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族谱总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20000006
颗粒名称: 续修族谱总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21-24
摘要: 举世公认:人为万物之灵。无论中外,谓人之别于禽兽也,能知恩义、明责任,利用自然以造福人类,是其灵也。而人之生也,来自父母,当其呱呱堕地也,乳以活之,抚以立之,教以成之,其雏幼时且须臾而不能离也,是必先知其父母而亲之爱之。灵之最初,表示于知恩义,推之则为崇宗敬祖,名之曰孝。是人伦之始也,故书云:“百行孝为本”。验之古今,未有不孝而能威服于众,令行一方,德布全国,凡事必成者也。若我姓始祖大舜,生而相貌奇特,不为其父瞽叟所喜,常加笞责陷害,舜不以为忿,反更其孝顺,友于弟妹,义结诸友,忠于百姓,诚于诸侯,天下归心,以是大治。是则孝出于天性,而伸之社会,布于四海,而天下必治,是孝之为德大也。孝之为用广也。
关键词: 陈氏 族谱

内容

举世公认:人为万物之灵。无论中外,谓人之别于禽兽也,能知恩义、明责任,利用自然以造福人类,是其灵也。而人之生也,来自父母,当其呱呱堕地也,乳以活之,抚以立之,教以成之,其雏幼时且须臾而不能离也,是必先知其父母而亲之爱之。灵之最初,表示于知恩义,推之则为崇宗敬祖,名之曰孝。是人伦之始也,故书云:“百行孝为本”。验之古今,未有不孝而能威服于众,令行一方,德布全国,凡事必成者也。若我姓始祖大舜,生而相貌奇特,不为其父瞽叟所喜,常加笞责陷害,舜不以为忿,反更其孝顺,友于弟妹,义结诸友,忠于百姓,诚于诸侯,天下归心,以是大治。是则孝出于天性,而伸之社会,布于四海,而天下必治,是孝之为德大也。孝之为用广也。
  族者,人之凑也,有血缘之亲者而合之者也。中华之大族也,莫不肇源于炎黄。其后或以聚居之地,或以所封之国,所谥之号等等为姓氏,则百姓以成。分姓而名之族,是谓家族。自是以降,父母生子,子又生孙,则曾、玄、来、晜、礽、云、耳九代序之,以至万世而不绝。是孝道永无断绝也。
  自汉太史公司马迁著《史记》,上自炎黄下迄当世,搜传钩奇,集为本记、世家,记姓之传祚详矣。后世因之,各姓分纂家谱,以记本姓族人之起源继递,知所自来,尊卑远迩,及祖宗之善言懿行,事功战绩,传之子孙,数代而续之,宏扬祖德,继承宗功,以福国利民。亲亲子子之道,是又孝之大者也,岂晨昏定省,饥奉甘旨,冬献貂裘而已哉?!
  我陈氏得姓于周初虞满之封也,以国为姓,世代相传,以诚信、仁爱、忠义,谦让、勤劳、团结、互助等美德,要言之:以孝为本,耕读传家,历三千余年,一百三十余世,均能勤俭力田。与人和平相处,为国忠勇廉介,生息繁衍。善于研读,勇于献身,服务当时。以是名臣武将,学者侨人,享名当世,功垂千秋者,史不辍书。每值凶荒、岁饥、大旱,更或战乱、失国,兵败而有族灭之危时,敢冒险犯难,远徙边荒、海岛、不毛之地、辟草莱,斩荆棘,开疆辟土,以图发展,于民族之发展壮大,国家之长治久安,厥功至伟。
  陈氏族谱,虽不知首纂于何时何人,观其所载则当不晚于西汉之末,至今两千余年,分支遍海内外,其续谱、分谱,亦不知若干次矣。今日言谱,乃源于清乾隆十五年,由天赦,希鲁诸公所辑之《楚南祁阳陈氏族谱》。是谱以顺宾公迁祁为一世始祖,其前只略述源流,因其时大部分后裔已于康熙四十年前后迁蜀,故收迁蜀与留楚者而兼载之。
  入川子孙爰于乾隆二十八年(1760),以楚谱为蓝本,由世明、朝伦,连生诸公续纂《西蜀陈氏族谱》于潼川府蓬溪县茸山乡太和场之独柏寺。该谱仍以顺宾公一脉迁蜀各房为内容,而保持原谱所载留楚各房条目,只停载其发展情况。包括德新、德兴、德通三大支的迁川各房,体例基本保持每房一卷,若分谱然,共十卷。
