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222
颗粒名称: 六、经济建设
分类号: F127.66
页数: 4
页码: 166-169
摘要: 文章对琼中县解放前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描述。
关键词: 海南省 琼中县 经济

内容

解放前,琼中县的生产水平低下,经济非常落后。“刀耕火种度日子,野菜充饥火暖身,千年难闻读书声,百疾流行瘴气生”。这便是当时黎族苗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县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全县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40858万元,比1988年增长19.42%(可比价);工农业总产值668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不含农垦),比1949年增长10.8倍,比1985年增长26.76%;国民收入22151万元(按现行价计,不含农垦),比1988年增长22.95%(可比价);人均国民收入1175元,比1988年增长21.13%。
  【农业】
  解放前,这个县没有水利设施,水利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利用,相当优越的自然条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大部分良田望天受旱,肥沃的山地、丘陵沉睡荒凉,各族人民处于牛踩田、手捻稻、刀耕火种,生产单一的状态。农业十分落后,生活极为贫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兴修各种水利工程,大大地改变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不断发展。粮食播种面积从1949年的16.1万亩增加到1989年的17.63万亩,亩产从126公斤提高到211公斤,总产增加到3.72万吨,增长8.56倍。
  这个县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木薯、玉米、山兰等。1989年水稻播种面积14.56万亩,亩产237公斤,比1949年增长11.79倍,总产3.72万吨,比1949年增长18.56倍。旱粮播种面积1.35万亩,亩产82公斤,总产1115吨。
  这个县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菠萝、花生和豆类等。1989年种植甘蔗8531亩,亩产1185公斤,总产1.01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875亩,亩产70.15公斤,总产342吨。
  这个县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茶叶、胡椒、咖啡、香茅、槟榔、木棉和椰子等。1989年末橡胶种植面积达10.60万亩,比1988年增长0.95%,产胶642吨;椰子1372亩,总产63万个,比1988年增长11.47%;槟榔6550亩,总产30吨,比1988年增长36.3%;胡椒484亩,总产4吨,比1988年长11%;咖啡1.46万亩,总产咖啡豆34吨,比1988年增长30.76%;香茅油年产50吨,比1988年增长42.8%;茶叶年产5吨;益智年产871吨,比1988年增长43.1%。
  热带水果有:菠萝蜜、菠萝、芒果、芭蕉、橙、柑桔等。1989年水果年产6063吨,比1988年减少28.8%,其中菠萝年产4920吨,比1988年减少27.1%。
  饲养业主要有:牛、猪、山羊和家禽等。这个县的气候温和,牧地宽广,水草丰盛,利于发展养殖业。从1979年起,实行以养牛为主,牛猪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全县的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1989年末牛存栏量3.62万头,比1988年增长2.55%,比1949年增长3倍,猪年末存栏量2.90万头,比1988年减少5.53%。琼中水牛属南方水牛中的地方良种兴隆水牛品种,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都为国家和省内外提供耕牛、菜牛1000多头,支援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那里还有海南红岛种畜场,海南食品公司鹦歌岭牧场和海南外贸养牛场。该县的和平镇和吊罗山乡的养牛最多,素有“牛乡”之称。年末三鸟饲养量为35.87万多只。全年畜牧业总产值为534万元。
  这个县不近海,渔业主要利用山塘、水库养鱼。1989年全县养鱼总面积0.65万亩,产量345吨,总产值50万元。
  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875万元(按1989年不变价计算),比1982年的3099万元增加776万元,增长25.04%;比1984年的3245万元增加630万元,增长19.41%;比1988年的3844万元增加31万元,增长0.81%。
  【水利】
  解放以来,为了改变这个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国家总投资900多万元,共兴建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2300宗。其中,引水工程2203宗(内永久性工程375宗),引水量21立方米/秒;蓄水工程92宗(小一型水库4宗,小二型水库11宗,山塘77宗),总库容量326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1966万立方米;提水工程有水轮泵站4宗,提水流量0.05立方米/秒;电灌站1宗,提水流量0.02立方米/秒。全县水利工程总灌溉面积达6.18万亩,占水旱田面积的86.3%。其中稳产高产农田5.26万亩,占水利灌溉面积的85.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县对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合理,农业商品率从1987年的47.98%上升到1988年的52.6%。
  【电力】
  琼中县的水力资源丰富,但解放前却无法开发利用。解放后,经过全面勘测,统一规划,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山区小水电发展迅速。至1988年底止,全县建成投产的水电站有137宗(国营农场23宗)、装机容量2.1万千瓦;火力发电机一台,装机容量500千瓦。
  主电网一个,输电线路176公里,其中,高压线52公里,低压线124公里。全县总供电量898万度。
  【工业】
