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诗歌创作及其思想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海南历史文化.特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836
颗粒名称: 海瑞诗歌创作及其思想变迁
分类号: K825
页数: 18
页码: 313-3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瑞是明朝官员,他的诗歌创作地图反映了他的宦海浮沉和思想情感的变化。在南平时期,他创作了《送诸生小试遇雨》,表达了对学生的激励和对未来的期望。
关键词: 海南 历史人物 海瑞

内容

根据陈义钟(程毅中)编校《海瑞集》、李锦全等点校《海瑞集》、朱逸辉等校注《海忠介公全集》等对海瑞诗歌的钩沉索隐,目前系于海瑞名下的诗歌共26题28首,其中3题5首聚讼纷纭,①可阙疑不论,以期更多地上地下文献证实或证伪。其余23题23首,虽有个别文字缺讹或者版本差异,但大多可以初步框定创作的大体时间,或者地点,或者人物,或者事件,基本可以勾勒出海瑞“琼山—南平—淳安—兴国—帝都—南京—琼山—南京”这样一个诗歌创作地图。限于学力,本文尚无法对海瑞诗歌详细进行笺注疏解,只能如学郎涂鸦般初步绘制一份海瑞诗歌地图。这个海瑞诗歌地图是海瑞人生迁移流寓的空间行程、宦海浮沉的时间历程一纵一横形成的坐标系,也是其思想情感变化的自然流露。分述如下。
  一 读书养志之琼山时期
  有《乐耕堂》,或有《赠竹园隐者》《塘上行》。
  嘉靖二十三年(1544),琼山大贤丘濬之曾孙丘郊在琼山县西墨客村建乐耕亭,躬耕弦诵,海瑞常过从,写下《乐耕亭记》。陶渊明躬耕垄亩,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表达自安自适之情:“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①与此相类,《乐耕亭记》高度评价了丘郊建亭躬耕、仁笃俭约的精神:“贤哉,先生乐耕之意也!”②并赋《乐耕堂》诗以赠之。
  源头活水溢平川,桃色花香总自然。
  海上疑成真世界,人间谁信不神仙。
  棋惊宿鸟摇深竹,歌遏行云入九天。
  良会莫教轻住别,每逢流水惜芳年。③
  此诗化用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的典故,将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中的虚实兼指的“源头活水”,坐实为眼前溢灌平川的景象,桃色花香、宿鸟深竹间闲敲棋子、长啸狂歌,别是一番海上洞天,诗人不经意间流露出对“长沮桀溺耦而耕”⑤的千载默契与回应。
  海瑞《赠竹园隐者》诗中所寄之情,与此相仿;江村、竹园,亦此地此时寻常可见;故系此诗于此。诗曰:
  寂寂江村路,何烦命驾过。
  羊求忘地速,松竹到门多。
  野外常无酒,田间别有歌。
  洗杯深酌处,落日在沧波。⑥
  海瑞此诗用典,与陶潜相错落。陶氏取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⑦(《归去来兮辞》);海瑞取其“羊(仲)求(仲)忘地速,松竹到门多”。二者典故源出《三辅决录》:“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惟求仲、羊仲从之游。”①辛弃疾在《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中也有“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值得注意的是,陶渊明、辛弃疾、海瑞都在赞叹归隐之余,表达对农事的重视。陶说:“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辛弃疾开荒种稻的带湖新居——稼轩正是其雅号“稼轩居士”所自。洪迈《稼轩记》载,辛弃疾“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②海瑞在诗中明确写道“野外常无酒,田间别有歌”,正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价《芣苢》的那种情形:“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③其《塘上行》曰:
  青青河边柳,菀菀陌上桑。
  临风似相向,道阻意以长。
  流莺飞上杨,归雉回东墙。
  翩翩曳文裾,水中双鸳鸯。
  此为胶与漆,彼独参与商。
  乾坤浩无垠,大化何茫茫!
