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672
颗粒名称: 历代名人
分类号: K820.866
页数: 6
页码: 638-643
摘要: 这篇文章是对海南省历代名人的介绍。包括丘浚、王佐、唐胄、海瑞、王弘诲、张岳崧、林文英、符罗飞、冯白驹、张云逸、王国兴、周士第、宋庆龄、吴克之等。
关键词: 人物 生平 列传 海南省

内容

【丘浚】
  丘浚(1420~1495),字仲深,明朝大臣,海南省琼山县金花村人。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丘浚24岁获乡试第一;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被选二甲第一名,成为翰林院士。明天顺兵乱年间,因向大学士李贤献用兵之策,被英宗皇帝嘉奖。成化初年(公元1465年)任侍讲,参加编纂英宗皇帝实录,后升侍讲学士,又任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升礼部尚书。修纂宪宗实录时担任副总裁,弘治四年(公元1491)实录编成,被任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又加任少保,后改任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卒于任上。死后,特赠左柱国太传,谥号文壮。葬于海口市西南约7公里的水头村。
  丘浚自幼好学,7岁能诗,学识深博,著有《大学衍义补》、《丘文庄集》、《投笔记》,还著有世史正纲33卷、朱子学2卷,重编琼台会稿24卷,全收在《四库全书》里。
  【王佐】
  王佐(1428~1512),字汝贤,号桐乡,海南省临高县透滩村人,生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王佐天资聪颖,“自少负笈从游,潜心嗜古,自往载经籍以代诗古之词,无不博览宏通,知其体要。”深受业师唐舟、丘浚的器重。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王佐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与陈石翁同庚名列前茅,被人誉为“二俊”。乡试后,王佐被推荐赴京应礼部试。卒业太学。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王佐出任广东高州同知。其时高州境内盗贼骚扰,民心动荡,佐与太守孔镛协力筹谋,饰兵守御,贼不敢犯。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王佐改任福建邵武同知,“以文章饰政事,持身廉而不激,事上恭而不阿,有仁明司马之颂。”成化十六年(公元1489年),王佐又出任福建乡试考官,扩增府、州、县学,以礼文教之,培育生员,优选举子,严禁官吏以权舞弊,深受生员们的称颂。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年逾花甲的王佐调任江西临江府同知,他依然政绩昭著,博得了“所居民爱,所去民思”的赞扬。
  王佐为人质直,不随时俯仰,故为官20余年不得升迁,众人皆深为惋惜。但佐毫不以为意,所至惟行道惠民,始终如一。王佐平生淡雅,惟耽书史,自少至老,手不释卷。晚岁辞官归田,躬勤纂述。丘浚生前曾言“已有恨,郡谍未修一也”。为了继承恩师遗志,王佐不顾年老体衰,跋涉琼州各地,广搜博采,收集郡中古今文献及风土人物掌故,修成《琼台外志》一书。其后,唐胄在编纂《正德琼台志》时,全文引录该书,并给予高度评价。
  王佐的成就还在文学方面。他平生所为诗文,都收在《鸡肋集》一书。该书在他死后20余年,唐胄任广西提学时始加梓刻,广为流传。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王佐逝世于家乡,终年85岁。为纪念王佐,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琼州府海一带商民,于海口城西的关厂坊(今海口市义兴街)建立西天庙,奉祀王佐,香火鼎盛400余年。
  【唐胄】
  唐胄(1471~1539),明朝大臣,海南省琼山县人。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乡试第二名;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会试夺魁,任户部山西司主事。不久弃官还乡。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应召入京封职,曾任户部河南主事、广西提学佥事、云南右参政和布政使、广西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任南京户部侍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任北京右侍郎,再转任左侍郎。当时安南不进贡,朝廷众官多数主张兴师问罪,唐胄极力谏止,主张安抚,终于避免了战争及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唐胄去世。隆庆初年(公元1567年)追赠右御史。
  唐胄著有琼台志20卷,海琼摘稿6卷,文集叫传芳集。
  【海瑞】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人称之为刚峰先生,是明朝的清官。海南省琼山县城西北一华里的塘村(现朱桥里)人。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以《治黎策》中举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儒学教谕。有一次巡按御史到南平学校,所属官吏都伏地拜见御史,唯独海瑞不跪拜,只做长揖礼,显示了他不畏权贵的品格。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海瑞任浙江淳安县知县,看到百姓贫苦,而苛税繁多,即废杂税减轻百姓负担。在任期间著有《淳安政事》。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世宗皇帝迷信道教,讲究长生之术,不理朝纲,海瑞为此以死上疏,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触怒皇帝,被废官入狱。
  世宗皇帝死,穆宗即位,恢复海瑞原职,改任兵部武库主事。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调尚宝司任司丞,后升审谳平反冤狱的大理寺寺丞、南京右通政。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升佥都御史巡按应天。这时期,海瑞黜贪墨、搏豪强、整治宿弊,使权豪势宦敛手屏息,同时也触怒权贵,受到打击。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因抑制豪强,被劾离职,返回原籍。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朝廷又召回起用海瑞,任通政司左通政;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未到任就改任南京吏右侍郎,后升南都御史。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因病卒于南京。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谥号忠介。海瑞死后,葬在海口市滨涯村。其墓地成为现海南的旅游点之一。
  【王弘诲】
  王弘诲(1541~1617),字绍传,号忠铭,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少颖异,博览群书,日记千言”。年十三进邑庠,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辛酉乡试中举人第一名(解元),时年方20岁。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中乙丑科进士,殿试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检讨、穆宗实录纂修、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左太子少保。
