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153
颗粒名称: 文昌县
分类号: K926.6
页数: 10
页码: 96-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文昌县是中国海南省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文昌县的建置沿革丰富多样,并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划。该县人口众多,包括多个民族。文昌县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该县也注重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并保留了一些重要的名胜古迹。
关键词: 文昌县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内容

一、建置沿革
  据《文昌县志》记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紫贝县,县治紫贝山下,隶属珠崖郡。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武德县,隶属临振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分置平昌县,县治迁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今东路镇平昌溪下路桥附近)隶属崖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为文昌县,隶属琼州。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1年)迁治于泰山乡水北村(今文城镇城内)。文昌县名沿用至今。文昌的含义是“偃武修文”,即停止武备,修明文教之意。文昌县于1927年成立中共文昌县委,1940年11月建立广东省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1948年3月,我党为革命斗争需要,曾设立过文南县和文北县。1950年4月文昌县解放。1951年成立县人民政府。1968年4月改设文昌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6月改为文昌县人民政府。
  文昌县是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大将张云逸等同志的故乡。
  二、行政区划
  文昌县的行政建置为县政府,乡、镇政府,管理区,村(居)民委员会。全县管辖25个乡、镇,265个管理区,3638个村(居)民委员会。此外,在该县境内有东路、南阳、罗豆、海南农垦橡胶研究所(美文)等4个国营农场,以及县办的竹㟍、三角庭、海藻场等三个农场。
  文昌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驻地在文城镇。
  三、人口民族
  据海南省统计局统计,到1989年底止,县总户数为12.63万户,总人口为50.28万人,男24.86万人,女25.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90万人,占总人口85.32%,非农业人口7.38万人,占总人口14.68%。人口密度为211人/平方公里。世居文昌的人口均系汉族,后来从外地迁入的人口有:黎、回、苗、满、瑶、旦等少数民族,共计400人。文昌县的语言比较单纯,绝大多数人口讲海南话,普通话也较通行。文昌县的海南话被作为海南话的标准语音。
  文昌县是海南岛著名的侨乡之一。全县约有华侨、港澳同胞70多万人,分别侨居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地理环境
  【位置面积】
  文昌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它东、南、北三面临南海,西部同琼山、定安两县毗邻,西南部与琼海县接壤,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95公里,文昌县城距海口市73公里。
  文昌县总面积2403平方公里,折合378.42万亩,其中宜农地162.66万亩,占全岛总面积的3.7%;宜胶地27.18万亩,占0.53%;宜热作地24.34万亩,占0.48%;宜林地43.04万亩,占0.85%;宜牧林地55.56万亩,占1.09%;水面13.7万亩,占0.27%;其他31.29万亩,占0.62%。1989年末耕地面积60.70万亩,其中水旱田45.90万亩,旱地14.80万亩。
  【地形地质】
  文昌县境内的地貌呈半月形,地势南高北低,向东南倾斜,东北部为海积平原,西南部属半丘陵地带,中部从抱罗至翁田形成一个较高的台地。该县除铺前、锦山、湖山、冯坡几个乡镇及罗豆农场较平坦外,其他地区多为起伏不平的低丘陵地区。全县最高点为铜鼓岭,海拔388米。
