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高方言语系归属及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885
颗粒名称: 一、临高方言语系归属及来源
分类号: K296.6
页数: 2
页码: 72-7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临高方言的特殊性质、与黎话的区别,以及其语言来源和与壮语的相似性。
关键词: 临高 方言 语系归属 来源

内容

临高方言(临高话)又名村话、贝语等。它比较特殊,只有口头语,没有反映本语的文字,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字。临高县人用村话读书(汉文字),语音跟普通话差不多,懂普通话的人一般都能听懂;海口郊区和琼山羊山地区的人用村话读书,语音大部分是海南话,会讲海南话的人都能听懂。临高言言与黎话是完全不同的。有人把临高方言称为“黎话”,是他们对临高方言和黎话都一窍不通的表现,把讲临高方言的人称为黎人更是大错特错。跟海南话分为海口、琼文、琼海、万陵、琼南、定安、海北等7个方言区,黎话分为哈、杞、润、赛、美孚等5个支系一样,“临高话”大致也可以分为临高、白莲、长流、海秀、永兴、龙塘等几个地区方言。在临高县境内,新盈港一带和皇桐一带与其他地方的方言语调是不相同的。临高县的方言与海口、琼山的村话差别更大,除某些常用单词近音外,彼此间根本不能直接交谈通话。因此,把海口郊区和琼山羊山等地人讲的村话,与临高人讲的方言统称为“临高话”,把讲“临高话”的人统称为“临高人”,这是不科学的。
  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分队来海南调查。1980年,国家民委派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4位权威民族语言专家学者,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组成民族识别调查工作组,再次到临高县及讲临高方言的地区深入调研。他们的初步结论是,临高方言不是黎话,不是“黎、泰和汉语的混合物”,而是具有“古越语的成份”,“属于汉藏语系峒泰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壮语十分接近”。
  作者系南宋兵部侍郎王居正(原籍江苏扬州)的后裔,祖辈世居琼山县羊山地区,因此从小会讲羊山“村话”。1980年本人在琼山县委宣传部工作时,与县机关几位羊山干部参加了壮语与羊山村话的对话识别工作。不久同乡人李英友(时任永兴公社副书记)还参加了广东省民委等单位组织的调查考察团,前往福建、广西等地参观考察。此后,作者长期留心收集有关临高方言的资料,1990年前后又多次到广西旅游访问,同壮族干部群众广泛接触交流。作者认为,1980—1981年中央民族学院与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等的调查结论,从总的来说是基本正确的。临高方言来源于古越语系,是俚(越)语、壮语、疍家话和汉语的混合物,是讲临高方言先民与后来的疍民、汉人长期交融的结果。这些地方的村话与壮语比较相似和接近,但仅单词语音近似较多,彼此间不能直接通话。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