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大批汉人入岛对开发海南所起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911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大批汉人入岛对开发海南所起作用
分类号: K296.6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代时期,大批汉人进入海南岛,对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朝廷命官和贬流大臣对海南的地方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唐代也是海南私塾教育、海上交通贸易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中后期朝廷腐败、赋役繁重等问题引发了民众反抗,导致社会不稳定。
关键词: 唐代 海南岛 汉人移民 政权建设 私塾教育 民众反抗

内容

唐代大批汉人进入海南岛,特别是不少朝廷命官至琼任职和朝廷大臣贬流至琼,对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一、加强了地方政权建设
  西汉至隋,历朝虽在海南置郡县,但经常撤并,往往与雷州半岛的县合郡,隶属于大陆的州郡管治,朝廷往往对海南岛实行“遥领”,向岛上派遣各级官员极少,千余年史籍记载莅琼的官员名单了了无几,这说明海南地方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是非常簿弱的。
  唐朝逐渐加强了海南地方政权建设,全岛共置5州、22县,增派了汉族官员。特别是贞元五年(809年),岭南节度观察使李复,奏请朝廷批准提升琼州为下都督府,加置琼、崖、儋、振、万等5州招讨游奕使,并立城厢,开大衢,设市井,这对加强海南地方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是有利的。
  二、开启了海南私塾教育
  唐代大批汉人迁居海南,传播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开启了海南的教育文化,逐渐改变了原著民的陋俗。例如,王义方被贬任吉安丞时,看到当地人没有文化,黎俗荒梗,便召集各峒首领,集中生徒,亲自为他们讲经义,行释奠之礼,使社会风气大变,清歌吹竽,登降有序,黎酋大喜。宋庆礼任岭南节度使时,崖、儋、振、琼、万州首领互相侵掠,茺俗不安,以前使者不敢前往,他便亲临海南诸州,询问风俗,劝各首领以大义,后来皆释仇相亲,于是诸州安定。永贞元年(805年)礼部尚书辜玑被贬任琼州军民指挥时,卜居东河湖上村,因当时天旱,田禾枯死,他便劝教民众挖井,引泉灌溉田地,使当地人长期受益。同年被贬居琼山的唐丞相韦执谊、户部尚书吴贤秀、太常寺卿王震等,对传授中原文化,发展当地教育,都起了一定作用。有些地方官员则教民众烧制陶瓦,改茅屋为舍,以免台风之患。
  唐初佛教已传入海南,在海南各地已建有佛寺。唐天宝7年(748年),高僧鉴真第5次东渡日本时,所乘之船被台风刮到振州,在海南滞留一年时间,不仅给当地寺院留下一批准备带往日本的佛教经典,还帮助寺院修造佛像,传经、讲律、修度,培养了一批佛教教徒,把中原文化包括当时最先进的建筑、绘画、雕塑、医药等科学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民,深受海南士民欢迎。
  三、促进了海南海上交通贸易
  海南四周环海,自古来往海南必须靠船。唐代由于大陆官兵民众来往海南逐渐增多和本岛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便在琼山城(今府城)北10里外的白沙津(今海口市白沙门)设渡驿站,作为海南岛与雷州半岛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唐代黎族纺织业已开始发展,他们利用木棉和野生纤维纺织而成的盘斑布,作为贡品进入中原,深受中原人喜爱。海南的海岸线很长,阳光充足,有利于发展制盐业,唐代琼州已有关盐场的记载。从唐开始,岛上出现少量商人,岛上独特的物产,如沉香、牛角、鹿皮、珍珠、槟榔、花梨木等,对中原商人富有吸引力,前来海南经商的人日渐见多。宋代苏轼在《和劝农诗》的序中写道:“海面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可见宋以前海南经营沉香的人是不少的。
  四、中晚唐赋役繁重引起民众反抗
  唐代汉人移民海南逐渐增多,加强了海南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对海南的开发和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到了中后期,朝廷政治腐败,赋役繁重,加剧了民众与官府的矛盾和斗争。乾封元年(666年),琼山南部(今定安县东南)黎峒民众起义造反,攻占了琼州城长达一百余年。贞元初,岭南节度使李复多次遣使谈判,都解决不了问题。后来令其副官姜孟京和琼州刺史张少逸并力讨除,经过四五年才收复琼州。于是他奏请提升琼州招讨游奕使,加强对各州县的治理。咸通5年(864年)懿宗皇帝又命辛、傅、李、赵4将部兵征黎,在琼山南境(今定安县西南部)擒获起义的黎族首领才罢兵。为了加强征黎,唐代在琼山南部增设忠州,长在7年多时间,死伤无数人,效果不大,遂领兵撤退,并废忠州。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