  文昌县的土壤结构较为复杂,大致分为8个类型:一是河流冲积土,主要分布于水北墟、龙马墟、蛟塘墟、升谷坡、冯家湾、清澜港一带;二是红色砂壤土,主要分布于文城、迈号、公坡、昌洒和铜鼓岭一带;三是棕色砂壤土,保水力弱。这类土壤大部分在红色砂壤土范围内,形成交错分布;四是黄白色细砂土,单粒疏松无结构,有机质贫乏,保水力差,这类土壤面积不大,只分布于本县东北部的海滨一带;五是喷出岩丘陵台地草原红色粘壤土,含有机质颇为丰富,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重兴、蓬莱、南阳、新桥、东路镇一带;六是铁子石砾棕色砂壤土,单粒疏松,有机质含量中等,主要分布于青山岭及会文镇以北一带;七是灌木草原砂壤土,单粒结构,主要分布于仙昌墟东北面及喷出岩丘陵草原红色粘壤土之范围内;八是海滨低地盐土,为糊状灰褐壤土,含有机质丰富,盐份较高,地面植物全属红树群落。主要分布于长岐港、清澜港、铺前港、东寨港等地之低洼海滨一带。
  据地震史记载:文昌县于明历二十三年(公元1605年)7月13日在罗豆墟的西南部曾发生一次7.5级的强烈地震(即震中位于琼山县三江至东寨港、云龙、塔市一带的那次大地震),使大块陆地陷落,70多个村庄被淹没。
  【气候雨量】
  文昌县属于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冬季无霜,全县常年平均温度为23.9℃,最热为7月,月平均温度为28.2℃,最高温度为32.4℃;最冷为1月,月平均温度为17℃,最低温度为14.8℃,极端最低温度为4.7℃。全县年平均日照2137小时,日照率为45%,年平均蒸发量为1872.7毫米。文昌县平均降雨量为1721.6毫米,每年5~6月和8~10月为雨季,12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年受台风影响2~3次,8~10月为台风盛季。台风对该县影响一般为西北风,8级以上台风每年平均有1.8次,1972年的20号台风达12级以上,台风登陆时常带暴雨,破坏性较大。
  【山脉河流】
  文昌县地处海南岛低平地带,境内有一些山岭,但海拔不高,约在几十米至300多米之间,全县境内主要山岭有7座:铜鼓岭,位于龙楼镇东部,东面临海,高峰海拔388米,次峰海拔241米,为全县最高之山岭;抱虎岭,位于翁田镇的北部,海拔207.4米;七星岭,位于铺前镇的东北部,北面临海,海拔117.4米,有大小山峰10余个,唯七峰独高,连缀如星列,故名七星岭;大岭,位于七星岭之南,高与七星并驾,俗称月岭;青山岭,又名玉阳山,位于文城镇的东北部,海拔94.86米;笔架岭,位于龙楼镇的北部,海拔63米;虎威岭,位于铺前镇的东北部,海拔56米,面向木栏头急水门。
  文昌县主要河流有5条:
  文教河,全长56公里,发源于琼山县树德头,流经该县的新桥、东路、潭牛、公坡、宝芳、东阁、文教、东郊等乡、镇,注入清澜港。是该县最大的河流。
  珠溪河,全长48公里,发源于翁田镇的排㟍。流经翁田、冯坡、锦山、铺前等镇,注入东寨港。
  文昌江,全长37公里,发源于琼山县斗牛岭,流经该县的南阳、新桥、文城、头苑、东阁等地,东会八水门,南抵清澜港,注入南海。
  石壁河,全长34公里,发源于蓬莱镇的昌城,流经蓬莱、重兴、会文等地,注入长岐港,1974年截弯取直开发新河道,改注入新村港。
  北水溪,又叫宝陵河,全长27公里,发源于昌洒镇的唐教村,流经昌洒、文教、龙楼等地,注入宝陵港。
  由于境内地势平坦,这个县的河流短小,水流缓慢,又直注南海。因此,每逢雨季,海潮上涨,河流两岸和海滨沿岸,常患水灾,而离河较远的地区又常受旱灾的威胁。
  五、物产资源
  【林产资源】
  文昌县的林产资源主要有人工造林和红树林。国营岛东林场人工造林为最多,该场为全省主要林场之一,人工造林遍布全县,特别是沿海防护林营造的比较好,沿海防护林占全县人工造林面积的一半。尤以翁田镇为突出。人工造林主要种植速生丰产林,树种主要为木麻黄、大小叶桉、台湾相思等。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其中清澜港红树林为海南省红树林资源的聚宝库。现有红树林面积3万多亩,共15种24科,并已建立起地方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还有地方级铜鼓岭珍稀动植物保护区。
  【水产资源】
  文昌县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206.7公里,是海南省海岸线最长的县份之一。还有4万亩海滩涂和5万多亩淡水水面,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据海洋资源调查,有各种鱼类800多种,数量较多的有带鱼、小黄鱼、大黄鱼、白姑鱼、鲐鱼、鲨鱼、海鳗、马鲛鱼、红鱼、石斑鱼等,还有对虾、龙虾、毛虾、墨鱼、鱿鱼、鲍鱼、螃蟹等。近年来,这个县的海洋捕捞和海淡水养殖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89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4647吨,其中鱼虾4306吨。水产养殖面积2.05万亩,其中海水养殖1.64万亩,淡水养殖4178亩。海淡水养殖场除了孵养鱼外,还孵养对虾、斑虾等供应出口,同时也和外商合资联营养虾业。该县清澜海藻养殖场生产的“琼脂”也是出口产品之一。
