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180
颗粒名称: 临高县
分类号: K926.6
页数: 11
页码: 124-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临高县是中国海南省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临高县的建置沿革丰富多样,并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划。该县人口众多,包括多个民族。临高县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该县也注重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并保留了一些重要的名胜古迹。
关键词: 临高县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内容

一、建置沿革
  临高县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珠崖、儋耳郡时属儋耳郡。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并儋耳于珠崖,临高属于珠崖。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始建毗善县,属珠崖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毗善县改为富罗县,属儋州。同年撤富罗县成立临机(鸡)县。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临机(鸡)县为临高县。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废富罗县,将其部份归入临高县,部份归入儋州的义伦县。宋朝时,临高县属琼州。民国时期,临高县隶广东省琼崖行政公署,南区善后公署,海南特区行政公署。1950年4月21日临高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广东省海南军政委员会。1958年11月30日临高和澄迈合并为金江县。1961年5月又从金江县分出,恢复临高县,属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4月海南建省,临高县隶于海南省。
  二、行政区划
  临高县的行政建制为县政府,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管理区。
  全县管辖18个乡、镇,16个居民委员会,145个管理区。此外,在该县境内有红华、加来2个国营农场。
  临高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在临城镇。
  三、人口民族
  1949年这个县总人口为14.31万人;1989年全县总户数为8.09万户,总人口34.53万人,其中男18.45万人,女16.08万人,非农业人口5.45万人,农业人口29.08万人,总人口比1950年增长135.16%。人口除沿海略多外,其他地方分布较平衡,人口密度为258人/平方公里。
  这个县的民族主要为汉族,还有少量的黎、苗等少数民族。据1954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8.04万人。其中汉族为17.77万人,占总人口的98.5%;黎族2216人,苗族457人,其他6人,共占总人口的1.5%。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9.59万人。其中汉族19.38万人,占总人口99.9%;少数民族(黎、壮、水、苗、回、满、侗、蛋)131人,共占总人口0.1%。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31.07万人。其中汉族30.99万人,占总人口99.8%;少数民族731人,占总人口0.2%。语言以临高话为主,普通话也较通行。
  四、地理环境
  【位置面积】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东部与澄迈县毗邻,西部和西南部与儋县接壤,西北濒临北部湾,北临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整个县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48公里。
  全县总面积为1317平方公里,折合197.59万亩。其中宜农地110.52万亩,占全岛总面积的2.17%;宜胶地34.93万亩,占0.69%;宜热作地9.54万亩,占0.99%;宜林地2.21万亩,占0.04%;宜牧林地12.81万亩,占0.25%;水面6.46万亩,占0.13%;其他17.34万亩,占0.34%。1989年末耕地面积为41.27万亩,其中水旱田20.93万亩,旱地20.34万亩。
  【地形地质】
  临高县属于琼北台地,地势自南向北倾斜。一般台地均在海拔50米至150米之间,相对高度地面为50米以下,地面坡度多在5度至15度之间,地势较为平坦。全县分为西北部沿海,中部平原,南部、东部丘陵三个地带。