  鸢飞与鱼跃,各以适其常。
  鸿鹄沧溟栖,以俟风云将。④
  此诗多化用《古诗十九首》成句,如《青青河畔草》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⑤《行行重行行》之“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⑥《客从远方来》之“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⑦《回车驾言迈》之“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①《驱车上东门》之“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②以及《西北有高楼》之“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③可以看出,海瑞此诗主题的多重性和诗句的格式,都有明显效法《古诗十九首》的痕迹,诗歌最后又表达出鸿鹄等待风云际会的自我期许,这也许是海瑞早年读书习诗时期的创作。故系于此。
  二 履职教谕之南平时期
  有《送诸生小试遇雨》,或有《题峡山飞来寺》。
  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二月进京赴会试,落第。闰三月,授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儒学教谕,开始了南平履任的四年时光。其间,创作有《送诸生小试遇雨》:
  电掣雷鸣酣野战,水吟龙啸郁云兴。
  山南月暗全无路,岸北沙明仅有灯。
  海内英雄今并起,江中波浪此凭陵。
  商霖散满焦枯发,野色新添万里青。④
  顾名思义,这是学官海瑞送学生参加考试的途中之作;南平境内外河流众多,与诗中“岸北”“江中波浪”相吻合;此诗系于这个时期比较合适。踌躇满志的海教谕借眼前途中的风雨之阻,写诗激发教育诸生,全篇几乎句句饱含寄托。“电掣雷鸣酣野战,水吟龙啸郁云兴”,考场如战场,只有电掣雷鸣,酣战一场,才能挥就水吟龙啸、云兴霞蔚的锦绣文章;“山南月暗全无路,岸北沙明仅有灯”,小子初试锋芒,难免夜黑风高,前路渺渺,但有书剑报国之志如明灯,有海教谕亲自勉励护送,相信诸生能够在“海内英雄今并起”的时代大潮中,凭陵波浪,竞秀而出;最后两句暗示诸生得苍天秋霖之助,必将生机勃勃,万里添青。此诗颇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①的阔大新生气象,是海瑞“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神圣使命感、责任感的形象写照。
  海瑞《题峡山飞来寺》云:
  峡中奇胜似蓬莱,想是当年欲建台。
  天恐此方穷土木,故令神物特飞来。②
  此飞来寺地处何处,值得探究。就笔者目力所及,国内古今称“飞来寺”者有四。
  其一,云南师宗县飞来寺,位于师宗县龙庆乡豆温村东南隅的正乙(也称正一、镇邑)山中。此山在当地一山独尊,巍然矗立,与峡无关。自然非海瑞此诗所咏。
  其二,江苏溧阳市飞来寺,原名天竺院,坐落在溧阳市前马镇西街口,坐北向南,背靠连绵起伏的茅山余脉,前有广阔的平原河川辉映,地理形势与峡无关。始建于汉,寺内有一块“飞来石”。此亦非海瑞此诗所咏。
  其三,云南德钦县飞来寺,位于今德钦县城滇藏公路沿线。最初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当然与海瑞此诗无关。
