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黎族自治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234
颗粒名称: 东方黎族自治县
分类号: K926.6
页数: 10
页码: 181-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自秦至1989年的发展情况,包括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经济建设、文教卫生事业、名胜古迹的情况。
关键词: 海南省 东方县 概况

内容

一、建置沿革
  东方黎族自治县秦时属象郡,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九龙县,县治九龙山,属儋耳郡。西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九龙县并入朱庐县。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九龙归属珠崖县。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九龙均未复升为县,直至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在九龙地区置感恩县(取感恩水为名),属珠崖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属儋州。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降儋州为昌化军,降感恩县为镇,并入宜伦县,仍属昌化军。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复置感恩县,属昌化军。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置古镇州(今中方村),属黎母山峒镇州。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古镇州废,并延德军为感恩县。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改属琼州。瑞平二年(公元1235年)改属南宁军。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南宁军为儋州,感恩县仍属之。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改属崖州。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崖州升为直隶州,感恩县属之。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隶属琼崖道。1947年5月置昌江、感恩两县。1949年12月,感恩县和昌江县合并为昌感县,县城驻新街镇。
  1950年4月29日,昌感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北黎),隶属海南行政区公署。1952年4月由白沙县四区(石碌)和乐东县五区(东方)及六区(中沙)组成东方县(时称小县),县政府设在东方村。昌感县仍存在。1958年底,东方(小县)、昌感和白沙县合并为东方县(时称大县),县政府从新街镇迁叉河,1959年底迁驻八所镇,隶属海南行政区公署。1961年5月,三个县分出,分别恢复设置白沙、昌江、东方三县,一直至今。县名以原来东方小县的驻地在东方村而得。
  二、行政区划
  东方黎族自治县的行政建制为县政府,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管理区。全县管辖17个乡、镇,13个居民委员会,142个管理区,219个自然村。此外,在该县境内有广坝、红泉、公爱等3个国营农场和东方华侨农场、猕猴岭林场、岛西林场、东方示范牧场。有八所港务局、海南铁路总公司、871电台等中央、省属企业14个。
  东方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在八所镇。
  三、人口民族
  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4.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7万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26.52万人。
  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到1989年底止,全县总户数为6.51万户,总人口30.15万人,男15.38万人,女14.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01万人,非农业人口6.14万人。人口分布北部沿海比东南部山区较为密集,人口密度为123人/平方公里。
  东方县主要民族有汉、黎、苗族,黎族分关孚、孝、杞三个系,聚居于东方、天安、广坝、江边、公爱、大田、抱板、中沙等乡、镇;汉族聚居于沿海各个乡、镇;苗族聚居于江边、广坝地区。此外,还有壮、京、瑶、侗、回、藏、畲、高山、满、台等民族,这些民族绝大多数散居于各个国营农场和机关厂矿。据1985年统计,在全县人口28.23万人中,汉族22.47万人,占79.62%;黎族5.59万人,占19.81%;苗族1160人,占0.41%;其他民族439人,占0.16%。
