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进三亚》
唯一号: 200134020230000615
专题名称: 小洞天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43/001
起始页: 0057.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小洞天是一块状似挺腿海龟的方圆十多米的巨石,背腹弓弧,腹下洞穴外宽里窄,可容二三十人。洞内曲径通幽,凭借灯火入内,可见到一个观天的碗口大的小洞。巨石拱眉镌有遒劲醒目的“小洞天”三字,此三字为宋代淳祐吉阳军(今三亚市)知军毛奎的手笔。游人至此,既观览巨石奇特的外形,又得进洞观天,别具一番情趣。 今南山西麓天然气终端站旁,有“仙人脚”石,传言是毛奎飞仙之处。据《崖州志•名宦》载:“毛奎,字子文,昭州富川(今属广西)人,能文章,通术数。”任吉阳军郡守时,“修城池,移学养士,尝经营州南大小洞天”,颇多建树,得到士民的仰戴。“任满,去。行到南山不知所终。”民间盛传他行到南山“羽化登仙”了。“仙人脚”石上有两个深陷的脚印。一种说法是毛奎飞天时,双脚用力一蹬蹬成的印痕;另一种说法是一位老婆婆瞧见毛奎要飞天,就拉他的脚,把他的鞋子拉脱,掉下来嵌成鞋印。两种说法都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三亚民间一直把小洞天景区叫做“仙人脚”。 “小洞天”外有一平台,因岩石临海,石平可坐,名曰“钓台”。石上,郡守毛奎所书“钓台”二字清晰可见。其旁边镌嵌的五言古风体《游崖县鳌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于1962年游小洞天时所作,令古石增辉。“钓台”下海水漫漫,有浪时白沫飞溅,似雪飞絮舞;无浪时清澈见底,可睹各色鱼儿穿梭于水下礁岩丛间。游人至此,只要端坐钓台垂钓,顿觉烦恼消尽,心旷神怡,能感知当年姜子牙渭水垂钓的趣味。此间石刻的清康熙年间崖州学正尹之逵的《钓台》诗中,“双眼静看消长处,一竿宁计利名时”所述又属另一样情趣。游览“小洞天”、“钓台”后,沿石径走几十步,在石径上侧,有一形状酷似头尖尾宽的木船的石条,长4.5米,尾宽1.9米,各部分的比例及角度甚是合理,石身刻有“石船”二字。经考证,石船上的文字为宋淳熙年间吉阳军知军周〓手笔。 孝宗淳熙丙午年(公元1186年)九月九日,周〓率领僚属多人,重阳登高览胜,迤逦来到南山西麓,在山海风光相映之处,发现石船奇观。他抚览再三,觉得这个地方真好玩,“可为海邦之胜绝”。故立即鸠工经营,开通道路,清理芜杂,整修林木,辟建成海滨山水风景区,以作政暇休憩宴游之所。 石船离海水近30米,人登其上,俯瞰湾内浪涛拍岸,远眺湾外白帆竞流,大有乘风破浪之惬意。难怪清康熙年间崖州学正尹之逵《石船》诗中,以“千古仙航元不朽,登临如泛剡溪游”为结句。 沿石径前行几十米,又到一片状物肖形的石群,每处自古即有其名,有“鉴真沐海”、“仙桃石”、“交欢石”、“飞来石”……细细观赏,趣味无穷。 沿“小洞天”西北面的崎岖山路攀援而上,至半山腰,于万绿丛中,一块气势非凡的刻有“海山奇观”四个遒劲大字的巨石立时展现眼前,其下石壁上刻有《大小洞天记》,大字和游记是古崖州郡守毛奎所书。人登岩上,环顾四周,顿觉“海光常潋滟,山色更清妍”。山上还有“试剑峰”等景观,观赏内容极其丰富。

知识出处

走进三亚

《走进三亚》

本文介绍了三亚市的地理位置、人口特点、自然资源、重要港口与海湾等基本情况,以及三亚的历史文化和辉煌历史。从秦始皇时期的南方三郡到清朝时期的直隶州,三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强调,三亚不仅拥有自然美景,也值得人们为其历史文化感到自豪。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