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207
颗粒名称: 屯昌县
分类号: K926.6
页数: 9
页码: 153-1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省屯昌县自1948年至1989年的发展情况,包括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经济建设、文教卫生事业、名胜古迹的情况。
关键词: 海南省 屯昌县 概况

内容

一、建置沿革
  屯昌县是个新置县。1948年2月7日琼崖区党委在第二次执委会上宣布:由澄迈县的第二区(即现在的西昌乡)、琼山县的第六区(即现在的新兴镇、大同乡、屯昌镇、黄岭乡、藤寨乡、南坤镇)组成新民县。1949年2月2日,南吕、乌坡、枫木、北海、岭门乡成立定西特别区(相当县级建置)。1950年5月,定西特别区并入新民县。1952年7月,因同辽宁省新民县重名,故改为屯昌县,隶属广东省。1958年12月屯昌县与定安县合并,称定昌县。1961年5月重新分出,恢复屯昌县建制,县名一直沿用至今。1988年4月,海南省成立,屯昌县隶属海南省。
  屯昌县原是“蛮城”之域,历代朝廷鞭长莫及。建县前,屯昌县是琼山、定安、澄迈的边区,北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屯昌为琼山管辖。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置定安县,其时,屯昌的东南地区属定安县,西北部属琼山县,西部属澄迈县。
  二、行政区划
  屯昌县行政建置为县政府,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管理区。
  全县管辖12个乡、镇,10个居委会,108个管理区,557个村民小组。此外,该县境内还有中建、中坤、黄岭、晨星、南吕、广青等6个国营农场。还有海南药材场、枫木养鹿场、海南林科所、实验林场、7430工厂等。
  屯昌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在屯昌镇。
  三、人口民族
  1953年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县共有8.4万人,其中汉族7.54万人,黎族6129人,苗族2473人,瑶族1人,非农业人口294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12.54万人(男6.67万人),其中汉族12.06万人,黎族2148人(因政区变更减少),苗族2616人,非农业人口1.34万人;1982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21.14万人(男11.60万人),其中汉族20.03万人,黎族3476人,苗族5820人,壮族1587人,瑶族51人,京族14人,土家族18人,满族8人,高山族7人,回族4人,水族1人,其他3人,非农业人口2.63万人。到1989年底到止,全县总户为5.86万户,总人口23.24万人,男12.18万人,女11.06万人,农业人口19.46万人,非农业人口3.78万人,人口分布为海榆中线公路沿线和中部较为密集,南至西南部山区较为稀少。全县人口密度为173人/平方公里。
  这个县的主要民族为汉族,其次是黎族、苗族,还有壮族、瑶族、京族、土家族、满族、高山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海南话,黎族讲黎话,苗族讲苗话。
  四、地理环境
  【位置面积】
  屯昌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北,地处五指山北麓,南渡江南岸。它东与定安、琼海县接壤,南到西南部与琼中县相连,西北部以南渡江为界与澄迈县毗邻。全县总面积为1231.5平方公里,折合185.73万亩,(乡、镇面积109.90万亩,占59.5%;国营农场面积74.8万亩,占40.5%)。其中宜农地63.49万亩,占全岛总面积的1.25%;宜胶地57.04万亩,占1.12%;宜热带作物地4.56万亩,占0.09%;宜林地42.85万亩,占0.84%;宜牧地2.27万亩,占0.04%;水面4.51万亩,占0.09%;其他地11.03万亩,占0.22%。1989年地方耕地面积(不包括国营农场)为21.10万亩,其中水田9.92万亩,旱田2.14万亩,旱地8.14万亩。
  【地质地形】
  屯昌县地处五指山北麓,南渡江南岸,是琼北台地进入五指山的咽喉,因而全县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的鸡咀岭(海拔788米)为全县最高点。地形倾斜复杂,“两丘夹一谷,丘陵间盆地,南台接北台”。从西南部的鸡咀岭到北部的尖岭,有五列低山组成的分水岭带,构成地形骨架,宛如一条脊梁纵贯中间,其境内地处琼北玄武台地和五指山区过渡地带。全县地表丘陵起伏,以丘陵坡岭面积最大。据调查:低丘陵地区约占全县面积的30%,平原地区占全县面积的10%;山区丘陵缓坡地区占全县面积的20%;高山及山间盆地与山间缓坡地区占40%。
  屯昌县的地质,以花岗岩为主,砂页岩次之。土壤为热带砖红壤。土壤成份主要有:粘土(包括黑粘、鸡血粘、黄粘、粉粘、白粘等),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洋田和山坑田;半粘壤土占耕地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坡地和洋田;沙壤土占耕地面积的26.6%;红土和石仔红土占耕地面积13.4%,主要分布在坡地上。
  【气候雨量】