  这个县方言比较复杂,主要有:海南话、军话、村话、付马话、儋州话,黎、苗族讲黎、苗话,普通话也通行。
  四、地理环境
  【位置面积】
  东方县位于海南岛西部稍偏南,昌化江下游。它北和东北隔昌化江与昌江县相望,南及东南与乐东县接壤,西临北部湾。
  该县南北长65.4公里,东西宽53.6公里,总面积为2256平方公里,折合338.43万亩。其中宜农地87.78万亩,占全岛总面积的1.71%;宜胶地70.56万亩,占1.39%;宜热作地19.99万亩,占0.28%;宜林地100.88万亩,占1.98%;宜牧林地35.19万亩,占0.69%;水面16.07万亩,占0.32%;其他13.82万亩,占0.07%。1989年末,耕地面积37.59万亩,其中水旱田17.37万亩,旱地20.21万亩。
  【地形地质】
  东方县东枕群山,西临大海,地势为东高西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呈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约占总面积的46.3%。海拔在50~100米之间的丘陵(半山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地下边缘地带的中沙、大田、抱板3个乡、镇,占总面积的20%;在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和台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共9个乡、镇,占总面积33.7%,其中感恩平原约42万亩。
  全县土壤分布为山地黄壤、赤红壤、砖红壤、潮沙泥土、燥红土、海滨砂土、红色石灰土、石质土和水稻土等9个土类,19个亚类,54个土属,126个土种。
  山地黄壤:主要分布于江边、中沙、广坝等乡、镇的山中,海拔750米以上,面积9.5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79%。
  赤壤土;分布于海拔50~350米的台地、丘陵中低山山麓,面积160.4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7.42%。
  燥红土;分布于沿海各乡、镇的台地和阶地平原,面积62.2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38%。
  潮沙泥土:分布于河流出口处和河流两岸,较多的为感城、四更、三家、罗带、新龙等乡、镇,面积14.4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28%。
  水稻土:分布于平原和山间的盆地谷地,面积29.1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62%。
  海滨砂土:分布于该县海拔6米以下的滨海一带,面积10.4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6%。
  红色石灰土:主要分布于新龙镇双龙的低丘和广坝乡的峨贤岭下的缓坡地带,面积4.4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3%。
  石质土:多分布于山区的悬崖绝壁地带,面积709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21%。
  这个县的土地潜力很大,大部分土地比较肥沃,山地、丘陵(半山区)地带适宜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和林牧业,沿海平原宜发展粮食作物和糖蔗、油料等经济作物。
  【气候雨量】
  东方县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气温高,热多寒少且干燥,风速大,雨量少而集中,干湿分明。常年平均温度为24~25℃,6~7月份平均温度29.1℃,极端最高温度为38.8℃,极端最低温度1.4℃。这个县的季风十分明显,每年11月至翌年3月频吹北风和东北风,4至10月频吹西风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4.8米/秒,为全岛之最。
  东方县年均降雨量1150毫米左右(1979年全县降雨量仅385.2毫米),沿海地带雨量只有900毫米。6~10月为降雨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0%,雨量又常集中在7、8、9三个月的台风季节。这个县常因风大及受台风袭击和影响较少,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干旱是这个县最出的气候问题,西南的干热风也叫“火风”或“干旱风”。每次干热风时间少的为1~2天,多达5~6天。所以,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因素。
  【山脉河流】
  东方县的山岭大多数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属黎母山脉。全县境内和边界上的大山岭共有48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岭有:毫肉岭(海拔1530米,为全县最高峰)、干仙岭(海拔1217米)、朦瞳岭(海拔1254米)、峨贤岭(海拔1162米)、后山岭(海拔1137米);海拔1000米以下的有:琼块岭(海拔913米)、丘毛峰岭(海拔875米)、玉龙岭(海拔845.5米)、观音崩岭(海拔846米)、耳吉岭(海拔833米)、旧村岭(海拔622米)等等。
