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今源流备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2000026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今源流备考
分类号: K820.9
页数: 7
页码: 16-32
摘要: 家谱与国史有相同之处,是实实在在的事就记得详尽,是值得怀疑的就不记。自从黄帝的第五子挥得姓后,世代绵长悠久。一代一代地传到巫,巫生老,老生赵,赵生唐相,唐相生抑翔,抑翔做官,职务是致卿分曹。抑翔生开地,开地当过韩襄王的宰相。开地生平,平也曾当过韩厘王的宰相。平生良,良字子房,扶助汉朝皇帝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晋侯。死后谥“文成”,历朝建祠庙祭祀。万全公分居安化县,有七个儿子:伯瑛、叔瑛、季瑛、昆瑛、玉瑛、仲瑛、金瑛七公,他们的后裔繁衍昌盛,各有各的居住地址。而在此以前的祖祖辈辈所处的省份,本来是那些地方的望族,历代以来出了宰相十七人,其他官高位显的,人学贯古今的人,每个朝代都不少。
关键词: 张氏族谱 家谱

内容

(按:自黄帝以来的世系情况,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清楚了,作者郑重声明是“以作荒史观”,态度是十分谨严的。)
  家乘,同国史也,信者详之,疑者阙之。旁搜远采,焉敢惮烦?但余等谬劣,既不能擅司马世南之长,复不克效老苏、欧阳之记。不过观山玩水,种竹寻梅;课子弄孙;禽鱼试乐;常与田间野老,同其出没,家国乘史,何暇计焉?因雍正十年,宁邑龙塘孝廉①启禹,仕浙永康令,得宗人祖年源流世系,归修支谱。伊弟捷动送交遍览,由此,若宁,若益,若新,若淑,并我安之山洲大范,前后倡修纂修,或引或序,归集成本,莫不各书所见。自唐九皋公以后,非不详且悉矣,今欲剿赘②,毫末难加。我族之不乏贤豪,亦由祖德流芳,有以致之也。然其间操飯纪事,每以阙自唐前为憾。余等又得九龄之后,字桐意者,因官籍而居江右吉州③,其仕宦显荣,不可胜数,洵如" 九皋公之裔伯仲媲美於当代者也。余以是知受姓以来,老谱载明,前据有明宋廉先生及太史苏伯衡,各有序纪。余等不敢遽信,亦不敢不信,第自三皇以前,编史者略而不载,焉敢效颦荒史,再登证首?倘缘疑得信,则我族世代渊源,失之南者既得之浙,失之浙者复得之吴,其中殆有天焉。然非启禹,则浙祖年之谱无由而晤;又无桐意,则吴宋、苏之著,亦漏无传。其祖年、桐意,谓非谱牒之功臣也哉?暂将古今源流先弁,以作荒史观。
  自黄帝第五子挥得姓后,世代绵远。历传而至於巫,巫生老,老生赵,赵生唐相,相生抑翔,仕致卿分曹。翔生开地,相韩襄王。地生平,相历王。平生良,字子房,扶汉帝定天下,封晋侯,「文成」,封王封侯,历朝庙祀。生二子:曰辟疆,曰不疑。疑生高,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皓,皓生大顺。大顺生道陵,字辅侯,汉建武十年,在吴之天日山,博习群书,游门下者千余人,官拜郡江州令,归隐洛阳北邸山。章帝徵以「博士」,不起,和帝又极召为太博,封冀侯,已而策杖游淮,入鄱阳,登龙虎山矣。辟疆生子典,典生默,默生金,金生万年,万年生嵩,嵩生五子:壮、赞、彭、牧、述。壮仕致司空,生徹,徹生浩,浩生宇,宇生胞奴侯,侯生孟成,成生平,魏渔阳太守。平生华,为晋司空。华生二子:禕、韪,韪生=,=生次惠,惠生睦,睦生安,任司空,隋元帝南迁。安生君政,唐初为韶州别驾④,居曲江,生二子:虔、胃。虔生三子:弘载、弘显、弘矩,胃为剡⑤,生愈。愈生四子:九龄、九章、九皋、九宾。九龄公为唐宰相,后子孙列为安⑥之范阳、大阳、敦煌、修武、上谷、沛国、梁国、荣阳、平原、京兆等处。九皋由殿中监,封南康伯,居曲江,迁长安。皋生抗,官侍郎。抗生仲芳,官谏议大夫。芳生孟常,常生克勤,官长史。克勤生潯,淨生崇纪,官监察御史。崇纪璘,唐僖宗时,官国子监祭酒,从僖宗幸蜀,遂居成都。璘生庭坚,以荫为符宝郎。庭坚生文矩,官封沂国公。