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宁远河大隆水利枢纽工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唯一号: 200134020230002021
专题名称: 海南省宁远河大隆水利枢纽工程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73/001
起始页: 015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工程概况 大隆水库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宁远河下游,是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为多年调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49k㎡,正常蓄水位70m,总库容4.68亿m³,水库移民3844人,概算投资81733万元。 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溢洪道、引水隧洞及发电厂房等组成。拦河坝为分区土石坝,坝顶高程76.5m,最大坝高65.5m,坝顶长535m;溢洪道宽65m,溢流堰顶高程56m,设4孔弧形钢闸门;引水隧洞长302m,洞径4.8m;电站装3台混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6900kw。 枢纽的建成,将下游防洪标准由原不足2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为三亚每年提供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1.98亿m³,农业用水1.3亿㎡;年发电量2891万kw/h。 工程建设特点 ●砂基振冲技术 大隆坝址河床为含卵(砾)石中粗砂层,为适应建坝需要,采用了全断面填砂振冲加密技术。该技术避免了基础大开挖,在对河床软弱砂卵石基础进行振冲密实处理后直接在河道上填筑施工,比常规基础开挖节约了投资,也节省了工期。 ●优化施工方案 结合实际优化施工方案,顺利实施一次性断流。坝体填筑分区规划,科学组织施工,严格质量监控等一系列措施。 ●环保创新 大坝坝体填筑采用了分区填筑方式,充分利用开挖弃料和淹没区土料,减少库区外料场征地2000多亩,同时对枢纽区开挖形成的裸露边坡,采用挂网客土喷播等生物护坡技术进行复绿,减少水土流失,使场区绿化面积达13万m2。 工程管理特点 ●一体化认证 实行规范化管理,2004年初建立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2006年4月通过认证,成为行业内首家通过一体化认证的建设单位。 ●项目管理预算 按照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根据实施阶段的具体情况编制项目预算,用低于概算的预算指标控制投资。2005年5月被水利部列为项目管理预算试点单位,2006年10月成为行业内首家通过项目管理预算评审的单位。 ●专业环境监理 主动聘请专业环境监理,对施工期环境进行全程检测和监督,控制和避免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新的环境污染,实现施工场地与周围生态的和谐统一,构筑友好施工环境,成为省内外首次实施专业环境监理和全过程检测监督的水利建设单位。 工程初显效益 ●防洪 2005年9月25—27日,第18号台风“达维”袭击海南,宁远河流域24小时面平均降雨量达448.1mm,是有记录以来最大强度的降雨。建设中的大坝,不仅成功截住了1.7亿多m³的洪水,而且将上游高达约11500m3/s的超百年洪峰流量,调整到1352m3/s的下泄流量,低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1760m3/s,从而保护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灌溉 2006年上半年,海南遭遇了20年一遇的枯水年,三亚全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是正常年份的20%,农作物普遍受损。从2006年2月初开始,大隆水库每天向下游供水40多万m3,累计供水6000多万m3。在海南全省普遍干旱的情况下,宁远河下游到处是一派“堤外瓜菜吐新绿,天际孤山一抹浓”的喜人景象。 ●发电 从2007年9月第一台机组启动运行以来,截至2009年10月,累计销售电量6600多万度,发电收入1600多万元。 工程于2004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2008年8月3日通过竣工验收,继2008年获得“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之后,又荣获“200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知识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三亚市在升格为地级市后,逐步发展成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城市。文章介绍了三亚市在升格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以及随后的城市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另外,文章还介绍了三亚市在教育、科技、文体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