  东方县境内主要河流有8条:昌化江、感恩河、北黎河、罗带河、通天河、南港河、南尧河、东方河。其中南尧河、东方河是昌化江在该县境内的两大支流。
  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北麓,是海南岛第二大河流,由东南流入该县,穿过江边乡,流经广坝乡、东方镇,再流向西北沿东方、昌江两县界,至旦场村分为南北二江,经昌化港和英朝港注入北部湾。在该县流长111公里,集雨面积5150平方公里。
  南港河,发源于该县境内的独岭,流长26公里,由东向西流经志愿、罗田、文质至南港注入大海。
  感恩河,发源于与乐东县交界的朦瞳岭,是该县境内独流入海的最大河流,流长60.2公里,由东向西流经陀烈谷地直至感城出海。上中游为丘陵区,下游为海相冲积平原。
  通天河,发源于该县境内的瞎牛岭,流长31.7公里,由东向西流经大坡、河边、通天等村庄,在通天港注入海。基流很小,旱年断流。
  罗带河,发源于该县的茅刀岭,流长46.8公里,由东向西流经乐妹、新宁坡、红兴、罗带等地区,从八所港注入海。
  北黎河,发源于该县的牛岭,流长40.9公里,流经抱板、报英、北黎等地区,从墩头注入海。
  五、物产资源
  【林产资源】
  这个县东南部山区,半山区地带,有着丰富的热带原始森林资源和森林副产资源,沿海地带主要是人工造林,种植大量的木麻黄、桉树等。珍贵的林木有:花梨、坡垒、母生、子京、荔枝、青梅、油楠等10多种。其中花梨木是这个县的一大特产,分布面积广,蕴藏量多,为全岛第一。较好的树木还有:陆均松、竹叶松、鸡毛松、南亚松、红壳松、红樵营、绿楠、油丹、苦枳、鸡尖、红罗等等。森林副产资源主要有:红白藤和沉香、山竹。沉香是名贵药材,这个县的广坝、江边两乡盛产的红白藤、山竹、沉香,畅销省内外。
  在茂密的森林中还栖息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主要有:坡鹿、水鹿、黑冠长臂猿、短尾猴等,其中坡鹿、黑冠长臂猿被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近年来,国家已在该县大田区建立了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
  【水产资源】
  这个县面临北部湾,海岸线长84公里,由于海岸线蜿蜒曲折,形成八港七湾:八所港、英朝港、面前海港、马岭港、墩头港、新村港、感城港、南港;大洛湾、面前海湾、墩头湾、鱼鳞洲湾、感城湾、利章湾、南港湾。港湾滩涂面积1.69万亩,可供海水养殖面积6225亩。港湾海水含盐浓度3~3.5%,蒸发旺盛,可供盐业生产面积4.29万公亩,并且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每年春季渔讯期,各地渔船都汇集到八所附近进行捕捞作业,鱼货十分丰盛。主要水产品有:红鱼、马鲛鱼、麻鱼、带鱼、西刀鱼、对虾、鱿鱼、墨鱼、石斑鱼、鲳鱼、蚌蚧、青蟹、泥蚶、鲍鱼等。此外,海淡水养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矿产资源】
  据地质部门探明,这个县目前发现的矿藏有:金、银、铜、锡、锌、铅、铁、磷、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砂、云母、矿泉、泥灰土、陶瓷粘土等。金矿分布广,质量好;大理石、石灰石储藏丰富,质量佳。已开采的八所石英砂矿是很好的玻璃工业原料。
  六、经济建设
  解放前,东方县的沿海地区树木无几,风沙滚滚,人烟稀少,十年九旱,人民只靠地瓜、南瓜、西瓜糊口度日,被称为“三瓜”县。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刀耕火种,杂粮充饥,自织粗布蔽体,草寮寓居,生活甚为贫困。解放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植树造林,绿化沙地滩涂,兴修水利,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1989年社会总产值58948万元,比1988年增长41.16%,1989年国民总收入30215万元,比1988年增长20.43%,人均国民收入890元,比1988年增长1.83%。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9083万元,比1988年增长8.32%。比1978年增长200%。
  【农业】
  解放前,这个县没有水利设施,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粗耕干播,广播薄收,人民生活很困苦。
  解放后,随着各种水利设施的兴建,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农、林、牧、热作、副、渔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发展速度比任何时期都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198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2.43万亩(不包括农垦系统),亩产166公斤,总产7.04万吨,比1978年增长66.75%。
