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唯一号: 200134020230000263
专题名称: 回族语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15/001
起始页: 0174.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三亚市的回族语言是指羊栏镇回辉和回新两个乡村的群众所使用的语言。他们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教徒,有4460多人。关于他们的先民的来源,学术界目前尚无一致的说法。从有关的史籍记载来看,宋元以来就有不少伊斯兰教徒从占城(今越南)渡海来到海南岛。清《崖州志》记载说:“番人,本占城回教人,宋元间因乱挈家而来,散居大蛋港、酸梅铺海岸,后聚居所三亚里番村(即今回辉、回新村)。”大疍港在崖城宁远河出海口处,酸梅铺海岸就是梅山镇海、角头海边地带。前几年发现番墓群及墓碑的崖城大疍港番墓坡和梅山八人轿坡就是这两个地方。这些番墓群和墓碑,经有关专家考证,认为是古代阿拉伯的穆斯林古墓,墓碑上刻有为死者祈祷的古阿拉伯文和图案。从地理位置上看,可以认定发现古墓的地方正是三亚市回族先人渡海而来的弃船登岸地和旧居地。回辉人是全国唯一保存自己的语言的回族。由于他们的先民的来源只能有如上述那样大概的说法,关于他们的语言的归属问题,也就只能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去探讨,让语言比较所认定的语言亲属关系的结果去印证史料来源的确凿与否。有关专家把回辉话跟有关语言作了比较后认为,回辉人虽然是信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回教徒,但语言“不是中东的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而是和南岛语系占语群里的拉德语(越南人说的一种语言)“既有亲缘关系又各具特色”的“一种较特殊的语言”所谓有亲缘关系,就是说三亚的回族话与越南占语有发生学的关系,回辉人来自越南占城的说法当可无疑。有关专家还从另一个层次把回辉话跟印度尼西亚语作了进步的比较,认为来自越南占语的三亚回族话和印尼语也有着不可辩驳的亲缘关系。越南占族人原先也是玻利尼西亚人,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从海路迁到越南湄公河口居住。三亚市的回族话虽然来自越南占语,但今天的回辉活毕竟不同于系属南岛语系的占语。回辉话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受周围汉藏语单音节声调语言的影响,语言的类型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原来的粘着型多音节语言(南岛语系语言的特点)演变成孤立型单音节语言(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并且产生了声调,成了一种历史来源(来自南岛语系的占语)和结构类型(同汉藏语)分属两个不同语系的特殊的语言,有人把它称作“南岛——汉藏语”或者“马来——汉语”。这就是今天三亚市的回族话及其语言系属。

知识出处

崖州史話

《崖州史話》

出版者:海南省人民出版社

《崖州史话》汇编了记载崖州古人古事古迹的文章,每篇一个专题广记或一个角度纵写,对地方志书起了集散归纳、拾遗钩沉、正讹纠偏的作用,为加深人们对崖州社会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史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