文矩生绒,任殿中承,谥「忠定」,封冀国公。绒生咸,进士,官宣德郎,佥书剑南节度使,赠太师封雍国公。咸生浚,官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后为江淮宣抚使,封魏国公。浚生栻,字南轩,官至右文殿修撰,谥曰「宣公」从祀孔庙。栻生子二:曰焯,曰炳。焯官承奉朗,因先墓而居宁乡龙塘。炳系钱塘祖。焯生明义、明羲,羲系汤溪祖。羲生二子:曰钱,曰翔,翔乃辰州祖。冷堂生惟孝、惟考,考乃山州祖。孝生纲,纲生万宝、万全,宝乃龙塘祖。全分居安化县,生子七:伯瑛、叔瑛、季瑛、昆瑛、玉瑛、仲瑛、金瑛七公,其后裔繁衍者各有居址。而其前之省属,固各处望族中,出宰相十七人,显达者代不乏。
  此吾张氏之著望於天下,源流备考,详明自古之所由始,今之所自出也。
  时
  大清乾隆十四年春仲月之上浣日
  十二世嗣孙谟禹陈甫沐手撰
  中华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仲冬月上瀚日
  宗裔正文少伯甫沐手敬书於古渝
  译文一一
  古今源流备考
  家谱与国史有相同之处,是实实在在的事就记得详尽,是值得怀疑的就不记。修谱必须详细地收集材料,怎么敢怕苦怕累呢?只是我们这些人能力低劣,既没有像太史公司马迁那样的能耐,又不能学习苏询、欧阳修那样的文笔。平时不过游山玩水,种竹种梅;教儿子读书,逗孙子游戏;庭前养鸟,溪中钓鱼;与农夫渔父为律,家谱国史,哪里有闲心去考虑它?
  因为雍正十年,住在宁乡龙塘的孝廉启禹公,做官到浙江,任永康县的县令,得到了同宗人叫祖年的带给的一本《源流世系》,回到老家龙塘编修支谱。他的弟弟捷勋,把那本《源流世系》送交我湖南的族人各支派普遍阅览。由於这个缘起,宁乡、益阳、新化、淑浦,并有我安化的山洲大范各支各派相继倡修、编修,有的写成“引”,有的写成“序”,汇集成书,各自写了各自收集的材料。我张氏的世系源流从唐代九皋公以后的情况,并不是不详细而且周全了,如果还想唠叨,剽窃别人的说法来添增内容,但一丝一毫也难添进。我张氏家族的不缺乏贤俊英豪,也是由於祖德流芳,有原因造成的,但是若干年来动笔墨记事,常常因为缺少唐代以前的材料而感到遗憾。我们又得知九龄公的后代,各桐意的,因为做官定居江南的吉州,他那支派的族人高官显爵的不可胜数,与九皋公的后裔一样在同一时代里不相上下。我因此知道我张家自从受姓以来的世系,有老谱记载得清清楚,老谱的前面,据明朝宋濂先生及太史苏伯衡,各有记和序。我们不敢轻信,也不敢不信,只是在三皇以前,编史书的人都略去了,不予以记载了,我们哪敢仿效野史,听信误传?如果由质疑而了解到真实的情况,那么,我族的世代渊源,从南方韶州丢失的已从浙江得到了,从浙江丢失的又从吴地得到了,这当中大约有天意在吧。然而没有启禹,那么浙江由祖年提供的家谱,没有机会看到;没有桐意,那么,吴地谱谍中宋濂、苏伯衡的著述,也会漏掉而不得流传。那祖年和桐意,难道说不是我们张氏家谱的功臣吗?暂且把我张氏家族从古到今,从源到流的起始发端写出来,把它当作野史对待吧。
  自从黄帝的第五子挥得姓后,世代绵长悠久。一代一代地传到巫,巫生老,老生赵,赵生唐相,唐相生抑翔,抑翔做官,职务是致卿分曹。抑翔生开地,开地当过韩襄王的宰相。开地生平,平也曾当过韩厘王的宰相。平生良,良字子房,扶助汉朝皇帝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晋侯。死后谥“文成”,历朝建祠庙祭祀。子房公生有二子,一个叫辟疆,一个叫不疑。不疑生高,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皓,皓生大顺,大顺生道陵。道陵字辅侯,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5年),在吴郡的天日山,博览群书,门下的弟子有一千多人,官做到吴郡江州的县令,后来辞官回家,隐居在洛阳的北邸山。汉章帝用“博士”的头衔征名他,他不应召,汉和帝又极力征召他为太傅,封他为留侯,后来了志在山水,柱着拐杖游历了淮水一带,又进入鄱阳湖,上了龙虎山了。辟疆生子名典,典生默,默生金,金生万年,万年生嵩,嵩生五个儿子:壮、赞、彭、牧、述。