  屯昌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长夏无冬,干湿季明显,夏秋多台风”。常年平均温度21.4℃,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15.6℃,极端最低温度为3.4℃(1955年1月12日南坤镇为零下0.6℃)。7月份平均温度27.5~28.1℃,极端最高温度为38.1℃(1980年5月30日,南坤镇为43℃)。全年日照达2032小时,太阳辐照总量124.700卡/厘米,日平均气温>10℃的作物活动积温8538℃,日平均热气温>12℃的水稻生长有效积温达8000℃以上,对发展农业生产比较有利。
  全县常年降雨量在1960~2400毫米之间,每年4~11月间,每月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雨量的90%,其中5~10月,每月降雨量是200毫米。12月到翌年3月雨量较少。这个县由于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气候不同,降雨量分布也极不均匀,往往出现一里不同雨,十里不同风的现象。丘陵地区比河谷地带多雨,气温低,风小;整个县东南与西南半部多雨,东北半部少雨。东部的中建农场一带雨量最多,年降雨量在2000~2795毫米;西南部次之,在1800~2221毫米之间;其余地区在1960~2100毫米之间。日降雨量最多为450毫米(1954年10月11日)。
  这个县由于气候的影响,常有台风暴雨。每年7~10月份常受3~4个台风的袭击和影响,最多达8个。1973年9月7日遭受一次最大的台风(当年编号14号)袭击,造成人畜伤亡,农作物和财产的毁坏百年罕见。
  这个县对农业生产较好的天气条件是日照时间长,太阳辐量大。不利条件是12月至翌年2月低温阴雨,3月到5月春旱和清明前后的清明风以及11月份前后常受寒露风的影响。
  【山脉河流】
  屯昌县由于地处五指山区北麓,琼北台地进入五指山的咽喉。全县大小山岭计有122座,大部份海拔250~400米,平均320米。南部的鸡咀岭为最高(海拔780米),它的周围群峰林立。其次为鸡咀岭西部的鸡口岭(海拔687米),东部的双顶岭(海拔562.8米),黄竹岭(海拔600米);南部的晒谷岭(海拔456.6米;北部的山牛岭(海拔424米)。
  鸣咀岭~尖岭山脉由五列山段组成:(1)鸡咀岭~黄竹岭、牛公岭~南味岭山段;(2)加壁岭~岭前岭山段;(3)鸭尾岭~扛轿岭山段;(4)雨水岭山段;(5)深坡岭~东岭~尖石岭~亚尖岭~尖岭山段。
  这个县的东南部北段山脉有南吕岭(海拔765米)、门头岭(海拔617米)、大坡岭(海拔490米)、太平岭(海拔387米)、海珠岭(海拔350米)、南节岭(海拔158米)。南段山脉有打鼓岭(海拔375米)、九宛岭(海拔469米)、大岭(海拔367米)、牛班岭(海拔259米)。东部有禄马岭(海拔501米)、红公塘岭(海拔518米)、分界岭(海拔448米)、公离岭(海拔388米)、鹿温岭(海拔403米)、南总岭(海拔300米)、大岭(海拔228米)、南岭(海拔216米)。
  屯昌县的河流除了从县西边缘擦过的南渡江外,全县共有大小河流14条,比较大的有龙洲河和青梯河、卜南溪、坡心溪、南定河等5条。这几条大河流,均属内流河,大多数都直接流入万泉河和南渡江。全县境内河流流程不长,水量少,又由于处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因而流量变化大,有雨流量则增,无雨流量则减。且河面狭窄,河床较深,弯曲回流,落差较大,跌水蕴藏量丰富。
  这个县的大部份地区属南渡江流域,南渡江纵横南北。以分水岭为界,分成东部龙洲河水系和西部的南渡江干流水系,万泉河支流青梯河水系。龙洲河水系,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一半以上。龙洲河干流上游河段称为清华河。清华河各段称为清华溪、鹿寨溪、马郎溪、白石溪、高郎溪等。
  南渡江干流水流在该县的西部边界蛇行曲流,约长35公里,西岸是丘陵地,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这支水系包括南坤溪、岭月土溪、黎龙溪、西昌溪等。
  青梯河水系主要有青杼溪和石基溪,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165平方公里。
  五、物产资源
  【土地资源】
  据1984年统计,全县除了已利用的122.02万亩土地外(包括国营农场),还有88.37万亩土地在等待开荒利用,其中宜农地3.38万亩,宜种植橡胶、槟榔等热带作物地13.07万亩,宜林地47.92万亩,宜牧地24万亩。大片荒地主要分布于屯昌、西昌、黄岭3个乡镇的连接地带和新兴镇的百家至卜文、黄岭乡的南电至石坡、屯郊乡的东南部边缘地带。
  【水利资源】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屯昌县水利资源总量有15.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一年迳流总量)14.77亿立方米,枯水年迳流量有9.01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有1.16亿立方米。按照一年迳流总量14.77亿立方米计算,平均每亩耕地拥有迳流量5549立方米,人均拥有迳流量6922立方米。全县大小河流有14条,其中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龙洲河、卜南溪、坡心溪、南坤溪、青梯河、南定河。总天然落差1255米,电能理论蕴藏量为2.37万千瓦,可开发量1.92万千瓦,除已开发利用6237千瓦外,尚有1.30万千瓦等待开发利用。特别是葫芦岛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集雨面积600平方公里),蓄水量有2.3亿立方米,可发电量9000千瓦,如果建成电站,不仅彻底解决该县的用电问题,而且大部分田地也得到灌溉。