  越整百年,洎至咸丰五年,再议续谱。推光藻、光策、光辅、光炯、陈瑚、盛金、盛葵、盛元诸公主其事,仍以独柏寺为谱馆。初仍欲将顺宾公迁蜀各支而大联宗,合修于一帙。且已派员四出联系清丁。时值太平军入川,人心浮动,兵荒马乱。时过四年,仍只新公寿四郎、五郎、兴公福二郎、五郎、四支清丁草册送到,因以草草成篇,刊刻付印,分装八册,即今征得之咸丰十年(1860)(西蜀续修陈氏族谱》也。
  自是以还,经清末政治腐败,列强侵凌,人民生活维艰,遑论修谱;民初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继则强敌压境,抗战军兴、人民捐输之不暇,孰计族谱之当修?及至解放之初,人民当家作主,地富利用族权以控制族众,翻身不易,乃限制宗族活动,惩治反动族霸,贫民始得苏解。故而族谱之不修,已百三十余年矣。而今建国近五十年,压在人民头上之三座大山已倒,以族谋私之把头族奸已除,人民觉悟提高,生活改善,孝思萌发。政府主持培修黄帝陵墓,祭典隆重盛大,台港及海外赤子见国威远播,寻根升温。不独在革命中事业有成者,感教育支持之亲恩未报,即翻身人民亦觉为天下太平而劳累至死之双亲,未能共享幸福为歉。特以离退休革命老干部奋斗一生,上当报父母劬
  劳养育之恩,下欲教子女崇祖敬宗之情,多思于学习革命先烈之外,就近于族史中吸取营养,开展家教,从幼童起培养爱家爱国,尊老爱幼之美德,以为学校及社会教育之启蒙与奠基。以是近年以还,全国各地续修家谱之风盛行,各族姓自筹经费,搜集族人之逸史善行。而载之家谱,以为国史、地方志之补充,不失为一善举也。
  我三堆山陈氏,步他族后尘。于1993年清明,始有感情炽烈、敏锐纯孝之先觉运岳、运伦等发起清明扫墓,以略尽孝思,虽通知不广,但到会者竟达百余家。现宗祠收归公用,怜祖墓年久毁败;感族人之文化落后,报国乏路;又族谱之跨世纪未续,团结无由。因决议次年清明,扩大召集以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次年集三大房代表约五百人,团拜扫墓后,首由流落港台 —22—多年之裔孙金山、运常各捐款千元,倡议各尽所能,筹款修复迁川始祖墓茔,以为族众向往之中心。继议续纂族谱以承前启后。邀热心族务之族人义务从事,印刷纸杂等费,除每户交成本外,发动殷富宗亲乐捐为原则,并推运岳总其事,各房推出代表组成编委会,分片包干清收子嗣丁口事功资料,选运刚、运栋、昌瑞负责编写,预计三年编成出版,普遍发行,每户一册,使家喻户晓,以广流传。然后再议开展幼儿及家庭教育,以辅助政府之不逮。
  历届续谱,以其具保密性,及宗族统一开支,族人无一定资历地位者,不能保管,刊印册数有限,经二百余年风雨沧桑,损毁自其必然。而特于革故鼎新受限之时,深恐藏谱构祸,或交或毁,几已绝迹,经多方征集,才在合川市尖山镇十五村陈辉武(时辈)玄孙敦良(字良田)家征得咸丰族谱全套八本,且愿无偿将珍藏捐赠给编委会。如斯高义,令族人感佩,铭记不忘也。自是,编委即将该谱所载我三京各房,整理编纂为《三京陈氏传祚系统表》,抄发各房,以为溯查世系之依据。各房编委除专人总其成外,余分片包干,凡我族人,按行政村社,挨房登记填入《三堆山陈氏源流传祚登记表》,以为原始资料。此一工作难度特大。虽绝大多数族人深明续纂族谱之重要而刻不容缓,但有少数族人却以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之差异,认为族谱之续修与否,与本人全家生活无关,何必浪费精力与钱财?甚有拒绝登记者,而登记者又有除已身父母外,三辈以上均无所知者。益知家史孝道之不得不讲不传也,其有离乡子嗣,或务工商贸而发迹殷富者,或教育仕宦而位尊名重者,寄函联系,辄无消息,是岂数典忘祖而情意故乡欤?抑参与族姓恐违法犯罪而斩断亲情欤?以此心而亲民授徒者,又岂符合国情而功成名就者哉?而负责采访清丁之编委,既系义务,自带口粮纸笔;兼无舆,马,步行穿越山间,误农事以枵腹从公,忍怨谤以负重致远,跋涉经年,先后收回登记表八百余家。近邻外支子嗣愿入谱者五六家,足见我族人之凝聚力及向心力殊大也。
