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晋代大批中原人避战乱迁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8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晋代大批中原人避战乱迁琼
分类号: K296.6
页数: 2
页码: 86-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三国时期,海南岛属于吴国统治范围。吴国皇帝孙权为了扩大领土和势力,在242年派遣将领聂友和陆凯率领3万水兵征服海南岛。吴军乘坐战船直达海南,取得了胜利,孙权决定留下聂友治理海南。然而,聂友担心海南的水土不宜居住,只留下少数精锐军队自卫,其余将士都被遣送回东吴。由于海南地处隔绝的异域,受到吴国统治的实际效果有限。因此,奏请朝廷撤销海南的二个郡,只保留朱卢县,并让其隶属于交州。这次征服海南虽然未能产生太大实际效果,但也导致了一批中原汉人在海南岛上经营和定居。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吴国 海南岛 征服 中原汉人

内容

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后不久,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迫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建国号晋,仍都洛阳,史称西晋。晋咸宁五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兵20万,分水陆6路攻吴,次年兵临石头城(南京)下,吴主孙卑皓投降,吴亡。至此,历经90余年魏、蜀、吴分裂刈据的中国又统一于晋。
  晋太康元年(280年),撤销珠崖郡,将珠崖并入合浦郡,在海南岛只设朱卢县(后改称玳瑁县),直隶合浦郡,属交州管辖。晋代海南地方行政建置的降低缩小,说明朝廷对海南统治的削弱、放松。
  晋代对海南乃至中国南方统治的放松跟中原的累年战争是分不开的。终晋一代,除了太康年间(280—290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委亩”①①的短暂太平盛世之外,长期处于大规模的战乱之中。西晋建国皇帝晋武帝死后,先是出现持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缴起各族人民起义,各少数民族贵族也乘机起兵,争夺政权。最主要的有李特起义、张昌起义、王如起义和杜弢起义,此起彼伏的流民起义又持续了10余年。加上东汉至晋,西、北边陲的匈奴、鲜卑、氐、羌、羯等少数民族(史称“五胡”)纷纷内迁,长期与汉人杂居,逐渐汉化。西晋政府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少数民族人民要负担苛重的租调,有的被征当兵,有的被充为佃客③,有的被掠卖为奴,因而他们反晋斗争史不绝于书。其中晋永安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后又改称汉王,表示他是刘汉王朝的正统继承者。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国号汉。四年,刘渊病故,他的第四子孙聪杀太子自立。次年刘聪的汉军攻陷洛阳,抓俘晋怀帝,杀晋宗室及百官3万余人,不久又杀晋怀帝,西晋亡。晋怀帝永嘉年间,北方大乱时,许多世家大族争相南逃,散居江准之间,甚至流徙至福建、两广和海南岛。晋都洛阳被凶奴刘聪的汉军攻下之后,南迁达到高潮。史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难江左者十六七④”。这股空前的移民潮,史称“永嘉南渡”。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于建兴六年(318年)在南北士族地主的拥戴下称帝,定都建康(现南京),史称东晋。
  东晋是局促于江左的偏安政权,北方领土沦丧殆尽。因此,东晋一代相继进行多次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北代战争。永嘉七年(313年),祖逖北伐是最早的一次北伐战争,永和十年(354年)至太和四年(409年),刘裕从建康出师北伐灭南燕;十二年(416年)刘裕又统军北伐灭后秦。
  东晋未年,爆发孙恩、卢循大起义,历时12年,空间遍及南中国。元兴三年(404年),卢循率领的义军在晋将刘裕的围逼下,从浙东泛海南下,袭取番禺(今广东广州),赶走晋广州刺史吴隐之。卢循自称平南将军,摄州事,以其姐夫徐道为始兴(今广东韶关)太守。在此前后,晋王朝发生桓玄之乱,晋廷无暇南顾,暂与义军妥协,授卢循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直到晋将刘裕灭南燕后班师南归,才遣军袭取番禺,卢循转战交州龙编(今越南慈山),兵败投水而死。大起义结束不久,东晋政权便为刘裕所篡夺。在两晋近130年的绵年战乱中,大陆不少士民渡海避难到几乎毫无战事的海南岛定居谋生,为海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聂友
相关人物
陆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