  【矿产资源】
  位于县城南部的701矿,是海南岛水晶矿的主产地,境内还有藏量丰富的大理石、石英石、花岗岩、瓷土以及金、铅、锌、铜、硅白石、石墨矿等。
  【林产资源】
  据1989年调查,屯昌县原有次生林7.37万亩,人工造林18.4万亩,加上国营和地方橡胶,共55.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主要林木有:母生、青皮、乌墨、荔枝、红罗、坡垒、白格、黑格、樟树、菠萝蜜、南亚松、香椿及加勒比松、马古相思、非洲楝等等。
  【南药资源】
  这个县的南药资源比较丰富,由于盛产槟榔,故屯昌有“槟榔之乡”的美称。1989年,全县有槟榔1.46万亩(其中海南药材场0.22万亩),此外,还有益智、巴戟、砂仁、玉桂、金银花、沉香、杜仲、霍香、草加子、牛大力等。
  【动物资源】
  目前,这个县共有鸟类259种,兽类49种,主要野生动物有:山猪、黄猄、野兔、刺猬、水鹿、猿、獐、水濑、狐狸、金钱龟、穿山甲、鳖、田鸡、金环蛇、蟒蛇、猫头鹰、大毛鸡、小毛鸡、喜鹊、了哥、八哥、孔雀雉、鹦鹉、画眉、鹧鸪、原鸡等等。
  六、经济建设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县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工业总产值达2277万元,比1958年增加741万元,增长207.29%;农业总产值6075万元,比1958年增加3765万元,增长162.99%,比1979年增加3878万元,增长176.51%,比1988年增长9.86%。
  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41407万元,比1988年增长11.97%,国民收入23700万元,比1988年增长9.52%,人均国民收入1027元,比1988年增长7.99%,比1985年增长203.850%。
  【农业】
  解放前,屯昌县是一个有名的十年九旱的贫困地区,既无水又无电,农业生产落后。解放后,兴修了水利,大大地改变了生产条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1989年,粮食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65.2%,经济作物已上升到14.1%,畜牧业上升到9.9%,热带作物上升到9.8%。农业生产的商品率已从1978年的12%上升到34%。
  全县的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林、热作、牧、副、渔并举。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是番薯、木薯。1989年水稻种植面积21.20万亩,总产4.53万吨,比1988年增长3.87%,比1952年增长56.92%。旱粮种植3285亩,总产206吨,比1988年增长4.57%,比1952年增长160.76%。
  这个县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芝麻、蔬菜等。甘蔗是屯昌县四大主要作物之一,也是农业生产中发展最快的项目。1949年全县仅种植甘蔗235亩,总产195吨。1985年种植4.44万亩,亩产2538公斤,总产11.16万吨,比1952年增长235倍。种植花生2.48万亩,总产1729吨,比1952年增长266.27%。1988年大豆种植面积9865亩,总产447吨,比1952年增长851.1%。
  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胡椒、椰子、槟榔、香茅等。这个县不少农民靠种植橡胶、槟榔致富。1989年,全县共有橡胶面积10.09万亩,(不包括国营农场28.45万亩),年产干胶1020吨,比1988年增长4.61%,比1958年增长280.01%;槟榔1.36万亩,总产114吨;椰子1610亩,产量78万个,比1988年增长0.13%;胡椒2626亩,总产26吨,比1988年增长0.18%,香茅5275亩,总产10吨。
  饲养业主要有:猪、牛和家禽等。生猪是屯昌县农民家庭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养猪业发展迅速。1989年,生猪饲养量达13.53万头,平均每个农户饲养5头,人均1头;年出栏肥猪3.40万头,总肉量4650吨,年末存栏量10.13万头,比1988年增长48.23%;比1952年增长403.85%。牛年末存栏量4.65万头,比1988年增长9.15%。三鸟饲养量138.97万只,比1988年增长216.46%。
  1989年,这个县的农业总产值607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82年的3556万元增加2519万元,增长70.83%;比1984年的3838万元增加2237万元,增长58.29%;比1988年增长9.08%。比1982年增长70.84%。
  【水利】