壮公官做到司空,生子叫徹,徹生浩,浩生宇,宇生胞奴侯,奴侯生孟成,孟成生平。平公在魏朝任渔阳太守。平生华,华公在晋朝官做到司空。华公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禕,一个叫韪。韪生与,与生次惠,次惠生睦,睦生安,安公在晋朝为司空,随着晋元帝南迁。安公生君政,君政在唐代初年曾任韶州别驾的官职,定居在曲江。君政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虔,一个叫胃。虔公生三个儿子:弘载、弘显、弘矩。胃公生愈,愈生四子:九龄、九章、九皋、九宾。九龄公是唐朝的宰相,他的子孙后代分布在长安的范阳、大阳、敦煌、修武、上谷、沛国、梁国、荣阳、平原、京兆等处。九皋公官做到殿中监,受封为南康伯,家由曲江迁往长安。九皋公生抗,抗公官做到侍郎。抗公生仲芳,仲芳公官做到谏议大夫。仲芳公生孟常,孟常生克勤,克勤公官职是长史。克勤公生潯,潯公生崇纪,崇纪的官做到监察御史。崇纪公生璘,璘公在唐僖宗时任国子监祭酒,随着唐僖宗一道迁移到西蜀,就定居在成都。璘公生庭坚,由荫袭的原因当了符宝郎这样的官,庭坚公生文矩,文矩公官封沂国公。文矩公生绒,纟広公任过殿中承的官职,死后谥“忠定”,封爵号为冀国公。绒公生咸,咸公是进士出身,官做到宣德郎,皇帝又特任他为剑南节度使,赠“太师”头衔,封爵为雍国公。咸公生浚,浚公官做到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后来当了江淮宣抚使,封爵号魏国公。浚公生弑,字南轩,械公官做到右文殿修撰,死后谥"宣公",被当作一代贤人将牌位列入孔庙与孔子一起享受祭祀。械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焯,一个叫炳。焯公官做到承奉郎,因为祖上的坟墓而定居宁乡的龙塘;炳公就是定居钱塘的张氏祖先。焯公生明义和明羲,明义公是我族定居汤溪的始祖;明羲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堂,一个叫翔,翔公就是我族定居辰州的始祖。钱公生惟孝和惟考;惟考公是我族定居山州的始祖,惟孝公生纲,纲生万宝和万全,万宝公是我族定居龙塘的始祖。万全公分居安化县,有七个儿子:伯瑛、叔瑛、季瑛、昆瑛、玉瑛、仲瑛、金瑛七公,他们的后裔繁衍昌盛,各有各的居住地址。而在此以前的祖祖辈辈所处的省份,本来是那些地方的望族,历代以来出了宰相十七人,其他官高位显的,人学贯古今的人,每个朝代都不少。
  以上就是我张氏家族名望满天下的历史渊源,记此以备考查,使人明了我张氏家族从古是怎样发端,而今日的繁衍昌盛,又是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的。

知识出处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记载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里的精辟论述,是国家权威部门对散藏于民间的家谱的正确评价。我《张氏族谱》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正印证了这一精辟的论断。我们这本《张氏族谱》翔实而具体地记录了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那次大移民的有关情况,还十分完整地保存了南宋大学者朱熹写的《魏公行状》、《宣公神道碑》两篇人物传记,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还有历次续修所留下的序、跋、文及《族规》、《谱禁》等也很有文化品位,无不蕴含有反映各个时期有关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丰富的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