  这个县的地质主要有橄榄玄武岩、玻基辉敢岩、辉班玄武岩、河流洪积和海边冲积等5种,并以玄武岩为主,占全县的大部分面积。中更新世第二次橄榄玄武岩、玻基辉敢岩、辉班玄武岩主要分布在波莲、多文、皇桐、昌富等地。晚更新世第一次橄榄玄武岩、辉班玄武岩,主要分布于高山岭周围的东英、波莲的多贤、新盈的龙蓝、美良的沙潭等地。河流洪积主要分布在东江、敦灵、龙波,以及文兰河岸的南宝、加来、文澜江和波莲、博厚的部分地区。海边冲积主要分布于新盈、调楼、美良、东英、美夏、马袅等沿海地区。
  临高县的土壤大部分均属玄武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土,其次是浅海沉积和河流洪积发育而成的砂质土以及长期耕作形成的水稻土。全县土壤成份分为潮沙泥田、砖红壤、水稻土、滨海盐土、石质土等6个类型,有10个亚类,32个土属。潮沙泥田面积共有3381亩,主要分布在文澜河两岸;砖红壤地质多为轻粘土,暗红棕色,面积为107.62万亩,主要分布于多文、红华、皇桐、东英等地;水稻土面积为27.46万亩,多分布于全县各地水、旱田;滨海盐土面积为0.47万亩,主要分布于马袅、红牌、调楼、新盈等港湾地带;滨海砂土面积为3.47万亩;石质土面积为314亩,分布于新盈镇的片石村一带。
  【气候雨量】
  临高县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平均温度为23.4℃,最高温度月为7月份,月平均温度为28.3℃,最低温度月为1月份,平均温度为16.9℃。每年5~9月份为高温期,12月至翌年3月为低温期。
  全县常年降雨量为1417.8毫米,年平均雨日135.9天。年最大降雨量2274.2毫米(1967年),年最小降雨量996.3毫米(1977年)。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占年总降雨量的85%;每年12月至翌年4月,雨量稀少,为旱季。年平均日照时数2175小时,最多年份(1971年)2356小时,最少年份(1978年)1909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813.7毫米,最多年份为2038.1毫米(1969年)。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19.5千卡/平方厘米,最多年为126.6千卡/平方厘米(1971年),最少年为110.4千卡/平方厘米(1973年)。年平均强风有3.1次。这个县由于位于琼州海峡的西南边沿,年平均风速较大,达3.5米/秒,尤其是沿海地区平均风速更大,南部受地形所阻,风速略小。该县地处海南岛的西北部,受来自东或东南的台风(海南岛大多数台风的方向)的威胁较小。
  【山脉河流】
  临高县地处琼北台地,全县境内的山岭少而矮,且多数分布在南部,最高山岭是位于东江乡的马鞍岭,海拔306米。其次是大寒岭,海拔284米;美郎岭,海拔268米;多文岭,海拔244米。此外,该县有不同类型的山坡30个,其中海拔100米以上的有东江的南进坡(137米)、美软坡(135米)、李坡(100米);和舍的尧龙坡(145米)、大坡(135米);加来的美良坡(108米)、美加坡(101米);多文的美郎坡(141米)、包学坡(110米);博厚的山神岭(109米);龙波的群裕坡(116米);波莲的红星坡(100米)、山灵坡(102米)、美灵坡(121米);南宝的灵江坡(107米)、美律坡(104米)。
  这个县的主要河流有:文澜河、东江河、马袅河、博厚水、文科水。
  文澜河发源于儋县的马鞍岭,全长86.5公里,集水面积776.78平方公里,总落差为254.3米,流经该县的和舍、加来、南宝、美台、波莲、文澜江、临城、博厚、东英等7个乡镇。现又与松涛水库相接,贯穿于全县南北,经博浦港注入琼州海峡。这条河的中、下游两岸是一片大平原,为临高县的主要产粮区。
  东江河(又叫好林溪),发源于澄迈县的望牛岗,系南渡江支流的大塘河的上游河段,全长55.7公里,集水面积494.2平方公里,经过和舍、东江、龙波3个乡镇。
  文科水发源于波莲镇的抱庞村和灵上村之间的沟下水田,全长26.6公里,集水面积96.3平方公里,流经该县的热作农场、红星农场、古柳电站,转向西流到彩桥村附近注入琼州海峡的后水湾。
  马袅河,发源于该县多文岭,全长23.4公里,集水面积101.01平方公里,流经多文镇、皇桐乡;从马袅港入海。
  博厚水发源于该县博厚镇洋梧村附近,全长10公里,经过高域、文合等村,在太郎村南面注入大海。
  五、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这个县地处琼北台地,北临琼州海峡。据地质部门勘探,在该县境内和沿海海域发现有石油。在境内还有煤矿、铁矿和铅矿。
  【水产资源】
  这个县西北濒临北部湾,境内海岸线长71公里。北部湾渔场是海南岛大渔场之一。海区面积376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9.1万亩,海产资源丰富。另外,全县还有山塘水库150宗,面积1.84万亩,鱼塘643亩。所以,这个县的海洋捕捞业和海淡水养殖业较为发达。每年渔业产量达1500至2000吨。主要经济鱼类有红鱼、马鲛鱼和虾、贝、鱿鱼、白蝶贝、珍珠贝等50多种。