  这个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坡稻、山兰稻、番薯、木薯、玉米、高梁、粟类等,1989年水稻种植面积26.51万亩,亩产219公斤,总产5.80万吨,比1978年增长69.36%,旱粮作物种植面积4.97万亩,总产4064吨。
  该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大多数分布在北部沿海的四更、三家、新街和南部的八所、罗带、感城、板桥等乡、镇,其中四更镇是这个县粮食和花生的主要产地。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西瓜籽(小西瓜)、芝麻、辣椒、扁豆、蒜头。该县的四更镇生产的西瓜(大西瓜)、蒜头和辣椒全岛闻名,畅销省内外。东方县食品厂以四更辣椒、蒜头加工生产的“四更辣椒酱”,具有辣味适中、芳香、色质纯正等特色而享有盛誉。
  西瓜籽是这个县的一大土特产,1988年种植面积达2.67万亩,产量460吨,种植面积之大和西瓜籽的收获量之多为全省之冠,每年都有350吨供应市场和提供出口,花生是这个县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油料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增加,花生总产量从1978年的1237吨增加到1989年5195吨,成为海南省花生主要产地之一。
  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胡椒、剑麻、木棉、槟榔、腰果、椰子、芒果等。1989年末全县橡胶种植面积达2.28万亩(不含农垦系统),收获面积514亩,年产干胶40吨,比1985年增长1.38倍,比1978年增长18倍;椰子面积3211亩,收获面积2306亩,总产350万个;槟榔903亩;咖啡100亩;胡椒404亩;剑麻9490亩,收获面积576亩,总产315吨(干纤维);腰果1.15万亩,收获面积4969亩,总产量47吨。
  木棉是这个县的一大土特产,为海南省木棉主要产区之一。
  热带水果主要有:芒果、芭蕉等,1989年水果总产量达1611吨,比1988年减少17.68%,比1978年增长10倍左右。这个县的芒果产量居全省第一,每年都有500吨供应省内市场和加工出口。
  饲养业主要有:猪、牛、山羊和家禽等。1989年末全县牛存栏量10.08万头,其中水牛3.35万头,黄牛6.73万头。生猪年末存栏量19.78万头;山羊年末存栏量2.69万只。此外,全县有畜牧专业户143户。
  这个县的草地面积宽阔,全县草地资源有21.57万亩,万亩以上草场有高坡岭、唐麻园、红草、长坡、白穴等5块,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1981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在该县创建的东方示范牧场,是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热带示范肉用牛场,总面积3.13万亩,引进优良牧草37种,已改牧地2.7万亩,牛存栏量2800多头。1985年由国家农牧部、广东省农业厅与州、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唐麻园万亩牧场,进行飞播牧草试验成功,对发展牧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989年这个县农业总产值671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88年增长7.8%,比1978年增长206.67%。
  【林业】
  这个县现有森林面积61.42万亩,其中天然林34.68万亩。新林26.74万亩,覆盖面积占全县的20.4%,沿海地带在解放前是一片沙壤,风沙滚滚,尘土飞扬。1957年该县建立了马岭、通天林场(1958年合并为岛西林场)后,种植了大量的木麻黄、桉树。植树造林逐年增多,解放以来,全县植树造林达29.84万亩。
  现有国营采伐场、国营林场和林科所各1个,林业职工827人,此外,有乡、镇林场、林业联合体64个,专业户212户,共1325人。
  【渔业】
  东方县海洋渔业历史悠久,渔场广阔。双河开海渔场、感恩渔场和洲仔海、季线海、好甸海、黎甸海、老海、红鱼海是天然渔场,水深26~70米。12海里以内海域面积1285.5平方公里,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墩头渔业镇和一些半渔半农镇,共有机动汽船193艘,1011个吨位,1989年水产品产量1780吨,渔业产值166万元,比1985年增长84.48%。
  【水利】
  解放后,这个县的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抗御干旱,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先后修堤筑坝,拦河引水和兴建中小型水利工程共146宗,其中蓄水工程39宗,设计蓄水量15154万立方米,现蓄水量达10504万立方米;引水工程13宗,设计引水流量达16.12秒立方米,现达引水流量11.62秒立方米;提水工程94宗,其中电灌站59宗,装机1480.9千瓦,机灌站33宗,装机733马力,水轮泵2宗,各类水轮泵12台。兴建交通渡槽1248米,大小涵洞222道,水利建设总投资达5046.69万元。全县比较大的水库有:陀兴、湾溪、探贡、高坡岭、天安等,最大的引水工程是戈枕提河引水工程。这些水利建设对三家、四更、新街、抱板、天安、罗带、感城、板桥等乡、镇的农业生产起到旱涝保收的作用。现在,灌溉面积达18.62万亩,其中水稻田12.68万亩,甘蔗地2.29万亩,花生地3.65万亩。