  其四,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城北二十三公里的飞来峡风景区的峡山飞来广庆禅寺。从名称、地理、沿革乃至文人歌咏,都说明这就是海瑞所写的峡山飞来寺。
  飞来峡是广东北江三峡中最雄伟险峻的一个,汉景帝时期,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来到飞来峡,把它列入“七十二福地”,排名十九。明代树立“第十九福地”牌坊,兀立北岸半山中,一直保存至今。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葛洪,晚年在罗浮山修道行医,曾专程来峡山炼丹,在飞来寺后山一带留下了“葛坛石”和“丹灶遗址”等一批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历史文化遗址。
  飞来寺雄踞飞来峡的北岸,建在半山腰上。飞来寺由贞俊(真俊)禅师首创于梁普通二年(521),最初的寺名为“至德寺”,南宋景定五年(1264),理宗赵昀赐额“峡山飞来广庆禅寺”,从古代留传下来的有关飞来寺的诗文作品中,用得较多的寺名是“峡山寺”。禅宗三祖僧璨、六祖慧能、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都曾驻锡飞来寺。
  宋绍圣元年(1094)九月,苏东坡南谪惠州,途经清远,曾游览飞来峡,写下了著名的《峡山寺》诗:
  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
  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
  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
  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
  佳人剑翁孙,游戏暂人间。
  忽忆啸云侣,赋诗留玉环。
  林空不可见,雾雨霾髻鬟。
  此诗题下查慎行注曰:
  《广东旧志》载《峡山寺记》云:二禺穹窿对峙,如劈太华,束隘江流。《茅君传》称为第十九福地。梁普通元年,峡有二神,化为居士,夜叩舒州延祥寺真俊禅师寝室,曰:“峡居清远上游,吾欲建一道场,师居之乎?”真唯诺。中夜风雨大作,迟明启户,寺已移置峡山。①
  海瑞《题峡山飞来寺》诗的前两句“峡中奇胜似蓬莱,想是当年欲建台”,对应道教第十九福地之说;后两句“天恐此方穷土木,故令神物特飞来”,则化用舒州延祥寺移置峡山的传说。
  诗题既作《题峡山飞来寺》,海瑞应有亲赴清远之行。参照史传、行状及各家年谱,并无海瑞专访清远的记载。纵观海瑞一生,其造访广东清远之可能性,或则因赴科举考试往返途中乘兴而至,或则在南平任职期间得暇探寻;诗中并无沉重慨叹,料非罢官归故途中,更不可能写于渡琼北上急赴诸职之时。斟酌再三,系之于此时。
  三 任职知县之淳安时期
  待考。容以后讨论。
  有《赠萧珏》。
  四 任职知县之兴国时期
  会向石莲觅静机,云根法社自希夷。
  铿然不尽春风咏,一曲高山遇子期。①
  陈义钟编校《海瑞集》选诗后注曰:“据乾隆十五年《兴国县志》卷二十三《艺文志》补”。
  萧珏,字贵登,兴国人。性至孝,善事父母,友爱兄弟。天资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希效古代先贤行事。萧氏后人,曾于2011年寒食节迁萧珏及其弟萧玠墓,旧碑依稀可辨。②萧珏卒于隆庆六年(1572),海瑞知县兴国时间为嘉靖四十一年年末至四十三年(1562~1564),海瑞推崇珏之为人,曾赠此诗,二人成为至交。
  五 供职朝中之帝京时期
  有《春日阻风部中限韵》,或有《陈子达院中赏榴限韵》。前诗曰:
  白昼日黄天欲浮,燕城三月似高秋。
  涛生宫掖沙惊树,花覆苑墙春隐楼。
  朝马不嘶金勒断,塞鸿无路到关愁。
  却思丰沛有遗恨,猛士凋残蔓草稠。③
  这是一首有趣的诗作。大约春日遭遇“沙尘暴”,户部同僚为风所阻,于是以风为题,限韵唱酬,逞才斗巧。很明显,海瑞此作是苦心经营的,首联紧扣题目,燕城呼应京都,日黄天浮实写狂风;颔联的“宫掖”“苑墙”呼应户部;颈联展开联想,尾联化用刘邦《大风歌》。全诗没有使用一个“风”字,却联联写风;可见,为官清廉质朴的海瑞,写诗还是有其华丽富贵气象的。
  此间或有《陈子达院中赏榴限韵》之作。诗曰:
  露冷天阶银烛清,绛榴飞影斗间横。
  繁花媚已酬嘉节,多病愁兼剧世情。
  十里层台齐月上,三城悲角绕云生。
  与君未是轻狂客,莫漫金尊尽夜倾。①
  陈子达,昆山人,家世以科第显。嘉靖四十四年(1565)试南宫,以一字失格,不得终试。复就选,得大名府元城县令,有志于为民。刚直不阿,遇事发愤。子达将行,归有光对其寄予厚望,为作《送陈子达之任元城序》。②陈子达任大名府元城县令是嘉靖四十四年,海瑞正在户部主事任上;此前,陈科场蹭蹬,海任职兴国,恐怕没有院中赏榴的机会;此时,京城里的海瑞倒是有可能与陈子达就近交流来往,院中赏榴,想必也是人之常情了。姑且系诗于此时期。
  六 勤勉履职之南京时期
  有《白下即事》《谒先师顾洞阳公祠》,或有《吕梁洪》。
  海瑞狱后起复,履新南京,踌躇满志。《白下即事》当为海瑞初至南京后这种心志的写照。
  建康城垒旧邦畿,不断青山万国梯。
  楼橹逼天寒月静,帆樯带雨暮云低。
  北门宰相堪称钥,函谷将军罢请泥。
  江上再来还走马,秋香千里逐归蹄。①白下,既是建康(南京)城重要区域,又往往是南京代称;对明王朝有着特殊意义。海瑞受天子托付,司留都及下辖的广大区域,自然倍感责任重大。
  全诗除了描绘建康形胜气象外,以汉唐两典故申抒心志。
  “北门宰相堪称钥”,典出《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中宗神龙元年”条。武则天疾甚,诸将谋逼宫。同皎劝太子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共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②注云:“南牙谓宰相,北门谓羽林诸将。”此处当合谓文武众官。锁钥,则源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③这些文臣武将正是关键的管钥。
  “函谷将军罢请泥”,典出《后汉书·隗嚣传》。隗嚣部将王元曾说:“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④此处借“罢”字,反用其典,以示建康诸公将奋其智能,为天子分忧。
  《谒先师顾洞阳公祠》是海瑞为政东南时期主张的一项善举得朝廷嘉许的结果。
  两朝崇祀庙谟新,扛疏名传骨鲠臣。
  志矢回天曾叩马,功同浴日再批鳞。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世德尚余清白在,承家还见有麒麟。⑤
  这位被海瑞尊称为“先师顾洞阳公”的长者是明代著名的骨鲠之臣顾可久,字与新,号洞阳,无锡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正德十四年二月,因上书劝阻武宗“南巡”而遭廷杖,贬黜。世宗即位后,起复。嘉靖三年(1524)七月,又因和众臣上疏抗言跪谏,再受杖刑。后得宽宥,先后任知泉州、赣州。升广东按察副使,并兼管海南岛防务,遍访海南各地,了解民情,勘察地形。凡关隘、险阻、冲要、海港、山川一并绘制成图,加以注说,编制成《琼州府山海图说》;多次主持乡试,察识选拔人才,海瑞即在其列。然终以豪强权臣中伤归田,潜心诗文,嘉靖四十年(1561)病卒。顾可久为官耿直,敢于直谏,与同邑杨淮、黄正色、张选被誉为“锡谷四谏”“嘉靖四忠”。
