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海南文教发展有划时代意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924
颗粒名称: 一、对海南文教发展有划时代意义
分类号: G40-055
页数: 2
页码: 122-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岛在古代文化教育方面的落后状况,以及海南文教事业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海南岛 文化教育 学校

内容

古时海南岛落后,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的落后。而文教落后,则突出表现在宋代以前全岛没有一间州县办学校。不办学校,同当时经济落后和缺乏资金固然是一个起码条件,但跟当时地方官员不重视文化教育和没有教师,则是最根本的原因。没有学校,没有教师,当然没法培养出什么人才。难怪从隋朝开始,全国已实施科举选才制度,但从隋唐至五代的400多年中,海南竟没有出现过一名进士、举人之才,自然海南出生的人也难进入官场。
  到了宋朝,海南各地才开始设立学校。北宋太宗年间,海南才办起第一间小学——宝芳小学。庆历四年(1044年),琼州才在今府城东南面办起官办府学,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儋县等地亦相继开设县学,此外,琼州还设置附郭社学、仁政乡校和珠崖乡校,后来又在府城北郊建起东坡书院。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吉阳知军周康拨款重修州学,说明宋代崖州已办起州学。大陆不少博学儒士也陆续到海南岛当塾师,招徒讲学。当时海南各州、县都专门配置了掌管文教工作的教授、教谕、训导等学官,不少进士、举人出身的州县官还利用空暇时间到学宫亲自为生徒讲经授业。《琼州府志》卷29载:“宋守之,庆历年间知琼州,教诸生讲五经于先圣庙,建尊儒阁,暇日亲为讲授,置学田,以资膏火,由是州人始知好学。”当时琼山县人陈孚曾从学于宋守之,是众生中出类拔萃者,后来参加会试,成为海南第一位考中进士者。这在当时的海南是件开天辟地的事情,影响极大,于是很多士子都以他为榜样,刻苦修举业,很多民众都纷纷送子弟入学读书。苏东坡谪居儋州的3年中也招徒讲学,岛内不少好学之徒都慕名而来拜他为师。他的生徒中,有琼山县的姜唐佐和昌化军的符确,后来都中了进士。历任真宗、仁宗朝宰相丁谓,贬居崖州3年,能以贬思过,“教人读书为文,其所著诗文有数万言。还向当地老百姓传授建筑技术,帮助乡民修建房屋,得到黎民赞杨。”
  有些到海南任职或贬流海南的官员落籍后,也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子孙,严格要求后代刻苦读书修举业,故他们的后裔登科第者颇多。例如,郑志灏的儿子郑美器、孙子郑真辅,何兴的儿子何一鹏,陈甫的儿子陈仲良等,在宋代都中了进士。两宋海南出生的进士共有15名之多,从此海南便开始有人到朝廷和大陆各地做官。海南通过办各种学校,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全岛的社情民风也不断开化、文明和进步。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