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5094
颗粒名称: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26.6
页数: 13
页码: 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秦至1989年海南省建置沿革发展情况。
关键词: 建置 沿革 海南省

内容

一、先秦至两汉时期
  【西汉海南岛开设郡县】
  据《琼州府志》述,唐虞时代,琼崖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之后,积极开拓疆土,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征百越,在南方设置3郡:桂林郡(在今广西境内)、南海郡(在今广东境内)、象郡(在今越南北部)。海南为象郡之外徼,属秦朝遥领的范围。
  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反秦势力蜂起。当时,任秦南海郡尉的任嚣病重,邀龙川县令赵佗密商后事,并任命他代理南海郡尉。任嚣死后,赵佗乘秦亡之机用武力合并南方3郡,自称南越武王(《汉书·南越传》),割据一方。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了南越。翌年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等9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岛境内。珠崖郡治在今琼山县遵潭镇东潭管理区,儋耳郡治在今儋县三都镇南滩管理区。从此,实现了中央封建政权对海南岛的直接统治。据《汉书·贾捐之传》记载:“初武帝征南越,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儋耳、珠崖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属交趾刺吏。”据《汉书》瓒注引《茂陵书》记载:珠崖郡下领县5:瞫都县、玳瑁县(两县均在今琼山县境),苟中县(今澄迈县境),紫贝县(今文昌县境),临振县(今临高县境)。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儋耳郡下领县3:儋耳县(今儋县境),九龙县(今东方县境),至来县(今昌江县境)。其他8县无可考。
  【东汉地方建置的收缩】
  郡县制建立后,不断有汉人和其他百越人迁来岛上,在沿海和河流出口处设立居民点。汉人的迁入,虽然也带来了大陆上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但由于西汉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压迫和剥削,给俚族(黎族先人)也带来了极大灾难。尤其是驻守珠崖官吏贪污腐化,搜刮地方,民不堪役,以至反抗斗争连年不断。从设置珠崖、儋耳两郡到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的20多年间,大小反抗斗争就有6次之多,这大大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又鉴于当时海南岛的生产力低,经济落后,统治者没有多少利益可得,因而,封建王朝在琼崖的政权机构时置时废。如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取消儋耳郡,并入珠崖郡,海南仅存一郡作为建置代表。到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又因珠崖郡境民众反抗,接受贾捐之建议,撤销珠崖郡,只在今琼山县境内设一个朱庐县(也有朱庐县设在海北遥控海南,在海南设有治所之说),归海北合浦郡遥领(《汉书·贾捐之传》)。这样,西汉在海南的建置,在60多年的时间里,从两郡变为一郡,又从一郡变为一县,区域缩小,级别降低,最后连郡县官吏、戍卒以及汉族士民等都完全撤到海峡以北,这实际上等于放弃整个海南,使从王莽新朝至东汉初期,海南岛处于无政府状态中。直到汉光武帝十九年(公元43年)四月,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废止朱庐县,重置珠崖县,使“珠崖”复见于史册。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儋耳降附”,又复置儋耳县(《正德琼台志》)。纵观东汉经略海南177年中,对地方建置及行政区划,完全处于守势,经略范围不出北部和西北部,比西汉大为收缩。可见其对海南岛的统治仍然是不稳定的。
  重置珠崖县,无疑是马援南征的结果。论功绩,西汉路博德是开辟海南二郡的先驱,东汉马援是其继承者。论传说和古迹,马援的影响尤为广泛。在海南各地,几乎都有伏波庙和关于两伏波的传说,这反映了海南人民的怀念。
