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267
颗粒名称: 六、经济建设
分类号: F127.66
页数: 3
页码: 213-215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保亭县解放前后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等方面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海南省 保亭县 经济

内容

解放前,保亭县的生产极端落后,处于刀耕火种,牛踏田,手捻稻的原始状态。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1989年社会总产值达22541万元;国民总收入11194万元;人均国民收入751元;工农业总产值达3604万元,比1978年增长72.05%;比1950年增长770.5%。
  【农业】
  解放后,随着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田园实现引水灌溉,耕作制度不断改变,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从1974年以来,年亩产连续超过800市斤。1977年粮食生产比解放初期的1952年增长243%,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98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4.61万亩(不包括农垦系统),由于自然灾害,总产量2.59万吨,比1988年下降1.05%。
  保亭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番薯和山兰稻。1989年全县种植水稻面积11.79万亩,亩产200公斤,总产2.36万吨。近年来,由于严禁毁林开荒,山兰、玉米种植面积相对减少。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菠萝、豆类、木棉、草麻,近年来还引种花生。1989年全县种植甘蔗69亩,比上年减少306亩,亩产826公斤,总产57吨;比上年减少54吨;种植油料面积1941亩,总产104吨。什玲一带还以种植苎麻著称。
  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槟榔、茶叶、胡椒、砂仁等。这个县地处五指山下延地带,大部分山地、矮山和丘陵,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较多,特别是橡胶发展较快。1989年末,全县种植橡胶面积已达12.57万亩(不包括农垦系统),收获面积2.05万亩,干胶总产1377吨。
  这个县除了县、乡(镇)、管理区、村委会办热作场,种植橡胶外,全县还有8296个农民办起的小胶园,占总农户的68.4%,植胶面积6.34万亩,八村乡黎族农民黄公义一家就种植橡胶135亩,槟榔20亩,益智200亩,咖啡4亩,红藤30亩,营造杉木16亩(4000株)。椰子、槟榔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1989年,全县椰子种植面积达5493亩,总产135万个;槟榔10192亩,总产239吨。还有新种的咖啡3496亩;胡椒353亩;香茅1064亩。该县的南林乡、三道、新政镇和八村乡胜产槟榔、沙仁和益智、巴戟,是南药基地。什玲镇的椰子以果大肉厚、味美所闻名。1988年,全县热带经济作物收入达120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3.8%。
  热带水果主要有:菠萝蜜、芭蕉等。1989年全县水果面积5464亩,总产1068吨。
  饲养业主要有:牛、猪、山羊和家禽。这个县山地草场辽阔,牧草丰盛,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条件。全县有草地面积9.2万亩,因而养牛业发展较快。1989年末,牛存栏量达2.10万头。全县平均每户有牛1.8头,八村乡平均每户达3.1头。
  这个县不近海,渔业主要是利用山塘、水库养殖淡水鱼。全县现有水面2.30万亩,淡水放养面积达7900多亩。
  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60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65.88%。其中农业收入953万元,林业收入1168万元,牧业收入248万元,副业收入178万元,渔业收入54万元。
  【水电】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县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先后兴建水利工程245宗,蓄水量619万立方米,其中库容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山塘水库38宗,有效灌溉面积为6.2万亩。并在南改、毛真、马拉洞、八村乡、南春等地建起一批水电站,为工农业生产和农村照明提供了电力。
  【工业】
  解放前,这个县的工业是空白点,只有民间黎、苗族妇女纺织筒裙等手工艺。黎、苗妇女的纺织工艺精湛,历史悠久,织品美观,富有民族风格,图案维妙维肖,别具一格。
