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阙亭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鳌山集》
唯一号: 200135020230002235
作品名称: 望阙亭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63/001
起始页: 0013.pdf
责任者: 游师良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47
主题词: 小说集-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唐大中三年正月十四,李德裕一家老小,饥肠辘辘地奔到宁远河之滨。这时,残日将坠,昏黄的余晖在奔流的河面上晃动,暗淡的树影在漠漠的平沙上横斜,晚风传来声声雁鸣。 渡口空无一船。 车停了下来。李德裕站在河岸上,遥望对岸在暮色中依稀可见的崖州城郭,叹道:“大唐江山万里,可哪里是我文饶的容身之地?天哪……” 一声长叹,便昏厥过去了。 当他醒过来时,见自己躺在一条缓缓飘荡的小船上。守候在他身边的,除了低头饮泣的家眷,还有一位脸阔耳垂、银须冉冉的青衫官人。他感到惊奇。 他睁开沉重的眼皮,上下打量着这位青衫官人。他觉得这位官人的眼艮光是那样温和,那样诚挚。他用呻吟似的语调问道:“客官,是你救了我,救了我一家吗?” 青衫官人俯下身来,答道:“太尉就好好地歇息吧!下官是本州司马郑松。上月刺史接到白敏中文书,八成是叫刺史为难你的,刺史怕得罪白宰相,故不敢前来接驾,也不准备安排你在府院就邸了。太尉可在下官寒舍暂作安顿,日后再作盘算。下官卜居毕兰村,离郡城是远了些,倒也清净,离此不过三里,顺流而下,酉时三刻便可登岸。我已打发家人备好茶饭,不知太尉意下如何?” 许氏、女儿李凌、胞弟德禧一齐跪了下来,连声叩道:“承谢司马施舍之恩!” 李德裕一闻白敏中下布文书之言,不禁怒潮翻涌。他霍地站了起来,走出船篷,步到船头,昂立在那里。飒飒江风撩起他破旧的蓝锦袍角,冥冥水色牵动他长安岁月的不尽追忆: ……啊!我累世显赫的公卿门第,我一代天骄的父亲李吉甫……你们赢得了天子万岁的封赠敕诰,赢得了三公九卿的伏仰膜拜!难道,难道我真的愧为你们的儿孙吗?远的不说,我辅佐武宗六年,摧殄藩镇,制驭宦官,挽大唐于危乱,扶社稷于一统,难道,难道这也是我的罪过吗?郑亚、李回秉持会昌之政,反被诬害,蒙受不白之冤,弄得满城风雨。牛僧孺、李宗闵、白敏中、令狐绹……你们这些佞臣,你们这些孽党!你们是在乱我朝纲、毁我宗庙啊!宣宗,宣宗,我可怜的君王!我枉为你焚膏继晷、殚精竭虑!我伴君忠君,事国许国,从无二心!他们说我飞扬跋扈、功高盖主,你居然那么轻易地相信了。你昏昧,你愚恃!你是天,我为你驱散阴霾,好让日月灿灿;你是地,我为你荡涤污浊,好让江山朗朗!你不能独往独来,你不能腾八极驭九荒,你遑言真龙!你是非不明,正邪不察,凭小人所误,听谗言所惑,你愧为明君!你把我官阶尽削,一谪再谪,你好狠心啊!我将死无归日,而你也将生无宁时…… “将酒来!”李德裕突然回过头来,高喊女儿李凌,“将残杯冷炙都拿来!” 李凌慌忙端来一盘酒肴,摆在船板上,揩拭着满脸的泪痕,纤声央告道:“父亲,你疠疾在身,日热夜寒的,少饮一些才是。” 一轮明月之下,一叶扁舟之上,太尉和司马举杯畅饮,其乐融融。李德裕酒至半酣,微摇着头对郑松道:“人常说,天地穷人,物情所弃,此话真矣!昔日郭子仪有食客三千,金银散尽,犹有慷慨解囊之人。我一别二载余,跟随我五十余年的车马客,安邑坊中的三亲六戚,至今音书空绝,想他们早把我忘了个干干净净……只有你,在我沦落天涯的今日,大义豁达。你,难得的人臣啊!” 