  二、三国、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海南属吴国统治范围。赤乌五年(公元242年),东吴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3万远征珠崖、儋耳,同年复置珠崖郡,属交州(《三国志》卷17,吴书,吴主传第二)。郡治设在徐闻,下辖3县:徐闻、珠官(均在雷州半岛)、朱庐(在海南岛)。这次征略,聂友、陆凯分任珠崖、儋耳太守,但很快又都迁任。当时有人指出海南“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三国志》卷60,吴书,全琮传15),表明东吴对珠崖的征略并无多大实效,而统治归于失败,水土险恶依然如故。汉对琼崖的“遥领”仍是有名无实。
  晋朝平吴后,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省珠崖并入合浦郡,改朱庐县为玳瑁县,与珠官县同隶于合浦(《晋书》卷15,志5)。南北朝时,宋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复立珠崖郡。梁朝又基本上放弃了对海南岛的统治。仅于梁武帝大同中(公元535~545年)在废儋耳郡之地设置崖州,统属于扬州。至此,海南才恢复了郡县设置,使之重归中央王朝统一治理,改变以往的羁縻性质(《隋书》卷31,志篇26)。此后,历隋唐宋元明清,海南岛不论设郡置州还是设府,都统属于中央政权治辖之下,成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的组成部分。这是海南岛建置的一大进步。
  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崖州的建立,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俚僚(包括黎族的古代祖先)1000多峒“归附”冼夫人,由她“请命于朝”而设置的。冼夫人是高凉郡(在今广东省阳江县境内)越族大姓冼氏人。她自幼“小有机略,善于抚循部众,而压服诸越”(日·小叶田淳:《海南岛史》)。梁大同初年,嫁与罗州刺史冯融之子高凉太守冯宝为妻,辅夫佐政,约束亲属,政声甚好。梁陈两朝交替之际,越地大乱,冼夫人虽冯宝病卒仍能怀集百越,安定境内。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冼夫人率越族众首领迎陈朝将领章昭达平定反叛,其子冯仆因功而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冼夫人率领属下各州县归附隋朝。因安抚岭南归顺朝廷有功,先被册封宋康郡夫人,后又追赠其夫冯宝为广州总督谯国公,册封为谯国夫人。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僚大多逃亡背叛,朝廷下诏夫人命其招慰,因功再赠临振县(崖州属下一县,今临高县境)汤沐邑1500户,追赠冯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冼夫人死于仁寿初年,谥号“诚敬夫人”(《隋书·谯国夫人传》)。
  还在萧梁时代,冼夫人就已控制了岛西北部。隋到唐初,冯冼家族实际上控制了海南大部分地区,直至唐天宝年间,仍是海南地方的实际统治者。冼夫人在治理海南期间,极力推行民族团结和睦政策,推广汉黎人民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使当地出现了社会安定局面,为开发海南作出一定贡献。故直到今日,冼夫人庙宇遍布海南城乡,她的故事广为流传,每年2月12日,各地还有纪念她出军的所谓“闹军坡”习俗,反映千百年来海南人民对这位襄助开发海南的百越女英雄的怀念(司徒尚纪:《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
  三、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复置郡县】
  隋文帝统一天下以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即遣柱国、襄阴郡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陈朝旧将徐璒拒于南康(今江西南泉),“洸虽到岭下,逡巡不得进”。冼夫人率领部属归附隋朝,并派其孙冯魂率兵迎洸,击斩徐璒,遂入广州,岭南之地尽归于隋。关于隋代海南的行政区划,诸史记载不一。据《正德琼台志》卷三记述,隋炀帝时,中央政权对琼崖的统治大为加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恢复珠崖郡(改崖州为珠崖郡),后又拆西南地区置临振郡,均属扬州司隶刺史。珠崖郡领县5:义伦、感恩、颜卢、毗善、吉安,郡治义伦(今儋县境)。临振郡领县5:昌化、延德、宁远、澄迈、武德。到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又将2郡改为珠崖、儋耳、临振3郡,统县10:义伦、感恩、颜卢、毗善、吉安、昌化、延德、宁远、澄迈、武德(《隋书》卷31)。自东汉以来,海南均附属于别郡,为雷州半岛遥领之地,境内只设一二县而已。从隋代起,始复郡增县,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为以往历代王朝所不及。隋朝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海南岛的统治尚未就绪,其政权就被推翻,但它在海南的建置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为以后海南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唐代地方建置的发展】