  【矿产资源】
  据地质部门勘查,目前已发现的矿藏主要有:铁矿、铝矿、钛矿、水晶矿、岩石矿,以及钨、锆、钴、煤、石英砂、宝石、高岭土等10多种矿产。已探明的大小型矿山近几十处,总储量约4094.9万吨。
  【盐业资源】
  文昌县的海水浓度一般在2.5~3.5%,港湾多,滩涂广,日照长,有利于发展盐业生产。现全县有盐场3个。盐田生产面积为3.2万亩,平均年产量4780吨,品质优良。
  六、经济建设
  198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85813万元,比1988年增加1.21万元,增长16.43%。全县国民收入总额45616万元,比1988年增加5139万元,增长12.70%。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641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88年增加2220万元,增长9.18%;比1978年增加15985万元,增长2.5倍。
  【农业】
  文昌县的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林、热作、牧、副、渔业并举。粮食生产主要以稻谷、番薯为主。198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84万亩,总产量13.00万吨,比1988年增加5万吨,增长62.5%。其中:稻谷播种面积65.72万亩,总产量10.27万吨,比1949年增长130.79%;番薯种植面积21.12万亩,总产量2.73万吨,比1988年增长22.42%。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菠萝等。这个县是海南省的花生主要产区之一,历年来花生产量较高。1989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11.89万亩,比1988年增加了0.21万亩,增长1,80%;比1949年增加5.2万亩,增长1.83倍;总产量6163吨,比1949年增加1976吨,增长7.08倍。热带作物主要有:椰子、橡胶、胡椒、咖啡、香茅等。1989年,全县热带作物种植面积到达28.99万亩,比1988年增加0.65万亩,增长2.29%;比1978年增加15.05万亩,增长2.01倍。
  文昌县是海南省椰子最多的县份之一,而这个县的东郊镇又为全县产椰子之冠,素有“椰乡”之称。1989年全县的椰子种植面积到达12.20万亩,比1988年增加0.4万亩,增长3.39%;比1978年增加5.4万亩,增长79.41%。1989年总产量1774万个,比1978年增加769万个,增长76.52%。
  1989年,橡胶种植面积到达11.26万亩,比1988年增加0.31万亩,增长了2.83%;比1978年增加7.11万亩,增长2.71倍。1989年橡胶总产量(干胶)1113吨,比1978年增加835吨,增长1.33倍。
  1989年,胡椒种植面积到达4.24万亩,比1988年增加431亩,增长了0.1%;比1978年增加3.54万亩,增长6.05倍。1989年总产量733吨,比1978年增加560吨,增长4.33倍。1989年末咖啡新种面积达1.06万亩,比1978年增加1万亩,增长17.6倍;1989年总产量100吨,比1978年的16吨增加94吨,增长6.25倍。1989年,香茅到达面积1588亩,总产量46吨,比1988年增加2吨,增长4.5%。
  饲养业主要有牛、羊、猪和家禽等。1989年,全县牛饲养量7.37万头,比1988年增加0.81万头,增长0.3%;比1949年增加4.9万头,增长50.04%。山羊存栏量4.87万只,比1949年增长82%。生猪存栏量20.7万头,比1988年减少1.43%。1989年三鸟饲养量288.36万只,比1988年增加77.16只,增长36%。
  文昌县是海南省养鸡的重点县,养鸡喂料讲究,方法科学,因而鸡肉具有皮脆、肉嫩、骨软,肥而不腻,味道鲜美等特点,“文昌鸡”久负盛名,饮誉中外。
  1989年,这个县的农业总产值1350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82年的10949万元增加2552万元,增长23.31%;比1988年增加1144万元,增长9.26%。
  【林业】
