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续修《张氏族谱》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张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200002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续修《张氏族谱》序
分类号: G256.4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这次续修族谱,对老谱中的旧序、旧文以及《族规》、《谱禁》等文字材料采取了完全保留的办法,这是从保存文化遗产的角度考虑的,需要郑重声明的是:这绝不等于对这些文字材料所表现的思想观念进行全盘继承。历史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今天当然应该以现代人的视角,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这些材料。对那些过时的、陈腐的思憩观念当然要加以识别,加以摒除,对列祖列宗的嘉言懿行,足以弘扬民族正气、足以垂范千古、到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可资继承、可资借鉴的则要吸收。
关键词: 张氏族谱 综述

内容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记载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里的精辟论述,是国家权威部门对散藏于民间的家谱的正确评价。我《张氏族谱》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正印证了这一精辟的论断。我们这本《张氏族谱》翔实而具体地记录了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那次大移民的有关情况,还十分完整地保存了南宋大学者朱熹写的《魏公行状》、《宣公神道碑》两篇人物传记,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还有历次续修所留下的序、跋、文及《族规》、《谱禁》等也很有文化品位,无不蕴含有反映各个时期有关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丰富的信息。然而,这样一簿具有文化遗产品位的族谱竟所剩无几,大部分在十年动乱中被当作“四旧”烧掉了。
  1999年清明节,吉安乡中心村附近张氏子孙自发集会祀祖,会上,二十世孙步洪手执破旧的老谱极力提议续修,得到在场所有人的赞同,但未议定牵头人,筹备小组也未正式成立。到2001年清明节,才有了筹备小组的雏形,当时想到的主要工作是调查登记世系,决定吉安一片由步洪、前敏负责,永川城内由我和珂松等人负责,而我就成了实际上的牵头人。2002年清明节,续修族谱筹备小组正式成立,组员7人:珂荣、珂松、步洪、步弟、前明、前徽、前敏;由珂荣担任组长。同时,明确了续修工作分两大块进行,一是对老谱中的文化遗产部分进行研究整理,决定由前徽对老谱中的旧序、旧文进行标点、注释和由文言到白话的翻译,并用现代人的视角写一篇综合性的说明文章;二是调查登记世系,使与老谱衔接。这方面的工作分三个小组进行:吉安、立石片区由步洪、步刚、前敏负责,永泸、王坪片区由里景、步弟、步仲负责,来苏、来仪、永川城片区由珂松、珂华、里贵负责。另外,需要到外地调查,则由珂荣及珂松、前明负责。2003年清明节前后,检查前一段工作,两大块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续修族谱的工作进入编写阶段,编辑排版由前明总组织,另有珂文、里贵自愿出力。经费问题,曾是我担心的一个问题,但在2003年清明会上,我振臂一呼,族众纷纷响应,不消片刻,族人积极捐资响应(捐款名单及数目,另立专项)。由此可见,我张氏族人对此次续修家谱的热心和渴望。2003年2月,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南桐矿务局鱼田堡煤矿103掘进队队长张前东在一次矿井进水事故中忠于职守,不顾自身危险,使50名矿工得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2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经前徽写信与他联系,得知张前东是荣山人,其家乡张姓,字派与我族字派完全相符。四月中旬珂荣与珂松、前明专程去荣山调查,了解到营山一支张姓还是从湖南安化迁移来四川的,既然字派相同,入川前应是一族。当地族人代表,表示同意联宗合谱,积极登记谱系,合入我《张氏族谱》中。这件事应算是此次续修族谱的一大收获。
  这次续修族谱,我们对老谱中的旧序、旧文以及《族规》、《谱禁》等文字材料采取了完全保留的办法,这是从保存文化遗产的角度考虑的,需要郑重声明的是:这绝不等于对这些文字材料所表现的思想观念进行全盘继承。历史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我们今天当然应该以现代人的视角,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这些材料。对那些过时的、陈腐的思憩观念当然要加以识别,加以摒除,对列祖列宗的嘉言懿行,足以弘扬民族正气、足以垂范千古、到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可资继承、可资借鉴的则要吸收。毋庸讳言,修造家谱在旧时代、旧社会是有其宣扬封建礼教、维系宗法制度的功能,而我们今天的修谱是完全在现代人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理清血缘世系,目的在于优生,强调血缘联系,目的在于团结,继承优良传统,目的在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的大目标是振兴中华民族。我们不另立一套族规、谱禁之类的东西,要告诫族人一定要遵循中国共产党的路线,要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准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
  这次修谱,从1999年步洪倡修时算起,到现在已接近5个年头,从实际开展工作算起,已历3年,其间运筹策划,奔走普查,案牍辛劳,排印校对,种种辛勤,不可胜记。参与工作的人员,前面已有列举,尚有未曾提到的热心族人,在此向他们一并致谢。
  经筹备小组议定,每簿预收工本费50元,另外,每人收登记纸张费1元。至于全部收支情况,另设专页公布账目。
  这簿续修的《张氏族谱》实属来之不易,望我张氏族众,妥为保藏,传之永久!
  二OO三年六月
  十八世孙 珂荣

知识出处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记载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里的精辟论述,是国家权威部门对散藏于民间的家谱的正确评价。我《张氏族谱》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正印证了这一精辟的论断。我们这本《张氏族谱》翔实而具体地记录了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那次大移民的有关情况,还十分完整地保存了南宋大学者朱熹写的《魏公行状》、《宣公神道碑》两篇人物传记,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还有历次续修所留下的序、跋、文及《族规》、《谱禁》等也很有文化品位,无不蕴含有反映各个时期有关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丰富的信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