  唐代比过去王朝更加重视边疆开拓,海南虽属少数民族地区,但却不被划为羁縻州,而是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同一般地区一样设州县管辖,说明唐代对开发海南的重视。在唐代,海南岛的行政区划同样随中央对全国行政区划的变革而变革,以军政混为一体,州县的设置,不仅遍布沿海各地,而且扩展到民族山区,是海南古代地方建置史上的最盛时期。
  唐初,海南岛隶属高州总管。武德七年改总管为都督。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崖州(今琼山县境)设置都督府,督率崖、儋、振3州军事,崖州都督由刺史兼任。迨唐中叶,都督府改置于琼州。与此同时,唐分全国为10道,海南岛属岭南道,开始不设置行政长官,只是作为朝官巡检的区划,地方行政隶属于府。至于州县的设置,则是不断扩大,并屡有变动。就州郡而言有4次: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将珠崖、儋耳、临振3郡改为崖州、儋州、振州。崖州领县4:颜城、澄迈、临机、平昌,州治颜城(今琼山县境);儋州领县4: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州治义伦(今儋县境);振州领县4:宁远、延德、临州、陵水,州治宁远(今三亚市境)。3州共12县。第二次,是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拆崖州之琼山增置琼州,是时海南有4州:琼州、崖州、儋州和振州。琼州领县5:琼山、临机、万安、富云、博辽,州治琼山;崖州领县3;儋州领县5;振州领县5。全岛设4州共18县(《旧唐书》卷40,志21)。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又拆琼州和振州一部分置万安州,其领县4:万安、富云、博辽、陵水,州治万安(今万宁县境)。至此,全岛共设5州共22县,属岭南道统辖(《元和郡县图志》下册)。第三次,是从玄宗至肃宗时代,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崖州为珠崖郡,儋州为昌化军,琼州为琼山郡,振州为临振郡,万安州为万安郡。第四次,是在乾元元年,又将郡置改为州。到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全岛复置了5州22县,归岭南道统辖。其中崖州辖3县:舍城(贞观元年以颜城更名)、文昌、澄迈,州治舍城(今琼山县境);琼州辖5县:琼山、临高、曾口、乐会、颜罗,州治琼山;振州辖5县:宁远、延德、吉阳、落屯、临川,州治宁远(今三亚市境);儋州辖5县:义伦、昌化、感恩、洛扬、富罗(毗善),州治义伦(今儋县境);万安州辖4县:万安、陵水、富云、博辽,州治万安(今万宁县境)(《正德琼台志》卷2、卷3)。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在琼山南境黎峒(今定安县境)增置忠州,但不久便废(王象之:《舆地记胜》卷124)。
  【南汉建置的收缩】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为南汉刘隐割据,海南岛归南汉统辖,州县建置初依唐制,后来省去部分县。如琼州省去曾口、颜罗两县,儋州省去富罗一县,万安州省去富云、博辽两县,振州省去延德、临州、落屯3县,共省8县(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2)。因此,南汉时期海南岛的设置是从唐5州22县变为5州14县,这种裁减合并意味着统治区域的收缩。但是,由于在晋室南渡以后,南北朝对立,五胡诸雄争立于华北时代,战乱绵年,大姓甲族大多移往江南,因而,五代时期,为避战乱而踏上海南岛的人士与日俱增。《五代史·南汉世家》上说:“是时天下已乱,中原人士以岭外最远,可以辟地,多游焉。唐世名臣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这里所说的“岭表”,就包括海南岛。这些流离海南的中原人士,不仅对宋代开发海南创造了一定条件,而且对中原礼乐文化的传播,促进海南岛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如《新唐书·王义方传》记载,太宗时代被贬为吉安丞的王义方,聚集地方父老商量办学,讲授经书,行释奠礼,开化风气,就是一例。苏东坡的《伏波庙记》也说:“自汉以来,珠崖儋耳,或置或否,扬雄有言,珠崖之弃,捐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冠棠。此言于当时可也。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斑斑然矣。其可复言弃乎?”