  解放后,文昌县的林业发展较快。1989年末,人工造林到达面积64万亩,比1988年增长11.21%,比1952年人工造林增加几十倍。现在全县有“四旁林”22万亩,沿海防护林带20多万亩,红树林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7.8%。1989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302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88年增加140万元,增长4.86%,人工造林最好的是翁田镇,全镇造林6万亩。
  【水利】
  解放后,文昌县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现在全县有蓄、引、提水中小型水利工程726宗。其中有湖山、东路、宝芳、龙虎山、爱梅、石壁、八角等中型水库7宗,小(一)型水库26宗,小(二)型水库52宗,塘坝352宗,总库容3.5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248宗,总引水流量4.63立方米/秒;江海堤围41宗,总长172.9公里;电力排灌总装机82台,装机容量1410千瓦;全县灌溉面积33.92万亩,占水、旱田面积的70%。
  【工业】
  解放前,文昌县工业很落后,几乎是空白点,解放后,发展比较快。据统计,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有71个,从业人员6863人。其中全民36个,集体31个,中外合资4个。现在这个县的工业主要有:海南冶金修理厂、清澜钛矿厂、海南造船厂、文昌氧化铝厂、罐头厂、食品厂、印刷厂、糖厂、水泥厂,农机修造厂、汽车修配厂、砖瓦厂、陶器厂、油脂加工厂、渔船修造厂、计量所、电力厂、盐场、粮油加工厂、二轻机械厂、木器厂、五金厂、工艺厂、服装厂、皮革厂、炮竹厂,昌利铝箔纸厂、文星电线电缆厂、文丽毛里布厂、纸巾厂、文香养殖场、文闽港服装厂、会文镇屏风加工厂。1989年,工业总产值12910万元,比1982年的3347万元增加9563万元,增长285.72%;比1984年的4035万元增加8875万元,增长219.95%;比1988年增加1076万元,增长9.09%;比1952年50.80万元,增加12859.2万元,增长253.13倍。
  【乡镇企业】
  近几年来,文昌县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1988年全县乡镇企业单位有6308个,比1987年增长13.02%;比1982年增长2.19倍。1988年乡镇企业人员1.9万人,比1987年增长11.37%;比1982年增长了2.52倍。1988年底,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3878万元,比1987年增长4.36%;比1982年增长2.89倍。1988年,乡镇企业总收入10355万元,比1987年增长29.4%;比1982年增长9.54倍。乡镇企业经营的项目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工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加工业等。主要产品有:粮食、水果、橡胶、铁制农具、木制农具、原盐、砖、瓦、石灰、服装、粮食加工、咖啡加工、胡椒加工、糖脂、粟脂、卡拉胶、海藻粉、地毯垫、星月珠、洗衣箩、椰雕工艺、美术品、玻璃纤维丝、椰蓉、奶糖等等。
  这个县加工出产的菠萝罐头、椰蓉、椰奶糖、椰奶饼、琼脂软糖、椰丝地毯、椰雕、珊瑚花等20多种产品,远销世界七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电力】
  文昌县用电基本由海南电网供应。供电设备主要有:35千伏变压器4台,容量9800千伏安;10千伏变压器648台,容量3045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78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652公里;220~300伏线路115公里;用电负荷3.9万千瓦。海南电网提供的电力外,该县还有备用电源1448千瓦。现在,全县77.5%的村庄,67%的农户,100%的乡镇有电供应。
  【交通】
  文昌县有水陆交通运输线,运输业较为发达。全县有公路157条,总里程长达947公里。县支线公路146条,里程长550公里。桥梁94座,总长1813米。全县有机动车6315辆。其中货车1219辆,客车528辆,大中小拖拉机、手扶机、三轮机动车有4568辆,全县25个乡镇,每天都有客车直达海口,交通十分方便。这个县共有大小港湾36个,水路运输主要有清澜、铺前两个港口,共有机船74艘。清澜港码头有6个泊位,其中300吨级两个,年最高吞吐量20万吨,新建500吨级两个,5000吨级一个。铺前港设有对外开放装卸点。海上交通可直达全国各港口和香港、东南亚各国。年水陆货运量393吨,客运量64万人次。
  【邮电】
