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了经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926
颗粒名称: 三、促进了经济发展
分类号: F424
页数: 3
页码: 124-1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宋代海南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宋代 海南岛 农业 手工业 商业贸易

内容

宋代由于大批文臣名士入琼,这些人不仅带来大陆的先进文化,而且也传播了大陆各种生产技术,促进了海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海南的土地有限,随着入岛移民的增加,当时州县官员已开始对农业引起重视。北宋开宝八年(975年),仅琼山县就修渠引水灌田300余顷。淳熙8年(1181年)琼州知州韩壁将水田耕褥灌溉方法传教给琼山县的百姓。宝祐四年(1256年),广东遂溪人纪应炎中进士后,就任澄迈县主簿㉓,看到海边滩涂可垦耕,便募民围海造田千余亩,并引水灌溉。自宋代起,海南已开始引进两广和越南的稻种,这时海南也已大量种植木棉,纺织业也从丝纺、麻纺发展到棉纺。宋人范成大记载,宋代的黎族服饰就以“机抒精功,百世于华”,驰名天下,招来远近商贾,畅销两广,并被征为朝廷贡品。宋代海南的盐业也相当发展,宋食贷志记载全岛的盐田就有13处之多。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抚州(今江西临川)人折彦质谪居昌化军时,为了发展当地集市贸易,就与儋州寓士许廷惠等人商定,当地每5日为一集市,民众可于集市日拿自己的产品到市场去出卖和交换。
  宋朝时,海南与大陆各地的贸易往来很兴旺。这主要得益于北方受金兵入侵,宋王朝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以市舶收入作为国库重要财源之一,因而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海运事业。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就明确地说:“市舶之利最厚,如抽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利取之于民。朕所以留心于此,庶可以少宽民力尔”(会要稿)。在宋代,海南岛的海上贸易已较发达,主要门户如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会等都有市舶活动。到乾道年间(1165—1173年),在海南设立琼州市泊分局,隶属广州市舶司。为了适应海上贸易的需要,宋代海南岛沿海的港湾开始形成固定的停泊点,来往于大陆的商船主要停泊在琼山的海口浦、白沙津和澄迈的石矍港。在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以前,琼州的商税额只有4285贯(1贯为1000枚铜钱),而熙宁十年这一年全岛的商税收入则达到19597贯,增长速度很快。这个商税额,是征收海南土特产的香料、槟榔、小马、翠羽、黄腊、苏木和贝吉等税的收入,也包括船泊税。北宋时,由泉州、福州、浙江、湖广、广南等地来琼的商船大都载金银布匹,海船价值不下万余贯,而高州、化州、雷州等地来的商船则多载米包、瓦器、牛畜类,每船价值少也一、二百贯。到了南宋,琼州与泉州、福州间的贸易更为兴盛。泉州的商船一般是正月出航,满载酒、米、面粉、纱绢、油漆、瓷器等往琼州,五、六月返航,输入琼州槟榔等土特产。
  在宋代,南洋各国番船也常到琼州海口浦、白沙津贸易,海南的各种热带作物、珍贵木材和南药,以及珍珠、玳瑁、蜜腊、五色藤等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输往邻国。而当时地处海南东南部的陵水湾则是国际商船在琼州寄泊和物品补给站。唐宋时期从大陆泉州、广州等地前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北非和地中海国家的商船,以及上述地区国家前来中国大陆的商船,大多都要在陵水湾或海口浦停靠休整、补给物品和淡水。随着国内外商船停靠海南各港口日益频繁,到海南定居经商贸易的大陆人越来越多,有些外国人也偶而在海南居留。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