  四、宋、元时期
  【宋代的行政区划】
  宋太祖统一中原,开宝三年(公元970年)遣潭州防御使潘美为将征讨南汉。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二月,潘美率军直迫广州,南汉最后的一个统治者刘银出降。于是,南汉灭,南汉60州240县尽归于宋。同年4月,命太子中允周仁俊知琼州,并以儋、崖、振、万安4州隶属琼州。
  宋代地方的行政区划,以路为最高,下设府(州、军)、县、乡(镇)。宋初,海南岛的行政设置仍袭唐制,而隶属于岭南道。直至宋太宗(公元977~997年)时改划全国15路,海南隶属广南西路。海南没有路一级的设置,仅设置州或军。州军的长官称知州事、知军事。县依户口之多少和资地情况而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海南岛除琼山县是中等县外,其他皆属下等地区。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对南汉在海南岛的行政区划略作调整,把崖州并入琼州,另将唐代的振州改为崖州(州治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宋以前的崖州均在琼山),保留儋州、万安州,共4州13县,比南汉少一州一县(洛扬)。变动后琼州领县6:琼山、澄迈、文昌、舍城、临高、乐会;儋州领县3:宜伦、昌化、感恩;万安州领县2:万宁、陵水;崖州领县2:宁远、吉阳。到神宗熙宁(公元1068~1077年)之后,海南岛行政区划进行了改革,改琼州为琼管安抚司,以司全岛军政。同时还分别将儋州、万安州、崖州易名为昌化军、万安军和朱崖军(昌化军和朱崖军后改称南宁军和吉阳军)(《道光府志》卷首,历代沿革表)。改革后,琼州下领5县:琼山、澄迈、文昌、临高、乐会;南宁军(原儋州)下领3县:宜伦、昌化、感恩;吉阳军(原崖州)下领2镇:临振镇(即宁远县)、藤桥镇(原吉阳县);万安军(原万安州)下领2县:万宁、陵水。这样,从唐5州22县减为1司3军10县两镇,大大减少行政指挥层次,这是加强集权制发展的结果。特别是为适应交通和贸易发展,使琼州兼广西路安抚都监,“提辖海外逐州军公事”(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一),起着路一级某些行政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岛内外交流和地区开发。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在今东方县昌化江流域置镇州,州下辖通华、四达两县。4年以后,即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以“出差货物不多,中间并无人旅往还”而废止(《宋会要辑稿》方域7,189册)。南宋对海南岛的行政区划大体上沿用北宋建置。
  【元代的地方建置】
  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炳由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拥立流亡迁徒于南海崖山(广东新会南海中),南宋已名存实亡。其时,海南琼管安抚使赵与珞对宋朝忠心不变,继续奉立帝炳,据海南岛以抗元。元将阿理海涯率兵南伐,经柳州,到达雷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秋,派遣旧知琼州事的马旺前往劝降,赵与珞坚决拒绝,并率义勇谢明、谢富、冉安国,黄之杰等将士共同据守白沙口死战,使元军无法登岸。同年十一月,元将通过收买与珞部下叛变,活抓与珞及其他将领(《崖山志》卷184)。至此,海南岛完全归属于元朝。明朝唐胄(琼山人)曾经著论说:“于戏与珞死后,匝三阅月宋亡矣。自阿里海涯戍鄂(湖北省武昌县)以来数年之间,荆南江广望风投降,间有如高世杰、李芾、马暨之苦节拒敌,亦不过斩首自尽而已,岂有若此裂杀之惨哉。且当是时,西来迎刃之大军隔海矣,同心之应科已死矣,宋之士宇垂尽矣,岂不知大势之去,螳臂之不可御,然所以谩骂以泄其愤坚守以固其节者心焉而已。宋室守臣死节虽多,岂有后于与珞者哉。然以远土孤臣,史氏不为立传,续纲目者不为大书可惜也。夫虽然,此犹食禄也,若谢明、谢富、冉安国、王之杰辈郡士尔,服死已难而又甘招陪磔,尤何难也?”
