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村的变迁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人文三亚》
唯一号: 200135020230000801
作品名称: 槟榔村的变迁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27/001
起始页: 0152.pdf
责任者: 孙令辉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67
主题词: 散文集-中国-当代

作品简介

一边是田野,一边是村庄,一条河流从村中穿流而过,河水清澈蜿蜒,经年不息,滋润了村边的田野,滋养了岸边的村庄。田野因河而绿,树木因河而茂,村因河而荣,人因河而富。一派原始生态的田园风光,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图景。 这不是天方夜谭里的神话故事,也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样的风光,这样的图景,不在别处,就在三亚市凤凰镇的一个黎族村庄——槟榔村。 槟榔村离市区仅几公里的路程。村口就建在凤凰路边上,一个极具黎族特色的牌楼,既古朴典雅,又不失时尚新潮。其实,从村口到村子,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一条长长的、平坦的水泥路,两旁翠绿的林荫,中间还要穿过一片生机勃发的田洋,前方,掩映在绿色之中的村庄就是槟榔村了。 槟榔村因傍依槟榔河,盛产槟榔而得名。村子很大,辖5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达六千多人,是三亚市人口最多的一个黎族村庄。村民依河而居,房子散建在河的两岸,家家户户,庭前屋后,绿树成荫,有椰子、酸梅、荔枝、龙眼、芒果、杨桃、菠萝蜜等热带果树,也有黄花梨、沉香等名贵树木,还有兰花、三角梅等花卉,而种得最多要算槟榔树了,一株株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将一簇簇绿冠向天空高高地擎起,同时也托举起村民对生活的希冀。由于各种花卉和树木开花、结果的时节不同,所以,村子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树挂佳果,香飘四野,引来蜂蝶翩舞,鸟鹊争鸣。置身其中,宛如徜徉于《西游记》里百花艳放、百果丰饶的花果山,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槟榔村是我除了家乡之外,去得最勤、最多的一个村庄。去的次数多了,不仅与村民熟悉热乎了起来,而且对村里的一草一木有了感情,对村里的历史和过往也略作了一些问询和探究。在与村民的相处和交谈中,我知道槟榔村是一个古老的黎村,数百年前,就有黎族先民迁徙至此,在槟榔河畔栖水而居,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简单、落后的农耕生活。槟榔河就像是槟榔村的母亲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滋润着这里的土地,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黎民百姓。他们质朴而粗犷,自足而安逸,散漫而慵懒,这使得毗邻市区的槟榔村,却似乎看不到城区高耸入云的塔吊,听不到街边打桩机的轰鸣,感受不到都市的喧嚣和进步。不说太远,如果时光倒流十年,槟榔村也是让人爱不起来的,而更多的会是怨恨和责骂。一顶治安村的帽子,吓跑了多少行人的脚步;守着几千亩肥沃的良田,却多了一个贫困村的称谓。外人想不通,村里人更是想不通。槟榔村再也不能坐失机会,坐以待毙了。 一次台风,一场灾难,一个转机。2005年9月26日,“达维”台风狂袭海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十年九涝”的槟榔村成了重灾区,河水暴涨,河堤冲垮,房屋倒塌无数,整个村庄变成了一片汪洋,水深近一米。所幸的是,由于转移工作及时,没有村民在这场风灾中遇难。洪水退后,村里一片狼藉,破败不堪。灾后重建,迫在眉睫。市委、市政府将槟榔村的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捆绑规划,一同启动和建设,整治了河道,修筑了堤坝,拓宽了河面,河水变清了,河岸变靓了;修建了村道,一条条水泥路像血脉一样向村里延伸,四通八达;发动村民建屋,栽花种果,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发展家庭绿色经济。村民做梦似的,一觉醒来,眼睛一睁,环境变美了,村子变漂亮了,人也有精神了,用双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劲头足了。 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位特殊的人物,一次特殊的机缘。2008年4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了槟榔村。