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186
颗粒名称: 六、经济建设
分类号: F127.66
页数: 5
页码: 127-1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解放前的经济困境开始,临高县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发展起来。农、林、牧、副、渔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热带作物和饲养业取得重要成就。水电、工业、交通、邮电、商业、外贸和金融等领域也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关键词: 临高县 经济建设 农业

内容

解放前,临高县的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困苦。1935年至1949年,全县年均粮食产量在4300万斤至4800万斤之间徘徊。年年都缺半年粮。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农、林、牧、副、渔各业迅速发展。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52076万元,比1988年增长25.36%;国民总收入30712万元,比1988年增长22.65%。人均收入890元,比1988年增加192元,增长27.87%;工农业总产值12491万元,比1988年增长8.14%。
  【农业】
  这个县解放前,虽然有三条河和一些小溪,但没有水利设施,是个十年九旱的地区。解放后,兴修了水利,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农、林、牧、副、渔业发展较快。
  这个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番薯。198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4.32万亩,亩产208公斤,总产9.22万吨。比1950年增长227.18%。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西瓜、芝麻等。1989年,全县糖蔗种植面积4.63万亩,总产量10.32万吨,比1952年面积增加4.38万亩,产量增长27.44倍。1989年花生种植面积1.27万亩,总产1081吨;瓜类0.63万亩,菜类2.16万亩。这个县的波莲镇武来管理区是著名的“西瓜”之乡,西瓜畅销岛内外,每年都有一批提供出口。
  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香茅等。解放后,这个县的热带作物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89年全县橡胶种植面积5.64万亩,收获面积4.69万亩,年产干胶431吨,产值2798.15万元,比1954年增长1566倍,干胶增长862倍,产值增长3265倍。1989年椰子种植面积147亩,年产15万个;胡椒2094亩,总产27吨;咖啡2187亩,总产7吨;香茅3.72万亩,总产311万吨。
  饲养业主要有:猪、牛和家禽。解放后,这个县的畜牧业发展较快。1951年全县生猪饲养量5.01万头,牛4.02万头,山羊744只。1989年末生猪存栏量达21.24万头,比1951年增长3.13倍;牛存栏量达6.53万头,比1951年增长62.59%;山羊存栏量1.37万只,比1951年增长17倍;三鸟113.64万只,比1951年增长6.39倍。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88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54%。
  这个县多文镇和临城镇饲养的苗猪,以早熟易肥、瘦肉多而闻名;东江乡饲养的乳猪,每年都有一批运销香港等地;南宝乡饲养的鸭,以骨软、肉香、味美而饮誉岛内外。
  这个县的渔业生产以海洋捕捞为主,辅以发展海、淡水养殖业。1989年全县有3个渔业乡镇,19个渔业村,7946个渔业户,渔业人口9.8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14%。1989年全县有机动渔船1783艘,1.57万吨,4.34万匹马力。渔业产量2.55万吨,总产值178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25%。海水养殖0.12万亩,产量79吨。淡水养殖1.81万亩,产量69吨。
  1989年这个县的农业总产值873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82年的6054万元增加2685万元,增长44.35%;比1984年的7815万元增加924万元,增长11.82%;比1988年增长12.14%。
  【水电】
  解放前,这个县仅有1个蓄水面积4亩、灌溉农田610亩的水利工程。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兴修水利,到1989年止,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59宗,山塘15个,有效库容6636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19万亩;引水工程18宗,有效灌溉面积1.31万亩,加上建设松涛水库东渠道和配套设施,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在电力方面,全县共有大小水力发电站18宗,安装发电机32台,总容量5685千瓦,年发电量3316万度,其中农村用电量538.96万度。
  【工业】
  解放前,这个县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仅有77.14万元。解放后,工业发展较快。到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达57个,从业人员5036人,工业总产值3192万元,比1949年增长41.2倍;比1982年的2032万元增加1160万元,增长57.08%;比1984年的2869万元增加323万元,增长l1.26%;比1985年增长26.05%。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33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1个,全民和集体合营1个,全民与个体合营2个,从业人员3892人,国营和集体工业总产值212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6.47%;1988年城乡合作经营工业企业28个,农村办工业16个,城乡个体工业203户,从业人员1144人,工业产值39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7%。
  全县工业企业主要有:糖厂、农机修造厂、电机厂、化工厂、综合厂、五金厂、木器厂、汽水厂、家俱厂、服装皮件厂、食品厂、水泥厂、印刷厂、陶瓷厂、酒厂、粮食加工厂、电子厂、香茅加工厂等。
  【交通】
  解放前,这个县的交通极不方便。解放后,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1952年修筑和(乐)新(盈)、和(乐)和(舍)、临(高)加(来)三条公路主干线。1956年至1973年修筑从县城至各墟镇和部分村庄的公路。到1989年,全县有公路84条,全长643.4公里(其中国防公路138公里,柏油路89公里),比1980年增加145.2公里,增长29%。现在交通四通八达,每个乡镇和农场及部分村庄都通班车,县城每天都有客车开往海口、澄迈、那大、石碌、三亚等县市。全县共有各种机动车848辆,其中大小型客车289辆,单位自用小车l01辆,两、三轮摩托车205部,特种车6辆,大中小型货车128辆和中小型拖拉机2035部,全年客运量334万人次,货运量86.6万吨。