  元代海南的行政区划多仿宋制,无大变更,除控制沿海军州以外,还把势力伸到五指山区内部,但经略重点仍在东部。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改琼州为琼州路安抚司,统辖军县如故。即琼州领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会5县,南宁军领宜伦、昌化、感恩3县,吉阳军领宁远、吉阳2县等,共计12县,均属于海北海南道宣尉司。这个道是为了加强对海南的统治,在湖广行中书省之下特设的,治所在雷州路,长官为宣抚史,又称宣抚都元帅。州行政长官为安抚史,县行政长官为县尹。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同时将新附的黎峒寨519个,民2万余户从乐会县中分割出来,另置会同县;从琼山分出一部分置定安县(《元史》卷17,本纪篇17,世祖14)。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琼州路军民安抚司为乾宁军民安抚司,同时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南建州于洪武元年废,又恢复为县)。为便利监察百官,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海北海南道在雷州路设肃政廉访司(长官为廉访史),统辖海南、北海两道。至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由江南道御史台统领海北海南道以及其他9个道的廉访司。元末,海南行政又改由广西行中书省领导(《正德琼台志》卷2、卷3)。
  五、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三月,明朝征南将军德庆侯廖永忠挥师南征,至7月,元朝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副都元帅陈乾富归降。12月,廖永忠命耿天壁统军征海南,克儋、万安等城,败小踢峒王官泰,招黎人归化。于是,开始了明朝对海南岛的统治。
  朱明王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行政上做了调整。但是,海南岛州县建置比元代并无增加,唯名称有变。洪武二年改琼州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并改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明实录·太祖实录》第6册,卷31)。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升琼州为府,统辖3州13县(《正德琼台志》卷2)。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把儋州治宜伦省入儋州,万州治万安,改名为万宁并省入万州,崖州治宁远省入崖州。因此,琼州府领3州(儋、万、崖)10县: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昌化、感恩、乐会、会同、陵水。此外,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属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据广东民族研究所编《黎族古代历史资料》下册有关各县黎峒资料统计,黎族编入都图者共28都75图155峒。
  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立广东布政使司后,琼州府由原属广西行中书省改归广东布政使司管辖,从而结束了历史上海南岛与广东大陆行政分离状态。这是海南行政区划沿革上的一件大事,是海南岛社会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对发展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明朝灭亡:后,广东和海南尚存一部分拥明反清势力,社会动荡不安,兵变连绵。清廷派遣军队继续征讨,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10月,尚可喜、耿继茂克钦州,平西王朱〓缚李明忠投降,于是高雷琼诸郡基本平息。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任朱之光为琼州知府,他是清朝琼州第一位知府(清道光《琼州府志》)。
  清代海南岛的行政区划,仍沿袭明代旧制。至世宗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改雷琼道为海南道,专辖琼州一府。琼州府下设3州10县(州县名和明朝相同)。清代虽全部袭用明代行政体制,但经过一系列整顿,中央政令已渗透入海南腹地,特别是对黎族地区的直接统治大大加强,州县管辖的范围深入到黎族聚居的僻远地区,逐使黎族普遍受编,极大地改变过去不入版籍、“不服王化”状况。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02第41册记载,到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几乎所有黎区都划入州县统治范围。在琼山县,清朝沿袭明代5都9图外,增设了开文、德兴、全鹿等3个图。在澄迈县,沿袭明代都图统治,并将其统归永泰乡管理。在定安县,除沿袭明代都图统治外,增设太平巡检司,驻南闾市。在乐会县,黎族聚居有纵横峒,清代称北峒(位于万泉东溪上游与定安岭门、南闾市相通的地域,合中平、河滥、加略、南昌、加福、三更等6村而成),南峒(在东溪上游,顺次分上、中、下3峒),在明代仍叛服无常,清代大体归附,称为熟黎。在临高县,有坟营、坡头、那律、番吉、路遥、番溪、松柏、重遥等8个峒。其中番溪峒(在兰洋市附近)在明代也时有反叛。在儋州,明代编有5都,清代沿袭,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把民代设在大成市附近的薄沙司移置到那大市。在万州,除沿袭明代的7都外,还把鹧鸪啼峒.分为西峒、北峒、太平峒。又在龙滚市设立龙滚巡检司,在州北设坡立汛,以据北峒要隘。在崖州,明代编有董平5都、董平6都、董平7都,清代改为里。原崖州今乐东的罗活、抱由、多涧、f家等峒,明政府于万历四十二年在据西黎心腹的乐安汛筑城,在罗活峒设乐安营,在南方望楼溪流域的要道设乐平营,防兵28名。清代,于乐安城驻巡检一员,汛防兵60名。