  值此之时,编纂者为纠正源流中之错讹,曾尽搜《史记》、《汉书》、《新唐书》、《陈书》,宋元诸志,又在本县长兴乡原老乡长陈炳然(家名时清)处借得《陈氏族谱》一本,实则清乾隆二十八年在独柏寺合修之十卷谱第九卷也,载福五郎及禄一郎九郎后嗣,相互对照、印证、考据、益证我族历史沿革之真实无误也。
  旋按编委会议定续谱原则,草成《续谱绪论》,及《续谱凡例》,以为编写指针。而主要内容,则专纂三京分谱,简远而详今,以新班行为次第,冠以历代源流及入川世系,使人人能知其所自来,而永不忘本也。
  昔咸丰谱主编鉴三光藻公有“族谱当合不宜分”之语,此泥于古而为书痴之见也。不适时势,违背发展规律。证之古:我陈氏三千多年来,发展至于全国,散布广及海外,若合一谱,姑无论其资料难集,即使编成,亦必卷帙浩繁,可比美于二十六史矣。实际陈氏续谱又何止千百次,总若干万卷矣。即我谱蓝本——《楚南祁阳陈氏族谱》,以顺宾公为一世,其它一概摒除,原即分谱也;今又舍寿五郎、福二、福五郎后裔,只载寿四郎中之三京后裔,当亦分谱也。
  此次续谱,三大房而合之,有子十七,孙六十,以下更倍之,如统而编之,不但编纂秩序难分,且后嗣查寻亦极不易,故改为以“京”为编,以“永”为章,而以“子”辈单名为节,每节再按新班行字辈之次第,及房次顺序之先后而记载之,庶几纲举目张,循序检视,则无所犯难。且至今以降,各房再续新谱,即大为方便,易如反掌耳。
  今续谱将成。编委深感我族子嗣之住地,几乎仍在始祖入川插占之原地未动。惟其如此,族众之九成仍务农为业。三百年来,人口已翻五六番而土地如故。有若一人之粮,而今百人食之,安得不贫?贫则更无力送子女就学,文化水平更其降低,于是愈贫,周而复始,宜其愚且贫也。古人有“穷则变,变则通”之理。但族人却守“多子多福”之训,牢记“故土难离”之情,宁自甘贫穷落后而固守祖业;子女只求多生,又不愿支持其求学上进,以造就建设祖国之人才。而今科学文化乃衡量国家富强之重要标准,即使从事农耕,亦必以科学种田,革新技术为前提,岂有文化浅陋,肩挑背磨而能致富哉?今政府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推行义务教育,改革开放,工农并举,实符合国情,当务之急的唯一正确之强国富民之道。凡我后嗣务当拥护,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踊跃送适龄子女入学,提高文化素质,钻研科学技术,以为建设祖国效命。学习祖先湖广填四川、数千里徒步跋涉,勇于开创新天地之精神,勇敢迁往地多人少之区,战天斗地,创造新生活。近年来已有子弟潜心上进,取得高学历而获大发展;并有远迁东北、西北、华南、华东打工耕作获得优异成就者,是为开路先导,较之祖先来川开垦,已轻易多矣。愿我贤孝儿孙,后继子嗣,肇祖宗乏余绪,成建国之栋梁,大展鸿鹄壮志,宏扬民族腾飞。编纂同仁,有厚望焉。
  三堆山陈氏续谱编修委员会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知识出处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主要描述陈氏家族的族谱,家庭乃民族之组成部分,家庭史实为民族史之要素,故家族史(或称族谱)不能不修;而家族又随历史之发展以壮大,若需史料详实无误,族谱又不得不续也。但时代在变迁、历史在进化,万事万物都在逐渐演进之中,族谱之续也不能不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时代潮流。古之史官,秉笔直书,所以存真也,而前人修谱隐恶扬善,殊不可以为法,故今之续谱根据历史,当恢复其本来面目,实事求是褒善贬恶是时代所需,其不合此主旨一概摒弃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