  【工业】
  解放前,这个县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一些私营的打铁等手工作坊。民族地区工业一无所有。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工业发展较快,这个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建材、制糖、制盐、农机、食品、森工、农副产品加工和日用五金等。工业企业主要有:水泥厂、糖厂、砖瓦厂、自来水厂、农机修造厂、食品厂、印刷厂、石英砂矿厂、粮油加工厂、被服厂、造船厂、塑料编织袋厂和精密电器公司等。据统计,到1989年底止,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1个(不包括农垦系统),其中全民23个,集体7个。工业总产值175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比1978年增长38.09%。另外还有一批专业户、个体户办的各种工业企业。
  位于这个县新街镇的国营东方盐场是海南省三大盐场之一。大洛、面前海、马岭、新村、板桥、感城、八所、墩头等8个制盐工区,面积4.29万公亩。1988年制盐4.68万吨,产值达511.2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3.65%。这个盐场生产的盐以色白、质纯、粗匀而驰名,畅销国内外。
  【交通】
  解放前,这个县的交通运输不够发达,特别是山区交通十分不便。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具有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线。该县境内公路总长769公里,各乡、镇、农场和97%的自然村都通汽车。县城八所车站是海榆西线上的重点站,每天开往岛内各县的班车有22班次,开往县内各乡、镇有20多班次;每天有大型空调旅游车对开海口、广州。1989年全县共有各种车889辆,其中大货车531辆,大客车48辆,座位2194个,小货车80辆,小客车216辆,运输拖拉机85辆。此外还有专业户、个体户营运的各种交通工具穿梭于县内各地。1988年,货运量达433.4万吨公里,客运量达244.12万人次。
  1942年4月户、个体户营运的各种交通工具穿梭于县内各地。1988年,货运量达433.4万吨公里,客运量达244.12万人次。
  1942年4月建成通车的石碌~八所铁路线,为海南岛最早的铁路之一。1985年9月24日岭头~八所铁路胜利通车后,八所镇是岛西铁路(石碌~八所~三亚)交通的主要中转站,每天除了营运物资外,还有客运列车对开。
  八所港是海南岛三大港口之一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出口铁矿石为主的海港,万吨巨轮可直接泊岸,海南石碌铁矿的矿石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和国外。1988年这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92.76万吨,比1978年增长28.1%。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个港口的吞吐能力,现正在扩建,建成后,泊位将增加到4个万吨级泊位和2个5000吨级泊位。这个县的县航运公司现拥有1401吨位的机、木船24艘,航行全岛沿海各地和广州、湛江、江门、北海等地。
  【邮电】
  解放后,这个县的邮电事业发展迅速。现在县有邮电局,乡、镇有邮电所16个,职工186人,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227公里,全县各乡、镇、厂、场均可通话、通邮。1989年邮电业务总量72万元,比1988年增长31.87%,比1978年增长300%;全县有市内电话机1567部,农村282部,载报机2部,电传打字机4部,这一年共收发电报9万份,报纸发行量总计达222万份,函件94万件。
  【城市建设】
  东方县城——八所镇是解放后在一片荒凉沙滩上兴建起来的新城镇。八所镇以八所港而闻名。1958年国家决定八所港对外开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八所镇建设更加重视。1959年在八所港西南侧修建的“鱼鳞洲”,是一个天然的游泳场和良好旅游点。镇内新筑的长街,大街两旁建起了鳞次栉比的楼房。港口管理局、铁路办事处等一些中央、省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建起了排列整齐的办公大楼、住宅楼房、招待所、火车站、海员俱乐部、大旅馆、酒家,外轮供应公司等。1984年4月,北京城市规划研究所对八所的建设进行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县人民政府1984年投资近2000万元,重点抓好马路、市场、自来水三项基本建设。扩建新建水泥路面4条,面积3.5万平方米,东海路柏油路面1.2万平方米,人行道长3200米,单车道长6000米,安装路灯122盏,修建花栏、花池340个;街道两旁,整齐美观。新兴建的八所旅社、八所大厦、海南西线微波通讯大楼等一批基建项目,为县城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八所街道是海南省县城最宽、最直的街道之一。