  王弘诲致仕后,对家乡的教育极为重视,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在定安县建尚友书院,常与士子讲明心性之学,并请琼山郑鹄参政来书院讲学,又到琼州各书院讲习,大力为故乡培养人才,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起了一定作用。
  王弘诲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来鹤轩集》、《天池草》、《南礼奏牍》、《南溟奇甸集》、《文学谈苑》、《国朝名臣录》等书,他的诗文笔调清新,文字精炼,感情真挚,主旨确切,是继丘浚、海瑞之后海南的又一大家。
  王弘诲忧国忧民,淡薄官场。在他任南京礼部尚书时,明朝走向衰落,政治边防松驰,民穷财竭,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他看到朝廷的弊端,多次向万历皇帝上奏疏,如《请建储疏》、《请召对豫制教疏》、《礼部题禁风俗奢靡事宜疏》等。由于当时朝廷不采纳他的意见,多次奏疏,如沉大海。因此,他对为官丧失了信心,54岁时,便以病为由上疏乞休,归家过隐居生活。万历四十五年病逝,葬今富文乡九所墟附近。
  【张岳崧】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瀚山、澥山,号觉庵、指山,海南省定安县人,是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嘉庆已巳十四年(公元1809年),张岳崧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他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同考官、文颖馆纂修官、武英殿纂修、教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两浙盐运使、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岳崧饱才博学,精通文学书画,深谙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等,是一个多面人才。他与丘浚、海瑞、王佐被称为海南四大才子,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及《运河北行记》、《训士录》、《公牍偶存》等书籍,并编纂《琼州府志》44卷。
  张岳崧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2年)病逝,葬于琼山县甲子镇毛头村附近。
  【林文英】
  林文英(1873~1914),近代民主革命者。字如春,号格兰,海南省文昌县人。早年经商于暹罗(今泰国),后留学日本,学习政法。毕业后在暹罗与王建中等捐资创办《华暹新报》,组建同盟会分会。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一月广东光复后返粤,被广东都督任命组织琼州机关筹备处,因遭当地顽绅反对而罢。后又被派为琼州知府,未应命。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委为琼州交通部长。次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与陈宏猷、翁桂清等创办《琼州日报》。后赴北京,提案质询袁世凯大借款事,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被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乃离京归里,拟创办《琼华新报》,未及出版,即于1914年3月被袁世凯密令查封,他亦被捕遇害。
  【符罗飞】
  符罗飞(1896~1971),画家,海南省文昌县人。少年时代到南洋谋生,开始学画。1922年赴上海美专半工半读,学国画、西洋画两科。“五卅”运动中,因率学生游行而被开除。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前往新加坡、意大利等国,以教书卖画为生,艺术提高很快。1935年出版《符罗飞油画集》。次年,只身回国参加抗日,创作了水粉画《国魂》、铅笔画《奔命》、油画《筱仗义》、钢笔画《流亡》、毛笔画《血债》等,并在香港举办抗日赈灾个人画展,出版了《符罗飞先生画集》。自1940年至抗日胜利,曾在桂林、坪石、韶关等地举行个人大型画展9次,组织过抗日进步团体“文社”,并指导抗日第七演剧队舞台美术多年。1946年,创作宣纸水粉讽剌画《消化》、宣纸水粉画《饥饿的人民》、炭笔画《劳役》等,针砭国民党的黑暗统治。1947年在广州、香港举办“饥饿的人民”赈灾个人画展,同年组织进步学生成立“创作社”。1948年在香港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绘制革命领袖画像,迎接解放。建国后,先后任广东省军管会文艺部军代表、华南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等职。他的创作取材持革命现实主义态度,表现多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善取各家之长,熔中西画法于一炉,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宣纸水粉画新品种。一生绘画创作类别30余种,作画近万幅,画展数10次,展品3000多件。1971年12月,符罗飞病逝于广州,遗作有《水粉画小辑》等。
  【冯白驹】
  冯白驹(1903~1973),乳名公孙,正名裕球,学名继周,后改为白驹,海南省琼山县云龙镇人。
  冯白驹自幼勤奋好学,1923年中学毕业,经过艰苦集资,于1924年下半年到南京、上海继续求学,1925年考进上海大夏大学预科。1926年弃学回家乡海南参加革命,担任海口市郊农协会办事处主任,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琼山县委书记、第六路军党代表、琼崖特委候补委员。1928年受党派遣到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澄迈县任县委书记。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王文明病重期间,由冯白驹主持特委工作。1930年4月任琼崖特委书记。1938年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队长、总队长。1940年复任特委书记、总队长兼政治委员。1942年任琼崖军事委员会主席、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主席。1944年任琼崖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5年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改为琼崖民主政府,冯白驹继任主席。1947年5月琼崖特委改为琼崖区党委,冯白驹当选为书记;同年10月琼崖独立纵队正式归入人民解放军建制,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委。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后,冯白驹历任海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海南岛区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海南行政区公署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浙江省委委员,浙江省副省长等职。于1973年7月因病逝世。
  【张云逸】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海南省文昌县头苑镇人。1908年考取广东陆军小学,1913年毕业后参加革命,1914年任连长,曾率部驻防崖县三亚一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辛亥革命、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在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参谋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广州、香港做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参与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第八军团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国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逝。
