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海南是移民岛移民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848
颗粒名称: 序三:海南是移民岛移民省
页数: 8
页码: 12-19

内容

海南是移民岛、移民省。
  海南的各族人民大多是在各个朝(时)代从大陆各地移民并繁衍发展起来的。
  海南人的根在祖国大陆。海南人和大陆人有共同的祖先,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如果把黄河、长江、珠江比作三条巨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这是被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海南人认同的史实。
  人们通常所讲的“海南人”,单指解放前后世代生活在这个海岛上的老居民及其后代是不全面的。海南人应该包括世代生活在海南的先住民和解放后乃至目前刚迁居海南的新移民,还包括已再移民海外各国的琼籍华侨、华人和各时期迁居大陆各地及港、澳、台的所有琼籍人。这也是海内外海南人公认的客观事实。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地道海南人,是850年前流寓海南的南宋兵部侍郎王居正的后裔。由于本人中青代时代在
  宣传部门工作了20年,一方面有机会阅览许多史书古籍,积累了不少有关海南历史人文的资料,另方面觉得海内外先贤留传至今有关海南的史籍比较稀少,当今研究海南历史文化也是冷门,于是自己下决心后半生从这个冷门中求发展。海南建省办特区后,进入和移民海南的人越来越多,每年回乡探亲寻根问祖的琼侨和港澳台琼籍人士也络绎不绝。各种书报刊为了“大力宣传海南,让世界了解海南”,从各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但有些作者对海南历史文化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在某些有关海南人文的书报文章中常有违失史实之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意识到应出书写文章阐述己见之必要。因是土生土长之故,我一生所见海南文化遗迹不少,耳闻长者讲过有关海南历史典故、传说也多。随着年纪增大和病痛增多,自己期盼能在有生之年,把一生搜集到的有用资料尽快整理出版,这对社会对后人都是有益的。2001年10月,我与海南省迁琼先民研究会十余位同仁,参加了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广泛接触了各国各地区的琼籍侨领及各界人士,也收集到不少海南人移民海外的新素材,从而加快了撰写《海南移民史志》一书的进度。笔者撰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的移民史,加强海南先住民和新移民的团结,加强海内外海南人的凝聚力,共同把海南建设得更加美好。
  几乎所有海内外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黎族是最先移民到海南岛的民族,主要分歧在于黎族先民来自何方和迁琼时间。笔者赞同史式等人的观点,认为黎族来源于古越
  族,于距今6000多年前,从浙江河姆渡一带出发,分期分批驾舟逐步南下,5000年前首批登上海南岛定居。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回族先民已开始移民海南岛。移民海南的回族先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唐宋时由海上“丝绸之路”乘船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做生意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及船员;二是从大陆被迫移民和到海南从军任职者;三是从占城移民者。海南苗族是明代从两广(主要是广西)征调到海南军屯的蓝靛瑶的后代。
  至于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已有中原汉人迁琼。据史籍和族谱记载,最早迁琼定居的汉人是王姓(东汉初)、符姓(东汉)和冯姓(唐初)的先祖。历代从大陆各地迁居海南的汉人有近200个姓氏数百上千个先祖。据海南陈氏修谱时的广泛深入调查,各朝代从大陆迁琼的陈姓先祖就有225位之多,而我们王姓的迁琼先祖亦有50多位。汉族向海南的移民情况比较复杂,下面仅重点谈谈何故海南人多从福建移民来的问题。
  过去听人说,海南人多数是从福建移民来的,我不大相信。后经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证实这是真的。其主要证据,一是大多数海南人讲的海南话(客话),跟闽南话、潮州话、雷州话很接近,说明海南话来源于闽南话,海南人大多数祖先是从福建沿海岸线南下,经汕头、阳江、电白和雷州半岛而到达海南的;二是海南人的风俗习惯与福建人、汕头人、雷州人基本相同;三是经过对海南117个姓氏268位迁琼先祖的调查,说明海南各姓先祖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65个姓氏147位先祖来自福建,占55%(来自莆田有
  108人,占福建来者73%);四是大多数海南人与福建人、潮汕人都少有守土思想,具有四海为家、向海外拓展精神,故自古闽、粤、琼海外华侨、华人皆多便是明证。
  为什么海南人多来自福建特别是莆田县?对这个问题,我与福建有关学者、朋友进行过长期研讨和交流,并曾到福建进行过实地调查,还重点对《莆田县志》等史料进行了研究。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条:
  一、福建莆田等沿海地区人多地少,自古以来有外迁谋生习惯
  据1994年出版的《莆田县志》载,莆田县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置,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莆田是个人多地少,并且过去是“十年九旱”的地方。全县陆地面积1839.54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山区,全县耕地面积只有54.72万亩,陆地面积和耕地面积还比不上海南琼山县(琼山县的陆地面积是206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302.92万亩)。但是,莆田县的人口却极多,解放前的1947年全县人口已达63万余人,1990年全县总人口达150万余人,平均每平方公里816人,是福建省第一人口大县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也是全国人口大县之一。由于人多地少,所以自古以来莆田人就有外出谋生的习惯,其足迹遍布全省、全国各地,哪里生活较好就那安家,故福建省有“无兴(指兴化人,从宋至清,莆田县曾是兴化军、兴化路、兴化府治所在地)不成镇”之谚。从唐代以来,有不少福建人莆田人到地多人稀的海南岛谋生落籍,这是很自然的事。