  2010年7月,无锡惠山古镇上河塘的顾可久祠内,一方由清代礼部尚书汤斌撰写于清顺治九年的石碑重见天日。①碑文详细回顾了顾可久两次直谏遭廷杖及最终平反的经过,并记录了海瑞的嘉善之举:海瑞赴任南京不久,即特疏题奏皇帝并捐俸,为恩师顾可久建祠堂。碑文约略记录当日海瑞奏请之辞,曰:顾可久“两朝亮节,万死生忠,肝义胆直,与龙逄、比干抗衡千古,合应赐专祠。”帝准其奏,次年落成。海瑞亲临无锡谒祠,并作《谒先师顾洞阳公祠》诗。诗歌以伯夷、叔齐叩马死谏武王伐纣和《韩非子·说难》中揭批龙鳞的典故,褒扬顾可久的冰霜节操和清白世德,表达自己对先师的景仰之情。
  海瑞《吕梁洪》一诗中的吕梁洪易误读为山西之吕梁,非也。此吕梁洪实际上在徐州境域。泗水在徐州城东北与西来的汴水汇聚后继续东南向流出徐州。其间因受两侧山地所限,河道狭窄,形成了秦梁洪、徐州洪、吕梁洪三处急流。洪是方言,石阻河流曰“洪”。三洪之险闻于天下,而尤以徐州、吕梁二洪为甚。除了孔子临吕梁洪而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传说外,梅尧臣、苏轼等诗人都曾留下观叹诗章。明冯世雍撰有《吕梁洪志》,《四库提要》曰:“世雍,江夏人。嘉靖癸未进士,官工部主事。明时运道,自徐州溯吕梁洪入济,设洪夫以牵挽。岁命工部属官一员董其事,谓之吕梁分司。世雍尝领其职,因述前后建置始末,及官署、祠庙、历任姓氏,以成斯志。凡八篇,篇首各有序,末复系以赞语。”②可见,吕梁洪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是当时工部要务,设专司分管。
  海瑞巡抚应天之际,先后治吴淞江、白茆河两大水利工程,造福于民;宜其考察借鉴吕梁洪之建设管理为可参之例,故系诗于此。当然,海瑞在京曾任户部云南司主事,除分省业务外,尚带管徐州、淮安等地仓储,海瑞因工作之故来徐州时作此诗,也未可知。诗曰:
  吕梁之险亦奇观,峭壁惊涛走万滩。
  楚缆吴樯天上度,朔云燕树镜中看。
  日黄山阁湖光皱,雪白江村草色寒。
  隔岸秋千喧不歇,桃花开遍曲阑干。①
  诗歌不仅叙写了吕梁洪的惊险奇观,记录了楚缆吴樯、舟楫林立的水运情景,并展示了水利建设管理给流寓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场面。
  七 罢官归乡之琼山时期
  有《游蜂叹》《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午日卓明堂议修筑北冲河口》,或有《七夕立秋值雨》《游归上之滴水岩》《贞节周母莫孺人》《陆子还晋陵口母》《挽陈司训应辰》。
  从隆庆四年(1570)罢官归乡,到万历十三年(1585)再次赴南京就任,海瑞在琼山赋闲十五年,其间虽多有重臣荐举却屡屡被搁置。这种情境下,海瑞在政治上的失落心态可想而知。《游蜂叹》《七夕立秋值雨》集中反映了此时的落寞与无奈。
  海瑞明白自己被弹劾遭黜落的原因,也希望寻求转机,正如其《游蜂叹》中所写的游蜂:
  日出蜂乱飞,花落春初歇。
  夜来风雨多,枝头子初结。
  徘徊青山隅,群芳宁可掇。
  欲向泥中求,犹恐蒙不洁。
  物态无终穷,天道有生灭。
  功成身乃退,何事中肠热。②
  风雨摧残,枝头花落,游蜂无处可掇,这恰似海瑞从朝廷罢归;让游蜂向泥淖中求取,就像让海瑞改弦易张寻求转机一样不可能;那只有以“物态无终穷,天道有生灭”自我宽慰,但功未成,身已退,天下苍生社稷令人叹息肠内热啊!