  解放前,琼中县的工业是个空白,连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也要靠外地商人肩挑爬山涉水到那里去串换,有的地方少数民族家庭用的碗、水桶都是以竹筒代替。解放后,1956年开始办工业。至1989年,全县的工业企业主要有:建材、电力、机械、印刷、造纸、制药、食品、制胶、制茶、编织、供水、森工、采矿、粮油加工等20多个行业。共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1个,集体所有制企业9家。县属工厂主要有12个:食品厂年产糖果、饮料5339吨;光荣酱料厂,年产酱料1490吨;木具厂,年产木藤制具0.26万件;印刷厂,年印刷1445万件;农机修理厂,年产脱粒机、橡胶加工机792台;水泥厂,年产水泥2.93万吨,石灰2.65万吨;材料厂,年产红砖180万块;粮食加工厂,年加工大米、饲料3706吨;制药厂,年产药品67吨;预制厂,年产水泥制品391件;木材加工厂,年加工量2.07万立方米;淀粉厂,年产木薯淀粉6000吨。集体所有制工业9个。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631万元,比1982年的1458万元增加1173万元,增长80%;比1984年的1641万元增加987万元,增长60.15%;比1988年的2478万元增加153万元,增长6.17%。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020万元,比1988年增长16.35%,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2447万元,集体所有制等工业总产值184万元。此外,该县境内还三线工厂2间,农垦机械厂1间,国营农场制胶厂11间,茶叶加工厂9间。
  【交通】
  解放前,这个县高山峻岭,河溪纵横,没有公路,只有两条羊肠小道,货物靠肩挑背驮运进来。
  解放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较快,到1988年,全县共建成公路181条,总长达763.4公里。海南三大公路干线的海榆中线横穿该县中部,县城营根镇车站是海榆中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每天都有数十班车(客车)往返海口、通什、三亚、加积、那大、文昌等地。县内还有乌(石)那(大)线,营(根)乐(东)线,营(根)乘(坡)线,三(更罗)乘(坡)线,长(征)太(平)线,营(根)五(指山)线。目前,全县每个乡镇和国营农、林、茶、牧场都通了汽车,大部份村庄都有简易的公路。全县拥有汽车842辆,其中货车447辆,2012吨位,大客车44辆,2011客位;小货车68辆;小客车271辆;拖拉机420辆;其他机动车418辆,其中摩托车385辆。1989年年客运量788.9万人次,比1988年增长30.09%;货运量104.1万吨,货物周转量5426.9万吨公里,比1988年增长99.58%。
  【邮电】
  琼中县的邮电事业发展较快,至1989年末,全县拥有邮电局、所23间,职工207人。邮路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320公里,邮电业务总量58万元,函件141万件,电报8万份,报纸发行量达186万份,电话机1455部,载波机3部,电传打字机5部,全县各乡、镇、工厂、农场均可通话通邮。
  【商业】
  解放前,琼中县的商业非常落后,没有墟镇和集市,偶有客商进山串户,多是物物交换为主。解放后,这个县的商业发展迅速,县城建有农贸市场,各乡镇均有集市贸易点。全县社会商业机构2099个,从业人员4693人,其中国营商业机构144个,1392人,集体所有制商业机构201个,625人,个体有证商业户1754个,2677人。198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552万元,对非农业居民零售3000万元。
  【农垦】
  1956年3月间,国家在琼中县建国营大丰、新进、阳江农场,于1957年到1967年又先后建起国营乌石、南方、岭头、加钗、乘坡、长征、太平、新伟等8个农场。除南方、岭头、新伟3个农场种植橡胶茶叶外,其他8个农场主要种植橡胶。1988年末,这11个农场共有311个生产队,土地总面积共170.93万亩,总人口7.18万人,其中职工4.54万人;中小学63所,中小学生1.38万名,教职员工1461名;卫生院364间,卫生人员1042名,拥有病床583张。到1989年末止,共种植橡胶37.38万亩,年产干胶1.55万吨;种植水稻833亩,总产量188.8吨;种植茶叶2.28万亩,其他经济作物1.95万亩。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14291.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232.55%,上缴税金708.6万元,产品出口总额1245.5万元,是全省农垦产品出口总额最多的县份。
  【财政】
  琼中县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林、胶、茶及各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它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五十年代,地方财政年度收入从11万元增到140万元;六十年代,从93万元增至212万元;七十年代,从212万元增到456万元。1989年全县财政收入813万元,比1988年增长9.42%,比1951年增长213.8倍。
  【金融】
  琼中县的金融机构健全,县城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4家支行,一家保险公司,一个营业部,19个营业所,2个储蓄所,13个乡、镇信用社,职工总人数321人。
  解放以来,银行发放了大批贷款,有力支持了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1989年全县发放贷款15861万元。
  城乡居民储蓄逐年增加,1989年末,个人储蓄余额达8556万元,比1988年增长3.58%,人均存款余额452元,比1988年增长2.96%。
  【人民生活】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这个县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全县人均国民收入1175元(不含农垦),农民人均收入519元,比1988年增长9.49%。全民所有制职工年人均工资1658元。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8.8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4.2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每人10.3平方米)。据1985年抽样调查,每百户农家有电视机3.33部,缝纫机63.33台,收音机48.33台,单车43.33辆,钟表211.67只,大型家俱153.33件。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