  这个县调楼、新盈两个渔业乡镇盛产鱿鱼、虾、墨鱼、大他鱼。其中鱿鱼体大质优,加工晒干后透明如玻璃,故素有“临高玻璃”之称。
  【药材资源】
  这个县的药材资源丰富,蕴藏量大。据中药普查资料统计,该县各种动、植物药材达215种,隶属102科,属于全国重点品种99种,广东、海南品种81种。主要品种有:海藻、海蓠子、昆布、海带、江篱、石决明、白贝齿、紫贝齿、鹅管石、海龙、海马、海星、玳瑁、珍珠、牡蛎、海胆、鱼腮、海麻雀等。还有了哥王、大青叶、半风荷、排钱草、土贯众、土沙苑、塑江南、救必应、鸦胆子、紫珠草、洋金花、独脚金、山芝麻等。
  六、经济建设
  解放前,临高县的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困苦。1935年至1949年,全县年均粮食产量在4300万斤至4800万斤之间徘徊。年年都缺半年粮。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农、林、牧、副、渔各业迅速发展。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52076万元,比1988年增长25.36%;国民总收入30712万元,比1988年增长22.65%。人均收入890元,比1988年增加192元,增长27.87%;工农业总产值12491万元,比1988年增长8.14%。
  【农业】
  这个县解放前,虽然有三条河和一些小溪,但没有水利设施,是个十年九旱的地区。解放后,兴修了水利,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农、林、牧、副、渔业发展较快。
  这个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番薯。198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4.32万亩,亩产208公斤,总产9.22万吨。比1950年增长227.18%。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西瓜、芝麻等。1989年,全县糖蔗种植面积4.63万亩,总产量10.32万吨,比1952年面积增加4.38万亩,产量增长27.44倍。1989年花生种植面积1.27万亩,总产1081吨;瓜类0.63万亩,菜类2.16万亩。这个县的波莲镇武来管理区是著名的“西瓜”之乡,西瓜畅销岛内外,每年都有一批提供出口。
  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香茅等。解放后,这个县的热带作物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89年全县橡胶种植面积5.64万亩,收获面积4.69万亩,年产干胶431吨,产值2798.15万元,比1954年增长1566倍,干胶增长862倍,产值增长3265倍。1989年椰子种植面积147亩,年产15万个;胡椒2094亩,总产27吨;咖啡2187亩,总产7吨;香茅3.72万亩,总产311万吨。
  饲养业主要有:猪、牛和家禽。解放后,这个县的畜牧业发展较快。1951年全县生猪饲养量5.01万头,牛4.02万头,山羊744只。1989年末生猪存栏量达21.24万头,比1951年增长3.13倍;牛存栏量达6.53万头,比1951年增长62.59%;山羊存栏量1.37万只,比1951年增长17倍;三鸟113.64万只,比1951年增长6.39倍。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88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54%。
  这个县多文镇和临城镇饲养的苗猪,以早熟易肥、瘦肉多而闻名;东江乡饲养的乳猪,每年都有一批运销香港等地;南宝乡饲养的鸭,以骨软、肉香、味美而饮誉岛内外。
  这个县的渔业生产以海洋捕捞为主,辅以发展海、淡水养殖业。1989年全县有3个渔业乡镇,19个渔业村,7946个渔业户,渔业人口9.8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14%。1989年全县有机动渔船1783艘,1.57万吨,4.34万匹马力。渔业产量2.55万吨,总产值178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25%。海水养殖0.12万亩,产量79吨。淡水养殖1.81万亩,产量69吨。
  1989年这个县的农业总产值873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82年的6054万元增加2685万元,增长44.35%;比1984年的7815万元增加924万元,增长11.82%;比1988年增长12.14%。
  【水电】
  解放前,这个县仅有1个蓄水面积4亩、灌溉农田610亩的水利工程。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兴修水利,到1989年止,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59宗,山塘15个,有效库容6636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19万亩;引水工程18宗,有效灌溉面积1.31万亩,加上建设松涛水库东渠道和配套设施,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在电力方面,全县共有大小水力发电站18宗,安装发电机32台,总容量5685千瓦,年发电量3316万度,其中农村用电量538.96万度。