  【电力】
  东方县水力发电资源丰富。1942年建成的广坝发电站,是海南省最早的水力发电站,发电机组1台,装机容量4480千瓦,现有职工70人。
  解放后,先后又建起八所、新北供电所和将军岭变电站及高坡岭、陀兴、尧文3个小型水电站。1973年又兴建广坝新电站,有水利发电机组2台,计划发电量1.3万千瓦,实际发电9000千瓦,全站职工136人。
  现在全县有坝后电站5座,装机总容量1.94万千瓦,1988年全县总供电量4337.28万度。全县除了新龙镇外,各乡、镇和大部分村庄用上电灯照明和电力加工。
  【商业】
  解放前,这个县的商业萧条,只有一些私营土布、毛巾、烟丝、煤油、食盐、铁钉等店铺。解放后,东方县的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9年全县商业机构1650个,从业人员4782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机构185个,职工2147人,集体所有制商业311个,职工1119人,个体商业1154个,从业人员1516人。县城有农贸市场2个,17个乡、镇有农贸市场27个。经营的项目有:百货棉织品、五金交电化工、生产资料、土产日杂、饮食服务、果品瓜菜,样样俱全。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6734万元,比1988年增长2.99%,比1978年增长576.12%。
  【农垦】
  1958年4月至1961年1月,国家在东方县建立国营公爱、广坝、红泉三个农场。公爱、广坝农场主要种植橡胶,红泉农场种植橡胶和剑麻,1989年底这三个农场共有84个生产队,中小学25所,在校学生5283名,教职员工455名,卫生院97所,医务工作者256名,拥有病床118张。土地总面积58.98万亩,总人口1.80万人,其中职工9764人。到1989年末,共种植橡胶7.73万亩,年产干胶2614吨,种植剑麻1.40万亩,水稻396亩。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261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88年增长19.25%,上缴税金131.3万元。
  【财政金融】
  1989年,地方财政收入1094万元(不包括粮食企业收入),比1978年增长52.15%,税收收入1132.8万元,比1978增长124.3%。
  金融机构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保险公司和营业所,22个信用社。1989年,全县银行存款余额达17973万元,比1988年增长33.3%,比1978年增长1581.3%。1980年以来全县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发放贷款32376万元,年平均3597.3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城乡居民储蓄逐年增加,1989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金额10695万元,比1988年增长74.58%,比1978年增长34.92倍。
  【人民生活】
  解放前,东方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全县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2152元(包括中央、省企业),比1988年增长23.11%,比1978年增长189.9%。1980年至1985年,全县城镇住宅竣工面积45.93万平方米,相当于前30年总和,城镇不少居民盖起了小楼房,购置了电风扇、收录机和彩色电视机。1989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635元,比1988年增长21.41%,比1978年增长10倍多。沿海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七、文教卫生事业
  【教育】
  解放前,这个县的教育事业落后,仅有1所初级中学(北黎)。解放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现在全县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少数民族地区文教机构不仅设遍黎村、苗寨,而且还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大学、高中、初中生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
  据海南教育部门统计,到1989年止,全县共有普通中学和农业中学16所(完全中学5所),教职工742人,在校学生9372人;小学200所(含教学点),教职工1275人,在校学生4.56万人;师范1所,教职工109人,其中任教45人;幼儿园12所,幼教职工132人,在园儿童1682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4%。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县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仅1985年考入北大、南开等大专院校就有103人。