为了这一天,我有幸被组织安排下到槟榔村,与村民朝夕相处了几个月,真切地感受到了村民的那份渴望、那份执著。当天,阳光格外灿烂,天空蔚蓝一片。总书记来到了槟榔村,在村委会办公室里,通过“农业科技服务110”咨询平台,详细了解当时农产品市场行情;走进村合作医疗卫生室,同医护人员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村民交谈,询问村合作医疗卫生室为村民服务的情况;来到村民苏就清家中,进花圃、试沼气、看家畜,了解他家生产生活情况。当苏就清表示希望中央支农惠农政策不要变时,总书记接过话头说,中央的政策应该变,要越变越好,让广大农民都富裕起来。总书记的一番话,说得大家都开怀笑了起来。这一细节,让人难以忘怀,更让苏就清每每与人谈起都心潮澎湃。一夜之间,槟榔村一举扬名,既成了三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一个窗口,更成了中外游客趋之若鹜的乡村游的一个景点。 而一家知名企业的介入,一个发展模式的实施,酝酿诞生了一个宏大的构想。北京春光集团来了,他们实施了“政府+企业+农民”的合作发展模式,深度挖掘和包装黎族特色文化,真正让槟榔村的黎胞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带来的经济实惠。民俗博物馆建起来了,“梦里黎家”农家乐火起来了,具有黎族特色的民居也改造完成了,到槟榔村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到农家乐用餐的游客多了,有时竟是一桌难求、人满为患。一个独具规模和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区已具雏形。去过槟榔村的游客,参观了槟榔村民俗博物馆,可以欣赏到艳丽的黎族服饰和华美的黎族织锦,还能粗略地了解到过去海南土著居民——黎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民俗等情况;坐上电瓶车沿着平坦弯曲的水泥村道,可以观赏到槟榔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田园景致;或欢聚在文化广场上,随着欢快的音乐和节奏,与黎胞一起尽情享受“竹竿舞”带来的喜悦;或倚靠在槟榔树下休息纳凉,嘴里嚼一口新鲜的槟榔,保准你脸飞红霞,感受浑身冒汗之后那份飘飘欲仙和酣畅淋漓;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一伙人围坐在农家小院中的茅草亭里,一边喝着黎家特酿的山兰酒,一边品尝黎家竹筒饭、槟榔花鸡的美味……酒足饭饱,茶余果后,不免会对槟榔村发一通议论,抒一回幽情,说一些慨叹,有些人说不准还会产生一种就此稳居山村乡野的冲动哩。 据槟榔河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永辉介绍,《三亚槟榔河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已经出台,并通过审批。未来六年,槟榔河将着力打造“一廊八区”,即槟榔河亲水休闲走廊、黎族文化体验街区、国际乡村养生度假区、琼州海黎园、现代农业观光区、农家乐体验区、黎苑特色旅游小镇区、槟榔河山地运动区、综合服务中心。蓝图绘就,需积聚力量,扬鞭策马,迎着灿烂的阳光一路前行。 如今的槟榔村,处处皆景致,步步是风光。当你趁着冬日暖阳走近村边那片田洋的时候,你会发现田野里的水稻开始抽穗,豇豆角的藤蔓正在恣意地爬上木架,紫色的茄子吊挂在枝头,红红的圣女果晶莹妖艳像一颗颗红宝石,而大棚里的西瓜、哈密瓜,长得滚圆待熟,正做着甜甜的梦哩。无论是晨曦微露的早晨,还是黄昏夕照的傍晚,槟榔河两畔的堤岸上,总有村民和游客在休闲散步,走在绿意盎然、姹紫嫣红的小路上,沐浴从河边吹来的清爽的凉风,侵浸在这充满乡野气息的景色之中。或慢慢地走在四通八达的水泥村道上,欣赏那一间间描绘着黎族图腾、彩画的米黄色的房子,以及庭院里茂盛的树木、树荫下撒欢的鸡犬,还有篱笆旁摇曳的花草,你一定觉得自己是走进了一座大花园,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和工作的压力,心身定然会为之释然,人也会爽朗快乐起来。如果有空闲,夜晚就在村里找间家庭旅馆住上一宿,静静地躺在床上,什么也别干,什么也别去想,看柔白的月光从槟榔树叶间泻入窗台的那份朦胧,听窗外花间树下虫鸟一声声惬意的低吟……

知识出处

人文三亚

《人文三亚》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本书是在今年第23届全国书博会的怀抱中成长出来的,是一部风情万种的“印象三亚”。面向社会各界,围绕“赞美丽三亚,创幸福家园”的主题,不限题材,不定题目,自由表达三亚情感,挖掘三亚文化,勾勒三亚印象,所以征文活动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份三亚真情、是一个三亚印象,包含了:风情三亚、父亲与三亚、瓜子的观音、我是亚龙湾的一条鱼、三亚书香赋、琼崖岁月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令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