  【工业】
  解放前,这个县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仅有77.14万元。解放后,工业发展较快。到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达57个,从业人员5036人,工业总产值3192万元,比1949年增长41.2倍;比1982年的2032万元增加1160万元,增长57.08%;比1984年的2869万元增加323万元,增长l1.26%;比1985年增长26.05%。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33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1个,全民和集体合营1个,全民与个体合营2个,从业人员3892人,国营和集体工业总产值212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6.47%;1988年城乡合作经营工业企业28个,农村办工业16个,城乡个体工业203户,从业人员1144人,工业产值39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7%。
  全县工业企业主要有:糖厂、农机修造厂、电机厂、化工厂、综合厂、五金厂、木器厂、汽水厂、家俱厂、服装皮件厂、食品厂、水泥厂、印刷厂、陶瓷厂、酒厂、粮食加工厂、电子厂、香茅加工厂等。
  【交通】
  解放前,这个县的交通极不方便。解放后,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1952年修筑和(乐)新(盈)、和(乐)和(舍)、临(高)加(来)三条公路主干线。1956年至1973年修筑从县城至各墟镇和部分村庄的公路。到1989年,全县有公路84条,全长643.4公里(其中国防公路138公里,柏油路89公里),比1980年增加145.2公里,增长29%。现在交通四通八达,每个乡镇和农场及部分村庄都通班车,县城每天都有客车开往海口、澄迈、那大、石碌、三亚等县市。全县共有各种机动车848辆,其中大小型客车289辆,单位自用小车l01辆,两、三轮摩托车205部,特种车6辆,大中小型货车128辆和中小型拖拉机2035部,全年客运量334万人次,货运量86.6万吨。
  水上交通也较为发达。县有水上航运公司,统管新盈、调楼、东英、美夏、马袅5个乡镇的19个运输队。全县头嘴、新盈、安全、昆社、黄龙、调楼、抱才、美夏、博浦、马袅、红牌等8个港口的运输船直达海口、湛江、榆林、合浦、江门、阳江、广州、吴川等及全岛沿海各地。较大的新盈港和调楼港,既是海南岛西北部的重要渔港,又是交通运输的门户。1989年全县有运输船245艘,总吨位1.88万吨,货运量5.93万吨,比1985年船只增加44艘,增长21.5%;吨位增加6709吨,增长55.5%;收入170万元,比1985年增加122万元,增长2.5倍。
  【邮电】
  解放前,这个县仅有电话总机1台,电话单机15部,线路总长84公里。解放后,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89年,县有微波电讯大楼,县邮电局下设新盈、加来、多文3个邮电支局和各乡镇11个邮电所。全县邮电人员204人,县境内邮路总长1127公里,其中农村邮路725公里,比1953年增加830公里,增长3.7倍。全县拥有电话总机18台,电话668部,其中县城自动电话378部,农村290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45万元,函件64万件,报纸339万份,电报5万件。
  【商业】
  解放前,这个县的商业不发达,全年贸易总额只有20多万元。解放后,临高县的商业日益兴旺。1989年,全县商业企业4544个,从业人员8460人,其中国营商业企业161个,从业人员2174人;集体商业644个,从业人员1384人;个体商业3739户,从业人员4902人。1989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8147万元,比1988年底增长8.1%,比1949年增长307.3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343万元,比1988年增长14.64%,比1978年增长186.91%。
  【外贸】
  至1989年,全县已建立起13家合资企业(中外合资7家、内联企业5家、独资1家)。总投资额4689.43万元,从业人员1260人。全县出口总值701.33万元,外贸创汇19.22万美元。该县信托公司与香港英华实业公司合办的高美胸围内衣厂,生产的“仙女牌”胸围,产品畅销国内外,荣获省外经部门和海关颁发的“信得过企业”、“出口型企业”证书,产品被推荐参加北京和广交会展销,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41万元,上升到1989年的294万元,增长6.2倍。