  水上交通也较为发达。县有水上航运公司,统管新盈、调楼、东英、美夏、马袅5个乡镇的19个运输队。全县头嘴、新盈、安全、昆社、黄龙、调楼、抱才、美夏、博浦、马袅、红牌等8个港口的运输船直达海口、湛江、榆林、合浦、江门、阳江、广州、吴川等及全岛沿海各地。较大的新盈港和调楼港,既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渔港,又是交通运输的门户。1989年全县有运输船245艘,总吨位1.88万吨,货运量5.93万吨,比1985年船只增加44艘,增长21.5%;吨位增加6709吨,增长55.5%;收入170万元,比1985年增加122万元,增长2.5倍。
  【邮电】
  解放前,这个县仅有电话总机1台,电话单机15部,线路总长84公里。解放后,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89年,县有微波电讯大楼,县邮电局下设新盈、加来、多文3个邮电支局和各乡镇11个邮电所。全县邮电人员204人,县境内邮路总长1127公里,其中农村邮路725公里,比1953年增加830公里,增长3.7倍。全县拥有电话总机18台,电话668部,其中县城自动电话378部,农村290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45万元,函件64万件,报纸339万份,电报5万件。
  【商业】
  解放前,这个县的商业不发达,全年贸易总额只有20多万元。解放后,临高县的商业日益兴旺。1989年,全县商业企业4544个,从业人员8460人,其中国营商业企业161个,从业人员2174人;集体商业644个,从业人员1384人;个体商业3739户,从业人员4902人。1989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8147万元,比1988年底增长8.1%,比1949年增长307.3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343万元,比1988年增长14.64%,比1978年增长186.91%。
  【外贸】
  至1989年,全县已建立起13家合资企业(中外合资7家、内联企业5家、独资1家)。总投资额4689.43万元,从业人员1260人。全县出口总值701.33万元,外贸创汇19.22万美元。该县信托公司与香港英华实业公司合办的高美胸围内衣厂,生产的“仙女牌”胸围,产品畅销国内外,荣获省外经部门和海关颁发的“信得过企业”、“出口型企业”证书,产品被推荐参加北京和广交会展销,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41万元,上升到1989年的294万元,增长6.2倍。
  【农垦】
  1954年2月,国家在临高县建国营红华农场,主要种植橡胶,同年10月又建起国营加来农场,主要种植水稻。1989年末,这两个农场共有301个生产队,2个基建队和7个机耕队。84所医院,3所中学,34所小学。共有卫生人员331人,病床170张,中小学生2455人,教职员工827人。土地总面积44.05万亩,总人口5.31万人,其中职工2.32万人。到1989年末止,共种植橡胶7.70万亩,年产干胶2832吨。工农业总产值356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49.6%,上缴税金180.6万元,产品出口总额人民币145万元。
  【财税】
  1950年5月,临高县人民政府成立财政科和税务局,加强财政、税收工作,以后曾多次分分合合,到1989年,县财政局、税务局下辖基层财政所、税务所各18个。全县财税干部职工共有1359人。1977年前,每年的财政收支基本做到平衡,略有节余。1987年以后,收少支多,年年超支。1989年,全县财政收入72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49.2%,财政支出311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51.7%。
  【金融】
  这个县于1950年9月成立人民银行临高支行,有干部14人开展信贷业务工作。到1989年,全县金融机构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临高支行和保险公司各1家,管辖信用社18个,营业所16个,储蓄所8个。全县金融系统干部职工59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397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35人。1989年全县发放贷款累计总额为35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97%,1988年收回贷款113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9.32%,营业收入109.18万元,完成利润17.3万元。【城市建设】
  解放前,临高县城及14个墟镇的街道狭窄,房屋简陋。1949年临城镇的街道仅长1000米。解放后,这个县的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临城的建设,从1950年至1959年开辟了1条1.5公里长的解放路,后又开辟了跃进、中进和新进路,继而又将这三条路的大小街道加宽、改直、伸长,并铺上水泥、沥青和石板,全长共5.33万米,填平了解放路两侧路面600米长的低臭水塘和拆除了一批障碍物,使全路段通了车,并在几条主要街道植树栽花,加设路灯,扩建临江桥,改扩建文澜江两岸石护堤长2300米,排水沟7000米,过虑池15个,公厕14个,农贸市场2个,综合市场3个,从而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状况。1986年还建成了县自来水厂,结束了自唐、宋以来临城镇居民长期饮河水的历史。
  县城的房屋建设逐步向楼房化发展。1950年至1985年建房面积49.07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17.42万平方米。1989年又建设楼房面积30039平方米,造价842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49.25%和115.5%,其中建成商品房37套,下基础11套,竣工面积7254平方米,产值200万元,上缴国家税利43万元。
  这个县的墟镇建设发展较快,至1985年止,全县19个墟镇共加宽、改直、新开街道、铺路面3.31万米长,其中水泥路1840米,沥青路5695米,石板路2398米。共建排水沟1.94万米,挖井122眼,地面机井15眼,深机井14眼,供水人数达2.91万人。兴建厕所91间。从1950年至1985年共建房面积49.34万平方米,相当于1949年4.1倍。1989年乡村建房3136间,面积11.48万平方米,价值1376万元。
  【人民生活】
  解放前,这个县的人民生活极为贫困,吃的是米粥番薯,住的是矮小的茅房。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据调查,1985年全县农村4.71万户共有单车5.12万辆,缝纫机3.53万部,手表7.54万只,摩托车65辆。平均每户有单车1.1辆,缝纫机0.75部,手表1.6只,录音机0.54台。198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696元,比1985年增加365元,增长1.9倍,比1978年增长9.8倍。全县职工1.75万人,年人平均工资1669元,月平均工资139.08元,比1979年人年平均工资597.91元增加1081.1元,增长183.89%。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临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