  解放前,屯昌县95%以上的农田都是靠天田,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从1957年开始先后兴修了木色、良坡、加乐潭、香东、大同、格木、云岭、加丁、深田、加宝、南排、蒙贡、木合、深水、南台、竹根、南通等水库,灌溉面积8000亩,后又兴建了征洪、合力、雷公滩、南药、高山一、高山二、新昌高峰、三岭塘、南阳等水利工程,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1.76万亩,使全县蓄水量达1亿立方米,兴建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4000千瓦,使全县70%的农田有了水利灌溉,为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渔业】
  这个县不近海,渔业主要是淡水养殖,利用山塘水库水面和人造鱼塘放养淡水鱼,1989年末,养鱼面积达1.97万亩,总产786吨,比1988年增长7.52%,比1968年增长339.13%。
  【工业】
  解放前,这个县仅有几间民营的打铁铺。解放后,工业发展较快,初步建成有该县特点的工业基础。现在,这个县有糖厂、农械厂、钢铁厂、农机修理厂、汽车修理厂、造纸厂、陶瓷厂、发电厂、制胶厂、粮食加工厂、石灰厂、印刷厂、耐火材料厂、食品厂、服装厂、水泥厂、硅铁厂、预制厂、砖瓦厂、酿酒厂、自来水厂等。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共有54家(不包括农村、城镇的合作和个体企业),工业总产值227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82年的1329万元增加948万元,增长71.33%;比1984年的1963万元增加314万元,增长16.0%。自1958年以来的30年,平均每年增加84万元,每年平均增长26%。在积极抓好原有工业企业更新改造的同时,这个县还加强了外引内联和横向经济联合,从而促进该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至1988年,全县批准37个外引内联工业企业项目,计划总投资额6100万元。已动工兴建的有:香港永顺有限公司和屯昌县服装厂合办的服装加工厂,香港文英贸易公司和屯昌开发公司合办的毛纺织品厂,武汉市和县联合办的海汉饮料厂,香港怡生泰贸易公司和县联合办的牛骨粉厂,北京市金属文具厂和京海工贸实业公司合办的文具厂,浙江省平阳县新田教育服务公司综合厂和黄岭乡榕子乡村委会合办的塑料编织厂。此外,还有面粉加工厂、材料厂、建筑材料厂、缝纫车蕊板厂、矿泉水饮料厂、大头针厂、花砖厂、煤炉厂、汽车修理厂、工艺厂、香茅油加工厂、夹层板厂、手套厂、农具厂、摩托车组装厂、铁木联合加工厂、玻璃厂等。
  【交通】
  解放前,屯昌县的交通十分不便。解放后,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到1988年底止,全县有公路1060.3公里,永久性桥梁113座,全长2615.5米,海榆中线公路从北到南贯穿该县,长55公里。屯昌车站是海南岛东、西、南、北交通中心,每天有7条路线的班车经过。本县境内公路线也较方便,计乡、镇公路60条,全长419公里,国营农场公路长达515.63公里。每个乡、镇都通班车,部分村通汽车。近年来,集体户、专业户、个体户经营的民间运输业也得到充分发展,为活跃城乡经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作出了贡献。
  这个县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1989年,全县拥有各种车辆887辆,其中大客车47辆,计座位2045个;小客车340辆;大货车411辆,计1849吨;小货车77辆。汽车驾驶员1679人。大中小型拖拉机1025台,摩托车488部,三轮载客车450部,自行车3.90万部。1988年全年运输行业客运量32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完成8342万人公里。货运量完成36万吨,货运周转量完成7424万吨公里。
  【邮电】
  解放前,屯昌县的邮电事业非常落后,通信不便,传递缓慢。一封从海口寄到屯昌的信件,至少要15天才能到达。解放后这个县的邮电业发展较快。1951年成立县邮电局,设10个代办所,邮路95公里。1952年初架设海口~屯昌的长途线路,同年8月开饴经营长途电话业务。1958年实现公社有总机,大队有电话。电话线路500公里。1985年,海南实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后,这个县的邮电事业又有新的发展:据1989年统计,全县有邮电所、代办所16个,设在农村的15个,邮路长达140公里。职工194人。农村电话机525部,杆路总长326公里,明线线条总长326公里,电缆皮长3.5公里,市电话708部,其中私人家庭电话151门。电报交换量,全年去报、来报、转报共6万份。邮运工具有:汽车1辆,摩托车6辆,自行车35辆。
  【商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屯昌县的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89年全县社会商业机构1807个,比1980年增长101.04%,从业人员5383人。其中,国营商业机构207个,从业人员2193人;集体所有制商业机构243个,从业人员1034人;个体商业1356个,从业人员213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0298万元,比1988年增长7.29%,比1980年增长205.44%。解放以来,这个县的商业在经济成分上的变化情况是:1950年,私营商品零售额占93%,国营商业占7%;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营商业成份逐年上升。到1978年,国营商业占93.4%,私营占6.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业进行了改革,个体商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也得到鼓励和发展,到1987年,私营商业上升到45.93%,国营商业占54.07%。