  【农垦】
  1954年2月,国家在临高县建国营红华农场,主要种植橡胶,同年10月又建起国营加来农场,主要种植水稻。1989年末,这两个农场共有301个生产队,2个基建队和7个机耕队。84所医院,3所中学,34所小学。共有卫生人员331人,病床170张,中小学生2455人,教职员工827人。土地总面积44.05万亩,总人口5.31万人,其中职工2.32万人。到1989年末止,共种植橡胶7.70万亩,年产干胶2832吨。工农业总产值356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149.6%,上缴税金180.6万元,产品出口总额人民币145万元。
  【财税】
  1950年5月,临高县人民政府成立财政科和税务局,加强财政、税收工作,以后曾多次分分合合,到1989年,县财政局、税务局下辖基层财政所、税务所各18个。全县财税干部职工共有1359人。1977年前,每年的财政收支基本做到平衡,略有节余。1987年以后,收少支多,年年超支。1989年,全县财政收入72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49.2%,财政支出311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51.7%。
  【金融】
  这个县于1950年9月成立人民银行临高支行,有干部14人开展信贷业务工作。到1989年,全县金融机构有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临高支行和保险公司各1家,管辖信用社18个,营业所16个,储蓄所8个。全县金融系统干部职工59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397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35人。1989年全县发放贷款累计总额为35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97%,1988年收回贷款113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9.32%,营业收入109.18万元,完成利润17.3万元。【城市建设】
  解放前,临高县城及14个墟镇的街道狭窄,房屋简陋。1949年临城镇的街道仅长1000米。解放后,这个县的城镇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临城的建设,从1950年至1959年开辟了1条1.5公里长的解放路,后又开辟了跃进、中进和新进路,继而又将这三条路的大小街道加宽、改直、伸长,并铺上水泥、沥青和石板,全长共5.33万米,填平了解放路两侧路面600米长的低臭水塘和拆除了一批障碍物,使全路段通了车,并在几条主要街道植树栽花,加设路灯,扩建临江桥,改扩建文澜江两岸石护堤长2300米,排水沟7000米,过虑池15个,公厕14个,农贸市场2个,综合市场3个,从而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状况。1986年还建成了县自来水厂,结束了自唐、宋以来临城镇居民长期饮河水的历史。
  县城的房屋建设逐步向楼房化发展。1950年至1985年建房面积49.07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17.42万平方米。1989年又建设楼房面积30039平方米,造价842万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49.25%和115.5%,其中建成商品房37套,下基础11套,竣工面积7254平方米,产值200万元,上缴国家税利43万元。
  这个县的墟镇建设发展较快,至1985年止,全县19个墟镇共加宽、改直、新开街道、铺路面3.31万米长,其中水泥路1840米,沥青路5695米,石板路2398米。共建排水沟1.94万米,挖井122眼,地面机井15眼,深机井14眼,供水人数达2.91万人。兴建厕所91间。从1950年至1985年共建房面积49.34万平方米,相当于1949年4.1倍。1989年乡村建房3136间,面积11.48万平方米,价值1376万元。
  【人民生活】
  解放前,这个县的人民生活极为贫困,吃的是米粥番薯,住的是矮小的茅房。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据调查,1985年全县农村4.71万户共有单车5.12万辆,缝纫机3.53万部,手表7.54万只,摩托车65辆。平均每户有单车1.1辆,缝纫机0.75部,手表1.6只,录音机0.54台。198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696元,比1985年增加365元,增长1.9倍,比1978年增长9.8倍。全县职工1.75万人,年人平均工资1669元,月平均工资139.08元,比1979年人年平均工资597.91元增加1081.1元,增长183.89%。
  七、文教卫生事业
  【教育】