郑松呷下一口酒,对李德裕道:“公何出此言?长安新贵、三十六镇节度使虽然恨透了你,但是举国公侯、天下仕庶都在翘盼着你。当你被撵出明德门,可知有多少人手捧朝笏,为你冒死上谏,大明宫里成了刀下鬼!宫妃们,萧娘们,在三宫六院,在四厢八坊,为你的远行,高唱悲歌!” 京华无慰客,南荒有知己。李德裕这时酒醉,话醉,人也醉了。郑松遂命船夫掉转船头。小船借着波光霞色,乘风直下,驶往毕兰村。 李德裕闲居毕兰村,病情却是轻了许多。他虽身圄蓬蒿,却自得其乐:春收薯蓣秋收谷,晨摘槟榔午摘椰。有时,他还跟村人去钓蟹和狩猎,席地而坐,用青蟹和黄猄肉下酒。渐渐地,山茶野酒的醇香,胜过御宴上的琼浆;乡彦村叟的言谈,常在簪缨的高士之上。他似乎忘了大官人应有的格束,连小童捋他的胡须,扯他的袍带,他也只觉得好笑好玩。人们只有从他酒后的怡谈,静夜的独吟,和在落霞夕照里,一个人徘徊在乡间小道时,才偶尔看得见这个身长七尺,举步稳健,面如绛枣,银须垂拂的真定老者,有着与凡人不一般的潇洒的神情,飘逸的气度和决断的姿容,揣摩出他曾经是一个常伴于君王之侧,征战于千里之外的举足轻重的相国大夫。 老臣思国,朝朝暮暮。六十三岁的李德裕,岂能安心消沉在这“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海陬崖州?一家八口,嗷嗷度日,病魔缠身,他仍然猛志常在。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北望长安,关山重重。他只能日复一日地发出“天涯无去雁”“相思万里余”的感叹。 转眼间春去秋来,郑宅门前的榕树和酸梅树叶落纷纷。秋风秋雨使李德裕的心境坏到了极点。他日见神情恍惚,目光呆滞。每每豪饮之后或怒骂不止,或啼笑无常。几乎每日黄昏时分,他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长满芒花、海棠、仙人掌和野菠萝的河岸上,或踯躅在铺满银沙和卵石的河滩上,然后久久地凝望滚滚西流入海的宁远河水,直至夜色渐浓,才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郑宅。 几个月来,李德裕常做噩梦。 一夜,李德裕梦中见一方士从一座奇秀的山上赶下一群羊,到他的跟前时,方士笑吟吟道:“太尉,你生已吃九千九百只羊,我这里再送你一百只,请太尉纳之。”接着,方士跪地举起一个案子,案子里托着一个精美的铜盅子,铜盅子里盛满煮熟了的羊肉,笑吟吟道:“太尉,你当吃之。”李德裕举箸便夹,吃得十分甜美。待他将铜盅子里的羊肉吃完,方士又笑吟吟道:“太尉今生已吃足万羊,必死于崖州矣!”说罢,拂袖而去。李德裕猛然惊醒。他忆起元和十三年于晋山有牧羊者数十人迎拜他的情景和后来曾有道士嘱他不可再吃羊之言,不禁黯然神伤。他知道,他兴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步出屋外。屋外,月色如水。清风传来李凌凄凄切切的箜篌。“这孩子,夜夜都以琴音和我相伴啊!”李德裕平日疼爱女儿,想起她从一个光彩照人的相国千金,而今随父飘零,几成颜色日陋的异乡村姑,深深地为自己晚年的不幸遭逢而疚恨不已,切骨剜心。 这时,李凌的琴音更大了,还间带着她那无限哀怨的歌声: 岭水争分兮,路转迷; 桄榔椰叶兮,暗蛮溪; 愁冲毒雾兮,逢蛇草; 畏落沙虫兮,避燕泥; 五月畲田兮,收火米; 三更津吏兮,报潮鸡; 不堪肠断兮,思乡处; 红槿花中兮,越鸟啼…… 李德裕聆听着,嗟叹着,老泪默默地浸湿霜鬓。 三 李德裕自觉六神浮游,七魄虚空。一日醒来,忙把许氏、李凌、德禧及两个幼儿等家眷一齐唤到厅堂上来。他抚着李凌道:“父亲怕是回不了长安,回不了安邑坊了,你就……”李凌含泪道:“我一个女儿家,安能让父亲萦萦于怀的……”说罢,便跪伏在父亲的膝上大哭起来。