  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适逢立秋,商霖绵绵。海瑞把酒沉思。他从牛郎织女相会后的萧瑟虚还,想到自己曾经与皇帝君臣遇合,如今却凄凉落寞秋意阑珊,遥望白云,故国(应指代帝京)如梦,梦中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上朝的班列之中。一番苦涩感伤之后,海瑞写下了《七夕立秋值雨》:
  尊前细雨飞南山,坐隔牛女河之间。
  越岁佳期应自合,一望萧瑟总虚还。
  萤垂碧草疏帘静,燕入深红画栋间。
  漫指白云浮故国,忽因清梦落朝班。①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海瑞在朝所作,②“故国”指代海南,因诗人位列朝班而无法归去,或可通,聊备一说。
  内心的苦痛无法遣散,户外的游观也许带来些许慰藉。海瑞来到石山滴水岩,写下《游归上之滴水岩》(从朱逸辉说,系于此时期,③赵全鹏《海南旅游文学作品选读》亦认为滴水岩在琼山④):
  露磴盘纡郁万岑,碧山飞映翠华临。
  鳌飞玉栋浮云烂,鹊隐琼岩对雪深。
  石顶有泉时滴滴,洞门无日昼阴阴。
  簿书多暇偏乘兴,潦倒尊中月满簪。⑤
  海瑞一路游赏,探幽揽胜,兴致勃勃,溢于言表;可是到了尾联,却依然是“潦倒尊中”的感怀。“簿书多暇”宜理解为海瑞罢官在家,已与簿书无关,故多暇;依照海瑞的工作强度和力度,其在任时,大概永远不会有“簿书多暇”的可能。
  事实上,海瑞并非介怀一己之得失,而是难以忘怀社稷民生;尽管身不居官位,其心其行依然与民瘼休戚相关。这首据咸丰七年刊《琼山县志》补入海瑞文集的《午日卓明堂议修筑北冲河口》,充分体现了海瑞对于海南的认识、对于海南的关爱。诗人海瑞总览海南地理形胜:
  五指参天五岳呈,四州导水四山倾。
  地脉不缘沧海断,中原垂尽睹全琼。
  特起昆仑浮浩瀁,居然福地拟蓬瀛。
  认为虽有沧海隔断,但地缘不绝,地气与中原相连;接着回顾海南从洪荒远古到秦汉开疆直至大明一统的历史:
  鸿荒世远不可辨,唐虞声教朔南并。
  郡县开疆始秦汉,舆图一统归皇明。
  玉旨一从褒甸服,珠崖千古表神京。
  海滨弦诵追邹鲁,天上夔龙翊治平。
  乡里衣冠今不乏,登高望远几含情。
  爰稽往牒纪图谶,大魁五解须汇征。
  数过时考今则可,后有作者谁先鸣。
  强调海南始终与中原文化密切相关,有明一代,更是成为弦诵不绝的海滨邹鲁,衣冠文物、典章制度一如华夏。而今端午佳节,为治理北冲、河口,琼州府尹邀请各方贤达来卓明堂征询高见共议盛举,大家高谈阔论,济济一堂:
  北冲河口尚未塞,女娲补炼须经营。
  裁成辅相固有道,望景观卜希前旌。
  弱龄荏苒今衰晚,去来吾党欣逢迎。
  维时天中际佳节,嘤嘤求反罗群英。
  蒲觞彩缕纷竞劝,玄谈四座俱高声。
  就席探韵陈风雅,稽首神天为主盟。
  卓明堂前一杯酒,上帝肸蚃一墙羹。
  肝胆镌铭谐楚越,市义好德垂休名。最后,海瑞展开美好憧憬:从此以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治教化,礼乐郁郁,如同君子理想之国——华胥国一般,真正实现苏轼所说的“兹游奇绝冠平生”:
  从此山灵增气色,风云际会符嘉祯。
  五百名世应时出,三千礼乐对纵横。
  政善民安歌道泰,风调雨顺号时清。
  雍熙世拟华胥国,蛮荒时筑受降城。
  逸史赓歌摘苏句,载称奇逸冠平生。①
  隆庆六年(1572),海贼倭寇袭扰海南,为祸猖狂,海瑞为民请命,致书给两广军门殷正茂,在这封《启殷石汀两广军门》书中,海瑞如实上报海贼倭寇为患详情,批评当局无所作为,毫不畏惧。
  贼寇肆意横行,盗墓索财,其盗掘嘉靖年间南京兵部、户部右侍郎钟芳陵墓时,雷霆大作,倭寇大惊失色,夺路而逃。海瑞作《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记其事,并褒扬钟芳的丹忱赤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