  这个县于宋朝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就兴办教育事业,至清末,全县共有进士1人,举人28人,贡生446人,但文化教育仍比较落后,到解放前,全县只有加来、新盈2所初级中学和一些小学以及民主政府在木排革命根据地创办的1所临高人民公学。解放后,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到1989年底止,全县有各类学校374所,在校学生5.57万人,教职员工2749人,比1950年学校增加246间,增长2.92倍;学生增加4.47万人,增长6.7倍;教职员工增加2421人,增长8.3倍。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3所,农中3间,在校学生1.15万人,教职员工953人;师范2所,在校学生939人,教职员工219人;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生51人,教职员工28人;小学356所,在校学生4.38万人,教职员工1796人;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2827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还有业余教育22个班,学员3915人。大专函授145人,中专函授284人。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77年至1988年全县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共2861人,其中大专1226人,中专1635人。
  目前,全县掀起建校热潮。从1986年至1989年,全县群众集资839.9万元,政府部门拨款442.8万元,共兴建教学楼150幢,总面积10.44万平方米。全县22所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小学有20所盖了教学楼或水泥结构平顶教室;106所村完小;有97所盖起教学楼或水泥结构平顶教室。
  【文艺】
  这个县的文化生活较为丰富。1989年,县城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还有电影公司、琼剧团、临剧团、木偶剧团,共有干部职工和文艺人员211人,其中艺员63人。县城和乡镇有文化站18个,图书室8间,影剧院3间,露天剧场20个,电影队54个,新华书店、电视差转台、微波站、广播电台各1个,广播站7个,播放电视录像室45间,电视覆盖率达100%。
  木偶剧在临高县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据《临高县志》中记载:早在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每于节例,端木塑于肩膊,男女答唱为剧,观者甚众”。1981年11月,该县木偶剧团赴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观摩演出,荣获中央文化部颁发奖状和奖金。观摩演出后,《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海南日报》分别刊登临高县木偶剧团的消息。
  【卫生】
  解放前,这个县的医疗卫生事业落后,仅有一些民间诊疗所,缺医少药,每逢疫情,人民生命没有保障。1901年至1927年,该县有6个区30个乡的墟镇和村庄发生鼠疫,死亡874人。
  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89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县有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慢病防治站、药检所、医疗器械维修站、卫生学校,乡镇和农场有卫生院,农村、工厂、学校有卫生诊疗所。全县有卫生人员816人,比1953年的119人增加697人,增长6.8倍,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人,中级医务人员56人,初级医务人员589人。全县有病床649张,比1983年增加623张,增长24.9倍。医疗设备日臻完备。县医院有X光机、超声波机、心电图机、膀胱镜、手术显微镜、纤维胃镜、火焰光度计等一批现代化设备。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子宫脱垂、白内障、哮喘等疾病治愈率较高;外科开展了颅脑、肾切除、胸腹联合切口、肺、胃修补等手术;各种传染流行疾病得到了控制,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体育】
  这个县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展比较普及。每逢节日,城乡都开展各种球类、棋类、田径等比赛。1951年至1989年,这个县举行全县性运动会共324次,参加比赛者达8.34万人。1982年和1985年,该县体育代表队参加海南区第六、七届运动会,2次获得举重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金牌33枚、银牌24枚、铜牌8枚。