  解放后,这个县的工业发展很快,据统计,到1989年底止,全县包括中央、省属工业企业共有33个(不包括农垦系统),有纺织、农机修造、木材加工、五金制造、水泥构件预制、藤竹工艺、酿酒、食品加工、水泥、服装加工、橡胶加工、发电等。1989年工业总产值80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52.08%。此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一批专业户、个体户办的各种企业。
  【交通】
  解放前,这个县交通闭塞,仅有加茂到藤桥一条简便道,不能通车,靠徒步爬山涉水,货物靠肩挑背驮。
  解放后,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海南省三大公路干线的海榆中线自北至南纵贯全县。随着海榆中线的开通,县境内其他公路支干线也日益发展,畅通全县各地。全县公路有144条(其中地方公路124条),通车里程达514公里(其中地方公路328公里),共有永久性桥梁75座,总长2130米。共建公路涵洞1355个。现在,全县11个乡、镇和五个国营农场都通了车,80%的自然村也有了公路。县城保城车站,每天都有班车往返海口、三亚、通什、陵水以及邻近地区。近几年来,民间运输业也有所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交通闭塞的状况。
  全县拥有机动车辆610部,其中大小客车243辆,共有客位1412个,大小货车315辆,共有吨位1418吨。此外还有轮胎式拖拉机1226辆,摩托车759辆。1989年客运量2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630万人公里;货运量53万吨,货物周转量2400万吨公里。
  【邮电】
  解放前,保亭县邮电是空白点。解放后,这个县的邮电事业发展较快。现在县有邮电局,乡、镇有邮电所。全县邮路和投递线路总长达139公里,市内电话464部,农村电话585部,县有载报机1台,电传打字机4部,汽车1部,摩托车4部,自行车39辆。1989年邮电业务总量达52万元。传递函件139万件,报刊158万份,电报4万份。
  【商业】
  解放前,保亭县是自给性生产,没有商业,仅有个别外地商人小贩爬山涉水到村庄贩卖针线、食盐之类,但要以珍贵的鹿茸等山货交换。解放后,这个县的商业发展较快,商业供销点星罗棋布。乡、镇、农场有商店,村有供销点、代销站。据1989年统计,全县有商业机构1782个,从业人员4085人,比1988年减少4.71%;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机构1728个,从业人员3431人。其中国营商业机构111个,职工1032人;集体所有制152个,职工481人;个体商业1519个,从业人员2572人。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5183万元,比1988年减少1.99%,比1978年增长130.66%。
  【农垦】
  1953年3月,国家在保亭县建国营南茂农场,1954年4月建保亭热作研究所,1956年3月至5月又建国营金江、新星农场,1957年建国营三道农场,1960年11月又创建国营通什茶场。除通什茶场主要种植茶叶外,其余5个国营农场(所)主要种植橡胶。1989年底这6个农场共有223个生产队,土地总面积60.33万亩,总人口5.5万人,其中职工3万人。中小学52所,中小学生1.07万人,教职工1125人,卫生院262所,医务工作者754人,拥有病床504张。到1989年末止,共种植橡胶25.07万亩,年产干胶6940吨;种植水稻5812亩,总产量1050.8吨;种植茶叶8485亩,其他经济作物1736亩。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0789.2万元,比1978年增长46.94%,上缴税金352.5万元。茶叶出口总额人民币506万元。
  【财政金融】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这个县的财政收入逐年增长。1989年,全县收入达505万元,比1987年增长14.51%,比1978年增长53.5%,比1952年增长34.8倍。1989年财政支出2802万元,比1978年增长726.8%。
  这个县的金融机构健全,县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保险公司,乡、镇、农场有储蓄所。建国以来,银行系统为农村提供了一批各种贷款,积极扶持农民勤劳致富,扶助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民生活】
  解放前,这个县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一间茅屋三石灶,一条野藤挂当家;一把钩刀砍大山,一碗谷种养全家。”这首民谣是该县黎、苗族人民解放前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1989年统计,全县全民所有制职工6925万人,工资总额1464万元,人平均年工资1888元,比1978年增长185.6%;农村人均收人661元,比1988年增长44%。1988年全县城乡人民储蓄总额达6534万元,其中农村私人储蓄存款463万元,比1978年增长648%;由于收入的增加,农民居住条件也有很大的变化。大多数的农户,已从世世代代居住“船形草屋”,迁入砖瓦结构的宽敞大房。据统计,1989年全县农村私人建房竣工面积达1.5万平方米。农村住上瓦房数4564户,房屋面积38万平方米。还有不少农户购置了自行车、电视机等。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保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