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春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唯一号: 200130020230003058
人物姓名: 胡子春
人物异名: 字:子春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61/001
起始页: 0279.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859
卒年: 1921
籍贯: 福建永定县

传略

胡子春(1859—1921),福建永定县人,字子春,生于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其祖父早年侨居马来亚,父亲生于槟榔屿,后返家乡结婚。1872年,胡子春随父移居槟榔屿,20岁起独立经营采锡业。由于他富有经营天赋,善于吸收西方先进的开矿技术和管理经验,数年后便拥有了几座大矿场,成为马来亚华人锡矿主,被称为“锡矿大王”。胡子春对开发马来亚贡献巨大,获英国国王封为“矿务大臣”。 胡子春是一位爱国华侨。他在马来亚开矿及种植橡胶致富后,便不断回到国内各地行善、赈济灾荒、兴办教育等。他还捐赠给清朝廷大量的白银,获清廷封赠荣禄大夫衔。光绪年间,慈禧皇太后御赐给他“福寿”二字。 清末,朝廷开始重视海南开发,委任胡子春为开发海南督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察南洋钦差大臣杨士琦侍郎乘战舰宣慰海外华侨,看到胡子春在海外矿业宏大,便向朝廷奏定矿章,“以琼崖矿权,准公专利”,并疏胡子春为二品京堂大仆寺正卿、花翎三品顶戴盐运使。经奏准,胡子春获得了海南矿产的开发经营专利权。与此同时,出使英国大臣汪大燮也委任他为槟榔屿领事,但他电辞不受,致力于海南种植和矿业的开发。 三亚历史上制盐多为“灶丁自煎”。至光绪年间,三亚临川一带的盐田虽有了发展,但大都为沙田池〓,靠风车和人力车水,人力艰辛,效益低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胡子春在三亚临川一带开发建设了大规模盐田后,直接引海水晒盐,减轻了盐工的劳苦,提高了制盐产量。 清代以前,崖州制盐“听任盐丁自煎自卖”,地方官府“无收盐配引转运筹事”,产销不畅。胡子春“乃创侨丰公司”,“禀准采运,配省行销”。胡子春运用西方企业经营理念,把盐田整治、开办公司和促进运销结合起来,加快了崖州制盐业的发展,“盐田渐多,输出益增”。据《崖州志》载,光绪三十四年,“临川场”盐田己共开得晒生盐田五百七十五丘,水田一百三十三丘。当时,各地盐商云集崖州三亚港。至民国初年,海南盐业开放,整个海南岛上计有运盐场馆20家,而三亚港便占13家。盐商大量采运三亚优质海水盐,经广州、香港转销大陆各地。产销两旺,得益盐户,增加了地方行政经费的收入。胡子春因之成为海南历史上以实业模式经营开发海水制盐业第一人。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专题

正卿
职位
盐运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