乾隆五年改藤桥市为永宁巡检司,崖州协水陆营千总一员驻扎防守。在感恩县“附版籍者什九,附者什一,与居杂居。”其峒各为:楼峒、王峒、古镇州峒等3峒。昌化县,据清代统计峒2:大村峒、大员峒,村落33个。每峒设总管一名,哨管一名。据清人张庆长写的《黎岐纪闻》说:“黎头辖一峒者为总管,辖一村或数村者为哨官,大抵父死子代,世世相传,或间有无子而妻代之及弟代之者,为众心所归而公定之也。凡小事听哨官处断,大事则报总管,总管不能处始出报告州县。”可见,峒的行政司法权具有自治性质,但还是为州县所控制(杨德春:《海南岛古代简史》)。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冯子材奉令进军五指山区,“开通山路,收抚黎众10万人”(《清史稿》卷137,志112,兵8)。在镇压黎汉人民起义之后,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海南设置“抚黎局”(治所在兴隆),专管黎人事。又在五指山腹地的合亩制地区每峒设总管、哨官各一名,进行管辖。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崖州升为广东直隶州,辖万宁、陵水、昌化、感恩4县。
  此外,明、清代,中国政府已明确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六、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海南岛的政治体制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在琼山)设道尹,治理全岛,共辖13县,改会同为琼东、昌化为昌江、万州为万宁县。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废道制,由粤军旅长兼琼崖善后处处长,掌管军民两政。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设置琼崖行政委员会,将海口从琼山县划出,设海口市政厅,这是海南开郡以来的第一个近代化都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广东省分设4个善后区,置南区善后公署于琼山,领阳、交、雷、钦、廉、琼、崖7州,属28县3市,其中包括海南岛的13县1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设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统领全岛军政。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本岛为广东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下辖16县1市,其中除原有的13县外,增加新划出的白沙、乐东、保亭3县。据许崇灏《琼崖志略》记载,当时白沙是拆原儋县属的雅义、白沙、元门、尤头、炳邦峒,昌化县的霸王、乌烈、大坡、保平、冯虚峒,感恩县属的吴什峒,陵水县的南流、十万峒,定安县属的新布营、根铺、加钗、小水峒和恩河图,崖县属的红毛上、下峒和道裁、红茂村,琼山县属的加泉、林湾峒等边沿山区合并而成。保亭县是拆原崖县属的首弓、三弓、布打、六罗、抱龙、同甲、水翁峒;陵水县属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乌牙峒和岭门、白石图,万宁县属的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属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图,定安属的船埠、南引、加冬图和母瑞山等边沿山区合并而成。乐东县是拆原昌化县属的七差,感恩县属的东方、马隆、鸡叨、峨逆、抱由、甲中、峨沟峒,崖县属的乐安、多涧、抱善、抱江、龙鼻、潭寨、多港、头塘、万冲、万阳峒等山区合并而成。
  1939年日寇侵占海南,人民尽受蹂躏,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948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前夕,将海南岛改为海南特别行政区,直隶中央行政院。1949年4月,拟建海南省,并派陈策等组成“海南省筹备委员会”,因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海南在即,陈策等逃之夭夭。1950年5月1日全岛解放。
  海南行政区的演变,自汉初始在琼崖置郡县到解放前夕,历时2059年,随朝代变更,郡县之名称也常有改变,对县的设置和废弃在汉、梁、隋、唐时期变化较大,到宋元时期渐趋稳定,到明朝才固定下来,且为后来所继承,体现了明代作为建置上一个转变时代。为了简明沿革,兹列下表。
  【参考资料】
  1、《正德琼台志》卷一、二、三
  2、《琼州府志》卷二
  3、《海南岛史》,学海出版社印行,小叶田淳著,张迅齐译
  4、《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司徒尚纪著
  5、《旧唐书》、《新唐书》
  6、《海南岛古代简史》杨德春著
  7、《汉书·南越传》
  8、《汉书·贾捐之传》
  9、《三国志》
  10、《晋书》传15,志5
  11、《隋书》卷31,志篇26(谯国夫人传)
  12、《旧唐书》、《新唐书》
  13、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2
  14、《五代史·南汉世家》
  15、《元史》卷17
  16、《明实录·太祖实录》
  17、《海南岛志》陈铭枢1933年

知识出处

海南省况大全

《海南省况大全》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充分利用了本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面、概要地介绍了海南岛自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设郡县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侧重于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特别是突出介绍了海南建省后各行各业的新发展、新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