  近年来,这个县积极开展对外贸易。1989年外贸商业收购总额达2066万元,比1983年增长364%,外贸出口创汇116.89万美元。
  【农垦】
  1952年2月,国家在屯昌县建国营中建、中坤农场,于1958年和1960年、1970年又分别建起国营晨星、南吕、黄岭、广青农场。6个国营农场主要种植橡胶。至1989年底止,共有231个生产队,中小学59所,中小学生1.09万名,教职员工1076名,卫生院226所,卫生人员676名,拥有病床402张。土地总面积73.92万亩,总人口5.50万人,其中职工2.32万人。到1989年末,种植橡胶23.40万亩,年产干胶8514吨,水稻1.61万亩,总产量4036吨。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7784.8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74.9%,上缴税金317.1万元,产品出口总额226万元。
  【财政】
  海南建省办特区后,这个县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增加了财政收入。198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709万元,比1977年增长105.03%,比1967年增长407.05%,比1957年增长429.1%,比1952年增长10.38倍。1989年总支出2437万元,比1977年增长460.03%,比1967年增长13.33倍,比1952年增长一百余倍。
  【金融】
  屯昌县的建置历史较短,金融机构是逐年建立和健全的。1950年10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新民县(屯昌)支行。从1952年开始,相继成立南吕、乌坡、枫木、南坤、屯昌、黄岭、西昌、藤寨、新兴、大同、坡心等营业所。现在,全县金融系统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屯昌县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屯昌县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屯昌县支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屯昌县支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屯昌县支公司,县信用社和13个乡、镇的营业所,总人数607人。
  1989年末,工商行、农行等各类专业银行发放各项贷款余额共26160万元。1989年,全县存款余额达12282万元,其中城乡私人存款8647万元,比1956年的11万元增加786倍,比1978年的20万元增加432.3倍,比1988年增长16.43%,平均每人372元。
  【人民生活】
  解放前,屯昌县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番薯芋头来充饥,终年累月多难熬”,这是解放前屯昌县人民生活的写照。每逢灾年,作物失收,农民只能上山挖野菜、吃野果。1943年至1944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这块土地上肆意蹂躏,田地大片丢荒,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一年多的时间,全县死亡达6000多人。
  解放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改革,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商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全县发放职工工资2379万元,年人平均工资1584元,比1978年增长86.5%,比1957年增长100%。农民人均收入707元,比1978年增长125.1%,比1957年增长161.8%,由于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自行车等高档消费品的人不断增多。1951年全县仅有2部自行车,1955年县委、县政府200多名干部仅有1部收音机。1988年,全县私人有二轮摩托车269部,三轮摩托车18部,自行车3.9万部,电视机5919部(其中彩电2310部),洗衣机820部。
  七、文教卫生事业
  【教育】
