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汉人沿海上“丝绸之路”迁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89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汉人沿海上“丝绸之路”迁琼
分类号: K296.6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从汉代开始开通南向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其中海南岛是必经之地。沿海上“丝绸之路”从事贸易的大陆汉人和波斯人通常在海南岛休整、补充淡水和物品,并在岛上设立中转站和补给站。有时需要进港避风滞留。此外,也有不少汉代中原文化在海南岛留下,例如“朱庐执圭”银质官印和汉代青铜釜、北流型铜鼓等文化遗物,这些都是汉代大陆汉人迁居海南的证据。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海南岛 文化遗物 迁居

内容

从汉代开始,中国除了从陆路开通西亚和欧洲各国的“丝绸之路”外,还开通了南向的海上“丝绸之路”。尽管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屡有变化,而海南岛是南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时运载中国丝绸、陶瓷、铁器、青铜器、蜀布、邛竹杖等特产的船队,就是从徐闻、合浦等港口出海,沿北部湾、南海西航,到东南亚的瓯骆国(今越南)、夫甘都卢国(在今缅甸境)、谌离国(在缅甸沿岸)和南亚的黄支国(在今印度境)等国,甚至到达西亚、东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国家。而外国的珍珠、香料、宝石、琉璃、象牙、犀角、金银器等,也从水路输入汉朝。沿海上“丝绸之路”从事贸易的大陆汉人和波斯人,一般都要在海南岛休整、补充淡水和吃用物品,甚至在岛上设立固定中转站和补给站。有时遇上台风,海船要在海南岛进港避风滞留。因此,有的汉人便落居海南岛,在岛上留下了不少汉代中原文化。例如1993年7月在乐东县谭培山村发现的“朱庐执圭”银质官印,和在东方、临高、儋州、昌江等地发现的汉代青铜釜和北流型铜鼓等文化遗物,就是汉代大陆汉人迁居海南的物证。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