  解放后,文昌县的邮电事业有很大发展。现在全县设有邮电局一个,邮电支局24个,邮电所45个,邮电代办所6个,邮电通讯人员500多人。邮电机构遍及全县墟镇。目前,长途电话已实现半自动拨号,有磁石式长途电话交换机3部130门,载波电话终端机6部,总容量36路,实占容量21路。长途电路19条,现在全县24个支局都可向国内外挂长途电话。1989年发行报纸杂志452万份,电报10万份,函件163万份,邮电业务总量132万元。
  【城市建设】
  1949年,文城只有衙前、便民、竹行三条小街道,总长1.2公里,房屋680间,总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混凝土结构仅占11%。解放后,这个县的基本建设发展较快。1988年底止,文城总建房面积67万平方米(其中私人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比1949年增加61.82万平方米,增长12倍。而且绝大部分是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新建两个贸易市场,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改造扩建文东路(衙前街)、文南路(便民街)、沿江路(竹行街)3条街道。新建东风路、新风路、文建路、新华路、沿江东路等5条街道。还改造扩建城新路、太平里、文岭里、新风里等几条马路的柏油路面和混凝土路面,总长4.8公里,面积9.6万平方米。新建、重建人民、太平、新华、迎宾、公仔、攻关、竹行、城新等7座跨江桥梁,使城内街道连通,行人、车辆通畅无阻。地下水沟,由1949年的12条,增加到18条,由2600米增加到6500米。街道两旁建花池242个,安装路灯101盏。建大型水塔一座,容量180吨,日供水量3500吨,年供水量125万吨,基本满足全城生活、生产用水。
  据1981年房屋调查统计,全县房屋有24.16万间,总建筑面积849.7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建筑面积136.9万平方米,平均每人6.86平方米,农村建筑面积712.8万平方米,平均每人17.8平方米。
  【商业】
  1989年全县有商业机构6862个,从业人员1.39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280个,从业人员3197人;集体所有制商业单位765个,从业人员3616人;个体有证商业5817人,从业人员7.09万人。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792万元,比1988年增长15.67%,比1953年增长6.78倍。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19102万元,比1988年增长35.90%。
  【农垦】
  1960年9月,国家在文昌县建国营东路、南阳农场,于1961年7月和1964年7月先后建起国营罗豆农场和橡胶研究所,东路、南阳、橡胶所主要种植橡胶,罗豆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全县4个农场(所)1989年共有生产队171个,土地面积22.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总人口2.76万人,其中职工1.34万人。中小学24所,在校学生4893人,教职员工446人;卫生院71所,卫生人员251人,拥有病床140张。1989年末共有橡胶5.6万亩,年产干胶2735吨,水稻4.60万亩,总产8614.9吨,其他经济作物2764亩。1989年工农业总产值3290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48.77%,上缴税金106.7万元。
  【外贸】
  1989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1029万美元,比1988年出口总额178万美元,增长4.8倍。1989年外贸收购总额1306万元,比1988年增长49.09%;比1959年增长2.6倍。近几年来,文昌县外贸常年出口的产品有:活牛、奶猪、活鸭、蔬菜、西瓜、菠萝罐头、椰子糖、椰蓉、香茅油、茶叶、琼脂、畜产品、工艺品等。
  【财政】
  1989年全县地方财政年度收入1836万元,比1988年增长17.02%;比1953年增长2.34倍。1989年度全县财政年度支出总额4834万元,比1988年增长25.5%;比1953年增长16.95倍。
  【金融】
  文昌县县级金融机构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保险公司等6个单位。下属金融机构有95个单位。其中:农业银行有营业所25个,储蓄所13个,营业部2个,信用社25个;工商银行有办事处5个,储蓄所8个,营业部1个;中国银行有分理处12个;建设银行有办事处4个。全县金融系统人员916人。
