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20000243
颗粒名称: 序言
页数: 3
页码: 12-14

内容

四岁半时,家父仙逝。宗族渊源,一无所知。思祖之情,日盛一日。悲哀之情,不可名状。大海捞针,务求根源。心灵至诚,寻觅宗亲。
  自懂事始,寻宗觅祖之欲望特强,探根求源之心情尤烈。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寻觅无门,探求无路,长期处于忧郁苦闷之中。儿子出世,由于班派不清,辈份不明,忧心更切, 抱恨不已。
  有杨姓族人,劝我攀附他系“世”字派下之“代”字取名。由于内心不实,未敢妄为。在极不情愿之下,遂取单名“涛”、“鸿”,以避字派之谬误,诚恐背祖离宗,贻误子孙也。
  孙子出世,压力越更突出。自此之后,追根寻宗之心,强烈到食不甘味,寝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之地步。
  1997年1月25日,偕次子清鸿,重上合川,寻觅祖宗。辛苦数日,收效甚微,差点误认合川双凤场倒挂金钩之杨标绫为族祖。
  4月5日(清明节),按惯例,携带香蜡纸烛一应祭祀物品,回原江北县滩口乡龙安村3社王家湾祭扫延光公父坟。
  是日早晨,鬼使神差,阴差阳错,毅然决定,偕妻陈贵碧,再上合川,寻找祖宗之根源。
  翻山越岭,徒步跋涉,到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场(天府煤矿)后峰岩。是夜,宿表哥刘启华家,并得到他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意次日结伴前往合川。
  6日上午,经过舟车劳顿,旅途辛劳,11时到达合川县城。请求年过七旬之表哥刘启中,帮忙带路,寻找宗祖。刘启中,孤人也,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答应给其报酬,他才同意向导。
  一行4人,至蒲溪场。中午饭毕,沿江堤岸,坎坷行进。经狗头石,到波丝屋基,找到年已六旬之表嫂阙承瑶。她听说是寻宗祖故,格外热情,积极接待,表示全力支持。
  7日晨早,用罢早饭,一行数人,疾行于乡间小路,前往官渡场。上午10时,找到88岁(1997年)高龄之任雪生姑父。老人身健神清,尚能行走,行医济世。我语及寻宗根事,他言之凿凿,脉络清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是日中午,到福寿镇连山村汤家房子,找到74岁的延莹二叔。二叔获知我众人为寻祖宗之事,高兴得老泪纵横。时有世成,出示简易家谱。我细阅之,心喜异常,始知祖宗大概脉络。之后,二叔带到屋后竹林处,只见政仁公六代孙进选之坟墓,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人为毁坏,黄土散失,白骨露天,墓柱碑石,不知去向,一片狼籍,目不忍睹。此时此境,怀祖之心,天地可鉴,敬祖之情,倍加炽烈。我当即决定,愿出资1300余元人民币,重修进选公坟,以安在天灵魂。并决定,墓柱左右联为:“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祖宗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横额为:“洞天福地。”此事,由延莹二叔经办。时经数月,包坟就绪,大功告成,夙愿已偿,倍感欣慰,族众欢愉。
  2003年秋,合川滩子张家坝世和,与邻近双凤场倒挂金钩非政仁公系之世宽,言及吾之寻根事。世和遂将同治8年续修之弘农杨氏三鳝堂《杨氏族谱》一套4本,专程送到重庆市渝北区我家。至此,始知我脉之序派为:“再政通光昌盛进,忠厚延世,清白传家,文崇道立,业懋德华”。从《杨氏族谱》中始悉,1145年前的飞山太公再思先祖之伟大,杨氏基业之辉煌,杨氏裔孙之繁茂,杨氏脉派之发达,杨氏历史之光荣。
  2004年农历正月初2日,在为进选公上坟后,我提议去合川滩子张家坝,祭扫人川二代祖通达公之墓。得到延莹、延锟等叔,世强、世宏、世彬等弟、清涛、清鸿等子侄积极响应。集合20多人,驾驶3辆小车,前往祭祀。
  到张家坝,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晚霞铺洒。见到我祖一次性买下此地700多石谷之田产,心中涌出对我祖无限崇敬之情。田坎小路,弯弯曲曲,雨天路滑,相携而前,祭祖之心,格外强烈。到通达公墓地,只见荒草杂陈,破败不堪,墓碑、墓柱、墓石,一无所有,唯黄土一堆。男女老少,孝子贤孙,悲悲戚戚,哀哀切切。之后,燃放鞭炮,焚香化帛,寄托哀思。经吾提议,并带头出资金3000多元人民币,世宏、世彬、世成等裔孙,各尽所能,慷慨解囊,为通达公,重修坟墓,以尽孝心。营造此事,由世和承办。族人要求,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提高质量,力求效果。三月告峻,巍巍壮观,皆大欢喜,交口称赞。吾平生之又一夙愿,终以得偿。自此开始,头方安枕、食方知味,心方安神矣!