  屯昌置县前,是琼山、定安、澄迈3县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兴学较晚。到解放前的1949年,全县仅有1所初级中学,88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仅有30%,百分之九十的成年人是文盲。解放后,这个县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据教育部门统计,1989年,全县有中学11所,116个班,教职工490人,在校学生5433人;小学183所(包括农村教学点),教职工852人,在校学生5.21万人;幼儿园14所,幼师180人,在园儿童593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8%。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条件有了改善。据统计,从1979~1988年国家投入教育方面的财力达2466万元,占十年财政支出的23%,加上华侨捐献和私人捐助715万元,共计投入3188万元,平均每年投入318万元。先后修建和扩建了109间中学校舍,共13.5万平方米,其中混泥土结构校舍有4万平方米。12所中学建起了教学大楼,并增添了一批教学设备。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8年,小学升初中占71.5%,初中升高中、中专达28.1%,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7.9%。1961至1970年的10年间,仅有34人考上大专院校,居全岛倒数第一。从1979年起,每年连续4年突破百人大关。1988年考上大专院校的共有162人,进入r全省教育先进县的行列。
  【文艺】
  解放前,屯昌县的文化艺术较为落后,解放后,全县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县城有影剧院2座,灯光球场1个,图书馆1座,琼剧团1个,还有文学艺术联合会,昼与夜诗社,槟林文学社。各乡、镇有文化站、电影队、露天剧场。全县电视覆盖率达100%。
  这个县还开展了文学创作和美术创作活动。现在全县有业余文学作者50多名,先后创作了5000多篇作品,其中不少佳作分别在《天涯》、《广东文艺》、《民族文艺》、《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3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油画《万年大计》荣获广东省业余美术创作一等奖,水彩画《了种》、油画《节肖》入选海南区美术展览。
  【卫生】
  解放前,屯昌县仅有3间私人药铺,30多名医务人员,且医术较低,防病治病工作水平差,造成鼠疫、天花、霍乱、疟疾、伤寒、白喉、痢疾等地方疾病连年流行。1927年发生天花病,受害者2000多人,死亡20人;1936年,乌坡发生鼠疫病,流行到南吕、屯昌一带,死亡千余人;1943年疟疾流行,全县有129个村庄3.9万多人发病,死亡达760人之多。
  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重视卫生事业,因而这个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1950年刚解放,就在屯昌镇建立起县人民卫生院。1952年先后在南坤、新兴、枫木建立卫生所。1953年在屯昌镇城办起国营药店——大众药店。1955年在腰仔建立民族卫生站。1958年,各区都建立了卫生院。现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遍及每个乡、镇,国营农、林、牧场和部分村庄。据1989年统计,全县有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各1所,乡、镇卫生院12所,卫生防疫站1所,国营农场医院6所,厂矿医院2所。地方共有医疗技术人员380名,病床852张和一批医疗设备。另外还有私人办的医疗所295所、医生395名,药铺32间。解放后,由于这个县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防病治病工作,从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到1988年,全县发病率从1953年的10.15%,下降到0.16%。
  解放前,这个县的幼儿保健条件很差,因而,死亡率较高。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和注意幼儿的保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除了1951年为幼儿进行各种预防接种,预防幼儿发生天花、麻疹、疟疾等疾病外,从1958年至1978年的20年间,6岁前幼儿儿童受体检者达9.17万人次,并对1.48万人及时进行治疗。1979年,对全县儿童进行体检1.76万人次,1.1万患者得到治疗。1981年和1983年分别对6~7岁的10.62万儿童进行了体检和接种卡介苗,对44名生理缺陷儿童进行矫治。1984年对529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调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保障。
  八、名胜古迹
  【枫木养鹿场】
  位于县西南部枫木镇内。那里饲养着500多头珍贵的海南坡鹿、海南水鹿和从东北引进的梅花鹿。鹿群经人工驯养,性格温和,可亲可爱,可以抚摸、骑玩。鹿场有鹿骨胶、鹿胎胶、鹿血酒、鹿鞭酒、鹿脚筋、鹿茸片、鹿油等补养品出售。
  鹿场西靠牛血岭,岭上有一巨石,石上刻有“脚踏牛血岭,耳听响兰滩……”等诗句。据说为当年苏东坡游览此山所题。鹿场北部连木色水库,水库面积3500亩,既盛产淡水鱼,又可游泳和划艇。鹿场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海榆中线公路从旁经过,交通方便,是理想的旅游点。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屯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