  1989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884万元,比1988年增长23.07%;比1952年增长462.9倍。其中,1989年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26万元,比1988年增长31.68%;比1952年增长268.8倍。
  1989年全县银行其他各种存款余额44435万元,比1988年增长78.58%,比1952年增长1645.7倍。
  1989年全县各种贷款余额55372万元,比1988年增长18.12%,比1952年增长198.6倍。
  1989年全县侨汇、外币存款(折人民币)1870万元,比1988年增长35.11%,比1952年增长1.07倍。
  【人民生活】
  根据1989年统计,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1753元,比1980年的690元增长154.07%。人均国民收入912元,农村人平均纯收入1002元,比1985年496元增长102.02%,据1985年统计,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有自行车116辆,缝纫机76部,手表232只,收音机50部,电风扇52台,彩色电视机20部,黑白电视机6部,录音机40部,洗衣机2台,电冰箱2部,毛料衣服10件,皮鞋35双。农村家庭每百户有自行车124辆,缝纫机69部,手表202只,收音机77部,电风扇2台,彩色电视机5部,录音机14部,大家俱458件。
  七、文教卫生
  【教育】
  文昌县在宋、明、清代,教育就有了一定的发展。历代考中举人87人,进士16人。解放后,教育事业发展更快,全县现有大学分校1所,中等师范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卫生学校1所,职工业余学校1所,海南电视大学文昌分校1所,农业职业中学5所,普通中学24所(其中初级中学18所,完全中学6所),教职员工1500人,在校中学生1.53万人,还有农职业中学5所,教职员工149人,在校学生693人。小学409所(包括农村教学点),教职员工2627人,在校小学生5.86万人。幼儿园20所(包括工矿企业办园数),入园幼儿1.01万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该县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取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据1977年至1988年统计,全县被大专院校录取2433人,中专学校录取3272人,全国有名的清华、北大、科大、中大、复旦、交通等大学,都有文昌的学生。文昌中学是县的重点中学,在恢复高考制度10年期间,该校就有1303人考上大学,占高中毕业生的54%,有3600人考上中专学校,有25人大学毕业后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有6人选送出国留学。
  【文艺】
  文昌县是文化艺术比较发达的县份。解放前,琼剧、木偶剧、盅盘舞、八音(民间音乐)等文艺活动在群众中流传较普遍。著名琼剧艺术家吴发凤创作了《大义灭亲》等大批优秀琼剧本。木偶剧艺人陈德景的木偶表演艺术饮誉全岛。民间音乐、文艺创作和盅盘舞活跃各乡村。解放后,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在县有琼剧团,各乡镇有业余琼剧团和木偶剧团。1953年,文昌传统舞蹈“盅盘舞”赴京演出,获得好评。县图书馆儿童阅览室,1982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文昌琼剧团以演出时装戏著称,故民间有“看时装戏要看文昌戏团”之说。1981年排演的《雷雨》参加省文艺调演获三等奖。全县城乡有影剧院和影剧场96个,工作人员349人,各种类型的放映机138部。文昌县业余创作活跃,朱允和的《农谚集解》、黄世利的《教学拾萃》、谭显波、郭仁勇的《宋庆龄故乡——文昌县》、郭仁勇的《民国人物专辑》等已分别由花城、海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县有电视转播台1个,电视覆盖率达100%。
  【卫生】
  解放后,文昌县的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4个,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慢性病防治站,升谷坡医院,药检所等,25个乡镇和农林场设卫生院。全县共有医务人员1320人,其中,取得高级职称的正副主任5人(中医2人,西医3人),主治医师139人(西医111人,中医28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共1093人。全县共有病床756张。县人民医院拥有X光机四部,B型超声波,脑血流图、胃镜、细菌培养室等设备。有对胃、胆、脾、肾、子宫等切除和颅脑外伤处理技术。