  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
  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
  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②
  关于此事,海瑞的好友,另一位琼州贤达张子翼也有记录。张子翼,号事轩,二十一岁中举人,曾任陆川县知县,政绩卓著,死后入崇陆川学宫名宦祠。他与海瑞、王弘诲三人惺惺相惜,互相倾慕,诗文酬唱,时人誉为“琼州三贤”。海瑞为张事轩文集作序说:他只写过三篇书序,一是为《唐诗鼓吹注》,二是为自己的《备忘集》,三是为张子翼即张事轩的《漫稿》,①可见两人交情之深,也可见海瑞对张子翼推崇之高。
  张子翼在其《钟筠溪山坟雷雨记》一文中描述细致,可与此诗互相参照:“忽日色惨薄微雨,顷刻间轰雷掣电,暴雨倾注。诸酋心悸胆落,莫敢仰视,罗拜叩首。虽压以三军,被以重围,未有得其慑服如是者。相与蚁引而去,厝用安堵。”②
  海南周姓,文山村为大宗。海南丛书本《备忘集》编辑时,从《文山周氏族谱》有关材料补入一首褒旌周氏家族女性的诗《贞节周母莫孺人》:
  宝镜鸾分四十年,魂飞孤冢锁云烟。
  冰霜节操共姜苦,铁石肝肠令女坚。
  万古纲常天地久,一生贞白鬼神怜。
  朝廷有意敦流俗,早晚褒书下九天。③
  此诗所歌之莫孺人,其经历大约与海瑞母亲相似,冰霜节操,一生贞白,孤寒教子,感天动地。海瑞在诗中也寄托了对自己母亲谢太夫人的追思。
  海瑞友人陆子将还晋陵省亲,海瑞赠别作《陆子还晋陵口母》:
  东风上河津,万里无流澌。
  游子倦行役,逝将去天涯。
  执手出芳甸,言别更口口。
  白云度南山,绿草含西晖。
  不有感物意,眷言怀母慈。
  寿域日以启,游子日以迩。
  母颜欢北堂,客星烂珠履。
  有鸟巢高林,将母违素心。
  翙翙空文翎,哀鸣无好音。
  羡兹反哺乌,孝养酬中湛。④
  前诗追忆亡者哀荣,此诗羡慕朋友可以孝养反哺,眷眷深情,自然流露。
  此作缺少确定创作时间地点的线索,既然诗中言及“万里”“天涯”“芳甸”云云,又与游子慈母相关,勉强系于此时期。
  另,海瑞此间或有诗挽前辈乡党陈大章。陈大章,字绍远,琼山人。正德庚午(1510)乡荐,司训漳州,迁湖南安仁教谕,擢湖北竹溪县令。有政声,以终养归家,杜门诲子,郡守张子宏雅重之。修《漳志》。①粗估年齿,海瑞作《挽陈司训应辰》宜在其赋闲期间,大章曾司训漳州,故称陈司训,诗曰:
  破屋凄凉问故人,空遗正气两间存。
  西风吹落棉花絮,后死何人付史论。②
  八 晚年起复之南京时期
  有《玄鹤篇》《病中立秋》。
  万历十三年(1585),应朝廷之召,七十三岁的海瑞再次来到南京任职,走完了人生和仕宦的最后三个春秋。这三年,年迈的海瑞职在养望务虚,身逢谤议讥谗,虽欲有所作为,却难具体实施,七次上书乞骸不许,进退维谷、盘桓难堪、英雄失路、顾影徘徊,恰如一只孤独的玄鹤:
  西台岁云徂,独立抚孤松。
  仰盼丹阙迥,情眷玄鹤恫。
  玄鹤如诉言,感之恻余衷。
  冥鸿遵北渚,振鹭集西雝。
  飞扬各承运,翩翩厉高空。
  洁身岂离群,淡素乃无庸。
  留踪破苔绿,露顶悬朱红。
  永唳奋清夜,朗月何虚融。
  照此哀怨深,耿耿殊未穷。
  亨嘉多夙遘,屯溺鲜英雄。
  敢以落魄怀,长鸣向苍穹。
  愿祈圆景光,恒与今夕同。
  月不知天上,鹤不老樊中。①
  这首《玄鹤篇》尚存“敢以落魄怀,长鸣向苍穹”的希冀,《病中立秋》则发出孔子般的归欤之叹音:
  三伏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湿霏微。
  碧梧已应金空落,大火新随斗柄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莲知老至褪红衣。
  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②
