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理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265
颗粒名称: 四、地理环境
分类号: P942.66
页数: 2
页码: 211-212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保亭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质、气候雨量和山脉河流等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海南省 保亭县 地理环境

内容

【位置面积】
  保亭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五指山南麓,它东与陵水县相接,南与三亚市为邻,西、北连通什市,东北依琼中县。整个县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54公里。
  全县总面积1160.6平方公里,折合174万亩,其中宜农地19.75万亩,占全岛总面积的0.37%;宜胶地417.51万亩,占1.05%;宜热作地3万亩,占0.05%;宜林地97万亩,占1.4%;宜牧林地27万亩,占0.63%;水面2.25万亩,占0.08%;其他4.9万亩,占0.15%。1989年末耕地面积8.44万亩,其中水旱田7.19万亩,旱地1.25万亩。
  【地形地质】
  全县地势为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境内山岭连绵,大体以山地、丘陵、台阶地组成,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有340.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35%;海拔100~500米的丘陵地约有510平方公里,占43.94%;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约有310平方公里,占26.71%。全县最高点为马咀岭,海拔1317米,最低地段为藤桥西河三道合口桥以下,海拔10米。
  这个县的土壤成份主要为砖红壤、草地壤土、沙壤土、粘土。山地属砖红壤;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坡度陡,多属草地壤;东北、西南和中部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多林密,有机质层多属粘土;东南部为矮山丘陵,植被较差,粘粒流失严重,多为沙壤土。丘陵地带,山间峡谷台地、阶地,土壤比较肥沃,适宜发展各种粮食和热带经济作物及造林,山地有丰富的牧草资源,对发展畜牧业十分有利。
  【气候雨量】
  保亭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日照长,温度高、雨量多、蒸发量大、季风变化明显的特点。年平均日照1949.8小时。年平均温度为20.7~24.5℃,7月份平均温度为37.2℃,极端最高温度39.7℃;1月份平均温度为19.1℃,极端最低温度0.8℃(出现在1955年1月12日的局部地区)。
  全县常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最多达2482毫米(1964年),最少为1013.5毫米。全年平均降雨日达140天以上,但全年降雨量不平衡,雨、旱季明显,雨季多集中于4月下旬到10月下旬,占全年降雨量的87%。10月到翌年的4月中旬为旱季。这个县年平均受3.9次台风袭击和影响,风力一般7~9级,最大达12级,9月较多,9~10月强度较大,对橡胶、水稻等农作物危害较大。
  【山脉河流】
  这个县境内和边界上高山连绵,峰峦起伏,主要山岭有72座,均为五指山脉自南放射延伸形成的北高南低的山体走向。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岭有马咀岭(海拔1317米)、昂日岭(海拔1284米)、水贤山(海拔1206米)、香蕉岭(海拔1154米)、同安岭(海拔1144米)、甘蔗岭(海拔1111米)、七指岭(海拔1107米)、情安岭(海拔1071米)、报马岭(海拔1045米)、鹅灶岭(海拔1030米)、驳白岭(海拔1026米)等;西南从贺偶岭、尖岭至多石岭构成一组西北至东西走向的山系;中部东起七指岭到牙日岭形成东西走向的大本山系,以大本山为界明显地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丘陵区。
  保亭县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网状分布于全县各地,比较大的河流有:什玲河,发源于该县境内,会流石峒河后出境称陵水,干流长39公里,集水面积433平方公里;藤桥东河,俗称加茂溪,发源于该县境内,主流为响水河会流脚下河,干流长28公里,集水面积360平方公里;藤桥西河,主流为志妈溪,发源于该县境内的尖岭,干流长25公里,集水面积为207平方公里;南改溪,发源于该县境内,流出境进入三亚市后称宁运河,干流长19公里,集水面积129平方公里,这里的水力资源丰富。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保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