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教卫生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250
颗粒名称: 七、文教卫生事业
分类号: G527.66;G127.66;R199.2;G812.7 66
页数: 1
页码: 197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陵水黎族自治县在教育、科技、文艺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海南省 陵水县 文教卫生

内容

【教育】
  解放前,这个县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解放初期,全县仅有一所简易师范学校,3所小学。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陵水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现在,教育机构已遍及全县各个乡村,山区少数民族不仅结束了刻木记事,结绳记数的蒙昧时代,而且每年都培养出自己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和技术人员。根据海南教育部门的统计,到1989年底止,全县有普通中学、民族中学、职业中学和师范学校20所,教职工980人,在校学生1.04万人;小学163所(包括农村教学点),教职工1443人,在校学生3.42万人;幼儿园6所(包括工矿企业的办园数),幼儿老师73人,在园儿童2659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25%。
  【科技】
  这个县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较为显著。全县现有各类科技人员4521人,经评定并取得任职资格的高级技术职务人员20名;中级技术职务人员404名;助理级技术职务人员818名;员级技术职务人员1505名。县藤竹厂制作的藤制品“蝴蝶衣钩”荣获国家轻工部1984年优秀产品证书;县海陵珍珠场对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养殖及插核成功,被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于198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颁发证书;县中山小学制作的放大50倍的“开普勒式”望远镜获得广东省1986年少年望远镜比赛一等奖;1987年,县农科所春种良种花生试验亩产932斤,超广东省最高纪录,荣获海南区科技成果一等奖。群众性的科普工作也得到发展,县成立了科学协作委员会,乡(镇)成立科普协会,村成立科协小组。
  【文艺】
  全县文化生活较丰富。现有文化工作者243人,县城有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书店、琼剧团等。乡镇有文化站、广播站、露天戏场、电影队,全县有电影院3间,影剧场42个,电影放映队(组)54个。近年来,县内多次举办美术摄影展览会,全县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卫生】
  解放前,这个县的卫生事业十分落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疟疾流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解放前曾经流传这样的民谣:“去三亚,去陵水,有命去,无命回。”解放后,陵水县的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医疗卫生机构遍及全县各乡镇。县城有人民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乡、镇、农场有卫生院,乡村有卫生所或医疗站。全县有病床309张,卫生技术人员459人,并有一定的医疗设备,为各族人民防病治病提供有利条件。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陵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