  【体育】
  文昌是海南群众体育开展较早、基础较好的县份,素有“排球之乡”的美称。现在全县有球类练习馆一个,排球场1924个,篮球场82个,足球场105个,田径场305个,乒乓球台400张,游泳池2座,旱冰场2个,灯光球场10个。现中、小学校和乡村都有排球队和排球场。县青少年排球队,早在50年代参加省排球比赛曾获得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二名。60年代参加全国少年排球比赛曾获得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三名。70年代参加省青少年排球赛曾先后二次获得女队冠军、男队亚军。1981年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分区赛,女队获得冠军,1983年参加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男队获第三名。1984年参加省少年排球锦标赛,男队获得第二名。1988年文昌中学男女排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赛,男队获亚军,女队获第五名,1989年文昌中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第五届“振兴中华杯排球赛”,男队获冠军,女队第五名。文昌县先后向省、国家输送100多名运动员,其中有74名优秀运动员。
  八、名胜古迹
  文昌县有古称“文昌八景”。即:铜鼓呜韶、青龙鼓浪、玉阳青泉、浮丘分潮、东瀛七洲、南桥赏月、三江夹洞、七星排斗。后又续有新八景即:紫贝晴云、清澜夜月、天塘瀑布、龙潭钓竿、石鼓涌泉、霞洞绚锦、长岐泽渡、分水飞帆。
  【斗柄塔】
  位于铺前镇东北11公里的七星岭主峰上,建于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塔呈八角形,共7层,现仍完好,矗立于大海之滨,晴日登塔远眺,可望见雷州半岛轮廓,对航海和军事都有重要意义。
  【文庙(即圣殿)】
  位于文城镇文东路77号,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后经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清代顺治十六年(公元1669年)和1973年三次修缮。现尚坚固壮观,是海南省保留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建筑群。
  【文笔塔】
  位于东郊镇椰海白土尾。塔下碧海万顷,四周椰林青翠,清代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由乡民郑运通邀众兴建。此塔,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至今仍成为人们的美谈。
  【宋庆龄祖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祖籍在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1985年文昌县人民政府将宋氏祖居仿旧修建,并建展览馆。展览的内容有记载宋庆龄同志青少年时代的活动,以及她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和她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解放后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光辉事迹的文章、图片、像片和遗物等。
  【铜鼓岭】
  座落于龙楼镇的东部,西连内陆,东濒南海,顶峰海拔388米,山势雄伟壮观,风景优雅,环境别致迷人,是个旅游胜地。岭上有风动石、仙人洞、石屋、承天湖和尚园诸名胜,特别是风动石,高3米半,上圆下尖,底部竖于石上,风吹能动,却长年累月不倒,蔚为奇观。此外,还有乔木、灌木、竹子、红白藤、金丝草、金银花、黑猴子、穿山甲、野猪、黄猄、花岗岩等宝贵的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自然资源。古往今来,吸引过不少文人和知名人士,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建华山椰林】
  位于东郊镇建华山管理区,椰林面积3万多亩,沿海边绵亘数里,与大海相互衬映,景色优美,气候凉爽,空气新鲜。矗立在椰林之中的文笔塔,既给椰林添姿色,又供游客饱览古代文物之风采。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文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