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黎家丧俗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唯一号:
200134020230001761
专题名称:
黎家丧俗习俗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59/001
起始页:
004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黎族丧事仪式复杂而又隆重,且各支系丧俗也不太相同。 合亩制地区丧俗是:当人死后,亲属先给死者喂一口饭并呼唤死者“返回人间”,表示有亲人孝敬。接着鸣粉枪传噩耗,给亲友众人报丧。死者亲属主丧事,寨中众人齐来帮忙;死者亲属为死人用清水洗脸和手脚,梳头发,穿上新衣服(衣服是反过来穿的)。对女死者,要在脸上抹灶底灰,说是“生前勤慧,去了阴间受祖宗欢迎”。按俗例,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材,以一段独木挖成洞槽称“母棺”,上盖的一块板称“公棺”。制棺不得用铁钉钉合,棺制好后又由兄弟直运到墓地。死者遗体放在屋中央,以毡盖住,男尸头朝前山,女尸头朝后山,头顶设祭台。以稻谷、酒碗和牛颚骨为祭品,亲属近按份坐在遗体两侧呼灵唱悼歌,直至次日下午才把尸体裹好,放在竹架上由亲属抬往墓地。众人随后送葬。尸体入墓山后,先由“奥雅”按三锄定坟,以流水头尾或日出日落方向定坟穴头尾方向。定坟后,众人帮挖坟穴深五尺许,先把棺材放进墓穴,再将尸体放入棺材。这时,由“奥雅”把毡子揭开露出死者脸孔让亲属俯视告别。之后,“奥雅”站在坟穴边叫死者名字和死者先辈的名谱,意思是要祖宗把死者领去,接着用一束树叶扫穴底,说是“把生人灵气扫出去,让死者安息”。然后盖棺盖土,并把抬尸架放在墓上,不立碑,只在坟旁放两把稻谷,一个大陶罐,一个陶锅和牛的下颚骨,表示送给死者在阴间使用。所用埋葬工具带回死者家里,孝期满后才洗净。 哀悼和守孝很隆重。把死者埋葬后,全村成年男子不许回自己家吃饭,要集中在死者家中喝孝酒。喝孝酒的日期是:死了父母要喝十二天,且禁止吃米饭。死了兄弟喝孝酒七天。死了儿子喝五天,同村人死去,喝孝酒三天。哀悼期间,亲朋不得敲锣打鼓放鞭炮。喝孝酒期满那天,把死者用的衣服、草笠、刀篓、弓箭(女死者还有纺织工具)丢在坟山路口,说是“不让死者回人间闹要东西了”。奥雅和死者亲属还要把锄头洗干净,共同在死者家里吃一餐猪牛肉粥才算孝期结束。日后,死者家属把丧日定为禁忌日,经七八年之后,才解除禁日。往后不再祭祀。靠近汉区的黎族,埋死人没有固定的坟山、坟拨圮,有的立碑,供每年清明祭祀。昌江县七叉乡红丰村美孚人全家共一个坟穴,儿子死,把父棺挖出来后,再把儿子棺埋进去。也有叠棺埋葬习惯。东方县大田区是夫妻合穴埋葬的。保亭大本地区侾人在抬棺送葬时,让多病的老人或小孩,打着雨伞坐在棺上一起行走,说是“把病魔连同死人一起埋掉”。对死人哀悼仪式也有不同的习俗。保亭、陵水、崖县黎区,丧葬时放鞭炮、奏哀乐、敲锣打鼓为孝敬。陵水县吊罗山的大里杞人,丧事尚保留母系氏族社会遗风,在抬棺时,死者全家女子坐在棺上,而男性亲属则伏地让棺材跨过。
知识出处
《黎族创世歌》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本书分:颂歌、生产歌、风情歌、苦闷歌、快乐歌、相逢相送歌、猜对歌、旅游歌8章,收诗约300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