年了,湖南、四川两地相隔很远,音信不通。幸好在春荣、春华二位远祖来川之后几十年,得到湖南的同族人送来族谱一部,共计六大册,才得知自己家族的渊源。它的著述详尽明白,它所载祖辈的起源和流派清清楚楚,我们在川的祖辈多次想模仿它编修新谱,未能如愿。待到咸丰、同治年间,才有我自盛公、自明公两房后裔传薪公以及从堂伯叔等,想到祖宗遗泽的深厚与子孙分散的众多,於是打了一个十五股的会,筹积了铜钱百多贯,放贷生息,用来轮流主办,祭祀祖先,来尽到乌鸦反哺对那样的诚心,来联络同宗间的亲情。过了几十年,各房子孙日渐增多,祀祖的基金也越来越宽裕,才能够置办用於祭祀的产业。接下来在宣统辛亥年又在大沟院内建立祠堂,虽然算是草创,也是很幸运的了。接着又有两三个热心谱系的人出来,认为祖先的神灵虽然得到了供奉,但是后代的支派却很纷繁,油然产生了修撰族谱的念头,把修撰族谱作为自己的任务。无奈人心不齐,刚刚开了个头,却没有做成功。现在,社会上的你争我夺没有个完,土匪的侵扰也没有个尽,如果不赶紧联嫁同宗的亲情,将会免不掉落个数典忘祖的遗憾。况且,早先人们在清平世界还知道以修谱为重,现在正当天下大乱的时候,怎么可以不把编修族谱放在重要的位置呢?这也是我没有想过的。我美旌呀,早年就辍了学,认识浅薄,没有来得及过问一下这件事,待到壬戍年的春天,我得以与族人一道在祠堂商议,大家认为编修族谱,本来应该抓紧,不过做起来也很不容易,如果不抓住要领,统筹得当,是不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以前的教训不远,要切实努力。於是才选出具体经办的人员进行撰修,经过两年的努力才把族谱修成,我也追随大家为这事尽了力,还希望以后要指责我的人谅解我的一片诚心啊!这部族谱的格式仍然沿袭老谱旧有的凡例,以五代人为一谱系图。只是从我们的七代先祖以上,因为老谱记载得十分详尽,这本就以从简了。将以下各支考妣的发源以及他们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日,埋葬的地方,与那些足以作为后代子孙榜样的、开创田业给子孙造福的光荣事迹,进行了详尽的记载。然而,还不敢说做到尽善尽美,还有各散居较远地方的支系,年代久远,消息不通,很难收录整理;加以兵匪混杂,交通受阻,即使想做到不遗漏,无奈形势不从人愿,难於收录完全,因此还感到遗憾,这还要等待以后能干的人来补做这项工作。
  中华民国12年(癸亥年)9月下旬
  17世孙美旌(字荫封)谨撰

知识出处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记载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里的精辟论述,是国家权威部门对散藏于民间的家谱的正确评价。我《张氏族谱》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正印证了这一精辟的论断。我们这本《张氏族谱》翔实而具体地记录了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那次大移民的有关情况,还十分完整地保存了南宋大学者朱熹写的《魏公行状》、《宣公神道碑》两篇人物传记,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还有历次续修所留下的序、跋、文及《族规》、《谱禁》等也很有文化品位,无不蕴含有反映各个时期有关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丰富的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