  这首病中之作几乎堪称诗谶:碧梧落尽,凤凰无处可栖;老之将至,莲已褪去红衣;夜深露重,万里客思难禁;玉箫幽咽,肝肠寸断愁如海。海瑞诗歌,就此绝笔。
  海瑞现存诗作,以上21首中,《乐耕堂》《送诸生小试遇雨》《赠萧珏》《春日阻风部中限韵》《白下即事》《谒先师顾洞阳公祠》《游蜂叹》《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午日卓明堂议修筑北冲河口》《玄鹤篇》《病中立秋》共计11首各系其时地是有比较充分的依据的,另10首也具备各系其时地的可能性——虽然需要继续斟酌论证。
  余二首《晚霁行》《秋日访王龙津观物园》,目前似乎没有比较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思想情感线索,也很难与以上21首作品比类系其创作时地。与此同时,海瑞在淳安任职期间尚无诗歌系入,是否有这样的巧合呢?试看《晚霁行》:
  山头日欲黄,江上树初碧。
  去人何匆匆,而不畏于役。
  鸟鸣入春林,鸡栖掩屯栅。
  风波大如许,且止无远适。
  我有十丈琴,与君永今夕。③
  地理物候特征是:有山有江风波大,鸟鸣鸡栖亦琴雅。再看《秋日访王龙津观物园》:
  碧苔山深草堂絜,王子情口野兴悠。
  修竹烟霞凝玉局,万松风露接清秋。
  放歌剧饮不尽意,落日出林还泛舟。
  山童载酒更呼酌,天畔雷鸣翻白鸥。①
  地理物候特征是:山深有草堂,水长可泛舟,修竹万松连成片,山童载酒更相呼。
  合而观之,地理物候非琼山景,非北京、南京景,倒是与明代淳安依山傍水、宜耕宜读的江南美景相仿佛。诗中雅趣意兴,倒也是一县之长公务之余正常的心态表达。因此,姑且就将这两首系于任职知县之淳安时期吧。
  万历五年(1577),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大全》印行,海瑞为此书作序《注唐诗鼓吹序》,集中表达了海瑞的诗学思想。他说:“盖人禀天地之精,言语文字之间,天地精神之发也。约而为诗,不多言而内见蕴藉,外著风流。天地精神以诗而骋,骋则动物感人……本真在我,因触而悦,故亦因触而诗。”②海瑞的诗歌创作正体现了这一诗歌理论。
  纵观上述23首诗,不拘诗艺精粗,无论写景记事,还是抒情感怀,都能够有所触而发,是海瑞一生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心态的客观真实的记录和反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不仅还原了许多海瑞重要的读书、为政、流寓的地方,连缀出海瑞的人生轨迹,成为地理学意义上的诗歌地图;而且“内见蕴藉”的这些作品,还细致深入地体现出海瑞在一些特定环境中微妙而隐约的思想情感的发展和心理变化——这些在海瑞的其他文字中反而很少呈现,成为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地图。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海瑞不仅是心怀社稷民胞物与、雷厉风行直言敢谏的骨鲠良臣,也有风光霁月纵浪大化、淡泊得失超然物外的洒脱心境,更有着丰腴饱满并无清寒之气、华美繁缛并非质木无文的诗学才华。

知识出处

海南历史文化.特辑

《海南历史文化.特辑》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设有历史渊源、文化嬗变、黎族研究、地方文化、移民文化、历史人物、海洋文化”七个栏目。收录了《海南史前考古概述》《1882年美国人香便文海南岛之行日期考》《黎族文身的抢救性保护与合理利用》《三亚历史上的族群和多元一体文化》《从地名看海南移民文化》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海滨
责任者
海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