  【王国兴】
  王国兴(1894~1975),原名王妚兴,黎族,海南省琼中县(原属白沙县)红毛峒番响村(今番响镇)人。他的祖先曾被清朝委任为黎峒的“总管”。到他这一代,家庭经济衰败,曾以挑夫谋生。白沙起义前任国民党红毛乡乡长。1943年8月,他联合王玉锦等人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白沙起义”,被选为起义总指挥。起义受挫后主动寻找和接受党的领导。1944年任白(沙)、保(亭)、乐(东)人民解放团团长。1945年任白沙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1949年应党中央邀请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1952年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第一主席(州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地委副书记,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海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海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海南行署副主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75年1月7日在海口逝世。
  【周士第】
  周士第(1900~1979),海南省琼海县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1926年间,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副队长、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营长、团参谋长、代团长,第73团团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25师师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军委干部团上干队科长、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兼晋绥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北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原籍海南省文昌县人,生于上海。1908年到美国留学,1913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后回国,任孙中山英文秘书,从而开始了革命生涯。1915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结婚,成为孙中山的战友与助手,曾协助孙中山起草过“讨袁宣言”等重要文献。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背叛革命,包围并炮击总统府,宋庆龄随孙中山脱险后去上海。此后,协助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磋商并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商讨国共合作,为改组国民党做了大量工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后,她向国内外广泛介绍孙中山遗嘱,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大革命事业。1926年在国民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的领导工作,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和国民党左派、共产党人联合发出《讨蒋通电》。7月汪精卫发动武汉“分共”后,宋庆龄公开宣布同汪精卫等决裂。1927年至1931年流亡苏联和欧洲,积极从事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曾二次当选为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同盟大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次年,与蔡元培、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主席,营救了不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1936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执行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居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与保育工作,并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支授抗日前线。抗战胜利后,在上海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活动和第一次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福利会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会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等职务。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接受她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5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吴克之】
  吴克之(1911~1985),海南省琼山县人。早年因生活所迫,两次流落南洋谋生,1929年回国,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三中队队长,第五大队大队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一总队大队长、支队长兼琼山县县长,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第一支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琼崖纵队支队长,纵队第三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纵队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事学院研究部副部长,训练部副部长,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5年病逝。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人物

丘浚
相关人物
王佐
相关人物
唐胄
相关人物
海瑞
相关人物
王弘诲
相关人物
张岳崧
相关人物
林文英
相关人物
符罗飞
相关人物
冯白驹
相关人物
张云逸
相关人物
王国兴
相关人物
周士第
相关人物
宋庆龄
相关人物
吴克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