  【文艺】
  这个县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八所地区(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兴建的各种文化设施共有影剧院4座,文化馆、广播站、图书馆、电影公司、琼剧团各1个,各乡、镇、农林场有文化站、电影队;乡村有电影场21个,电影放映点215个,电影队69个,全县有线广播网路达110.75公里,乡广播站47个,电视差转台、微波台各1个,电视覆盖率达100%。
  这个县的民间歌舞历史悠久,黎歌、苗歌、村歌、咸水歌、儋州歌、付马歌和感城民歌广为流传。东方镇的黎族同胞,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举行一次具有民族传统的“三月三”文娱盛会,曾饮誉国际舞坛的“三月三”民族舞蹈,就是根据那里民族传统盛会提炼创作出来的。
  【卫生】
  解放前,这个县的卫生事业很落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更为突出,一是缺医少药,二是没有医疗设备,只有几间私营的中药店铺,不少穷苦人民在疟疾、天花、霍乱流行时,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据《感恩县志》记载:1911年“六月大疫,合属死亡约七百人。”1918年冬,“南风不息,时气流行,或寒热,或鼻血,或咳嗽,或腹痛,死亡颇多。”
  解放后,该县的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医疗卫生机构遍布黎村苗寨。除了中央、省属企业的医疗机构外,县属有人民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等。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卫生站。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35间,病床543张,卫生技术人员925名,其中乡村医生、卫生员共348名,医疗器械设备不断完备,天花、霍乱两种流行疫病已被消灭。全县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体育】
  东方县的体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县拥有1个可容纳4000多名观众的体育场,乡、镇、农林场、学校都有体育活动场所。“六五”期间,东方县体育健儿在参加省、州比赛中,有9人共19次破广东省、自治州纪录,获得金牌94枚,银牌56枚,铜牌49枚,赢得了较高的声誉,1981年8月,颜为春为该县第一次获得广东省少年羽毛球单打冠军,李俊英以42.02米的成绩破省田径女子标枪少年纪录。1982年县中学男子篮球队获得州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冠军,省分区赛亚军;文水兴获广东省六届运动会少年男子羽毛球单打冠军;曾海燕获全国羽毛球赛儿童组女子双打冠军。
  八、名胜古迹
  【马伏波井】
  位于罗带乡十所村东侧。这口古井是汉代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马援率兵征服越南国女王微则军对南方交址等郡的侵略,路经罗带乡的十所村,在飞来庙侧凿掘的井,为感恩第一甘泉。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琼州镇解逊立碑:“汉马伏波井”。井为方形,井口直径8.2尺,深3尺余,十所村民一直饮用马伏波井水。井水清甜,夏凉冬暖,常年不竭,久旱不涸,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的美称。1962年3月3日,郭沫若同志到那里考察,并题词“水泉清冽异江河,古井犹传马伏波。想见当年师驻日,三军朝汲定如梭。”“海盐含量百之三,饮此倍知水味甘。十所于今沾惠泽,胜标铜柱在天南。”
  【鱼鳞洲】
  位于八所港西南侧,是一座雄伟挺拔的滨海石山,峰高90米,是八所港的制高点。因其山石嶙峋,状如鱼鳞而得名,昔人唐之莹曾题诗赞之曰:“鱼鳞高耸接云烟,策杖登临别有天。怪石回环看不厌,奇峰重叠翠相连。泉留一井清如许,浪击千层势欲颠。海上三山向处觅,分明此境是神仙。”
  【猕猴洞】
  位于猴子岭采伐场脚下,因常年有猴子盘桓而得名。洞深570米,面积2000多平方米,洞里有2个石厅,大厅底为松软的沙滩,整个岩洞,有各种自然生成的景色,如十八罗汉石像、匍伏昂然的石像、石笋和石柱等等,千姿百态,堂皇富丽,形象逼真,耐人寻味。
  【琼西中学】
  原名为琼海中学琼西分校,位于新街墟,是1938年就中共昌感县委为培养抗日救国青年学生而创办的。第一期招生250人,在县委的号召下,绝大多数学生投身抗日救亡的行列,为解放海南岛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除了牺牲者外,有30多人成长为党政军团级以上领导干部。解放后,1950年,昌感县人民政府把感恩初级中学和昌江初级中学合并为昌感初级中学,1958年改为完全中学,1960年恢复为“琼西中学”。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东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