  现全县有体育运动场2个,小运动场4个,篮球场37个(其中安装有灯光设备8个),排球场43个,室外滑冰场2个,天然游泳池、举重房、门球场各一个。业余体校1间,学生64人。从1963年业余体校成立以来,共培训学生650人,其中输送和考上高等院校51人。
  【档案】
  临高县于1957年成立机关档案室。1961年5月成立临高县档案馆,1980年8月建立档案科,1982年成立县档案局,实行局馆合署办公,两个牌子,一套人马。1985年扩建县档案馆楼房,建筑面积从228平方米扩大到791平方米,馆内设有库房、资料室、阅览室、工作室、办公室、会议厅等。1989年县档案局(馆)有干部8人,其中已取得档案专业职称的4人。县档案馆保存档案5015卷,资料2735卷(册),有铁皮档案柜28套,以及打字机、复印机、照相机、切纸机、灭火器、电风扇等设备。编写了《临高县概况》、《临高县历届党代会简介》、《临高县历届人代会简介》、《临高县档案馆简介》等一批资料。1980年至1989年来馆查阅档案的2495人次,利用案卷4740卷册。
  到1989年,这个县的县直机关和各乡镇85个单位都成立机关档案室或综合档案室,共组成档案5623卷;全县21个单位建立科技档案室,共组成科技档案3207卷,科技资料839份,图书3307册;全县有114个单位对会计档案进行清理工作,共组成会计档案4.17万卷。教学档案、司法档案等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八、名胜古迹
  临高县的名胜古迹颇多,有独特而神奇的“临高八景”(毗耶灵石、百仞滩声、东桥春涨、盆岭晴霞、澹庵泉迹、桐乡夏荫、南海秋涛、龙潭神雨);有历史悠久的临高圣殿、茉莉轩、仙人洞、红牌港炮台、王佐墓、戴定实墓、谢屋墓、礼魁坊、进士坊;有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故址(中共临高第一支部故址、澄临行政办事处故址、临高县行政办事处故址、抗日民主政府故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故址、农民协会故址),以及“古银瀑布”、沿海红树林自然风景区等,都是理想的游览胜地。
  【毗耶灵石】
  位于该县西北部的高山岭(古称毗耶山),距县城5公里。据《正德琼台志》记载:“东汉建武二年,青州王氏,家住南村,有长子名祈,次子名律,与邑人王居杰上山打猎,倦息石上,祈为石陷,居杰砍石三刀而不解,祈曰‘吾乃毗耶大神,隐此石室,可以纯三牲,三载一祀’。”“毗耶神庙”始建于元代,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改为“高山庙”。庙前有一个平湖,古称“天池”、“望海阁”、“通天地府井”等传奇古迹,历史名人的诗词碑记犹存。1962年,现代著名剧作家田汉登临其境,抒发了“北部湾头云物诡,临高角上浪花驰”的感慨。
  【澹庵泉迹】
  位于该县西部的新盈镇和东村的博顿地方,距县城25公里,有一口八角官井,系南宋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46年)被贬来崖州,途经本县博顿村,发现甘泉,指引灾民汲水济渴之处。后人于甘泉处掘一口八角官井,刻“澹庵泉记”等石碑,竖立井畔,感念胡铨恩德。
  【桐乡夏荫】位于该县中部的博厚镇透滩村,距县城9公里,系该县明代著名诗人王佐(号桐乡)的故乡而得名。王佐少时,经常受到母亲的教诲。他做官后,为怀念母育之恩,建一座“慈训堂”。晚年辞官还乡时,他从大陆引回许多奇花异木移植在慈训堂旁边,合成一个小花园,取名“聚景园”。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钦命监察御史彭烈、琼州府通判米盈、临高知县杨护等因敬慕王佐,在王佐旧居树立“礼魁坊”。王佐曾咏“桐乡夏景”一诗,后人则将慈训堂,礼魁坊、聚景园、王佐墓等古迹合称为“桐乡夏荫”。
  【古银瀑布】
  位于该县东部的皇桐乡居仁村附近,距县城20公里。瀑布落差20米,幅面20米,幅宽200米,瀑布犹如一条轻纱银带,飞流直下,泻落潭中,水花四溅,蔚为奇观,令前往观览的游客留连忘返。
  【南海秋涛】
  位于该县西北部的临高角,距县城12公里。“临高角”三面环海,海角顶端直伸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称。东西隔开两个港湾,东边大鹏湾,西面临高湾,形成天然的游泳场所。每当秋风怒号,波涛滚滚,浪击滔天,故有“南海秋涛”之称。
  【临高角】
  临高角是世界的三大险要海角之一,地势险要。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那里登陆,解放海南岛的。此处也是该县的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区之一。
  【临城革命纪念碑】
  这是为纪念解放海南时在临高牺牲的119师副师长黄长先等烈士而兴建的。
  【和舍革命烈士纪念碑】
  这是为纪念1950年在和舍地区海岸岭阻击战中牺牲的原琼崖纵队第五总队政治委员、组织部长吴文龙和七团团长肖焕跃烈士而兴建的。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临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