李德裕扶起李凌,怆然地对许氏、德禧道:“我将不久于人世了。李凌应设法使她回长安去,投个好门。你们及所有家眷,若不能归去,就世居于此罢了。大唐将亡,我也无脸回见先祖了。我死后,葬我于韦公山上,葬我于韦公墓旁。韦公执谊与我都是大唐相国,都先后谪死于此。我愿从韦公旧丘,永眠轩裳之顾,长为猿鹤之愁,其心若水,其死若休,无所求矣!” 又嘱德禧道:“我西归之日,你可到城外大云寺请来高僧空觉,为我超度亡灵。墓身不竖碑,不垒石,覆一抔不黄土足矣。遵高僧空觉偈示,在我的坟前种上两棵树,一棵是木棉,一棵是刺桐。切记:木棉结子日,刺桐开花时……” 吩咐家人既毕,李德裕即转入内室,取出自岭南道入越地年来潜心著述的十卷《穷秋志》,挪步来到东间,打算把这部书稿送给郑松司马,作为幽明诀别的报赠。 两人在中庭相遇。只见郑松衣冠楚楚,喜笑颜开。李德裕不知何故,便问道:“司马今日可有乐事临门?”郑松笑道:“下官偕州民在城西筑一江亭,历岁余,今告竣。已张罗轿辇,特邀太尉同临观赏,岂不乐哉!” 李德裕欣然点了点头。两人登车而去,不多时便到江亭。只见江亭高耸于江岸之上,龙脊凤檐,气韵清华,藏露收放,各得其宜。李德裕在众人的携扶下,艰难地登上了江亭的顶层。举目一望,白水如锦,青山似屏。他凝神远眺。他的目光紧紧地盯随着天边的一片行云,行云越飘越远。极目处,云中呈现一座嵯峨的城池,城池的中央,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啊!他看见了长安,他步入了含元殿。他的目光使宣宗皇帝毛骨悚然,他的辩辞使白敏中无言以对!于是,宣宗皇帝贸然下旨:“除李德裕太子少保分司东都,贬为……”他不谢恩,也不下跪,只是趋前一步,欠了欠身,哽咽着对宣宗道:“臣为万国衣冠拜冕旒,竟横遭如此惨绝的天难!陛下,臣累了,臣也该走了。臣走了,走了,待到九州崩裂,万民涂炭之日,你会想起臣的,那已经迟了,迟了……” 一阵狂风卷起黄尘,什么也看不见了。少顷,风停了,尘净了,群鸟从四闱青山里朝江亭飞了过来。五色雀飞来了,甘工鸟飞来了,白项海鸦也飞来了。海岛上的灵鸟们都飞来了,聚拢过来了。它们都在呼喊:“归不得也,太尉!归不得也,太尉!” 李德裕诗兴涌来,随口吟道: 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郑松见太尉吟诗,急忙取来一支羊毫大笔,饱蘸丹墨,呈与李德裕道:“司马郑松与州民敬请太尉赐此亭名。”李德裕欣然应允。“望阙亭”,李德裕脱口而出,郑重地对郑松道:“亭名望阙,司马以为如何?”郑松击掌一呼:“绝也,绝也!杳杳乎天涯,巍巍乎帝阙!登江亭兮望长安,祈金瓯兮永不缺!”李德裕接过羊毫大笔,在黄花梨木匾上挥笔大书。他刚写下个“望”字,便站在匾前木然不动了。郑司马上前看时,太尉已不省人事,手里仍紧紧地握着羊毫大笔,血红的丹墨顺着笔尖,一滴一滴,滴落下来…… 原载于1982年《五指山》文艺杂志第二期,选入2008年出版、符浩勇主编的小说集《二十九种激情》。

知识出处

鳌山集

《鳌山集》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文史及学术作品合集。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新诗和旧体诗词),文史及学术作品有随笔、答问、论著等,形式多样。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多个层面,时间跨越古代、现代和当代。作品基调积极、健康。

阅读

相关人物

游师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