  初3日上午,3车齐驱,直奔三汇坝,为入川始祖政仁公扫墓。经世文等族人指示,在杨家老宅右后,找到祖墓。只见坟头墓体,野草丛生,墓茔四周,藤蔓缠绕,墓碑失踪,残柱歪存,不看则已,看则生悲,后裔子孙,泪洒祖坟。经协议妥当,我愿为政仁公,重立新碑,以锁定我入川始祖之真实墓址,以彰显我祖之功德。此议得到延莹、延银等叔、世文、世定、世宏、世彬等兄弟及宗亲族人鼎力支持。历经数日,墓碑刻就。世文、世定以其阴阳五行龙脉地理之专长,选择良辰吉日,斩草通排,焚香化纸,浇祭祖宗冥魂,安抚地脉龙神。之后,树立墓碑,以志纪念。平生再一夙愿,得以实现。此时,孝祖敬宗之心,日月可鉴,敦弟睦亲之情,鬼神皆知。当时,参祭族众,为找到入川始祖,为找到续修的《杨氏族谱》,根清源明,兴奋不已。从此始知,入川始祖政仁公系湖南省绥宁县永宁乡武二里又六甲鸣溪冲生长人氏。
  2004年5月2日,为寻求究竟,我从北京飞抵湖南长沙,与妻子陈贵碧、次子清鸿、次媳刘瑜会合,进一步寻宗。
  3日晚,乘火车,经怀化,坐汽车,赴靖州,受到曾任靖州副县长的“古稀”老族人世新和族人非然、元福等盛情款待。之后,雨过天晴,在“花甲”老族人元福陪同下,汗洒山路,拾级而上,登上了神圣飞山最高峰的飞山庙,跪拜祭祀飞山太公再思先祖。极目远眺,靖州风光,尽收眼底,感时叹世,寄托哀思。
  4日,在元福陪同下,高价租车,到东山镇飞山庙查找宗谱。无果。午后,再驱车到绥宁县武阳镇双鸣村5社杨家湾(即鸣溪冲),找到入川始祖政仁公之出生地。路边站定,远望近观,炊烟缭绕,山水如画。溪水灌田,农夫耕地,人勤春早,农事倍忙。我们为老祖先开发这片宝地而欢欣鼓舞。至此,50多年寻根觅祖梦,终于变为现实,心情舒畅,如释重负。其身接近吾祖兮,魂牵梦绕。
  鉴于贵州凯里续修的《杨再思通志》、荣昌县续修的《杨氏新族谱》、大足县续修的宏农大足《杨氏族谱》、安岳县续修的《杨氏宗谱》,均无重庆合川三汇坝入川始祖政仁公系之记载,我有一种被社会遗忘之强烈感觉。深切感到,我系自同治8年续修《杨氏族谱》至今已136年,人丁兴旺,生齿日繁,变化巨大。重修族谱,泽被子孙,乃当务之急。传承杨氏一族文明之神圣责任,历史地落在我辈之肩上。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族谱者,我们的族谱。我们不治,谁治?我们不忧,谁忧?我们不干,谁干?我们不修,谁修?
  2004年9月25日,在重庆合川三汇坝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续谱事宜,并得到延明族长;世模、世强副族长;延锡、世文、世宏、世良、世敏、全生、世吉、清华片长;世和、世奎等联络员和广大族众全力支持。同时,成立班子,落实责任,分工负责,开展工作。会议形成《纪要》,做到有所遵循。会议认为,续修杨氏族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是利国、利民、利家、利族的大事。必须是德才兼备,热心族务,乐于奉献,不怕困难,有组织才干之族人,才能担纲此任。会议要求,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资料收集任务,于2005年元旦交原始资料,力争2005年清明节新《族谱》应世,投入使用。经到会族人代表公推,会议决定我为新《族谱》总编,并负责撰写《序言》。我虽德才不富,但众望难却,是为大局故,只好勉为其难,尊敬从命。
  2005年1月1日,8个片区的资料,审查验收,全部交齐。经查对,政仁公系裔孙已经由少到多,由弱到强,在社会活动和国家建设中正在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喜可贺,可嘉可庆。
  之后,由我牵头,动员清涛、清鸿、海鹰、刘瑜子媳等,昼夜加班,连续奋战,经历艰苦细致的工作,认真编辑,数易其稿。精心校对,细心圈点。组织力量,反复斟酌。发掉须白,在所不惜。于2005年4月5日,弘农杨氏重庆合川三汇坝政仁公系后裔《杨氏族谱》,如期问世,并正式投入使用。在这里,我谨以总编的名义,向为出版此谱出过力,出过钱,流过汗,受过苦的骨干表示衷心感谢!向政仁公系全体族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支持此谱出版的社会贤达,有名仕绅表示诚挚的谢意!我深信,本谱一定会起到工具检索之作用,之作用,鞭策后进之作用,报效国家之作用,服务人民之作用,稳定社会之作用。
  这次修谱,最大收获、最值得庆贺、最应一提的是,政仁公十一代孙杨清华在校对谱稿时,从《杨氏总谱》中,査到了杨光裕至杨正海之间共计十三代祖公的真正历史,纠正了杨进笏在《谱源世次》中估计差十九代世次之错误,填补了缺世断代之空白,为子孙解除了忧虑和遗憾,此功非小。是以为序。
  再思先祖33代孙、入川始祖政仁公10代孙、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世才
  2005年清明节谨识

知识出处

杨氏族谱

《杨氏族谱》

《杨氏族谱》是代县鹿蹄涧村北宋抗辽名将杨业后裔编纂的一部家族史。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石印再版。全谱共十二卷,分上函、下函两部分,每函各六卷。主要内容为:一、元、明、清兰代编纂、续订族谱的序、跋和旧谱凡例、题词、纪略等。其中有道光二十七年新修族谱的两篇序和“杨氏族谱凡例”;明万历丁未年(公元1607年)修谱时的两篇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