  二、历代福建特别是莆田读书做官的人很多,渡琼任职落籍者亦多。
  《莆田县志》载:“莆田重教兴学,以文化发达著称,历史上科甲鼎盛,自唐至清末废科举止,登进士第的有1400多人(在县志中逐科列有进士名单),其中状元7人,榜眼4人,探花5人。南宋高宗皇帝对莆田人登进士之多感到惊奇,廷试后便问莆田人陈俊卿(任过宰相):‘卿土何奇?’陈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说明莆田人多地少穷人多,穷家子弟只有读好书才有出路。莆田人在置县之初已倡兴儒学,唐代设官学,宋代兴书院,明代兴社学,清末办新学。由于群众普遍重视文教,所以历代历科全县中举中进的人很多。如明景泰福建乡试发榜,中式90名,莆田占44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正德十六年(1521年)会试,莆田人中进士16人,占是榜福建省进士之半。因为古代福建人、莆田人中进、中举的人很多,被朝廷任命到全国各地当官的人自然也多。据调查统计,自唐至清,从福建迁移到海南的65个姓氏的147位先祖中,只有五六个姓的先祖不是当官的或搞不清其职业,说明从福建迁琼的各姓始祖、先祖中,90%左右是到海南做官后落籍或贬流到海南的官员。
  三、自古福建与海南海上交通贸易兴盛,为闽人迁琼提供了方便条件
  中国古代沿海地区的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主要靠河运和海运。据《琼州府志》和各县志载,早在唐宋时代,福
  建的兴(化)泉(州)地区与琼州的海上贸易及人员往来已十分频繁。以莆田县来说,它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县境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19公里,有兴化、平海、湄洲三大海湾。海湾内外有南日、眉洲、乌丘等大小岛屿150多个,有许多优良海港。晋隋之间的莆口(今莆田城关)是县内最初港口,唐代,白湖(今阔口)、涵头、江口是客货出入口岸。宋代,白湖港、宁海港、水南港、江口港、吉了港是海船聚集的地方,元代以后,涵头港取而代之,清末,三江口跃为福建五大港口之一。海上交通贸易发达,为福建人移民台湾、海南和东南亚各国提供了方便条件,这是内陆地区所没法比的。在南宋以前,莆田县就有“游商海贾,履风涛历险阻,牟利于他郡外番者”的记载(方略《兴化军祥应庙记》)。
  四、明清福建屡遭倭寇侵犯,沿海不少居民为避战乱移民海南。
  据福建志和《莆田县志》记载,仅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沿海居民遭受倭寇入侵杀戮就有6次之多,具体事件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倭寇侵犯莆田县沿海;嘉靖二十四年冬,倭寇又从福清县海口方向犯莆田江口镇,侵扰沿海;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及十一月,倭寇数十只船又犯莆田吉了澳和白湖;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侵寇千余人侵犯莆田江口、涵江等沿海地区;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先后三次侵犯莆田,莆田参将通倭不救,倭寇屠杀荔浦村百姓,血染河水为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六月,倭寇大举入侵莆田,戚继光奉命由浙入闽抗倭,毙倭2023人,戚继光班师回浙,十一月倭寇又攻陷莆田府,杀害军民万余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廷又命戚继光入闽破倭,在仙游县破倭歼寇2300多名,历时半年,倭祸始平。从嘉靖二十三年至四十二年的20年中,倭寇6次入侵福建沿海地区,造成当地居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四处逃难。清初福建战事仍连绵不继,顺治四年至十四年(1647—1657年),郑成功以台湾为基地进行反清复明斗争,在福建莆田及沿海地区与清军不断发生战争。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680—1682年),清王朝为了收复台湾,福建沿海又不断发生战争,莆田等沿海地区又大量向台湾、广东、海南等地移民。明清时期不少姓氏的迁琼先祖,就是为了逃避倭寇的侵掠和南明的战乱,从福建莆田等地移居海南的。例如,陵水县祖关镇祖关、大坡、白石、亚上、亚欠、吗咏、什巴等村委会的卓姓人有2000多人,还有分居琼中、保亭和三亚崖城等地若干宗亲,据调查,陵水等地卓姓不少老一辈人传说,他们的先人原籍在福建沿海地区,是因外国人祸(倭寇侵掠)而逃来海南的。
  五、历代北方人大批迁闽,再由闽入琼者甚多
  苏东坡在《伏波庙记》中说:“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迁多家于此”。讲的是北宋之前,中原避乱之人迁居海南的事。南宋至元初,由于金兵南侵和元军节节南进,以及明末清初清兵入关南占,都是异族占领和统治,中原官民为逃避战乱而迁居海南者更多。据史料和各姓家谱
  记载,宋末至清初从福建迁琼甚多。但有些家谱记不清先祖名字、职业、故里和迁琼年代,有些官家富户为了逃避朝廷、官府或异族、异党的捕杀迫害,为了保障身家后代安全,甚至埋名隐逸,至今尚弄不清楚先祖的真实名字。据《莆田县志》称,“莆田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原”。所以有不少迁琼先祖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福建人,而是北方其他地方人,因战乱而暂时迁居福建或在福建做官,再从福建搭船移居海南的。例如笔者的迁琼先祖王居正是南宋兵部侍郎,《宋史》本传写清楚是扬州人,可是老族谱上却记载为福建人;海南吴氏迁琼始祖吴贤秀,祖籍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但有些吴氏族谱记为福建莆田县孝义堡;周姓迁琼先祖之一周仁浚,《琼州府志》记载为汝南人,旧谱则记为福建莆田人,在近年修谱时才查清,原籍河南汝南,由河南迁居福建,后再由福建迁琼。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王俞春
  2002年9月3日于海南府城

知识出处

海南移民史志

《海南移民史志》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全面撰述了自古迄今海南的移民史实,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海南汉、黎、苗、回等各族先民是何时从大陆何处迁移来的;海南100多个姓氏先祖各是何时从大陆何地迁居海南何处;各朝代海南人向海外各国移民情况,以及归侨情况;近现代海南人迁居祖国大陆各地(含台港澳)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俞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